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演义》成书于20世纪40年代,是
民国时期唯一的一部以
李自成起义为背景的
历史小说。在书中,作者写了关于李自成起义兴衰始末、大明王朝的灭亡、清政权的兴起等内容,中间夹杂了诸多
神话元素,可读性较强。
创作背景
书中写了关于
李自成起义兴衰始末、大明王朝的灭亡、清政权的兴起等内容,中间夹杂了诸多神话元素,可读性较强。
本书完稿后,曾经送到延安,受到
毛泽东的亲自审阅,毛在审读之后表示出对此书的极大兴趣,同时也写信表达了自己的敬意。更重要的是,毛泽东亲自嘱托秘书,逐字抄存了这部书稿!
这部著作,后来也对
姚雪垠创作长篇小说《
李自成》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作者简介
李健侯(1894-1954)原名宝忠,字健侯。祖籍陕西米脂,生于
四川。七岁读私塾,中学堂毕业后返回米脂。因家境富裕,不事农耕,
放浪形骸。壮年时曾游历山西、直隶等地,平时居家读史、绘画,悠闲度日。他收集披览多种正史杂书,博采众记,起了为李自成立传的念头。遂于1926年动笔,撰写成一部40回本、38万多字的历史小说《永昌演义》。为书稿脱手,经过四年苦心经营,三易其稿,六次抄缮,甚至不惜卖掉部分田产。1934年,李应聘参与县文献委员会编纂《
米脂县志》。1944年,《永昌演义》手抄本由
李鼎铭带到延安,毛泽东审阅后给予高度评价并进行抄存。建国后定居西安。
国书目录
自序
第一回 陈祖师偈语征先兆 李守忠善念获佳城
第二回 祷嗣息河岳钟灵异 送文书走马伏凶星
第三回 抗天兵迎祥初犯顺 违将令自成投高营
第四回 俞翀霄兵败临真镇 高迎祥称王霸三边
第八回 顾君恩用计脱险地 李自成兵败走平凉
第九回 守固原梦龙死国难 会献忠自成陷凤阳
第十回 恣淫虐张李绝友谊 战襄乐曹艾两捐躯
第十二回 袭王号自成入巴蜀 战成都承畴首立功
第十三回 脱重围神签占胜兆 窃侍婢高杰投官军
第十四回 筹大计李信进忠告 聘军师自成人嵩山
第十五回 破洛阳军师初用计 守汴梁周王散积金
第十六回 傅宗龙战殁项城县 边大绶伐墓断龙山
第十七回 雪大仇乔年甘授命 保全城艾诏勇捐生
第十八回 行反问人龙死冤狱 决黄河洪水灌开封
第二十回 战汝宁文岳死忠烈 败良玉自成人襄阳
第二十一回 焚献陵楚抚殉国难 守承天按院陷敌营
第二十二回 建襄京自成诛反侧 破湘楚献逆肆凶残
第二十四回 人关中君恩献妙策 催急战传庭死潼关
第二十五回 人西安荩臣死忠烈 还故里衣锦祭先茔
第二十六回 守榆林将帅倡节义 人甘州贺锦建奇功
第二十七回 正王号建国崇三代 誓师徒传檄人山西
第二十八回 蔡巡抚死节太原郡 周都督战殁宁武关
第二十九回 陷宣大抚臣双尽节 战阳和叛将献居庸
第三十回 陷京师文武死忠烈 殉社稷庄烈上煤山
第三十一回 武英殴自成登大宝 昌平州黎庶哭思陵
第三十二回 费宫人用计刺罗虎 梁兆扬纳款见新君
第三十三回 一片石吴襄骂逆子 山海关三桂借清兵
第三十四回 假吊伐满洲争汉鼎 失永平自成弃燕京
第三十六回 失潼关世耀死国难 战渭南双喜勇捐躯
第三十七回 失西安群英殉顺祚 人武昌自成拒清兵
第三十八回 九宫山清兵剿余烬 玄帝庙自成悟宿因
第三十九回 明大义赤心争汉统 拒清兵来亨死通梁
第四十回 夹山寺英雄成大梦 壶芦山遗老述根由
创作典故
毛泽东和《永昌演义》
明末
李自成领导的
农民起义,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农民起义,它起自陕西,横扫中原,席卷大半个中国,前后经过16年之久的曲折、艰苦的斗争,最后推翻了明王朝。这一历史事件给了毛泽东极大的启发。上个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毛泽东关注、指导和支持了两位作家的两部著名的关于
李自成起义的历史小说,对中国文坛产 生了重要影响。
以李自成为镜
在毛泽东的心中,李自成是一个英雄人物,更是一面“
镜子”。这面“
镜子”照着他成长,照着他领导中国革命走向成功。
对李自成的关注,使毛泽东很早就开始吸收其思想中的积极成分。1910年秋,17岁的毛泽东进入东山学校读书,放假回外婆家时买了一些“笔杆糖”,平均分给表兄弟们。分完后,最小的表弟吵着还要多分一点。毛泽东便对他说:“农民领袖李自成起义,与昏庸官府作斗争,为的是使天下人
均田均富。所以,我们兄弟之间也要按
均田均富的原则来分糖,谁也不能多分。”毛泽东的话说服了小表弟。
然而,毛泽东更多的时候,还是在分析李自成失败的根本原因。1921年,毛泽东在
衡阳第三师范向同学们作《中国历史上农民战争问题》的演讲时,向学生介绍了
陈胜、
吴广、黄巢、李自成等农民起义领袖的事迹,总结了农民起义的经验教训,指出他们的失败是由于没有先进阶级和政党的领导。1926年,毛泽东在
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为学员讲授“中国农民问题”课程时,引用了李自成起义的有关资料。他说:“当时陕北大饥,自成乘机而起,至山西、
张家口、南口、土木堡等处,后至北京,卒为清兵所败……后被三桂引清兵入关,迫至无路可走。这可见李自成是代表农民利益的。不过他们的举动,多为暴动,是其失败之主要原因也。”
对历史上农民起义经验教训的总结,加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使毛泽东创立了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据谭震林回忆,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拒绝到上海党中央工作,“他总结历史上农民起义失败的教训,对我们说:‘李自成为什么失败?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没有巩固的根据地。’”稍后,毛泽东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期,特别强调了要与
流寇主义思想作斗争:“历史上黄巢、李闯式的流寇主义,已为今日的环境所不许了。”1935年,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毛泽东更加注意对
李自成起义的研究。他曾对刘志丹说:“陕北这个地方,在历史上是有革命传统的。李自成、
张献忠就是从这里闹起革命来的。这个地方虽穷,但穷则思变,穷就要闹革命。”在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再次强调:“历史上存在过许多流寇主义的
农民战争,都没有成功……只有彻底地克服了流寇主义,提出并实行建立根据地的方针,才能有利于长期支持的游击战争。”
毛泽东对李自成的研究,不仅仅停留在对其战争思想的层面,还将视野深入到了其失败的更深层面——腐败。在1938年关于保卫工作的一次讲话中,毛泽东谈到历史上的农民起义时说:“我们历来的造反领袖,后来都腐化了,做了皇帝的都不好了,但李自成始终是好的,老百姓都称赞他,因为他代表农民利益向地主阶级造反”;解放战争即将胜利前夕,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等中央重要领导人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毛泽东对其他领导人说:“今天是进京‘赶考’。”周恩来说:“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当即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
关注李健侯与他的《永昌演义》
李健侯,陕西米脂人,李自成同乡,其父为清末进士,在四川和绥德做过官,李健侯自幼随父亲在
衙门读书,父亲死后曾游河北、山西各省,后回米脂在县志局供职,同
李鼎铭是同事。在此期间,他对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产生了深深的景仰之情,他认为李自成“崛起草泽,战必胜,攻必克,10余年间覆明社稷,南面而王天下”,其业绩可与刘邦、朱元璋比美,况其人不贪才、不好色,光明磊落,有古豪杰之风,是一位了不起的伟人。“窃叹吾乡有此不世之传人,而竟听其事埋没,莫得搜考而表彰之,时时引以为憾。”(《永昌演义·自序》) 李健侯立志为李自成写书,他潜心收集各种资料,参考了60多种古籍,以非常严肃的态度订正谬误,考证其真伪。
1926年,他着手写作章回体历史小说《永昌演义》(“永昌”是李自成自立为帝时的年号),初稿完成后又六易其稿,终于在1930年12月将该书定稿,但一直未能出版。这部章回体历史小说共40回,约34.8万字,其情节曲折,故事生动,对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进行了热情歌颂。20世纪40年代初,此小说在陕西广为流传,陕甘宁边区副主席
李鼎铭把《永昌演义》原稿推荐给毛泽东。毛泽东对此书非常赏识,很高兴地阅读了这本书,并让秘书手抄一本,以备将来之用。
李健侯虽然把
李自成当作一个英雄来称颂,但从语言、结构到主题,却未从根本上跳出古典历史小说的窠臼。例如,第一回的回目便叫做“陈祖师偈语征先兆,李守忠善念获佳城”。开篇起处仍然是“话说天下大势,治久则乱,乱久复合。方其治也,则有圣明君相,应景运而生;及其乱世,则有
草泽英雄,
应劫运而出——此皆天地气数之所推移。”作者对
李自成的兴起、失败,明朝的覆灭以及与此相关的历史人物
作过一番考据,情节生动,故事动人。但在其铺叙、描写和议论过程中,仍难超出旧的历史观的局限性,带有明显的宿命论色彩,只得以“胜者为王败者贼”来叹息李自成的命运。
毛泽东看到《永昌演义》书稿后,其兴奋的心情不言自明。毛泽东之所以欣赏《永昌演义》,主要和这部小说所描写的内容有关。此小说以李自成起义为内容,这正是毛泽东非常感兴趣的。毛泽东对此曾进行过较详细的研究。在几十年的武装斗争中,他非常注意总结和借鉴农民起义的经验教训,其中尤其是李自成起义的经验教训,更是经常提及。
1944年4月29日,毛泽东写信给
李鼎铭。在这封信中,毛泽东首先对
李健侯多年的苦心经营表示赞赏,并热情地邀请李健侯来延安一游。毛泽东还从
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指出了此书的不足之处,即作者虽然把李自成作为正面人物来歌颂,却没有用历史唯物主义与阶级斗争的观点对李自成起义的根源与意义进行分析,“此书赞美李自成的个人品德,但贬抑其整个运动”。毛泽东对历代农民起义的历史作用作了肯定,称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是2000年来农民战争中极著名的一次,是陕北人民的骄傲。在信的最后,毛泽东提出了此书的修改意见:“此书如按上述新历史观点加以改造,极有教育人民的作用,未知能获作者同意否?”
李鼎铭把此封信转到
李健侯手里。
李健侯看后,心情十分激动。不久,
李健侯应邀来到延安,受到毛泽东的热情款待。毛泽东还奖给了他200元边币,两石小米,聘请他当了边区的参议员。
解放后,毛泽东提议
李健侯任
陕西省文史馆研究员,建议其继续修改《永昌演义》。遗憾的是,书稿修改未成而作者在1954年去世。虽然
李健侯未能按毛泽东的意见完成《永昌演义》的修改工作(2008年10月,该书更名《
大顺帝李自成》,由重庆出版社正式出版),但毛泽东的意见对后来姚雪垠创作《李自成》却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在十年动乱中,毛泽东两次指示保护姚雪垠,让他从事《李自成》的创作,这在当代中国文坛上是独一无二的,这表明毛泽东非常赞赏姚雪垠的创作思路和《李自成》的主要内容。毛泽东当年读《永昌演义》后提出的修改思路在《李自成》这部书中得以更彻底的体现。
姚雪垠创作《李自成》前,曾带人到米脂县抄录《永昌演义》,以帮助其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