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诗的一种体裁,音节、格律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
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古代
乐府诗的一体。后从乐府发展为古诗的一体,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采用五言、七言、杂言,形式也多变化。
宋
姜夔 《白石诗话》:“体如行书曰行,放情曰歌,兼之曰歌行。”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签·体凡》:“﹝乐府﹞题或名歌,
亦或名行,或
兼名歌行。歌,曲之总名。衍其事而歌之曰行。歌最古;行与歌行皆始汉 , 唐 人因之。” 明
徐师曾 《文体明辨序说·乐府》:“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曰歌;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者曰行;兼之曰歌行。” 明 徐师曾 《文体明辨序说·近体歌行》:“歌行有有声有词者,乐府载诸歌是也;有有词无声者,后人所作诸歌是也。”
古诗从时间上说指1840年鸦片战争前中国的诗歌作品,从格律上分类,古诗可分为
古体诗和
近体诗。
歌行属于
古体诗。
例如杜甫的《
兵车行》,诗中既有“行人”出征时的记叙,又有“道旁过者”与“行人”的问答,也有“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的感叹,读后真能摧人肝肠。再如《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中既有风卷茅屋的记叙,也有“归来倚杖”的叹息,更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强烈抒情与愿望,读后令人唏嘘不已。
例如《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二十四句就换了好几个韵脚。歌行体的形式比较自由,是由内容所决定的。
两汉所谓乐府指音乐机关。它除了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制成曲谱并制作, 演奏新的歌舞外, 又收集汉族民间的
歌辞入乐。
《
汉书·艺文志》记: “自孝武帝立乐府而采歌谣, 于是有赵,代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
缘事而发, 亦可以观风俗, 知薄厚云。”
汉武帝采诗, 除为考察民隐外,
亦在丰富乐府的乐章, 以供娱乐。
两者区别:歌行体诗是
古代诗歌的一体,汉魏以下的
乐府诗常题名为“歌”或“行”,二者名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的区别。后遂统称“歌行体”。
《
唐音审体》谓:“歌行本出自乐府,然指事咏物……形式较自由”。语言通俗流畅,文辞比较铺展。“行”,有“乐曲”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