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皮”指的就是
山茱萸,因为它的入药部位是去核的果肉,所以也称之为
山萸肉。山茱萸在河南、浙江、安徽一带的山区很常见,成熟的山茱萸红颜诱人,味酸甜美,与
枸杞有几分神似,其实要说起来山茱萸的养生功效,与枸杞也不相上下,只不过山茱萸酸涩收敛,不适合大量长时间的服用。
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或灌木,高4-10米;树皮灰褐色;小枝细圆柱形,无毛或稀被贴生短柔毛冬芽顶生及腋生,卵形至披针形,被黄褐色短柔毛。叶对生,纸质,卵状披针形或卵状椭圆 形,长5.5-10厘米,宽2.5-4.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或近于圆形,全缘,上面绿色,无毛,下面浅绿色,稀被白色贴生短柔毛,脉腋密生淡褐色丛毛,中脉在上面明显,下面凸起,近于无毛,侧脉6-7对,弓形内弯;叶柄细圆柱形,长0.6-1.2厘米,上面有浅沟,下面圆形,稍被贴生疏柔毛。伞形花序生于枝侧,有总苞片4,卵形,厚纸质至革质,长约8毫米,带紫色,两侧略被短柔毛,开花后脱落;总花梗粗壮,长约2毫米,微被灰色短柔毛; 花小,两性,先叶开放;花萼裂片4,阔三角形,与花盘等长或稍长,长约0.6毫米,无毛;花瓣4,舌状披针形,长3.3毫米,黄色,向外反卷;雄蕊4,与花瓣互生,长1.8毫米,花丝钻形,花药椭圆形,2室;花盘垫状,无毛;子房下位,花托倒卵形,长约1毫米,密被贴生疏柔毛,花柱圆柱形,长1.5毫米,柱头截形;花梗纤细,长0.5-1厘米,密被疏柔毛。核果长椭圆形,长1.2-1.7厘米,直径5-7毫米,红色至紫红色;核骨质,狭椭圆形,长约12毫米,有几条不整齐的肋纹。花期3-4月;果期9-10月。
分布范围
产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南等省。朝鲜、日本也有分布。生于海拔400-1500米,稀达2100米的林缘或森林中。在四川有引种栽培。
生长环境
山茱萸属暖温带阳性树种, 喜温暖湿润的气候, 在年降雨量600~1 500 mm和年平均温度为8~17.5℃的地区生长良好, 超过35℃的高温则生长迟缓, 有较强的抗寒性, 可耐短暂-18℃的低温, 但花期遇到-3~-2℃的低温会造成冻害。
山茱萸喜充足的光照, 稍耐阴, 垂直分布范围一般在山坡中下部海拔250~1 300 m的地方, 海拔600~900 m的地方最适宜生长。山茱萸怕涝, 长期积水会导致其死亡, 选择排灌良好, 富含有机质的肥沃沙质壤土栽植为宜, 高海拔寒冷、阴坡光照不足、土壤粘重的地方不宜栽培。
分布陕西、河南、山西、山东、安徽、浙江、四川等地,汉中地区分布更为密集.
应用价值
山茱萸除了可以药用和食用之外, 还有非常可观的园林应用价值。山茱萸可以观花、观姿、观叶, 花落果实成熟之后还可以观果。等到果实脱落, 只剩光秃秃的山茱萸植株时, 仍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可以观干。由于山茱萸在整个生长周期都有独特的观赏价值, 在现代化城市建设过程中可以将其作为独赏树、花灌木、实地绿化树种、行道树和庭荫树进行种植, 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真正见过山茱萸植株的人都知道, 山茱萸的老枝为黑褐色, 嫩枝为鲜艳的绿色。山茱萸的长势与干枝梅有着非常类似的长法, 都是先开花后长叶, 而且花的颜色呈金黄色, 放眼望去, 分外可人。不仅如此, 山茱萸的花期也非常长, 长达30 d左右。如果在道路两旁种上山茱萸, 人们可以在上班的途中观赏到长达30 d的美丽风景。30 d的花期结束后, 山茱萸开始长出绿叶, 并开始结果, 山茱萸的幼果是青色的, 圆如皮球, 生长在一簇簇的绿叶之间, 像捉迷藏的小仙子一样。当从幼果长到成果之时, 秋天也就到了, 成果的颜色为红色, 红色的山茱萸果实挂满整个茱萸树, 就像过年时门前挂的一盏盏灯笼。当冬季到来的时候, 叶落尽, 枝干皆红, 满树红果经冬不落, 与皑皑白雪相呼应, 在苍凉的冬季显得格外夺目。
栽培技术
育苗前准备
在育苗的过程中, 育苗地应选择背风向阳、光照良好、土层深厚的平地。土壤条件最好是疏松、湿润、肥沃, 而且接近水源, 这样有利于日后灌溉。土壤的酸碱度要适宜, 适合种植山茱萸的土壤酸碱度一般为中性或者偏酸性。在进行育苗的过程中, 还需要防止害虫的破坏, 对于易发生害虫的育苗地, 在土地整理过程中需要撒施辛硫磷粉剂进行防治。
培育壮苗
对于壮苗的培育来说, 要选择树势健壮、冠型丰满、生长旺盛、抗逆性强的中龄树作为采种母株。在10月果实成熟之后, 要采集果大肉厚、籽粒饱满、无病虫害的果实, 将采集到的果实进行暴晒, 晒三四天之后, 将果实的果皮去掉, 留下果肉备用。将去肉的种子放在清水中进行水选, 然后浸泡48 h, 用混湿沙和种子混合, 然后埋入宽100 cm、深50 cm、长100 cm的土坑内, 土坑上面盖上草袋, 每15 d翻动一次, 要保证湿沙含水量在60%左右。当种子裂口率在90%以上时即可进行播种。播种时间主要在春分前后, 将长出萌芽的种子播入苗床, 盖上3~4 cm厚的土杂肥。同时确保土壤湿度, 正常情况下, 15 d左右就可以发芽出土。出苗后依然保持土壤湿润, 当长出的幼苗出现三四对真叶时, 间苗除草。6—7月进行2次追肥, 同时在雨后对植株进行施肥。入冬前浇一次封冻水, 在根部培施土杂肥, 确保育苗的安全。如果管理到位, 一年生幼苗高70 cm以上, 第2年春分前后就可以移栽定植。
选地栽植
选择向阳背风、有溪流、排溉方便、土壤肥沃疏松、微酸性或中性的地块。在栽植山茱萸植株的过程中, 不宜过密, 也不宜过疏。栽植季节是山茱萸休眠期, 一般在12月至第2年1月进行。如果1月以后进行移栽, 会明显降低山茱萸的成活率。起苗时应选择在阴天进行, 起出的山茱萸苗苗根要带土, 根系不能暴晒和风吹, 在准备好的栽植穴内, 施入适量与土拌匀的肥料。若苗木根系过大, 应对栽植穴进行修整, 避免根系弯曲。
土肥水管理
山茱萸定植之后, 要及时扩穴培土, 扩大树盘, 熟化土壤, 给根系创造良好的生长条件, 增大吸收养分的范围。根据山茱萸生长年份的不同, 前3年根据山茱萸的生长情况进行适当的除草和施肥, 三四年生的山茱萸地块可以利用山茱萸行间的空隙种植一些农作物或者是其他草药。四五年生的山茱萸由于已经趋于成熟, 树干长大, 因此, 每年都要进行3次追肥工作, 确保山茱萸有足够的营养进行结果和生长。
整形修剪
除了对山茱萸进行土肥水管理之外, 还需要定期对山茱萸进行整形修剪。当新栽的山茱萸树长至60 cm左右时, 需要摘掉顶芽, 目的是促进主枝和侧枝的生长。主枝的第一层可以留3条, 第二层和第三层留2条或者3条, 互相错开, 达到通风透光的效果。由于山茱萸树在10~15 a进入盛果期, 在此期间的修剪要维持树的长势, 调节主枝和侧枝之间的平衡, 防止早衰和强果枝上移。平行枝、交叉枝、病虫枝、受伤枝等枝干可以直接去除。
疏花
山茱萸在开花期会开出大量的花朵, 消耗山茱萸植株体内的大量营养物质, 因此, 降低了结果率, 也会出现大小年现象。因此, 要定期在山茱萸花期进行疏花工作。据山茱萸树冠的大小、树势强弱、花量合理进行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