俞大猷(1503年7月7日—1579年9月16日),字志辅,小字逊尧,号虚江,福建
泉州府晋江县(今福建省泉州市
晋江市)人,祖籍
南直隶凤阳府霍丘县(今安徽省六安市
霍邱县),中国
明朝军事家、抗倭名将,民族英雄。
人物生平
早期经历
弘治十六年六月十四日(1503年7月7日),俞大猷出生于福建泉州府晋江县(今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濠格头村。他天生聪颖过人,长大后性格慷慨,以豪杰自居。他改变旧习,刻苦读书,涉猎广泛。他钻研古文诗词,思想深邃。虽然家境贫困,但他的心境却十分豁达。他曾师从王宣、林福,得到
蔡清的真传。后来,他听说
赵本学用
《易经》的原理来推演兵家的权谋,便又前去拜师学艺。因此,俞大猷的学问在《易经》方面造诣很深,在兵法方面也很精通。
父亲俞原瓒去世后,俞大猷继承了其官职。开始学习骑射,能百发百中。后来,俞大猷跟随
李良钦学习荆楚长剑法,学成后,李良钦故意用手拍打俞大猷,俞大猷回击与之打斗,李良钦放下剑说:“你将来的剑术天下无敌。”俞大猷学完剑法后,又领悟了常山蛇阵的精髓,他曾说,兵法的要旨源于“五”,就像人的身体有“五体”一样,即使指挥百万大军,也能使他们如同一人一样协调一致。
嘉靖十三年(1534年),俞大猷在武科考试中取得了高等成绩。
嘉靖十四年(1535年),俞大猷在武科会试中名列第五,被任命为正千户,负责守卫
金门。金门民风刁悍,俞大猷到任后,用孝道来引导百姓,用诗书来教化他们。百姓有诉讼的,他虚心听取,不收受贿赂,使双方都能得到公正的处理。又在每月初一、十五聚集百姓在乡约所,申明是非,与大家共同遵守。俞大猷在金门任职五年,没有人把诉讼上报给司府,司府也没有听说过从金门发文捉拿某人。
嘉靖十五年(1536年),金门发生饥荒。官府发放救济粮,知县大多提议审查户口,但里胥暗中作弊,大多人没有得到救济。当时,俞大猷负责赈济
同安地区,他发出告示,让百姓各自回到自己的乡里。每到一乡,就让百姓坐在地上。俞大猷审查那些饥饿的人,用药粉在他们的额头上做记号,然后给他们发放票据,让他们到官府领取粮食。俞大猷这次大概救活了一万余人。同年秋,沿海海盗骚扰金门百姓,俞大猷率领士兵前去制止,最终惩治了海盗的头目。当时福建、广东地区的海盗乘风抢劫,俞大猷上书佥都御史陈伍山讨论此事。陈伍山呵斥他说:“你是武人,怎么写信呢?”将俞大猷一顿乱杖,并剥夺了他千户的武职。学生们痛哭流涕,为他建了生祠。那些跟从他学习《易经》的秀才,跟着他到了郡中。那些学习剑法的青壮年,在他家服役,也不肯离开。
兵部尚书毛伯温出征安南,俞大猷又上书陈述作战方略,请求从军出战。毛伯温对俞大猷的军事见解颇感惊奇,可惜正值撤兵,未能立即起用。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俺答侵犯山西,朝廷下诏选拔天下的将才。御史
徐宗鲁去召集各部门选拔武臣,没有人敢应选。俞大猷通过丘养浩的引荐,给兵部尚书
毛伯温呈上书信,请求到边疆一试身手。他又给
宣大总督翟鹏写信说:“现在北虏之所以没有被消灭,是因为自从大宗北伐后,我们没有用大军战胜过他们。现在想要用有节制的军队摆出一个大阵来击败他们,那么就不如办好马步军来确定战胜敌人的长处,教授技艺来倡导边疆的勇敢精神,重视正规军来防备北虏骑兵的冲击。”他的奏章被呈上后,明世宗当面召见他,俞大猷选取那些一向号称强兵的部队指出他们的弱点,指出那些一向号称坚固的营寨的空虚之处,并不卑微地毁谤他人来谋求任用。翟鹏感叹说:“南方人竟然懂得战阵,勇士又懂得诗书,我不应该把他当作武夫看待。”他对俞大猷的才能感到惊奇,但并不打算对其重用。于是俞大猷给祭酒
程文德写信说:“我观察当今的世态,人们都只图眼前的安乐,而没有为国家的长远之计打算的。”而后毛伯温用俞大猷为
汀州、
漳州守备,俞大猷驻扎武平,建“读易轩”,与当地读书人一起举办文会,诗词唱和,每天还教授武士击剑,同时平定四方山林中的逃寇。
征讨东南
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海寇康老等人作乱,俞大猷出动海船大败海盗,俘虏斩杀了三百余人。经督抚
朱纨、
虞守愚等人联名上奏,俞大猷升任广东都司佥书,代理都指挥佥事。当时,新兴、恩平的峒贼谭元清等人反复无常,官府不能制服。经俞大猷请求,总督
欧阳必进将此事交给俞大猷处理。俞大猷推行保甲制度,增设营堡,让百姓自己为保卫家园而战。他遍历各个峒寨,陈述祸福来开导他们,甚至亲自教授他们剑术。贼人看到俞大猷的剑术刚劲敏捷,都感到惊奇。有个叫苏青蛇的人,能手搏猛兽,被峒寨的贼寇推举为头目。俞大猷料定他一定会负隅顽抗,就将其诱骗到集市上斩首。第二天,他又来到何老猫峒,命令盗贼归还良民数十顷田地,其他的头目也相继服罪。从此,两个县城的匪患都得到平定。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右副都御史
朱纨巡视福建,推荐俞大猷为备倭都指挥,这时正值安南入侵,欧阳必进上奏留俞大猷效力。当时,安南的
范子仪率领两万人入侵,军情紧急,议论的人都认为应该加强防备。俞大猷却坚持主张在海上进行防御。当时调集的军队还没有集结完毕,俞大猷策划先拖延敌人,然后再用他所准备的船只和伏兵在冠头岭攻击敌人。俞大猷急速赶到廉州,发现贼寇已经准备好了攻城器械,而负责此事的几位官员已经相继离开了。俞大猷说:“现在兵力尚未集结,暂且要想办法拖延他们。”于是派遣部下陈子萃、王仕擢带着文书驰入贼营,喊道:“我们天朝钦命的俞大将派我们来给你们国人送谕书,如果范子仪后悔作恶,跟随我们到军门投降,就不再派兵攻打,赦免你们数万人的性命,并且为你们妥善安排。如果不这样,大军压境,就片甲不留了。”贼寇感到害怕,当晚就撤退了。五月,俞大猷调集的舰队到达,埋伏在冠头岭。贼寇以为明军没有派兵,于是又率领大军侵犯钦州的白勒。俞大猷率领舰队截断贼寇的后路,全部夺取了他们的船只。虽然斩获不多,但溺水饿死的人却很多。七月,贼寇再次入侵。俞大猷率领水陆大军追击到
永安、
万宁,连续数日与贼寇交战,大败贼寇,擒获范子流,斩杀和俘虏了一千二百人,只有范子仪逃回了安南。俞大猷追击到海东云屯,发檄文责令
莫宏瀷抓捕范子仪,并把他的首级献上来。莫宏瀷和
阮敬亲自到镇南关,投降明朝,交州得以安定。当初,俞大猷出兵时,廉州知府出来慰劳他说:“如果按照将军的计策,大概什么时候能结束战事?”俞大猷笑着说:“四十天后,我会再次在这里与您相见。”果然到了那时,战事结束了。捷报传来,
严嵩不高兴,降下内批,责备大臣们防御不力,说俞大猷有功无罪,只赏赐白银五十两。当时,严嵩让他的孙子严效忠跟随欧阳必进,以便得到封赏,所以俞大猷没有得到应有的赏赐。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
琼州五指山黎民那燕串通感恩、符钦文、昌化黎民诸部共同反叛,俞大猷与广西副将
沈希仪前往征讨,斩首五千三百多人,招降三千七百人。俘获了一千三百人。于是,他制定了治理黎族人的策略,根据他们的习俗来推行汉族的法律。黎族人感激喜悦,争相拿着牛和酒来慰劳他,还在佛寺中画出他的画像,称他为“俞佛”。经欧阳必进请示,俞大猷被提拔为实授都指挥佥事,担任海南右参将。
一次剿倭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倭寇入侵明朝沿海地区,其中浙江受害尤为严重,朝廷命令
王忬总督浙江、福建,并任命俞大猷为浙江左参将俞大猷被调任为浙东参将。俞大猷到任后,就向王忬献上策略,认为要攻克倭寇的长处,应该用福建的楼船来打败他们,而苍沙等地的船只则不足以依靠。他催促王忬迅速调动福建的水军,分布在各个海岛和海湾,对小股的敌人进行围剿,对大的敌人则合力作战。当时倭寇攻破了宁波
昌国卫,俞大猷率兵击退敌人。倭寇又攻陷绍兴临山卫,并转攻至松阳,当地知县
罗拱辰奋力抵御海寇的进攻,俞大猷在海上阻截敌人,取得较大的战果,但竟被朝廷以失事停俸。而后俞大猷又在海上击破倭寇,焚烧倭船五十多条,才恢复了俸禄的发放。有个名叫
汪直的徽州人,亡命入海,占据了烈港,勾结倭寇进行贸易,时常假借官兵的名义杀贼请赏。俞大猷认为如果不杀掉汪直,终究会酿成大患,于是发兵攻打他。倭寇的箭矢都用尽了,突然刮起狂风,明军船只几乎倾覆,倭寇趁机逃回日本。定海,原本是日本入贡的关口,所以定海是倭寇攻击的重点。自从俞大猷到来后,倭寇不敢靠近关口,军队驻扎在那里,对百姓秋毫无犯。俞大猷又廉洁靖恭,不骚扰士民,浙东、浙西因此安定下来,百姓非常感激他。只有松江柘林的倭寇多达两万,连续多年无法讨伐。
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而俞大猷所领的兵力不足三百人,调集的各路兵马尚未到来,倭寇却有两万人的兵力,俞大猷寡不敌众,在
金山被倭寇击败,总督
张经让俞大猷出战,但俞大猷坚守按兵不动,等到永顺、
保靖的援兵到来后,俞大猷才出战,于
王江泾大败倭寇,但功劳却归于
赵文华、
胡宗宪,俞大猷因金山之败被降职。
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倭寇占据宁波普陀,俞大猷率军前往讨伐,将士们攻至半山,倭寇突然开城门杀出来,俞大猷军措手不及,武举人
火斌等三百人被杀,俞大猷因此获罪,但朝廷仍让俞大猷继续攻打倭寇。不久之后,俞大猷在
吴淞杀败倭寇,得以免罪,并赐银币。而后俞大猷又击败攻掠健跳所的倭寇,取代
汤克宽苏松副总兵的职位。他刚到任时,看到兵力不到三百人,而所征调的各路军队还没有到来,而倭寇却多达数万,敌我力量悬殊。总督
张经下令让他出战,他不去。张经大怒,俞大猷说:“我可以被杀,怎么能让我去打不能取胜的仗呢!”于是他整顿河船,四周用遮板隐蔽,士兵用木头做成洞穴,在河湖周围巡逻,迎击前来的倭寇,尾随离去的倭寇。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俞大猷用所征调的永顺、保靖的军队与倭寇在平望桥、王江泾交战,又用福建的军队在六金坝、秋母亭、英德湖与倭寇交战,总共斩杀九百六十多人。起初,俞大猷预计攻打柘林的倭寇需要三万精兵才能取胜。恰逢朝廷派遣侍郎
赵文华监军,赵文华是严嵩的干儿子,向张经索要白银二万不得,于是更加阻挠张经的所作所为。
狼兵八千刚到,赵文华就想让张经出击。张经召集俞大猷商议说:“现在永州、保定的两万援兵很快就要到了,怎么能因为急于求成而坏了大局呢!”赵文华大怒,于是诬陷张经通倭。几天后,倭寇出动,狼兵迎击不利。倭寇到达嘉兴,保定兵出击又不利。张经与俞大猷驰入苏州,催促永州兵前来,在平望与倭寇大战,大败倭寇。保定兵从嘉兴向北追击,永州兵从平望向南追击,斩杀倭寇三千余人。赵文华却向朝廷上报说这些倭寇是浙中人投毒致死的。五月,倭寇从昆山进入姑苏,驻扎在六金坝。俞大猷率领河船在沙河中设伏,倭寇抬船渡坝,将要全部渡过时,俞大猷指挥士兵出击,斩杀倭寇一千余人,于是柘林的倭寇被肃清了。起初,俞大猷议论攻打柘林有十大困难,有人拿着这些议论给
徐阶看,严嵩知道后,责怪俞大猷没有先告诉他,于是将他贬职。俞大猷因为等候接任的人还没到,仍然率兵在吴淞江作战,又在营前沙交战两次,又在茶山洋截击敌人,擒获斩杀五百多人。
然而
柘林倭寇虽然败北,但新增援的倭寇乘战船三十余艘突袭青村所,与
南沙、小乌口、浪港各处倭寇会合,进犯苏州陆泾坝,直逼
娄门,京都督周于德迅速被击败。倭寇于是分兵两路,北路攻掠浒墅,南路攻掠横塘,倭寇驱兵深入,兵势蔓延到常熟、江阴、无锡等地,进退于太湖之中。俞大猷协助副使任环于陆泾坝大败倭寇,焚烧倭船三十多艘,倭寇向海外逃走,俞大猷又迅速在三丈浦进行阻击,击沉倭船七艘。而后俞大猷又与任环在莺脰湖击败倭寇,倭寇退走三板沙、嘉兴等地。
三板沙的倭寇抢夺当地居民的渔船打算逃跑,俞大猷率军前往追击,于马迹山将倭寇击败,俘虏倭寇首领。金泾、许清、白茅港的倭寇见势不妙,都乘船出海,俞大猷追击到荣山,焚毁五艘敌船。倭寇逃到马迹山、三板沙,官军又追上,破坏了三艘敌船。江阴蔡港倭寇也企图逃走,官军在马迹山、马图、宝山分别与敌作战。正值飓风掀起,海盗船沉没不少。柘林的倭寇亦遭官军攻击,击沉船只二十余艘,其余的倭寇退到岸上。稍后,又乘船向海外逃窜。俞大猷与佥事董邦政分路攻击,俘获敌船九艘。在大风的袭击下,敌人又损失战船三艘,剩下的三百人回头登岸,逃到华亭陶宅镇驻守,屡次击败赵文华所率大部官军。入夜倭寇屯驻周浦永定寺,官军四面合围。此时柘林遭风暴袭击的九船倭寇屯集于川沙洼,并纠合其他失散倭寇船只共计四十余艘,兵势尚未止息。巡抚曹邦辅弹劾俞大猷放纵敌人,嘉靖帝恼怒,剥夺其世袭特权,并说他该当死罪,令俞大猷立功赎罪。由于官军对周浦倭寇围攻甚急,倭寇乘夜色掩护向东北逃窜,遭到游击曹克新的拦截,杀死敌人一百三十名,其余倭寇遂与川沙洼的倭人汇合。各路官军日夜攻击,川沙洼的倭寇烧掉营地乘船出海。俞大猷带副使
王崇古入海追击,在老鹳嘴赶上敌人,焚毁倭寇大船八艘,杀伤无数。残余倭寇逃往上海
浦东。
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明朝廷特地任命都督刘远为浙江总兵官,兼职管辖苏、松诸郡,治理倭患,但刘远却毫无作为,在朝中大臣的争取下,俞大猷得以代替刘远为浙江总兵官。不久之后,俞大猷击败西庵、沈庄及清水洼一带的倭寇,明廷恢复俞大猷家世袭的特权。同年俞大猷大破徐海倭寇,浙西的的倭寇被彻底平定,但宁波舟山的倭寇依据险要,与官军抗衡,官军将其围困,而难以攻克。此时士兵都已遣散放归,而从四川、贵州调集的麻寮、大剌、镇溪、桑植六千名士兵刚到。俞大猷乘大雪天,四面攻击舟山倭寇,倭寇拼死作战,杀死了士官一名。各路官军愈益争先,冲上去焚毁了敌人栅栏,倭寇死亡甚多,逃出来的也被歼灭,舟山倭寇被官军扫平。俞大猷以战功先后升任都督佥事、署
都督同知。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五月,俞大猷晋升为都督同知。新的倭寇侵入沈家门,与俞大猷的水军相遇,俘虏了五十二人。又在小姑渡交战,斩杀了二百四十名敌人。徽州盗贼汪直为倭寇做向导,朝廷商议一定要抓到汪直。俞大猷前往攻打汪直时,突然刮起大风,明军船只几乎倾覆,而倭寇的船只却安然无恙,于是俞大猷指挥船只离去,几乎撞上礁石。当时明世宗一定要捉拿汪直,总督胡宗宪按照赵文华的意见,打算派遣
蒋洲招降汪直。副总兵卢镗上奏陈述平定倭寇的策略,认为应该与倭寇通商,兵部郎中唐顺之也表示支持。唯独俞大猷坚决反对,认为此举会成为后患。胡宗宪从松江召回卢镗出海引诱汪直,而命令俞大猷大张旗鼓地显示军威。汪直的船进入海域,俞大猷想要出兵攻打,胡宗宪不许。后来汪直被诱捕下狱,汪直的余党
毛海峰占据舟山、岑港,俞大猷率军前往征讨,
戚继光也率军前来,和俞大猷合兵一处,将毛海峰包围,四面攻打。但是岑港地势高,俞大猷、戚继光军仰攻困难,虽然有些小的胜利,但是将士死伤惨重,包围了很久都没有攻下来,而倭寇又不断有援兵到来。朝廷急切地督促胡宗宪出战,胡宗宪以大话敷衍。这个时候,朝中大臣竟然开始诋毁胡宗宪,并弹劾俞大猷,朝廷于是罢免了俞大猷和参将戚继光,并以一月为期限,平定倭寇。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俞大猷与戚继光对岑港展开猛烈的进攻,倭寇虽然死守,但终于抵挡不住,造船从岑港转移到柯梅,俞大猷和戚继光趁机追击,击沉倭船一艘,其余倭寇于是流窜到福建、广东一带。俞大猷先后杀倭寇四五千人,几乎平定倭患,但是由于官军将倭寇围攻一年不能攻破,胡宗宪觉得让倭寇出走更有利,于是暗地让敌人逃跑,并不督兵追击。御史李瑚就此事弹劾胡宗宪时,胡宗宪却将罪责推到俞大猷头上,明世宗大怒,下令逮捕俞大猷,再次剥夺他的世袭荫庇的特权。接到命令的那天,俞大猷的包裹里不满百金,妻子儿女客居在明州,谭纶为俞大猷抚恤他们。
南征北伐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锦衣卫指挥使
陆炳用自己的钱财贿赂严世蕃,胡宗宪也深感懊悔,上疏给严嵩向他求情,俞大猷得以被释放出狱,被分配到了
大同巡抚李文进手下。总督李文进听说俞大猷到来,放下兵书,等候俞大猷到来出迎。俞大猷拍手说:“如果没有胡宗宪的弹劾,我怎么能在这里与您相见呢?”俞大猷提出新见解,制造兵车营,用独木做车轮,用人推挽,可以上下山岭沟壑,指挥如意,没有堵塞的忧患。强弓神铳,可以攻击远处的目标,簟笰龙盾,而敌人的弓箭不能射到。
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俞大猷与蒙古军在安银堡遭遇,用所训练的兵车一百辆、步兵骑兵三千人纵兵攻击上万敌人。
李文进于是将这种建制上报朝廷,朝廷便开始设立兵车营。李文进与俞大猷袭击板升,大获全胜,俞大猷家世袭的特权得以再次恢复。当时湖广总督
黄光升的重视俞大猷才能,上书推荐他,于是恢复了俞大猷参将的职务,分守镇篁。
嘉靖四十年(1561年),广东盗贼
张琏聚众数万,攻陷了江西、福建等地的州县,自称飞龙国皇帝。于是,朝廷改任俞大猷为南赣参将,跟随三省将校联合围剿。胡宗宪对俞大猷说:“叛贼舍弃巢穴突然出击,是自寻死路,各位将领应迅速出兵攻击他们。”当时张琏已经离开老巢四处掠夺,众人都认为应该带兵攻打他。俞大猷说:“兵法上说要攻打敌人一定会救援的地方。”当时各路兵马都未集结完毕。
四月十九日,俞大猷迅速率领一万五千人,登上柏嵩岭。从岭上俯瞰张琏的巢穴。叛贼果然返回巢穴固守,俞大猷攻破他们,斩杀了一千多人。叛贼感到恐惧,俞大猷派陈其可去劝说叛贼的同党:“朝廷悬赏捉拿张琏,赏万金,封万户侯,你们为什么不早点选择归顺朝廷,难道想跟着张琏一起被处死吗?俞将军威震天下,为人处事坚如金石,记录别人的功劳,忘记别人的过错,你们怎能不趁此时机投降赎罪呢?”那些叛贼流着泪,到军营门口自首。俞大猷稍加奖赏安慰他们,他们就一起劝说张琏投降,并率领叛贼与官军交战,将张琏连同其部下萧雪峰等全部生擒。与俞大猷协同作战的福建、广东一带的官员冒领俞大猷的战功,有人告诉俞大猷,俞大猷说:“我讨厌叛贼不灭,何必争功呢?”
五月十四日,俞大猷率军返回,又乘胜征讨程乡的盗贼,梁宁逃走,徐东洲被擒获。林朝曦约请黄积山谋求大举抗拒官军,官军攻破贼营,斩了黄积山,林朝曦逃去,但后来也被
徐甫宰所击灭,各地的叛贼巢穴都得到平定。明世宗很高兴,赐给他白银,升他为副总兵官,赐给玺书,加授符节斧钺,让他总制江西、湖广、福建、广东四道兵马,加封祖职世袭。俞大猷认为五岭之间,林木茂密,容易藏匿奸邪之人,以后终究会成为祸患。不如多建县治,让县官的治理常常有余力,而奸雄的藏匿常常不足,这样才可以确保百年无事,但朝廷最终只设立了平远一县。同年,严嵩罢官,严世蕃戍守雷州,胡宗宪入狱。俞大猷写信慰问胡宗宪,听到胡宗宪的死讯后,悲伤了数日,并且说:“胡公的功勋在东南地区,是皇上所挂念的。即使接受审讯,也一定会从轻发落,又怎么知道不会像汉宣帝赦免
萧望之那样呢?竟然这么快就到了这一步,怎能不让人感到悲痛呢!”
再剿倭寇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倭寇又伺机侵略明朝,袭击兴化,但围攻了好几个月都没有攻下来。而此时
刘显派了八个人带着书信到兴化传达信息,被倭寇拦杀,倭寇就换上刘显使者的服饰骗开城门,趁机攻陷了兴化城,都指挥
欧阳深力战而死。经总督
游震得推荐,朝廷晋升俞大猷为代理都督佥事,充任总兵官。倭寇攻陷兴化后,刘显率兵逼近兴化,但因为兵少,刘显不敢擅自攻城,却因此被弹劾,背负罪名。但俞大猷也认为,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与倭寇在城外战,胜负参半,如果强行攻城,损失过重,反会被倭寇所灭,所以需要有足够的军队来合围。这时,福建的军队受到重创,福建一带人心惶惶。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正月,朝廷以谭纶为
右佥都御史,前来支援福建,俞大猷也从南赣迅速进入福建。当时倭寇占据城池防守,俞大猷估计不能速战速决,就按兵不动,而是布置军营栅栏,挖沟填埋山谷,调遣水军,在海上严密布防,倭寇于是陷入困境。等到谭纶到达镇守之地,各路军队都集结完毕,于是会合戚继光、刘显的军队,分路并进。倭寇惊慌失措,全部陷入沟堑之中,被歼灭了。起初,俞大猷没有到,莆田人认为他一定会逼近城池决战,以侥幸取胜。等到俞大猷来后,故意持久作战,众议哗然,新任总督谭纶听说后,认为他做得对。
四月,戚继光率领浙江兵前来支援。戚继光到后,谭纶立刻筹备对倭寇的总攻,先在各海道上环立栅栏阻断倭寇归路,而后谭纶以刘显为左军,俞大猷为右军,谭纶自领中军,以戚继光为先锋,围攻平海卫,一举告破,斩首两千余级,俞大猷与戚继光等率兵追击,倭寇道路不通,又被斩杀三千多人。收复兴化后,因戚继光功劳最多,于是朝廷让
戚继光代替俞大猷为福建总兵官,俞大猷调任
南赣总兵官。
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俞大猷调任广东总兵官,潮州倭寇纠集两万多人,与海盗吴平互为犄角,而此时,少数民族首领蓝松三、伍端、温七、叶丹楼、程绍录、梁道辉等也开始作乱。俞大猷之前有招降这些少数民族部落的经验,而后又多次歼灭倭寇,很有威名,于是俞大猷单枪匹马去招降程绍录,又让程绍录劝梁道辉归降。惠州参将谢敕与伍端等交战,打不赢,就说“俞家军”来了,伍端等首领赶忙逃回山寨,不久,俞大猷果真来到惠州,将温七擒获。伍端见温七被擒,于是负荆请罪来俞大猷军中,请求攻打倭寇开弥补自己的过失。俞大猷于是以伍端为先锋,在邹塘围攻倭寇,焚杀倭寇四百多人。倭寇全部逃到崎沙、甲子等处,抢夺渔民船只向大海方向逃去。倭寇船只在海中多遇风沉没。侥幸脱险的二千多人,退守海丰金锡都。俞大猷率军将其包围两个月,倭寇粮食断绝,打算逃走,却被副将
汤克宽设伏兵击败,手刃倭寇首领三人,参将王诏等人随后赶到,将倭寇全部剿灭。俞大猷于是转移到潮州,将蓝松三、叶丹楼、吴平等招降。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
吴平造船几百艘,聚众一万多人,筑城造反,在劫掠滨海诸郡,戚继光率军将吴平击败,吴平逃往南澳,不久之后,吴平攻掠福建,
把总朱玑等战死。俞大猷率领水军,戚继光率领陆军,二人夹击南澳,大破吴平,吴平只身前往凤凰山。戚继光留守南澳,俞大猷部将汤克宽、李超前往攻打,但却遭遇失败,吴平抢夺民船逃到海上,俞大猷遭到巡按御史的弹劾,被免官。而吴平又被汤克宽在万桥山歼灭,吴平生死不明。
讨平流寇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李亚元在河源、翁源一带作乱,总督
吴桂芳征兵十万,派俞大猷前往征讨,俞大猷分兵五哨,直岛李亚元巢穴,前后俘斩一万四百余人,夺回百姓八万余人。朝廷于是以俞大猷为广西总兵官,授平蛮将军。而后伍端病死,伍端部下王西乔(《明史》作“王世桥”,当为避讳)纠集了两千人马,并劫持
同知郭文通,明世宗下诏要杀掉王西乔。于是,王西乔与李元立合兵共四千人,在东管的北面进行掠夺,同时,赖时清率领两千人在东管的南面进行掠夺。御史王小川与俞大猷商议如何歼灭这些盗贼。俞大猷说:“现在我们的士兵已经疲惫,应当再次调集壮丁集合军队。我们应当进驻淡水,扼守贼人的退路,同时也方便粮食军饷的运输。”于是,俞大猷先后斩杀李元立、赖时清,活捉了王西乔,赖时清和李元立的残余势力请求投降,这一地区因此得以安宁。俞大猷进署
都督同知。
隆庆二年(1568年),海贼
曾一本在广州、福建叛乱,澄海知县被擒,守备李茂才战死,朝廷于是让俞大猷带领广东兵前往征讨。俞大猷制定荡涤海洋的策略,商议船只与士兵的配置,率领
郭成、
李锡等前往,将曾一本擒杀。俞大猷官进右都督。
隆庆五年(1571年),广西黄朝猛、韦银豹作乱,劫杀官军百姓,抢夺财物。巡抚殷正茂征兵十四万,派俞大猷前往讨伐,俞大猷兵分四路,连破贼巢几十个,
韦银豹等退保潮水,潮水地势非常高,俞大猷连续攻打了十多天没有攻下,于是佯攻马浪,派参将王世科趁雨夜上山设伏,黎明时开始攻山,将敌人全部歼灭,斩首八千四百余,并生擒黄朝猛、韦银豹。俞大猷因功子孙世袭
指挥佥事。
隆庆六年(1572年)闰二月,俞大猷改任镇守福建总兵,但因未等待接替者到来就离职而被免职。到了这个时候,俞大猷已经年过七十,但朝廷仍然认为他可以继续任用,于是召他担任后军都督府佥事。当时,京城虽然设立了军营,但其主要是为了安抚和守卫银堡,这项任务交由俞大猷提督。俞大猷根据现有的制度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使得军备既大而不过于笨重,轻便而又不显得空虚。他布置了十干营,分为奇数和偶数两部分,进攻和防守都有既定的方法。京城的军营遵循了他的方法,并将这种方法推广到宣府、大同、山西、陕西等边境地区的战车制造中。
晚年仕途
俞大猷是一位廉洁的将帅,对部下颇有恩惠,数建奇功,名震南部疆土,而巡按
李良臣以奸贪之罪弹劾他,兵部坚决为其辩诬,朝廷诏令俞大猷回原籍听候差遣。后来起用为南京右府佥书。未及赴任,后又以都督佥事出任福建总兵官。
万历元年(1573年),海贼突袭闾峡澳,俞大猷因战事失利被免官,又以署理都督佥事被起用为
后军都督府佥书,负责训练车营。
万历四年(1576年),加都督同知。
归乡安逝
万历六年(1578年),俞大猷连续上疏三次,请求告老还乡。
万历七年八月二十六日(1579年9月16日),俞大猷去世,享年七十七岁,朝廷追赠其为左都督,谥号“武襄”。万历八年(1580年)七月,明廷赐俞大猷
祭葬。
主要影响
军事
海上歼倭
俞大猷在与倭寇的战斗过程中发现,倭寇虽然从海上来,但是却擅长陆战,不擅长海战。于是俞大猷招募训练一支水师,并选用
福船与倭寇在海上战斗。在战术上,俞大猷也指出,海上作战,无非是以大船打小船,以众击寡,以大铳打小铳。实战过程当中,俞大猷建立的水军与戚继光的陆军相互配合,有效的对倭寇进行了毁灭性的打击。
建立车营
俞大猷在随巡抚李文进驻守大同期间,发现塞上民族擅长使用骑兵。为了针对敌人的骑兵,俞大猷创造发明了用独轮车对付骑兵的办法,并在实战中以独轮车和骑兵相互配合,成功将敌人击败。事后李文进将这一情况上报给朝廷,朝廷自此开始设立兵车营。而后戚继光在抵御蒙古入侵时,也借鉴使用了兵车骑兵等相互配合的方法,成功守卫了蓟门,使得敌人不敢靠近。
俞大猷的军事思想主要有:
俞大猷的军事思想,尤其是发展水军和多兵种协同作战的思想,丰富了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宝库,对当时的御倭战争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武学
俞大猷著有《剑经》一书,虽然名为“剑经”,但实际上是讲
棍法及长兵器的用法。内容包括“剑(棍)”、“射”、“阵”三法,俞大猷认为“棍为艺中魁首”。强调随时以“
奇正相生”的变化,以静制动,后发而先至,在敌“旧力略过,新力未发”时,施以突击,“打他第二下”,“刚在他力前,柔乘他力后,彼忙我静待,知拍任君斗”。戚继光曾称赞《剑经》说:“千古奇秘尽在于此,近用此法教长枪收明效,极妙!极妙!”
文学
俞大猷生平还喜欢写诗,他自己曾说“欲写心中无限事,不论工拙不论多”。俞大猷一生创作的诗歌非常多,抒发自己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怀,表明积极济世报国的人生理想有《秋日山行》《双千里马于甬道试行》等,描绘沙场征战的动人场面,歌颂战士的丰功伟绩的有《舟师》《与展推府》等,通过抒写真挚的友情,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有《杨西洲南征赠以战袍》《哭陈高峰》等,还有其他如《咏牡丹诗》《试剑石》等,俞大猷的诗大多感情豪迈,气势雄伟,抒情与议论相结合,语言风格浑厚质朴,后人将俞大猷生平所作诗歌汇编成《正气堂集》。
历史评价
官史评价
叶向高等《明神宗实录》:“大猷为人廉而好施,能折节下士,至剔历东南,大小百十余战,所向无不剿灭,而况机持重,不期目睫功,有古大将风云。”
其他评价
严世蕃:“俞帅徒负空名,违制无功,轻篾政府,厚交徐武英,而不及愚父子。”
谭纶:“节制精明,公(俞大猷)不如纶(谭纶);信赏必罚,公不如戚(戚继光);精悍驰骋,公不如刘(刘显)。然此皆小知,而公堪大受。蓋诚如霍子孟,任如诸葛亮,大如郭子仪,忠似文文山,毅似于肃愍,可以托孤寄命,知及仁守。当今之世,舍公其谁?惟公幸甚自爱。此点精诚,想不以老而衰,因时而变也。”
徐渭:“孤城一带海东悬,寇盗经过几处全?幕府新营开越骑,汉家名将号楼船。经春苦战风云暗,深夜穷追岛屿连。见说论功应有待,
寇恂真欲借明年。”
吴时来:“两广总督谭纶、总兵俞大猷、戚继光皆知兵。”
李良臣:“总兵俞大猷奸贪不法。”
许廷用:“余尝览太史丰公《定远生祠记》、乡士薛子《虚江宦迹录》,知公驭众之道、克敌之勋与夫学术之大、德履之醇,所以豫为致身之干,昭昭在人耳目,复奚庸赘。……公为金门,御以公廉,孚以恩信,有荆楚剑法以教士卒,有诗书礼乐以育英才,有圣训规条以帅父老子弟行乡约。乃今甲胄之士,人人公侯腹心;而白皙青衿,间亦崭然露头角。公之教也,斯不亦湛恩汪濊,足鼓人心乎!至其守汀、漳,而山海剧寇一鼓就歼;守钦、廉,而交黎异类俯首体顺;镇直,而积岁倭患指日迅扫;调大同,而达虏毙千矢石至双。轮不远,它若张连之乱、莆阳之变、惠来之警,亦以次廓清,斯不亦肤公烜赫足系人望乎!夫其恩足鼓人心也,是故人知感而碑竖焉;夫其功足系人望也,是故人不忍忘而祠建焉!”
何乔远:“世称俞大猷为龙,号戚继光为虎,一时东南名将也。”
黄道周:“大猷为将,事必先周。陈师鞠旅,言必尽谋。水灭倭氛,陆俘琏囚。闽广奠安,漳泉少忧。比之方叔,实称其俦。”
谷应泰:“任环效命留都,俞大猷经营两浙,戚继光驱驰闽海。类皆大国干城,足以灭此朝食。”
严遂成:“戚家军,俞家军,军声恫贼呵风云。猫獞安南盗间起,海氛甚恶无时已。其来如雨去如风,灭于西者生于东。东西大小数百战,公也水陆多奇功。枋国何人抑不叙,幕府攘之自为计。血肉淋漓换得来,弃置空虚无用地。偶一失律群叫呶,三予三夺如儿戏。君门万里臣何言,新鬼故鬼声烦冤。甲裳一卸剑舞罢,滴露研朱读易轩。”
郑观应:“古之为将者,经文纬武,谋勇双全;能得人,能知人,能爱人,能制人;省天时之机,察地理之要,顺人和之情,详安危之势。凡古今之得失治乱,阵法之变化周密,兵家之虚实奇正,器械之精粗巧拙,无不洞识。如春秋时之
孙武、
李牧,汉之韩信、马援、
班超、诸葛亮,唐之
李靖、
郭子仪、
李光弼,宋之
宗泽、
岳飞,明之戚继光、俞大猷等诸名将,无不通书史,晓兵法,知地利,精器械,与今之泰西各国讲求将才者无异。”
轶事典故
毁烬为营
俞大猷刚到莆田时,驻军在平海,逼近敌人扎营,与敌人相持不下。山上没有竹木,而兴化、泉州两郡的供给又不到位,从海上运粮的通道也被切断。军中士兵两天没有粮食,有人解开头发表示饥饿。俞大猷命令毁掉房屋作为营地,采集野麦充饥,士兵们的心情才安定下来。但莆田人却因此怨恨他。他只是仰天长叹说:“我作为将领三十年来,从未骚扰过百姓的一草一木,难道今天要在自己的父母之邦种下罪孽吗?”
复梁斯桥
俞大猷轻视钱财,乐于助人,周济贫困,抚恤亲友。对于老朋友和宾客,他都根据自己的能力给予帮助,与他们情意深厚。他小时候跟随父亲在濠州市场上,看到有人因为过河而生病,就跪下说:“我一定要在这里建一座桥。”父亲说:“你不要忘记这个誓言。”等到他因事路过家乡时,首先捐出五百两俸金,终于实现了他多年的愿望。人们感激他,在道路旁边立碑,以纪念他的永久恩德。
结缘少林
俞大猷曾听说河南少林寺武僧练的棍法非常厉害,就找机会去访问少林寺。寺僧自认为棍法厉害的有一千多人,全部在俞大猷面前表演。俞大猷看完后告诉他们说,你们没有将古人棍法的精髓传承下来。寺僧便表示愿意跟随俞大猷学习更厉害的棍法。俞大猷认为学习棍法需要经年累月的实战,就带了宗擎、普从两个僧人,跟随自己一边学习棍法,一边上阵打仗。三年后,宗擎、普从二僧觉得自己已经学得够好了,便请求回少林寺去教其他人,好让棍法的精髓得到传承。由于倭患越来越严重,少林寺开始派僧人下山,帮助俞大猷、戚继光等打击倭寇。少林僧兵的人数也并不多,都是几十人一组,但却能沉重打击倭寇,成为抗击倭寇的中坚力量。
僧兵队伍里的主要将领有天真、天池、天启、月空等,都是擅长棍法的僧人。
人际关系
亲属
友人
俞大猷在浙江抗倭时,与
谭纶、
戚继光交好,彼此“以安社稷、济苍生事业,皓首相期”。谭纶逝世后,他在祭文中说自己闻知讣讯后“裂我肝肠,摧我心志,含言哽咽,挥涕流离”,并称“自有交道以来,如公之知猷有几哉?”俞大猷一字一泪地叙述了与谭纶的友情,深感“纸有尽而情无穷”。随后他给抗倭的战友戚继光写了四封信,称“戚、俞之交世人皆知,孰能为记以传千古乎”,希望辞官回家前能与这位“交谊数十年”的老友再见上一面。但因事未能如愿,俞大猷只得怅然归乡。
俞大猷平日还乐交
缙绅,且犹好向儒臣求教义理学问。早在嘉靖朝任浙直总兵时,俞大猷就给应天巡抚张景贤写信,请教古代圣贤的处事之道。同一时期,俞大猷在写给理学宗师抗倭名臣
唐顺之的信中,言自涉事以来,“即闻有唐太史荆川先生倡明理性之学于毗陵之乡”,因仰慕而乐于从之。至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俞大猷因浙江战役失利而受到牵连时,除谭纶外,内阁大学士徐阶、严世蕃都对他有援救或者保全之意,后在兵部尚书
杨博、大同巡抚
李文进的全力保举下,他最终得发往大同赎罪。对于自己与诸文臣的特殊关系,俞大猷声言:“庙廊诸老,无不垂爱,军门抚按,亦尽相知。”
主要作品
俞大猷先后著有《
正气堂集》《兵法发微》《
洗海近事》《镇闽议稿》《广西选锋兵操法》《伍法》《剑经》《射法》《战车》等,并编辑其师赵本学《韬铃内外篇》等为《
续武经总要》。现代学者两次点校,出版了《
正气堂全集》(一部为廖渊泉、张吉昌点校,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年出版;一部为范中义点校,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出版),给俞大猷研究者提供必需的第一手史料。
后世纪念
墓葬
俞大猷墓在福建省泉州市
晋江市磁灶镇苏垵村北。坐南朝北,砖构,外包三合土。白石墓碑阴刻楷书“皇明都督虚江俞公墓”。神道两旁存有石武翁仲两尊。现代重修墓道,重雕石马、石虎、石羊和石望柱各一对。1986年,发现墓志铭1方,志额篆书:“皇明光禄大夫后军都督府同知赠左都督俞公暨夫人慈肃陈氏墓志铭”,由
晋江市博物馆收藏。1991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祠堂
俞大猷对打击倭寇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他生前就有人为其建立
生祠。1994年,浙江省宁波市
镇海中学扩建田径场拆迁周围民宅时,发现了俞公祠遗址和石碑。1996年,经镇海中学负责整修的梓荫山一改原城区孤丘面貌,成为全省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1996年,俞大猷生祠碑四方移植于镇中梓荫山东北麓,并新建俞大猷纪念碑亭。同年,随安远炮台等镇海口海防遗址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活动
1978年11月,泉州历史研究会正式成立,包括俞大猷在内的13位泉州历史人物被确定为研究重点。1993年,泉州首次举办“民族英雄俞大猷诞生490周年纪念活动暨学术研讨会”,对俞大猷的历史功绩、军事思想和武术成就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研讨。1997年,泉州市俞大猷学术研究会成立。自2003年起,泉州市俞大猷学术研究会又与地方有关部门连续组织了纪念俞大猷诞辰500周年、505周年、510周年的3次学术论坛。
艺术形象
文学形象
1988年,泉州作家王钦之著的历史小说《龙虎风云—俞大猷传奇》由鹭江出版社出版。
影视形象
史料索引
《明史·卷二百十二·列传第一百》
《国朝献徵录·卷一百七·后军都督府都督同知赠左都督俞公大猷行状》
《国朝献徵录·卷一百七·征蛮将军都督俞公大猷功行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