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包油体系是外用膏霜乳液最为常用的乳化体系之一,以O/W表示,将油分散在水中的乳化体系,油为
内相,水为连续的外相。反之就是
油包水体系,以W/O表示。和油包水体系相比,水包油体系具有操作简单、肤感清爽、有较好的
铺展性等优点,但净洗效果和润肤作用方面不如W/O型乳化体;油包水型乳化体具有光滑的外观,质地会滋润、醇厚,具有高效的净洗效果和优良的润滑作用,但
油腻感较强,是化妆品生产和
药膏制备方面最为常用的剂型。水包油型乳膏基质对油水都具有一定的亲和力。
化妆品含有
油相和
水相,而油水并不相融,把水和油这两种不同的物质融合在一起的就需要用到乳化剂使其乳化,乳化是一种液体以极微小液滴均匀地分散在互不相溶的另一种液体中的作用。乳化是液-液
界面现象,两种不相溶的液体(如油与水)在容器中分成两层,密度小的油在上层,密度大的水在下层。若加入适当的表面活性剂并在强烈的搅拌下,油被分散在水中,形成
乳状液,该过程叫乳化。
O/W体系主要有三部分组成,即:水相、油相和乳化剂。水包油乳液通常油相料占总量的10%—25%,水相料占75%—90%。可用作两相的成分有数千种。水相一般包含
水溶性聚合物流变学调节剂,如
汉生胶、卡波姆、
硅酸镁铝、
水溶性纤维素等,起到增稠、悬浮稳定和助乳化的作用;此外,耐高温的
水溶性活性添加剂也可以提前加入水相中在乳化前一起加热。油相一般是各种润肤油脂、固体
脂肪醇及其酯还有各种蜡,常用的油
植物油、合成油脂、
甘油酯、脂肪醇和蜂蜡等;通常乳化剂也属于油相的一部分,一般占油相总和的20%左右。水包油体系常用的乳化剂多为
阴离子和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水包油乳化剂HLB值一般在8到18之间,以非离子型的居多,常用的有:
聚氧乙烯脂肪醇醚(
Tween系列、BRIJ-721/721S)和
烷基糖苷化合物(
M68、ML)。
制备工艺中两相各自的加热温度取决于所用的物料的性质,若油相含有熔点较高的固态蜡质,油相和水相加热温度应当高于其所含蜡质的熔点(大约在70 - 85℃);反之则无需将水相和油相升高较高的温度。制备工艺一般是将分散好的油相加入水相体系中,均质2-3分钟,然后搅拌降温,降温至适当温度加入不耐高温的活性物、
防腐剂和香料。
水加到油-
乳化剂中,可以得到O/W型乳化剂,油加到水-相同乳化剂中可能产生W/O型乳化体,但最终形成哪一种类型的乳化体,是否会发生变型取决于体系亲水-
亲油平衡值(HLB)。水包油乳化剂
HLB值一般在8到18之间,以非离子型的居多。
乳化体中的分散液滴总是不停地运动。如果在碰撞时,乳化体中相互碰撞的液滴的
界面膜破坏,两液滴将会聚结形成较大的液滴。若聚结过程继续,分散相会从乳化体分离出来,发生“破乳”。界面膜的
机械强度使决定乳化体的主要因素。
位阻稳定作用指分散液或者乳化体的不
连续相表面吸附高分子聚合物。形成高分子
吸附层组织分散粒子或者液滴间的聚结,使分散液或者乳化体稳定的作用。
外相年度增加,
黏度系数减少,
沉降速度下降,有利于乳化体稳定性的增加。两相
密度差减小,沉降速度下降,这也是有利于乳化体的稳定。
液滴大小的影响较复杂,但是大量实验表明,液滴越小乳化体越稳定。液滴大小分布均匀的乳化体较具有相同
平均粒径的宽分布的乳化体稳定。
乳化体的被
分散相体积增加,界面膜越来越膨胀,才可把被分散相包围住。界面膜变薄,体系的
不稳定性增加。
温度变化会引起乳化体一些性质和状态的变化,其中包括:两相间的
界面张力、界面膜的性质和黏度、乳化剂在两相的相对
溶解度、液相的
蒸汽压和黏度,被分散粒子的
热运动等。因此,温度变化可能会使乳化体变型或者引起破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