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港
中国广东省汕头市境内港口
汕头港(Shantou Port),是中国广东省汕头市境内港口,位于广东省东部沿海、潮汕平原的南部,居福州广州黄金海岸中央,东临台湾海峡,距高雄214海里,西距香港187海里,扼韩江榕江练江之出海口,素有“岭东之门户,华南之要冲”的称誉,广东省重要港口之一,因北岸汕头得名。
建设历程
清咸丰九年(1860年1月),汕头港开港。
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清朝政府被迫将汕头港辟为对外通商口岸,先后有英、美、法、德、日等9个国家在汕头设立领事馆和航运机构。
1939年6月21日,随着汕头的沦陷,侵华日军对汕头港进行了破坏,汕头港逐渐衰落。
1973年12月,汕头港建成1座3000吨级泊位客货兼用的码头,为港口生产和潮汕几十万知青下乡海南等地发挥着作用。
1976年,汕头港建成5000吨级码头两个,码头机械设备和配套设施也从无到有逐渐完善。
1979年7月1日,汕头港恢复了中断15年的汕头至广州客运班轮航线。
1980年1月24日,汕头港恢复了中断28年的汕头至香港客运班轮航线。
1982年至1995年末,汕头港建成3.5万吨级煤泊位、1.5万吨级杂货泊位和2万吨级多用途泊位各1个,以及配套的7.95千米外导流防沙堤一条,工程设计年吞吐能力530万吨。外航道水深由原来-4.7米提高到- 9.5米,结束了汕头港没有深水泊位,万吨轮进不了港的历史。
1984年,汕头港开辟集装箱业务。
1988年6月,汕头港为一类口岸。
1994年2月,4.2万吨的“萨卢雅士”号货轮驶进汕头港。汕头港实现4万吨级货轮进港的零的突破。
1994年6月,由潮籍企业家李嘉诚先生属下的香港和记黄埔集团国际货柜码头有限公司、与汕头港务局合资兴建的汕头国际集装箱码头在汕头港珠池港区开始建设,建设2个2.5万吨级全集装箱泊位,技术设计年吞吐能力40万个TEU,1998年12月竣工全面投产。
1995年,位于汕头广澳湾的汕头外港已累计完成投资2.4亿元,2万吨级多用途泊位和千吨级泊位及防波堤已建成投产;位于汕头港珠池港区2个2万吨级集装箱码头建设。
1995年5月30日,汕头深水港区一期工程被列为国家计委确定的1995年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交通项目)。
1995年11月19日,汕头深水港区煤码头正式竣工投产,结束了汕头没有大吨位深水码头的历史。该项目是国家“八五”重点工程,建设规模包括新建3.5万吨煤炭泊位1个,1000吨级重件码头、驳船码头各1个以及相应的配套设施,年设计能力440万吨,总投资3.8亿元。
1995年12月29日,汕头全市各地分别举行包括“汕头深水港一期工程全面建成”等在内的36项基础设施建设、工业、科技、商贸等重点项目的投资、竣工、开工或奠基活动,为新一轮发展奠定基础。
1997年11月,汕头港深水港珠池港区二期工程开始打桩,至2002年建成5个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新增吞吐能力240万吨,使汕头港成为华南.沿海一个年吞吐能力超2000万吨的大港。
1999年,汕头港进行港口规模扩大建设的立项工作。
2002年11月,汕头港在广澳港区开工建设两个5万吨级码头。
2006年,汕头港完成港口规模扩大的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合格。
2014年7月,《汕头港总体规划(2012至2030年)》获交通运输部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批复。
2015年3月,汕头港被纳入中国“一带一路”重点建设的15个港口之一。
2015年9月13日,广澳港区2万吨级石化码头项目开工建设之后,9月15日,汕头港广澳港区二期工程两个10万吨级集装箱码头项目开工建设,标志着汕头港打造国际化深水大港掀开了崭新的篇章。
2017年11月,继汕头港广澳港区外东防波堤整体完工后,广澳港区十万吨级码头集装箱堆放区11月14日开始进行吹填施工,这标志着码头主体工程从水域作业转向水陆并进,施工进度大幅提速。至2018年年底,广澳港区二期工程后方堆放区建成,具备靠泊条件。
2019年7月18日,汕头港广澳港区二期10万吨级集装箱码头正式试运营。
区位环境
位置境域
汕头港位于中国广东省汕头市,属河口港,口朝东呈喇叭形敝开,拥有丰富的海岸线资源,规划港口岸线长度达到68千米,截至2014年,已开发利用约11千米。
汕头港地处北纬23°19′—23°21′,东经116°38′—116°45′。在汕头市达濠岛北侧,东起德洲岛,西至龟屿接牛田洋。为榕江出海口。
汕头港为华南重要港口,粤东、闽西对外经济联系的枢纽。港口设施完善,设有机修厂和外轮维修站。外通厦门、广州、上海和50多个国家或地区,内经榕江、练江、韩江等内河可达粤东各县及福建长汀。
汕头港的直接经济腹地是汕头、潮州、揭阳、梅州4市所辖14县的广大地区,其间接腹地包括闽西南及赣南部分地区。
气候条件
汕头港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长年不见冰雪。年平均气温21.3摄氏度。历史最低0.4摄氏度。
汕头港常风向与强风向均为东北风,部分月份为西南风。全年大于6级风的出现频率不到10%。在广东沿海登陆或造成影响的台风中,粤东地区所占的比例少。每年6至9月为台风季节。
汕头港年平均降水量1672.5毫米,每年5至8月为雨季。
汕头港每年1至4月为雾季,年平均雾日为22天,连续碍航雾天不超过2天。
水文特征
汕头港潮汐属不规则半日潮型,最高潮位4.97米(受风暴潮增水影响),最低潮位-0.3米,平均潮差1.03米。涨潮流向西,流速2节;落潮流向东,流速4节。
硬件设施
汕头港水域长10.25千米,面积30.5平方千米。航道平均宽800米。
汕头港航道全长17.25海里,底质为泥、细沙。外航道基准面水深为-9.5米。深水泊位水深分别是:珠池港区泊位-10.5米,马山港区泊位-10.8米,广澳港区泊位-13米。
妈屿岛德洲岛在湾口,港内受港外波浪影响小。口门内外均有拦门沙,外拦门沙在德洲岛侧,沿航道水深不及5米的范围达2.4平方千米;内拦门沙在珠池南,水深不及5米的范围0.8平方千米。
妈屿岛、德洲岛将进出航道分为主航道和北航道,德洲岛南的德洲水道为主航道,从尖石屿至马山长3.5千米,宽0.25千米,除拦门沙最浅处4.3米外,其余水深6至18米,助航设施完善;北航道在妈屿岛北侧,进口处较浅。
汕头港拥有3.5万吨级、2.5万吨级、2万吨级、1.5万吨级、5千吨级、3千吨级集装箱、杂货、煤炭、客运等码头泊位32个,仓库、堆场、通信等港口生产设备及配套服务设施完备,年综合通过能力1417万吨。
截止2019年10月,汕头港拥有各类装卸机械192台,包括10至40吨门座式起重机19台,51吨-51米岸边集装箱起重机4台(最大外伸距达51米,可装卸装箱量4800至6600的第五代跨第六代集装箱船),42吨至41米岸边集装箱起重机2台,41吨至43米岸边集装箱起重机2台,桥式抓斗卸船机1台,41吨轮胎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14台以及集装箱正面吊堆高机轮胎吊装载机牵引车铲车等设备。
截止2019年,汕头港拥有拖船4艘,4000HP消拖两用全回转拖轮2艘、3400HP消拖两用全回转拖轮2艘。
运营情况
主营业务
截至2014年,汕头港以集装箱和大宗散货运输为主,对台贸易将成为港口吞吐量新的主要增长点。
航班航线
截至2019年12月,汕头港共开通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12条。
货物运量
1993年,汕头港货物吞吐量突破1000万吨。
2004年,汕头港货物吞吐量1578万吨,增长7.4%,其中集装箱28.5万标准箱,增长27.9%。
2006年,汕头港货物吞吐量突破2000万吨。
2009年,汕头港货物吞吐量突破3000万吨。
2011年,汕头港货物吞吐量突破4000万吨;集装箱突破100万标准箱,汕头港正式跨入“百万标箱港口”行列。
2013年,汕头港货物吞吐量突破5000万吨。
2014年,汕头港货物吞吐量5160.9万吨;集装箱130.3万标箱。
2006至2010年“十一五”期末,汕头港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分别为3509万吨、93.5万标准箱。
2011至2015年“十二五”期末,汕头港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分别为5240万吨,120万标准箱。
2017年,汕头港完成货物吞吐量2336万吨,比2016年同期下降4.6% ,其中集装箱吞吐量125万标准箱,比增7.6%。
2018年,汕头港完成散货吞吐量922.78万吨,比2017年同期增长19.5%,其中集装箱吞吐量129.14万标准箱(含国集),比2017年同期增长3.3%。
2019年1至9月,汕头港完成散货吞吐量540.55万吨,比2018年同期增长-23.2%,其中集装箱吞吐量66.22万标准箱,比2018年同期增长2.3%。
交通配套
截至2019年配套的铁路有:广梅汕铁路、厦深铁路、京九铁路和梅坎铁路。
截至2019年配套的公路有:沈阳-海口高速公路(国家高速G15)、汕头—昆明高速公路(国家高速G78)和潮州—惠州高速公路(粤高速S17)、福州-昆明公路(国道G324线)。
截至2019年,以汕头港为枢纽,辐射中国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已经形成,汕头港优势更加突出。
建设规划
根据《汕头港总体规划(2012-2030年)》,预计2020年汕头港货物吞吐量将达到1400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将达到500万标箱。到2030年,汕头港货物吞吐量将达到3000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将达到1200万标箱。
价值意义
汕头港是中国沿海主要港口和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是粤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广东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依托,是粤东、赣南、闽西南等地区对外联系的重要口岸,也是汕头市推进工业化进程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基础支撑。(广东省交通运输厅评)
地图信息
参考资料
港湾.汕头市志(第一册).
沿海港:汕头港.中国广播网.2005-07-01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26 21:38
目录
概述
建设历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