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元三十年(公元1293年)8月,朝廷派镇守官张仁,带兵在此驻守。可见,当时榆林港已实施海防,距今已有700多年。
到了
明代,
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朝廷专派
钦差领兵官杨贵镇守榆林。为一个边防港口派钦差武官,说明其职责重要。
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徐赞标署任崖州协水陆副将,他带兵驻防榆林港,警惕到法国舰船人港测水,故刻石留示日:“是为筹备海防之始”。其实,海上防务,元代已经打下基础。第二则刻石日:“大清游击金广玉”。游击,官名,为军营将官。金氏当然也是镇守榆林港的在职军官,他之刻石题名,寓有承前启后的用意。
古代榆林港,也有军事硬件。《
崖州志》载:“榆林堡:在榆林港前,置烽堠二堡”,
弘治八年(公元1495年)张翊立”。榆林港口因此有烟墩岭之地名。守军在烟墩岭上观测海面,见有敌情动静,就举烽火报警。清朝末叶,崖州沿海各港设置5个炮台,榆林港炮台为首要,常驻外委1名,防兵15名。防务改制后,又特派琼崖巡防第三营驻守,兼管
三亚港。
民国初年,榆林港防务松驰。民国23年(公元1934年)2月6日,日本兵舰
球磨号侵入榆林港停泊在安游附近。舰上水兵40余人,着黑服,缠白布在港域测探水深,活动约50分钟。7日,舰船溯港道而上,武装日兵20余人登岸,闯入红沙村扰攘拍照;日兵均着黄色军装,头戴白帽,上扣红日符号,腰扎短枪,耀武扬威,肆无忌惮。经地方政府具文上报中央外交部交涉,日方诡称:“该舰去南洋巡逻,中途寄泊”。实际,日人阴谋乃测绘港情,侦察我方军事虚实,为侵略战争作准备。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39年1月,日本御前会议决定攻占
海南岛。军事突破重点目标,岛北为海口、琼山,岛南为榆林、三亚。同年2月,担任进攻岛南军务的日本国内吴镇守府第六特别陆战队(吴六特)730人,横须贺镇守府第四特别陆战队(横四特)860人,佐世保镇守府第八特别陆战队(佐八特)860人,共2450人,在指挥官大田实(上校)、加藤荣吉(中校)、井上佐二(中校)等率领下,乘“葛城丸号”、“衣笠丸号”、“广德丸号”3兵舰,于14日拂晓驶到三亚港海面。此次作战日军拥有绝对优势,而榆林防务空虚。但当日方派先遣部队向榆林港口方向突进时,被国民党地方军王醒亚中队开枪狙击,日方认为港中有布防,且慑于此港形势险要,慌忙退出外海,远远从舰上发炮十余发佯攻,而将主战兵力1000余人,转向
三亚湾的西侧海滩登陆,再迂回过来。榆林港终于失守,但由此可以证见它的地理形胜,易守难攻。
1945年,日本战败,无条件投降。岛南日军全部都从榆林港登船,被遣返日本。当时,接受投降的国民党军46军19师蒋雄所部进驻榆林。之后,此地一直是军事禁区、海防要塞。
海南省
三亚市东南部海港。湾口西起
鹿回头角,东止
锦母角。海湾面积约37平方公里。位于东经109.5度,北纬18.2度,是中国最南端的优良海港,是支持
南海诸岛的重要基地。有
大东海、
小东海等
海滨浴场。有著名的“榆林要塞”。
闻名世界的榆林港,港湾水深浪静,群山环抱,为天然良港,国防要地。极目四望,榆林港以东,海岸曲折,港湾较多,有虎头岭、琼南岭、
赤岭、南湾岭等点突出海面,怀抱
亚龙湾,土曲湾、
陵水湾,可以点制面。榆林港以西,海岸平坦,有鹿回头、马岭、南山岭等点突出海面,与东、
西瑁州岛构成海上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