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
保山市古称
永昌郡、
永昌府,永昌所产的
围棋被世人冠以“永昌之棋” 和“永昌棋”,现今亦称之为“永子”。距今有500多年历史,永子制作技艺被列入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永子品牌为
中华老字号,
中国驰名商标等。
永子的来历
刘昆所撰《
南中杂说》记载着: “滇南皆作棋子,而以永昌为第一。其色以白如蛋清,黑如鸦青者为上。若
鹅黄、鸭绿,中外通明者,虽执途人而赠之,不受也。烧棋之人,以李德章为第一,世传火色,不以授人也”。
李德章,明代永昌(现今
保山隆阳)人,成化十六年(公元1481年)生,嘉靖十九年(公元1540年)卒,享年59岁。曾官至翰林院
庶吉士,后被贬在京城负责保管珠宝玉器库,一次宫廷失火,他发现熔化后的珠宝玉器凝固后竟有黑白二色。返乡之后冥思苦想,多次尝试,最终将南红玛瑙、
琥珀、翡翠等多种珍贵玉石高温融化后
再经手工滴制,制成了“永子”,配方及工艺由家族世代相传,不以外传。
永子发明于公元1512年,公元1539年,
嘉靖皇帝将永子
敕令为每年上贡之物。
永子的历史
据记载,“永子”始于明代,其中可考证的历史在五百年以上。
《
滇志》(明·刘文征):“永昌之产……货物中料棋、
料丝灯二种甚佳考列郡第一”。《
一统志徐霞客滇游记围棋子永昌府志滇南皆作棋子,而以永昌为第一。”《
寄园寄所寄》(清·
赵吉士):“烧棋之人,以郡庠生李德章为第一,世传火色,不以授人也。”《滇绎·永棋·周栎园小记》:“按围棋之兴久矣,而棋子则独推永棋,永棋者永昌所作”《一统志》中说“永昌之棋甲天下”。《
徐霞客游记》卷十八亦有云:“棋子出云南,以永昌者为上”。
永子的恢复
清代咸丰年间(1860年末),由于保山地区的战乱,永子被叛兵掠夺,李氏官窑被毁。
民国时期解坤找到保山李德章后人恢复永子制作,后因日寇从
缅甸攻入
滇西,永子再次被迫停产。
1964年3月,陈毅元帅(时任国务院副总理,他当时还兼任
中国围棋协会名誉主席)到云南视察,曾询问永子的恢复和发展情况。当他得知多少年来,保山已无人烧制永子时,心情沉重地指出:“传统的工艺要恢复,我不相信保山就无人再烧出永子来。”
1988年3月,在保山当地党委、政府的关心下,组织和抽调了李德章家族的后人李学堂、李国伟 ,再次对永子进行恢复生产,由于近百年未制作棋子,在科技并不发达的当时,其恢复过程难度巨大,经过两代人近20年的努力,经过成千上万次试验,国宝永子的配方及工艺得以恢复,并且已向
国家商标局注册了“永子”商标。
2009年3月,李国伟查阅大量古籍,经过上万次的配比实验,成功复原了永子”炼“丹”技术配方。
永子先后到欧洲、东盟以及美国、日本、韩国等
国家和地区进行交流和展示,倍受关注。得到
中国棋院、中国围棋协会领导和中国围棋界
陈祖德、聂卫平等围棋大师的赞誉和推崇。
永子的材料
永子异于任何围棋的天趣和灵性,是以保山特有的南红玛瑙、
黄龙玉、墨翠等矿石为原料炼制,配方绝密。
永子的工艺
白子富含南红玛瑙,黑子富含玉石墨翠,多种矿石原料经过比例调配后,经上千度高温融化,后再进行手工滴制。棋子大小、厚薄、圆形靠工匠传统手工点“丹”而成,乃是
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永子的品质
明代
嘉靖年间所产国宝永子,存放于保山永子棋院,距今已有近500年历史,历经沧桑,风采依旧。
永子的磐石系列棋子(
围棋双面凸、象棋)
摩氏硬度可达6.7-7,与翡翠同样硬度,但其韧度更高,不借助工具机器,砸不坏、摔不碎。
永子品鉴
围棋是中国国粹,是中华民族文明和智慧的结晶;“永子”是中华民族优秀
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围棋殿堂上的璀璨明珠,是保山乃至全国珍贵特有的体育资源和
文化品牌。
“永子”先后到欧洲、
北美、东盟和日本、韩国等国家以及中国
台湾地区、中国
香港等地区进行交流展示,在国内外重大围棋比赛中被指定为专用棋子。
“永子”围棋制作技艺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所获荣誉
2021年,永子制作技艺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2024年2月1日,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文物局5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公布第三批中华老字号名单的通知》,永子被认定为第三批中华老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