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
武汉三镇之一、武汉市江南市区部分
武昌是“武汉三镇”之一,位于长江南岸,与汉口汉阳隔江相望。当地人习惯将武汉市长江以南的市区部分统称武昌,包括武昌区青山区洪山区
地区简介
武汉市由汉口、武昌、汉阳三个重镇组成。世界第三大河流长江及其最长支流汉水横贯武汉市区,将武汉一分为三,形成了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隔江鼎立的格局。
南宋诗人陆游曾写下“市邑雄富,列肆繁错,城外南市亦数里,虽钱塘、建康不能过,隐然一大都会也”来描写武昌的繁华。元代全国设十三行省,湖广行省的管辖范围为今湖北、湖南、广西和广东、贵州的一部分,是全国最大的行省,其治所即在武昌。朱元璋起兵攻克武昌时,第六子朱桢出生,因而朱桢长大后被明太祖分封到武昌做楚王,武昌因此得到扩建,成为南方最大的城池之一。
武昌位于长江南岸,是湖北省委、省政府所在地,湖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信息中心,是中国中部地区最大城市武汉市重要组成部分,为武汉的科教文化中心。
武昌依山傍水,滨江滨湖,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拥有盛享“天下江山第一楼”美誉的黄鹤楼,也是全国高校集中的地方。
定都之争
孙中山力主首都设武昌
早在1887年,孙中山就对中国首都的选择有过缜密的考虑,他曾主张“一都四京”,一都即武汉,四京即西京(重庆)、东京(江宁)、南京(广州)、北京(顺天)。①首都的第一选择,还是武昌。1902年,孙中山在与章太炎的一次谈话中强调说,“金陵犹不可宅”,并详细述及首都设置的问题。他说,武昌扬灵于大江,东趋宝山,四日而极,足以转输矣……北望襄樊以镇抚河雄,铁道既布,而行理及于长城,其斥侯至穷朔者,金陵之绌,武昌之赢也。②孙中山曾说,“谋本部则武昌,谋藩服则西安,谋大洲则伊犁……”③总的看,孙中山最嘱意的首都是武昌。
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响应,建立一个统一的临时政府已是迫在眉睫。由于武昌地处中原腹地,乃九省通衢,是辛亥革命诸次起义中第一个在省会城市取得成功的地方,况且又是孙中山的一贯主张,因此,将首都设在武昌是顺理成章的事,多数省份都主张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首都设在武昌,只有贵州军政府提议设在广州。已独立的各省代表到武昌后,确定在临时政府成立前,由湖北军政府代行中央政府职权,很明显,这事实上是把中央政府定在了武昌。但其时清朝大军屯兵江北,虎视江南,汉阳已经失守,武昌极度吃紧,湖北军事形势极为严峻。但就在此时,传来了江浙联军于12月2日攻克东南重镇南京的消息。于是,各省代表精神为之一振,于4日在武昌立即开会作出决定,将临时政府设在南京,同时决定各省代表会议也迁至南京召开。
组成部分
武昌区
武昌区位于武汉市东南部,长江南岸,与汉阳、汉口隔江相望,北至余家头罗家港与青山区毗邻,东南与洪山区接壤,西临长江,东拥东湖。地理位置为东经114°14′~114°30′,北纬30°32′~30°37′。区域总面积107.76平方公里,境内大致中部高,南北逐渐降低,西向长江,东向东湖缓斜。以丘陵和平原相间的波状起伏地形为主,居亚热带季风气候,多湖泊、山丘、地下水源十分丰富,区辖杨园、徐家棚、积玉桥、中华路、粮道街、黄鹤楼、紫阳街、白沙洲、首义路、中南路、水果湖、珞珈山、石洞街、南湖街等14个行政街道,141个社区,截止2017年,户籍总人口104.41万,以汉族为主,另有回族、满族、藏族等40个民族。
主要景点:黄鹤楼、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东湖、楚河汉街、武昌江滩等。
青山区
青山区地理位置为北纬30º37´,东经114 º26´。境域地处长江中游南岸,西起罗家港,经和平大道、友谊大道与武昌区相连;东至武汉化工区八吉府街,隔江与新洲区阳逻街相对;南与洪山区和平街、东湖高新花山街接壤,傍东湖风景名胜区;北沿长江,面对天兴洲,隔江与江岸区谌家矶街相望。
青山十景:青山江滩、青山公园、和平公园、戴家湖公园、武丰闸湿地公园、桃园古井、红房子风貌街区、棚改新貌、建二商圈、武钢博物馆
洪山区
洪山区位于武汉市东南部,东与鄂州市隔长江相望,南邻江夏区,西北环抱武昌区、青山区,版图面积480平方公里,剔除托管到东湖开发区、风景区、化工区的区域后,实际管辖面积为220.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4.9万人,户籍人口65万,辖9街1乡。
洪山是闻名的大学城和科技城。辖区内有高等院校38所,其中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省部属以上高校14所,国家重点学科6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3个,省以上科研机构35个,有两院院士54名,在校大学生近50万人。
名称由来
蛇山筑城,称夏口;公元280年,晋朝将江夏郡改为武昌郡,即为武昌城的正名之始。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13 22:49
目录
概述
地区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