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深深爱着新月的人,他不顾家里的反对,不顾社会上各种鄙夷的眼光。他是新月的老师,更是她的爱人,同时他也是一个富有上进心,坚毅的男子汉。他的恩师严教授十分器重他,两人既是师生,也是父子。
小提琴《
梁祝》,
留声机,
巴西木,两人一同翻稿,苦命的青年,不屈的青年。
中国女作家
霍达的长篇小说《
穆斯林的葬礼》,1991年获
中国作家协会第三届茅盾文学奖,1992年由作者改编为上、下集的同名电影剧本,由香港康大影业公司、
北京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成电影,作品描写了一个
回族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全书五十余万字,以独特的视角,真挚的情感,丰厚的容量,深刻的内涵,冷峻的文笔,宏观地回顾了中国穆斯林漫长而艰难的足迹,揭示了他们在华夏文化与穆斯林文化的撞击和融合中独特的心理结构,以及在政治、宗教氛围中对人生真谛的困惑和追求,塑造了梁亦清、
韩子奇、
梁君璧、
梁冰玉、
韩新月、楚雁潮等一系列栩栩如生、血肉丰满的人物,展现了奇异而古老的民族风情和充满矛盾的现实生活。作品含蓄蕴藉,如泣如诉,以细腻的笔触拨动读者的心灵,曲终掩卷,回肠荡气,余韵绕梁。
霍达,女。中国电影编剧,国家一级作家。1961年曾就读于
解放军艺术学院、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1966年毕业于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大专毕业后,长期在四机部、北京市园林局、文物局从事外文情报翻译工作,同时坚持业余写作。霍达的家庭是个珠玉世家,自幼酷爱文学艺术,读书偏爱
太史公的
春秋笔法。成年后曾师从史学家
马非百先生研究中国历史,尤善秦史。1976年后,霍达任北京电视制片厂编剧,1981年调
北京电视艺术中心任一级编剧,开始从事专业文艺创作,同年为
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副会长,第七届
全国政协委员,其作品数量较多,选材和样式也较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