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翅鹰
鹰科栗翅鹰属的中型猛禽
栗翅鹰(学名:Parabuteo unicinctus):是鹰科、栗翅鹰属的中型猛禽,体长46-76厘米。栗翅鹰的轮廓比鹰属鸟类的形体更瘦;尾巴更长更窄;全身棕色,翅膀上带着一点儿栗色。臀部、尾巴的基部及其末端部分是白色的。喙的基部和腿是黄色的。肩部和大腿呈红褐色,尾基和尾尖呈白色。上喙边端具弧形垂突,适于撕裂猎物吞食;基部具蜡膜或须状羽;翅强健,翅宽圆而钝,扇翅及翱翔飞行,扇翅节奏较隼科慢;跗跖部大多相对较长,约等于胫部长度。和大部分鹰相同,视觉和听觉十分敏锐。
动物学史
栗翅鹰是栗翅鹰属下的二个物种之一。其属名是由希腊文的“拟似”及拉丁文的“𫛭”(buteo)组合而成,种小名是根据其尾端上的白色斑纹羽所取。美国鸟类学家约翰·詹姆斯·奥杜邦以其好友及经济支持者,且同时也是鸟类学家的爱德华·哈里斯(Edward Harris)来取其英文名。
形态特征
栗翅鹰是美洲最典型的中型鸟,长度45-60厘米,翼展103-124厘米,体重550-1200克。栗翅鹰的轮廓比鹰属鸟类的形体更瘦。它们的尾巴更长更窄。成体的羽毛几乎完全是深棕色或巧克力棕色,除了肩部、翅覆羽、翅下和大腿带有栗色或栗色色调。臀部、尾巴的基部及其末端部分是白色的。矩形的中央部分是黑色的。喙、喙的基部和腿是黄色的。雌性比雄性大得多,但它们的羽毛与其伴侣的相同。该物种具白色的腹部,带有巧克力棕色的条纹。跗骨羽毛苍白,带有红色条纹。大腿稍带黑棕色。尾巴的末端和臀部是白色,相间黑带。雌鸟大于雄鸟10%。上喙边端具弧形垂突,适于撕裂猎物吞食;基部具蜡膜或须状羽;翅强健,翅宽圆而钝,扇翅及翱翔飞行,扇翅节奏较隼科慢;跗跖部大多相对较长,约等于胫部长度。
幼鸟与它们的父母非常相似,有相似的斑纹。但它们的整体羽毛颜色不那么鲜艳。
若从下方看飞行中的栗翅鹰,它们与未成熟的白头鹞非常相似。然而,它们的下覆羽更红,尾巴的底部不那么白,喙看起来不那么钩。
栖息环境
栗翅鹰在美国的分布范围非常有限,栖息地类型很少。再往南,在其热带或亚热带部分的领地,它们生活在不同的栖息地,从空旷的沙漠、高原到科罗拉多河峡谷,一般生活在高豆科灌木、金合欢和高大的沙漠仙人掌区域里,也出现在城市地区的柳树和白杨林地,有鼠尾草覆盖的灌木丛的森林。在得克萨斯州,它们表现出对牧豆树植物的一定偏好,其林下层由仙人掌组成。也存在于有油树和丝兰仙人掌的茂密沙漠中。在当地,它们也生活在由橡树和杜松组成的森林。该物种已经向城市地区靠近。生存的垂直海拔高度在400-1000米之间,最高可达1900米。在它与斯温氏鵟竞争的地区,它往往会在树木密度更大、地面看起来更暴露的地方筑巢。
生活习性
栗翅鹰喜欢集群,经常发现几只鸟同时觅食,休息或者一起徘徊。它们一同掠食、巡航、合作狩猎。在同一棵树上可以栖息两个或多个栗翅鹰。在集体繁殖的群体中,成员们一起狩猎,使它们能够带回更大的猎物。这项策略是由两只鹰进行环形飞行,降落在栖息地上,以吓唬猎物并迫使其离开藏身处。另一只栗翅鹰抓住了这只动物,它立刻把猎物藏在翅膀下,使猎物不被同伴看见。这种做法在鸡鹰中也很常见。因为栗翅鹰很容易被驯化,这是一只普遍的驯鹰鸟。
哺乳动物占饮食的53%,鸟类约占40%,小型脊椎动物占6%,无脊椎动物仅占1%。昆虫(甲虫、蚂蚁和蚱蜢)的比例更高。最常见的哺乳动物是沙漠棉尾兔,占总数的22%;黑腹翎鹑约占总饮食的9%;刺蜥蜴(Sceloporus magister)也是重要的猎物。地松鼠、松鼠和森林鼠是重要的补充。在冬季,栗翅鹰进行集体狩猎,捕捉较大的猎物,如加利福尼亚野兔(Leporus californicus)。
分布范围
留鸟:阿根廷、玻利维亚、巴西智利、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厄瓜多尔、萨尔瓦多、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墨西哥、尼加拉瓜、巴拉圭、秘鲁和委内瑞拉。
繁殖地:美国和乌拉圭。
来源不确定(留鸟):巴拿马。
起源不确定(繁殖地):苏里南。
繁殖方式
栗翅鹰有着非常复杂的社会行为,尤其是在繁殖期。在干旱地区,由于资源有限,筑巢成功率较低,该物种通常选择一雄一雌制,只与一个伴侣约会。另一方面,在栖息地质量高的地方,它们通常会将自己的优势给予两只雄性。在这种情况下,巢的管理是由一个由3-7只栗翅鹰组成的高度等级化的群体来完成的。
繁殖期可以在一年中的任何一个月,但主要是5-7月。通常筑巢于仙人掌或高大的树上,置巢于树冠上部近主干的枝桠上,距地高7-15米。也有营巢于悬岩上的,有时也侵占乌鸦巢。在城市地区,巢可以放在白杨树、棕榈树或变压器上。巢结构较简单,主要由枯树枝堆集成一个平台,内垫有苔藓、树根、松针及细枝条和枯叶,有时也垫有羽毛和兽毛。巢的大小为外径60-90厘米,内径20-30厘米,高40-60厘米。5-6月产卵,每窝产卵2-4枚,卵为青白色、被有栗褐色和紫褐色斑点和斑纹,大小为50-61×41-48毫米。第一枚卵产出后即开始孵卵,由雌雄亲鸟共同承担,以雌鸟为主,孵化期约35天。雏鸟晚成性,孵出后由雌雄亲鸟共同喂养,经过40-45天的巢期生活后,雏鸟即能飞翔和离巢。但仍在出生地附近停留2-3个月。
亚种分化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6年ver3.1——无危(LC)。
种群现状
栗翅鹰不被视为受到威胁或濒临灭绝。该物种面临的主要危险是其栖息地的大规模破坏。特别是在美国德克萨斯州,豆科灌木的变少是其小幅下降的主要原因。物种数量估计约为400,000只,分布在9,400,000平方千米的区域内。栗翅鹰被归类为无危物种。
相关趣闻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19 18:42
目录
概述
动物学史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