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附属外语学校
武汉市公立中学
武汉大学附属外语学校是教育部直属的18所重点高校附中之一,是武汉大学附属中学的初中部,学校建立于1916年,前身为国立武昌高师附中,是一所校风纯正,学风浓郁,有着优良办学传统的中学。著名军事家、外交家伍修权、中科院院士查全性杨弘远李林欧阳予等,都是学校的杰出校友。武汉大学附属外语学校是武汉市第一家公办民助性质、具有外语特色的全日制完全中学。
学校历史
武汉大学附属外语学校位于武汉市武昌区风景秀丽的珞珈山南麓,在中外闻名、历史悠久的高等学府——武汉大学文理学部内。
武大附中建立于1916年4月,时称国立武昌高师附中,是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今武汉大学)的附属学校,校址在武昌南路。校名几经变更后,于1926年12月改名为国立武昌中山大学附中。1932年国立武汉大学从武昌阅马场东厂口迁至珞珈山后,于1935年7月在珞珈山南麓的“庚子烈士纪念馆”(现武汉大学第一附属小学教学楼)创办了新的武大附中,取名私立武昌东湖中学,董事长为时任武汉大学校长周鲠生先生。
1938年春天,日寇侵略,武汉沦陷,武汉大学西迁四川乐山。1941年秋,武大在四川乐山铜河碥续办武大附中,校名改为“国立武汉大学附设珞嘉中学”。1946年10月,武大附中随武汉大学迁回武昌,位于乐山的珞嘉中学由武大毕业的乐山籍教师接办。武大附中迁回武昌珞珈山东湖中学旧址(今武大一附小)。东湖中学仍冠名“私立”二字,董事长为张难先先生。
武汉解放后,武大附中仍称“武昌东湖中学”。直到1951年年底,1952年,学校与武昌博文中学合并,改为省立武昌二中(今武汉市第十五中学)。1958年7月,由武汉大学数学系团总支倡议,经武汉大学党委批准,恢复武大附中,取名为武汉大学附属共青团中学。1959年8月,武汉大学与武汉市教育局协商,武汉大学附属共青团中学与武汉市第十四中学合并,定名为武汉大学附属中学,校址位于武昌昙华林。武汉大学校长李达、副校长何定华等出席合校仪式并发表讲话。1963年7月,因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武大附中由武汉大学附属变为由武汉市直接管辖,武大附中改名为武汉市第十四中学
文化大革命期间,广大教职工强烈要求恢复武大附中。1970年2月,武汉大学决定在武大附小的基础上开设“武大附小初中班”。1972年5月,武大附小及武大附小初中班改为“武汉大学附属学校”,分设小学部与中学部。宁锦元任革委会主任,后革委会撤销,叶钦桂任校长。1980年4月,武大附校将中、小学部分开设立,中学部迁至武大南二门旁的新校区(今武大外校所在地),并更名“武汉大学附属中学”,叶钦桂接任校长。20世纪90年代,建立武汉大学附属外语学校(武大附中初中部)。2000年,武汉大学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医科大学合并为新的武汉大学,上述几所学校的附属中学也相应合并,成立新的武汉大学附属中学。2007年,位于武汉大学信息学部内的高中部新校区启用,初中部、高中部正式“分家”。
由于学校面积不足,教育部于2012年对该学校拨款数千万决定对学校扩建,2012年10月起正式施工,2014年,新教学楼投入使用。
学校现状
1993年5月,经武汉市教委批准,武大附中与武汉大学外语学院联合创办武汉大学附属外语学校。该校与武汉大学附属中学合署办公,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工作方案。自1993年起,学校开始单独招生。
学校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富有光荣的革命传统。董必武、陈潭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这所学校里开展革命活动。陈潭秋的夫人徐全直烈士(1927年在南京雨花台就义)曾兼任武昌师大附中和附小的校长。著名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领导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外交家伍修权曾于1924年至1925年在武昌师大附中读书,然后从这里投身革命。1924年9月,武昌师大附中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支部,伍修权任团支部书记。
学校在八十余年的漫长岁月中,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著名的军事家、外交家伍修权(武昌师大附中学生),著名的化学家、中科院院士、武汉大学化学学院博士生导师查全性教授(抗战初期东湖中学学生),著名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中科院物理所博士生导师李林研究员(李四光之女、东湖中学学生),著名的核物理专家、中科院院士、秦山核电站总工程师欧阳予教授(乐山珞嘉中学学生),著名的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杨弘远教授(新中国成立前后东湖中学学生),都是武大附中老校友中的杰出代表。
学校资源
学校现有43个教学班,2000余名学生;教学设施先进,有实验室、计算机专用教室、多媒体教室和教师电子备课室,还有学生阅览室和音乐、美术专用教室;学校生活设施齐全,全部教室和学生宿舍均配备有空调,并建有校园宽带网和学校网站。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师157人,其中高级教师82人,特级教师3人,省级学科优秀教师3人,省教育科研“百佳”个人1人,省教改先进个人1人,有多人在省市优质课评比中荣获一等奖。武汉大学每年都有多名学者专家来学校讲学,使学校学生能够时刻感受到浓厚的名牌大学氛围。长期以来,学校先后与欧美、日、韩、新加坡以及中国香港地区、中国台湾地区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过各种形式的交流,并聘请了多名优秀的外籍教师来学校任教。
合校以来,武汉大学不断加大对我校工作领导和支持的力度,武大党政领导极为重视我校在武汉大学实现跨越式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学校领导班子面对挑战,以求实务真、锐意进取、努力开拓、不断创新的工作精神,运用科学先进的管理理念,团结广大干部和教职员工,充分激发和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努力争取武汉大学各部门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关心、重视和支持,拓宽办学思路和办学渠道,不断改善学校的办学环境和办学条件,营造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氛围,下大气力狠抓校风、学风建设,师生的精神面貌有了明显的转变,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学校中高考均取得了突出成绩。初中合格率达99%以上,中考升学率达75%以上,特别是武大外校,已连续八年(1996—2003)在升学率、重点率、高分率等方面,稳居武昌区第一名。高考升学目标管理完成情况和质量在全市各类学校中,一直位居前列。据统计,有近30%的学生被北京大学(Uiversity Of BeiJing)、清华大学、武汉大学等全国重点名牌大学录取,省线升学率连续五年(1999—2003)保持武昌区前五名。高中重点班的学生在各年的高考中,升学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在历年高考中我校有数十名学生以优异的成绩保送或考取北大、清华等名校。学校教师本着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宗旨,运用我校的“中档生教育法”,使各类学生都能得到全方位的发展,从招生的“入口”看高考升学的“出口”,各年高考成绩均远远超额完成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给学校下达的高考升学目标,学校省线保优率最高达到220%,这是在全武汉市各类学校中少有的好成绩,多次被评为“高考质量一等奖”和“立功单位”。
文化传统
校训
团结 进取 求实 创新
校风
明德 求真 务实 融合
学风
博学 慎思 明辨 笃行
教风
爱生 善教 严谨 求实
学校荣誉
近两年来,学校注重以科研为先导,促进教职员工教育观念的转变,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共有73人承担省市区科研课题,申报的课题有15项被批准立项,其中省课题“研究性学习中学科渗透的综合研究”获省科研课题立项二等奖。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学校教职工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文章150多篇,各级各类论文获奖48篇,各级各类出版著作44本。学校学生竞赛成绩优异,近年来,共有1800余人次先后在全国及省市各类竞赛中获奖,其中有200多人次在全国数学联赛、英语能力竞赛、物理竞赛、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一、二、三等奖;有2人在全国中小学创新与实践活动中获全国一等奖。由于学校办学成果突出,多次受到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奖励与表彰,被评为“全国中小学创新与实践活动先进单位”、“湖北省教育科研实验学校”、“武昌区普通中小学办学水平先进学校”、“武昌区目标管理立功单位”、“武昌区最佳文明单位”、“武昌区科技教育先进学校”等。
交通信息
公交:340路、386路、413路、552路、572路、587路、591路(八一路广八路站);386路(广八路邱家村站);386路、401路、521路、567内外环路、583路、596路、613路、618路、702路、709路、810路、夜行583路(珞喻路地铁广埠屯站)
参考资料
学校简介.武汉大学附属外语学校.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4 23:33
目录
概述
学校历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