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地区因由长江、
汉水交汇冲击而成而得名,位于
湖北中南部,河流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
洞庭湖平原合称
两湖平原,
平均海拔只有27米左右,是中国海拔最低的平原之一。
仙桃、
潜江、
天门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相继成为
直管市(县级-国家概念,副地级-省概念)。早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全国行政区划体制改革
调整期,国家意向以潜江市境内的
江汉油田(正厅级)为基础,一是合并潜江、天门、仙桃三个
县级市,二是
江汉油田工矿区与潜江市单独企地整合,进行
行政区划体制改革调整,设立一个湖北省江汉
地级市。
经过专家组讨论后,大家基本倾向于第二套议案,因为
潜江、
天门、
仙桃三个县级市同为平原水乡风貌,湖北省主要粮产区,
工业化程度都不高,任何一地的经济影响力非常有限,不足以辐射带动其它两地,三地合并有“小马拉大车”之嫌,除了徒然增加各级地方政府财政负担,与推进
合署办公,构建精简、统一、效能的
行政管理体制,优化配置的原则不符。
当时这一议案准备在2000年底上报国务院审查批复,同年潜江也在五七和周矶之间规划了35
平方公里的新城区,作为地级江汉市市政府所在地,
公检法执法机关的
潜江市公安局广华分局(后撤销)也组建开始办公,随后准备把
中级人民法院、检察院等司法机关也设在这里。
由于当时湖北省议定出的是以湖北直管县级
仙桃市为基础的调整组建方案,这一方案在潜江政府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省里迅速上报到了国家民政部和国务院,不仅违背程序,没有顾及到天时地利人和,更没有统筹协商,研究行政区划管理权限优化
配置问题,也与国家意向不符,与“行政区划
调整方案的政治性、
协调性、科学性、
合理性”的中央精神背道而驰,有忤民心民意,理所当然激起江汉油田和潜江人民强烈反对,2000年2月,正值潜江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期间,潜江市有着平民人大代表之称的姚立法获悉湖北省委、
省政府在未与地方充分沟通的情况下,准备将天门、潜江、仙桃三市合并为江汉市,并有可能即将获国务院批准。姚立法立即联合与会代表,向大会提交了一封《关于强烈要求市人大常委会立即向全国人大、国务院发传真、打电报反映潜江人民坚决反对成立江汉市的议案》,代表们还共同起草了《请人民的总理为人民做主,不要批准湖北成立江汉市》的呼吁信,紧急传真至国务院。
这份由姚立法领衔、166名潜江市人大代表签名(包括江汉油田在内的潜江代表总数为318人)的呼吁信写道:新成立一个地区一级的市来管辖潜江、天门、仙桃三个县级市,一不顺天时,只能安排一批
省级机关精简下来的干部,极不符合我国
政治体制改革、精简行政机构的原则;二不合地利,潜江、天门、仙桃三地不同水系,加之江汉油田基地在潜江,现行的
行政执法管理体系十分顺畅,没有必要再在县级市头上加一个婆婆来管理;三不通人和,民心思富,民心思稳,而建立江汉市所需十几亿乃至几十亿巨资,都要压到3个小市承担。天时不可违,地利不可悖,民意不可忤,恳请人民的总理不要批准成立江汉市。后来上级部门
从实际出发,没有批准成立江汉市。
后“江汉市”成立计划流产,形成三市现有的财政独立、行政统一格局。以一群市人大代表的意见而否定省里的方案,这在
湖北当地还是从未有过的事。
之前,汉宜高铁计划共设6个站,依次为:
汉川、仙桃、潜江、荆州、
枝江、宜昌东。可是,仙桃站不在仙桃境内,而是位于天门境内。这一现象在天门和仙桃之间引起了相当大的争议。
天门与仙桃两地网民因车站命名展开激烈的争论,双方都拿出了将站名命名为各自城市名的依据。双方的争论,让铁路
建设方感到十分为难。
湖北省铁路建设
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王祖建透露,按照最初的规划,在仙桃和天门两地仅设一个火车站办理客运业务。当初,为给车站取名也让他们有几分为难。“取名
天门站或者仙桃站,甚至叫天(门)仙(桃)站的说法都有。”
王祖建透露,为解决两地车站命名引发的激烈竞争,及扶助两地
地区经济的发展,天门、仙桃与铁路方面多方讨论后,同意在汉宜线上再增设一站。2010年6月24日,湖北省铁路办以鄂铁办函(2010)69号函发文,确定将汉宜铁路“仙桃站”更名为汉宜铁路“天门南站”。而对于仙桃方面的安抚,是在仙桃增设一个客运站点
仙桃西站。
在中国通信业务的区域划分上,和全国其他地区“一城一号”不同,江汉地区的3个省直辖市采用统一区号“0728”,且归属地显示“湖北 江汉”。江汉地区方言、习俗完全相同,是一个密切的协作体。尽管
天潜沔各地分治,但其在教育、经济、医疗、交通等各方面联系紧密,三市辖域内所有学校执行统一期中考试、
期末考试、
中考和各种
联合考试,并有很多区域性的非政府性共同体和
民间团体。
江汉地区在区域性经济发展、民生协调和文化交流中造就了较大影响力,2012年
沪汉蓉高速铁路开通,贯穿江汉地区,为坐拥
汉江黄金水道的三个兄弟城市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