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0年
比利时独立前,
戏剧不发达,很少专业剧作家,也缺乏职业剧团。19世纪90年代初,
比利时兴起了
象征主义戏剧。19世纪末20世纪初,
比利时佛兰芒语作者L.斯里琴斯(1861~1946)的剧本反映了冷酷的现实。
发展历史
综述
1830年
比利时独立前,戏剧不发达,很少专业剧作家,也缺乏职业剧团。1698年兴建的莫内剧院,基本上
由外国剧团巡回演出。独立后在政府鼓励下,民族戏剧逐渐发展起来。首都布鲁塞尔和各地陆续建起一些新剧院,但大多用法语上演,佛兰芒语戏剧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最初出现的一批浪漫主义剧作家,写出不少
历史剧,鼓舞了
比利时人的爱国热情。P.努瓦耶(1806~1846)的散文剧《巴伐利亚的雅克琳》1834年在莫内剧院演出获得成功,后又发表《西梅翁》 (1836)。E.瓦康(1819~1861)1841年也在该剧院演出3幕诗剧《朗塞的神甫》,接着又写了
《安德烈·谢尼埃》(1844)等 3部诗体
历史剧。真正以
比利时历史题材写作的剧作家是 S.波特万(1818~1902)和J.纪尧姆(1825~1900)。前者相继演出剧本《雅克·德·阿特韦尔德》(1860)、《乞丐》(1867)、《鲁本斯的母亲》(1877)。后者最初发表了几出
喜剧,后改写
历史剧,5幕诗体历史剧《斯特吕昂塞》(1861)是其代表作,写一个政治家的生涯,充满浪漫的
悲剧气氛。
象征主义戏剧
19世纪90年代初,
比利时兴起了
象征主义戏剧。诗人C.V.莱尔贝格(1861~1907)的3幕神秘剧《预感者》(1892)开其先河。代表剧作家是M.梅特林克(1862~1949)。他的剧本《青鸟》等具有浓郁的抒情性。诗人┵.维尔哈伦(1855~1916)写了 4部剧本。4幕剧《黎明》(1904)歌颂一位护民官,风格比较粗犷;《修道院》(1900)揭露宗教界的虚伪和肮脏;
历史剧《菲力浦二世》(1901)写16世纪西班牙宫闱斗争,鞭挞镇压尼德兰革命的暴君;诗体
悲剧《斯巴达的海伦》(1912)类似于古典悲剧。诗人G.罗登巴赫(1855~1898)写有独幕诗剧《面纱》(1894)。“青年比利时”派诗人I.吉尔金(1858~1924)著有表现历史人物的《萨瓦纳罗尔》、《埃格蒙特》和表现1902年彼得堡起义的《俄国大学生》等剧。V.吉尔(1867~1950)写了神话剧《这只是一场梦》、《牺牲》。F.昂塞写了诗剧《维特的学校》、《万事如意》、《追加遗嘱》。H.莫贝尔(1862~1917)写了分析人物内心生活的《少女研究》、《根》、《水和酒》。G.范聚普(1869~1955)写了近15部剧本,其中揭示金钱腐蚀作用和乱伦的有《孩子》、《你的父母》;宣扬责任、牺牲、乐观的有《阶段》、《播种》、《力量》等。受范聚普影响的作家G.朗西写了剧本《最后的胜利》(1921)和几部
独幕剧,赞扬对粗野本能的克制。女作家M.迪泰梅(1882~ )写了《怪物之家》(1913)、《爱神庙》(1922)等。
20世纪代表作家
20世纪初
比利时诗剧的代表作家是 P.斯帕克(1870~1936),他的
喜剧《卡吉》(1908)宣扬了热爱祖国的
思想。另一个诗剧作家F.博德松发表了一出揭露世态炎凉的《百万富翁皮埃罗》,接着又写了大型
喜剧《弗朗索瓦·拉伯雷修士》和《佩托王朝廷》。此外,F.克鲁瓦塞(1877~1937)创作了一些轻松的
喜剧。H.基斯特梅克(1878~1935)发表了几出关于爱情的戏,如《本能》、《创伤》、《情敌》。
佛兰芒语作者
19世纪末20世纪初,
比利时佛兰芒语作者L.斯里琴斯(1861~1946)的剧本反映了冷酷的现实,如《偷猎者》(1899)、《渔夫的名誉》 (1901)。C.布伊斯(1859~1932)的剧本具有自然主义的风格,如《范·帕梅尔一家》(1903)、《第十二夜》(1903)。A.赫根斯里特(1866~1964)的剧本《斯塔卡德》(1897) 写一个哈姆雷特式的为父报仇的故事。此外,著名作者还有
历史剧作者C.费尔斯赫夫(1874~1950)、心理分析剧作者M.萨布(1873~1938)等。
专业剧团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布鲁塞尔建立了马莱剧院(1922)及一些专业剧团,进一步推动了戏剧创作。最初,F.克罗梅兰克(1885~1970)的闹剧流行一时,代表作是讽刺嫉妒心理的《慷慨的乌龟》(1920)。H.索马涅(1891~1951)的风格和克罗梅兰克有相似之处,著有《乱蹦乱跳的舞蹈家们》(1926)、《玛丽夫人》(1928)等。代表作是闹剧《另一个救世主》,1923年由吕尼埃-波埃在公园剧场演出。诗人C.孔拉迪(1893~1957)在1926~1935年间写了一系列剧本,如《哈姆雷特》(又名《道德的胜利》)、《无法无天的普罗米修斯》(又名《人类的幸福》)等,既有
悲剧也有闹剧。
佛兰芒人民剧院
为了鼓励剧作者用佛兰芒语创作,O.D.格鲁伊
特于1920年创办佛兰芒人民剧院。佛兰芒语作者H.泰尔林克(1879~1967)成为表现派戏剧的先驱,他的剧本《慢镜头影片》(1922)借用电影手法同时表现一对想跳河自杀的年轻夫妇的现今和过去。他还写有剧本《
没有身体的人》(1925)和《绞架上的喜鹊》(1937)。G.马唐斯(1883~1967)的讽刺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如《来自天国的莱彻》(1919)、
《大鼻子》(1925)、《天堂的乞丐》(1932,已改成为电影)等。
法语剧作家
两次大战之间,创作量最为丰富的法语剧作家是M de盖尔德罗德(1898~1963)。他陆续发表了《大露天赈济游艺会》等50多部剧本,有的曾由佛兰芒民间剧团巡回演出。他把现实和幻想交织在一起,风格奇特怪诞,吸收了电影技巧,采用了表现主义手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的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剧本引起欧美一些国家的注意。H.克洛松(1901~1982)不仅是戏剧史家,也写了不少剧本,《莎士比亚,或奇遇的喜剧》(1938)、《火的考验》(1944)、《博吉阿》(1945)等,大都具有神话和传奇色彩。1943年C.艾蒂安建立了布鲁塞尔之幕剧院。同年该剧院演出G.西昂(1913~ )的《以弗所妇女》,接着又演出《鲁莽者夏尔》(1944)和《亲爱的贡扎格》(1947)。西昂还写了
《中国公主》(1951)、《帕默拉的箱子》(1955)等,剧作介于荒诞和真实、嘲讽和严肃之间。
诗人C.贝尔坦(1919~ )的《求婚者们》(1947)和
《唐璜》(1948)系根据古老传说改编。1966年发表的《幸福王》是一部闹剧。
其他知名作家
与克罗梅兰克的戏剧风格类似的剧作家还有J.莫甘(1921~ ),他的《给人人吃饱》1950年演出获得成功。F.马尔索(1913~ )也喜欢创作严肃的闹剧,并富有独创性。代表作《蛋》(1956)写一个学徒如何被社会败坏。
P.维朗斯(1912~ )创作丰富,剧本有现实和梦幻相结合的特色,如《熊皮》(1951)、《屋中雨》(1962)、《朦胧的城市》(1966)、《奥斯汤德的镜子》(1974)等。
J.西格里(1920~ )的剧本《可怜可怜维奥莱特》(1953)等演出受到欢迎。
反映当代生活的还有R.卡利斯基(1936~ )写自行车赛冠军之死的剧本《斯康达隆》(1970),P.弗勒博(1952~ )的《橙色记事本》(1972),J.卢韦(1934~ )的《回头见,兰先生》(1972)、《在瓦隆区谈话》(1977)等。
当代佛兰芒语剧作家H.克劳斯(1929~ )写有20部剧本,如社会问题剧《星期五》(1969)、《家》(1975),残酷剧《复仇!》(1968)、《菲德拉》(1980)。此外著名剧作家还有先锋派剧作家P.斯泰克斯(1925~ )、荒诞派剧作家T.布鲁林(1926~ )等。
剧作家
梅特林克简介 M. Maurice Maeterlinck (1862~1949)
比利时剧作家,用法语写作。1862年 8月29日生于
根特。父亲喜爱园艺和养蜂,对日后梅特林克的情趣和
爱好有很大影响。梅特林克12岁入号称
比利时作家摇篮的圣-巴尔贝耶稣学校读书,毕业后,遵照父亲的意旨,入大学法科读书,并加入
律师公会,1886年去巴黎进修法律,在那里结识了法国象征派诗人,开始发表诗歌。1889年发表诗集《暖房》和剧本《马兰纳公主》。次年发表
独幕剧《不速之客》和《盲人》。从开始写作剧本至1896年,共发表8部剧本。《普莱雅斯与梅丽桑德》是他的优秀剧作,为
象征主义戏剧赢得了观众。1896年梅特林克移居巴黎。这时,他已成为风行一时的
象征主义文学在剧坛上的代表。1911年,梅特林克获
诺贝尔文学奖。1896~1914年,梅特林克发表的主要剧本有《阿丽安娜与蓝胡子》(1902)、《莫纳·娃娜》(1902)、《青鸟》(1907)等。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梅特林克创作了剧本《斯蒂尔蒙德市长》(发表于1919年),反对德国占领。1921年他被选入
比利时王家学院,1932年获伯爵爵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流亡
美国。1947年返回法国。1949年5月5~6日夜间病逝。梅特林克认为,宇宙是由
物质的和精神的4大经验主体共同维系的。这4大经验主体是:①看得见的世界;②看不见的世界;③看得见的人;④看不见的人,即心灵。看得见的世界和看得见的人只有同看不见的世界和看不见的人合为一体,才具有实在性。但人对心灵传递的信息,对看不见的世界预示的征兆,不能理解,因为人的悟性太差。梅特林克的
象征主义戏剧以这种不可知论和宿命论为基础,他的剧本常常具有悲观色彩和神秘气氛。
梅特林克代表作品
梅特林克一生写了20多部剧本,比较著名的有:
《普莱雅斯与梅丽桑德》(1902),5幕
悲剧。描写王子高罗在森林中打猎时遇到一位身份不明的美女梅
丽桑德,与之结为夫妻,带回宫中。高罗的同母异父兄弟普莱雅斯爱上了梅丽桑德,但他预感到这是不可能实现的爱情,准备离开宫廷,外出云游。在出发的前夕,普莱雅斯约梅丽桑德在花园中话别,被兄长高罗发现。高罗出于忌妒,将普莱雅斯刺死,梅丽桑德随后也郁郁而死。《莫纳·娃娜》(1902),3幕剧。描写15世纪的意大利
比萨城被佛罗伦萨的雇佣军围困,处于弹尽粮绝的境地,敌军司令普林齐瓦勒要求比萨城交出守城司令基多的娇妻莫纳·娃娜,以免遭屠城之灾。莫纳·娃娜决定牺牲个人挽救城邦。原来普林齐瓦勒自幼爱慕莫纳·娃娜,要求她到营帐去只是为了见一面,了却一段情缘。在这同时,佛罗伦萨指控普林齐瓦勒有通敌嫌疑,召他回去受审,莫纳·娃娜决定把他带回比萨,同谋抗敌大计。可是娃娜的丈夫觉得蒙受了奇耻大辱,不肯相信娃娜未曾失身的真言,娃娜决心抛弃自私忌妒的丈夫,同真诚爱她的普林齐瓦勒逃走。
《青鸟》(1907),6幕梦幻剧。是他的代表作。描写樵夫的儿子蒂蒂儿和女儿米蒂儿在圣诞节夜晚做了一个美梦,梦中,他们在光的带领下漫游了记忆国、黑夜之宫、森林、坟地、
幸福园和未来国,去寻找一只青鸟。一觉醒来,发觉青鸟就在自己家里。这时,邻居来为生病的小孙女讨青鸟,蒂蒂儿慷慨地送给了邻居,邻居的小孙女病就好了,可是青鸟又从小姑娘的手中飞走了。青鸟是幸福和追求的象征。该剧首先被К.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搬上舞台,后相继在德、英、法、美等各国上演,是梅特林克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品。
梅特林克的
象征主义戏剧出现在巴黎舞台充斥着
自然主义戏剧之际,剧作清丽隽永、委婉动人,受到观众的欢迎,推动了当时戏剧的发展,成为欧洲戏剧史上一个独特的流派。梅特林克戏剧中的主人公常常由于弱小、无力抗争,而被黑暗的恶势力所吞噬,如马莱娜公主、梅丽桑德,都体现了作者对世界荒谬而不可知、命运注定而不可战胜的悲观思想。
但在《莫纳·娃娜》中,梅特林克让个人利益服从城邦利益,让真诚的爱战胜自私的爱,让美战胜丑,使该剧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色彩。《青鸟》这部梦幻剧歌颂了小主人公的勇敢和追求精神,充满浪漫主义诗意。
梅特林克作品风格
梅特林克的剧作由于充满了
诗情画意,曾激起许多音乐家的创作灵感。他的许多剧本被谱写成交响诗、钢琴曲和歌剧。其中最著名的是3部同名歌剧:克罗德·德彪西花了10年时间写成的《普莱雅斯与梅丽桑德》,保尔·杜卡斯的《阿丽安娜与蓝胡子》,昂利·费弗里埃的《莫纳·娃娜》。
梅特林克的戏剧在20年代介绍到中国,《青鸟》一剧1949年前已有 3种不同的中译本。1983年,中国出版了《
梅特林克戏剧选》,内收《马兰纳公主》等5种。
斯帕克简介
P. Paul Spaak (1870~1936)
比利时剧作家、诗人。用法语写作。曾任
布鲁塞尔的德·拉·莫内剧院院长。他创作的中心思想是宣扬故乡山
河之美和热爱祖国之情。他写的剧本都是诗剧,主题清新,文体细腻,结构灵巧。1908年演出的《卡吉》是他的代表作。写17世纪
尼德兰一个青年艺术家去意大利学习
绘画,两年后带回一个情妇,作为妻子介绍给父母,但不久这个意大利女人受不了北方的寒冷,丢下画家溜走了,幸亏有个可爱的本地姑娘卡吉从小悄悄地爱上这个年轻人,帮助他认识周围事物的美,使他终于在祖国实现了艺术家的理想。这部剧本的魅力表现在女主人公动人的形象和言语上。接着,斯帕克又发表两部
独幕剧《圣母像》和《第十天》。1912年演出的《佛兰德的达姆港》是出象征剧,同年发表的6幕剧《巴尔杜和若西娜》写诗人巴尔杜热情歌唱祖国的美,吸引了少女若西娜的心,少女的未婚夫出于嫉妒给了巴尔杜致命的打击,他怀着自己的梦想死去。斯帕克还写了歌颂16世纪
尼德兰人民起义的《倒下的尽管倒下》等剧本。
斯帕克简介
G. Gustave Vanzype (1869~1955)
比利时剧作家、文艺评论家、
记者、
小说家。用法语写作。早期剧作揭露
资本主义社会中金钱的腐蚀作用和家庭的崩溃堕落,如《孩子》(1894)、《你的父母》(1897)等。
后期创作偏重于正面宣扬友谊、责任、勇气、无私、乐观等美德。代表作《阶段》(1907)写一个医生的家庭,父亲与女婿由于医学理论的分歧而关系破裂,女儿追随父亲,牺牲爱情,尽管她已怀孕仍将丈夫赶走。8年过去,老医生终于承认女婿有理,使一家人重归于好。又15年过去,老人的孙子也成为医生,提出新的理论反对他祖父和父亲的理论。老人垂死时得出结论:斗争是必要的,就像痛苦一样,能开阔人们的心胸,帮助人们获得真理。剧本《关系》(1911)写遗传规律对
婚姻的影响。其他剧作如《播种》(1919)、《面孔》(1922)、《力量》(1930)、《孤独》(1936)等也大都宣传一种主张,具有“观念剧”的特点。
盖尔德罗德
M de Michel de Ghelderode (1898~1962)
比利时剧作家。用法语写作。1898年4月3日生于大
布鲁塞尔南郊的伊克塞尔。原名阿代马-阿道夫·路易·马唐斯。早年在
布鲁塞尔上学,曾因病中断学习。1915年进音乐戏剧学院,1918年开始从事戏剧创作,共写过50余部剧本,主要有:《死神在窗口窥视》(1918)、《浮士德博士之死》(1925)、《阿勒万老爷》(1934)、《睚鲁小姐》(1934)、《嗨,先生!》(1936)、《小丑学校》(1937)、《埃斯居里亚尔》(1927)、《地狱大事记》(1929)等。1962年4月1日于
布鲁塞尔去世。
盖尔德罗德代表作
《阿勒万老爷》是盖尔德罗德的代表剧作之一,取材于中世纪佛兰芒的传说。剧中阿勒万老爷用魔法迷惑少女,把她们带至自己的城堡中杀害。他最后选中的年轻的比尔梅朗德伯爵小姐也几乎遭到同样的命运,但在关键时刻,他喊了她的名字,她突然从蛊惑中醒来,反而杀死阿勒万老爷,把他的头带回奥斯特朗德城堡示众。全剧充满神秘和仿古的气氛。
《睚鲁小姐》取材于圣经中耶稣使一个姓睚鲁的姑娘复活的故事,但盖尔德罗德将情节移至现代佛兰德斯乡村。剧中雅克兰要求一个巫师让自己的未婚妻布朗丁娜复活,但布朗丁娜不接受这种安排,一心向往对亲友们的感情保持无知无觉的境界。狂欢节夜里,她遇见一个身披树皮的陌生人──圣经中另一个复活的人,同他的交谈使布朗丁娜终于割断了与尘世的一切联系,在春天到来时重新死去。
盖尔德罗德是现代
比利时富有特色的剧作家之一。他偏爱
恐怖的题材,经常运用表现主义手法,剧作显得奇特而荒诞,剧中人物犹如木偶,对话则丰富多采。
戏剧《青鸟》
比利时戏剧《青鸟》
《青鸟》原是
比利时作家、
象征主义戏剧创始人莫里斯·梅特林克写的一部同名童话剧本。后来,他的妻子乔治特·莱勃伦克为方便少年儿童阅读,又加工改写成这部散文
童话。它具有
童话剧的优美诗意,而一般的童话剧却没有它深邃的哲理意味。书中通过两个小孩寻找青鸟的故事,反映了作者对穷人生活的同情、对现实和未来的乐观憧憬,运用了意味隽永、丰富多样的象征手法。青乌包含着几层象征意义,它是独一无二的人类幸福的体现者,又包含着大自然的奥秘。因此,它既体现了人类精神的幸福,又体现了人类
物质上的幸福;它既关系到现实生活,又关系到未来生活。这部童话采用民间故事的主题和手法,富于诗意,故事优美,令人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