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涌村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沙井镇下辖村
步涌村隶属于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位于沙井街道北部,距街道办事处约2.3千米。东为后亭村,西为共和村,南为衙边村,地处古茅洲河的入海口。步与埠相通,是码头的意思,古代为渔盐的码头。以江姓为主的单姓村,清康熙《新安县志》记载村名为大步涌。明代初年归德盐场下设步涌社,是十三盐社之一。
历史沿革
建村至明万历元年(1573年),属东莞县;明万历元年至清朝,属新安县。1914年,属宝安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属宝安县松岗、沙井、新桥、雍睦、凤凰联乡;1951年,属宝安县第四区涌边乡;1958年10月,属超美公社;1959年,属沙井公社步涌大队;1979年1月,属深圳市沙井公社步涌大队;1981年10月,属深圳市宝安县沙井公社步涌大队;1983年7月,属宝安县沙井区步涌乡;1986年10月,属沙井镇步涌行政村,1993年1月,属深圳市宝安区沙井镇;2004年,属沙井街道步涌社区。
经济
传统经济以打鱼、种植水稻为主,后随着深圳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房屋出租和村集体经济分红成为村民主要收入来源。改革开放后,步涌村充分利用濒临港澳的区域优势,抓住特区建设的机遇,改善环境,外引内联,吸纳资金、技术、人才,经济突飞猛进,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1991年起,沙井镇开始进行农村股份制改造。步涌村先后成立了步涌股份合作公司和步联股份合作公司。步涌村现有五个工业区,投入使用的工业厂房30多万平方米,有50多家企业进驻,来此投资的客商来自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地区以及美国、瑞士等国家。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为房屋出租、集体经济分红。
人口
2015年末,户籍人口966人,其中男性482人,女性484人;80岁以上48人,最年长者99岁(女)。祖籍该村的港澳台同胞384人。祖籍该村的华侨5人,主要分布在美国、澳大利亚等国。
历史文化
村民由来
村民主要有江姓、樊姓。据族谱记载,步涌江氏三世祖江纳流(1373—1447),字遇贞,号百川,原籍江西临江府新淦县。明建文二年(1400年)职授盐使司来任。致仕后,购置土地七顷有余,建起数十间房屋,开基立村。步涌江氏以汉代江次翁为始祖,应该是济阳江氏的一支。
地方方言
世居村民为汉族广府民系,使用粤方言
历史建筑
村内有“江氏大宗祠”、“静庵江公祠”、“宗汉公家塾”等多处古建筑。“江氏大宗祠”于2002年修缮完毕,是深圳仅见的蚝壳墙宗祠建筑。另外,保存1600年历史文化的古迹 “晋孝子黄舒墓”,
该村传统民居为广府民居,入门为厨房,接着是天井,过了天井是正房,正房后部是卧室,卧室有楼廊。三合土墙,房顶以杉木为梁、桁、桷。以天井、明瓦和墙上开一小窗采光,卧室光线很暗。20世纪80年代以后,传统民居被拆,新建楼房。
现存宗祠有3座,分别为江氏大宗祠、静菴江公祠和江氏家祠。步涌古村落坐西北,朝向东南,江氏大宗祠是整个村落的中心。江氏大宗祠位于步涌村前,始建于明朝,1995年重修,占地面积500平方米。三开间三进两天井,砖木石结构,清水砖内墙,镬耳山墙,灰塑壁画,左右后面的墙体均用蚝壳混合蚝壳灰砌成,厚五六十厘米,外墙裸露的蚝壳整齐划一。江氏大宗祠先后被沙井镇、宝安区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已成为深圳市乡村旅游的景点之一。
静菴江公祠位于步涌村后的西边,是江氏二房为纪念六世祖江静菴而建,俗称二房厅,坐东向西,面阔三间,硬山顶,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由前堂、仪门、后堂等建筑组成,两天井两侧廊,面宽三间,明间辟门,门外两边次间前檐廊有塾台。大门上置石横额,上书“静菴江公祠”。正门往里有屏风。祠堂中部是天井,前后堂有廊房相连。静菴江公祠的右边是江氏家祠,始建于清朝,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
宗汉公家塾位于江氏大宗祠的北边,朝向与大宗祠相同,坐西北向东南,面阔三间,主体建筑为硬山顶,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由前堂、后堂等组成,建筑之间以天井和廊房相隔。前堂大门门额上镶嵌着石匾,阳刻“宗汉公家塾”。前堂供奉祖先牌位,内设神龛。
关帝庙在步涌村的西边村口,坐西北朝东南,三开间两进,两进之间以廊房相通。硬山顶,碌筒灰瓦,琉璃瓦剪边,清水砖外墙,墙基和四周有角柱的花岗岩石条砌角,正脊、檐口有简单的灰塑及彩绘。门口正上方门额有一块四边花纹图案直竖写着“关帝古庙”四个字的石匾,两侧分别绘有桃园结义和朝皇壁画,大门两侧有一副木楹联“志在春秋功在汉;忠同日月义同天”,横批写着“万寿无疆”。庙内左右两侧有两座关帝牵马塑像,右为白马,左为红马,都用木栏杆围着。据介绍,原来这两匹马是没有栏杆围住的,传说,沙井大村做蚝的人与步涌村因一小事而产生误会,两村人之间相互械斗,事件越演越烈,历史上称之为“相杀”,从人斗进而发展到神斗,步涌村任凭两匹马头军到对头的蚝田乱踩乱踏,蚝民损失惨重,后来事件经调解得到和平解决,而步涌村主动给这两个马头军加上围栏以示不外出滋事。从此,双方和平相处。每年除夕及关帝生日,村民会自发组织祭拜活动。过去渔民出海前,也会前往祭拜,祈祷平安。在步涌村西口,关帝庙对面,还设有一个“活水回澜社”。民间传说,清朝,凡是外出谋生者,需在此祭拜之后再外出,以后不管漂泊到天涯海角都不会忘记家乡,能回乡认祖归宗。
黄舒墓在步涌村新河大道大田路口,坐南面北,清代的墓葬形式,三合土享堂地面,三合土散水,青砖墓壁,拜堂处显露出部分沙岩条块,墓碑为花岗岩质地,球状碑顶,碑额处浮雕云纹图案,碑文为“晋钦赐孝子乡贤始祖考参里黄公之墓”。
本地美食
特色传统食品有炒米饼(春节食品)和炸角(米粉包花生、芝麻、糖,用油炸)。
公共设施
北环路、新和路、环镇路(步涌工业路)经过该村。20世纪50年代村内有一台手摇电话,80年代末电话逐步普及。1963年通电,1992年通自来水,1993年实现村道水泥硬底化,1997年通互联网。步涌教育起步较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就在祠堂兴办小学,称步溪小学,后亭村及共和村的儿童都来此就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名步涌小学,基本上是完全小学,但也有因五六年级学生人数过少而个别年份到沙井小学就读五六年级的。1950年秋,沙井成立小学联校。沙井、雍睦、步涌、凤凰、新桥、万丰、壆岗等小学合并。原来一至三年级学生仍留该村原校上课,四至六年级集中在沙井小学(义德堂)上课。1997年9月该校并入荣根学校,步涌小学停办。2015年,村内有深圳市才华学校,设9个年级,31个班,在校学生约1550人,教职工约90人。有深圳鹏晖幼儿园,2015年在园幼儿约600人,教职工69人。村内建有步涌体育公园,设有篮球场、网球场、足球场和游泳池。村民活动中心有步涌新村综合会所。步涌图书馆,藏书约3500册。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20 21:45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经济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