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锡纯(1910—2008),字硕舜、石纯、石洵等,号武夷山翁,福建诏安人,国画大师、美术教育家、“诏安画派”第四代宗师、福州画院创始人之一。擅画花鸟、草虫兼山水、人物,尤精画虎。任福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福建省国际文化经济交流中心理事、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海峡书画研究院顾问等。
人物简介
1933年毕业于上海新华艺专国画系,师从潘天寿、诸闻韵、汪亚尘等名家。后在福建、广东等地从事美术教育数十年。1937年作品入选《中国古今名画粹》,并获选参展美国芝加哥国际博览会。抗战期间投身敌后与战地宣传工作,与沈耀初、沈汉桢创办“燕石画社”。1947年作品入选《中国美术年鉴》,传略载入《中国现代艺术家像传》《民国书画家汇传》等典藉,是民国期间闽籍画家第一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画家。
新中国成立后,创作《雄鸡一唱天下白》《勤劳兴国》等一系列反映新时代的作品获国家嘉奖。1969年下放武夷山期间创作《武夷之春》《武夷初秋》等大量反映武夷山川、花鸟珍禽的佳作。1979年应文化部邀请作为福建省唯一画家代表赴北京参加国庆30周年庆典及书画创作,同年与郑乃珖、潘主兰等共同创建福州画院。改革开放后迎来创作高潮,《慈怀浩气》《英风浩气》等佳作迭出。1987年作品入选美国举办的“中国古今名人书画展”。1998年赴台举办“沈锡纯暨福建名家书画展”。1999年于中国美术馆举办“沈锡纯九秩画展”。先后出版多部个人画集。
人物生平
1944年与沈耀初、沈汉祯一起创办“燕石画社”,被称为“燕石三友”。培养学生沈庆泉、沈兆鹏、徐序行、韩柯等。1945年起定居福州,以卖画为生。同年为庆祝抗战胜利举办个人画展。与画家
陈子奋、张凌波、汪慰山、
宋省予等过从甚密。
1947年《虎》《菊》两作载入《中国美术年鉴》,并在厦门举办“百虎画展”,轰动鹭岛,名扬海内外。个人传略与潘天寿、
徐悲鸿、
齐白石、
张大千、
刘海粟等大师同载《中国现代艺术家像传》《民国书画家汇传》等典籍。
1949年在广东汕头举办个人画展。
1950—1955年解放后分配在福州市教育部门工作,并创作一系列反映新时代新生活的优秀作品获国家嘉奖。期间生活清贫,但始终教导子孙铭记家训“吃菜根淡中有味,守国法梦里无惊”。
1956—1958年应陈子奋邀请,任福州市国画研究会理事,多次与陈子奋、张凌波等合作巨幅作品。1957年庆祝建军30周年,作品《红军直指武夷山》《雄鸡一唱天下白》《勤劳兴国》参加在北京举办的“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美术展”,荣获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嘉奖。
1959—1975年下放福州鼓楼美术社工作。“文革”期间,下放
崇安县(武夷山)星村公社长涧洲生产队劳动。坚持在逆境中绘画创作,搜集、积累大量武夷山珍稀禽鸟、花卉、草虫素材,自号“武夷山翁”为乐。
1975年末全家回迁福州,生活愈加艰苦,靠卖画海外为生,但仍坚持书画创作。
1979—1981年9月,应文化部邀请作为福建唯一画家赴北京参加建国30周年庆典,与刘海粟、
吴作人、
李可染、钱松嵒等23位著名画家一起为国家创作一个多月,作品被人民大会堂及
国家博物馆收藏。
10月,与郑乃珖、潘主兰、
沈觐寿、周哲文等九位画家共同创建福州画院,被聘为终生画师。福州画院创建后,常与画坛艺友交流创作,讨论画技,期间为国家创作大量佳作作为国礼馈赠外宾。
1982—1984年经福建省委组织部落实政策,平反,恢复公职,安排在福建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工作。
1985—1986年虎作《浩气万年存》在日本长崎展出,被长崎市政府珍藏。多次应邀驻
福建省政府创作,作品被作为国礼馈赠国际友人。巨幅画作《延年苍翠光辉万年》陈列于福建省政府外宾接待室。
1987年1月,《
人民日报》报道美国多伦城举办“中国古今名人书画展”,作品同“
扬州八怪”和现代著名画家徐悲鸿、齐白石、张大千、
黄君璧等人作品共同展出。同年受聘于
福州大学艺术中心、福建省
老年大学等院校任国画客座教授。
1988年与沈耀初、
沈柔坚合作《
春满神州》。1990年福建省政府将其作品《神州春似锦》馈赠台湾著名企业家
王永庆先生。同年受聘为福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1992年重建诏安故居,取名“夷山”。
1994年福建美术出版社出版《沈锡纯画集》。
1998年应台湾沈春池文教基金会邀请,率团亲赴台北举办“沈锡纯暨福建名家书画展”。台湾知名人士
吴伯雄、王昭明,著名作家
柏杨等,莅临开幕式剪彩。
1999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沈锡纯九秩画展”,并再次应邀为人民大会堂作画,作品《
荷花图》《
墨兰图》被人民大会堂收藏。
●2004年
福建省美术家协会、福建省文史研究馆、福州画院等联
沈锡纯个人画集
办“沈锡纯从艺八十周年画展”。
人物家庭
相关事件
2010年12月17日上午,由中国国家画院支持,中国美术出版总社(
人民美术出版社)、荣宝斋画院、福建省美术家协会、福州画院主办的“纪念
国画大家沈锡纯百年诞辰座谈会”在北京饭店举行。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张克辉,全国人大常委、台盟中央常务副主席汪毅夫,原商业部部长、福建省省长胡平,福建省政协副主席陈芸,中国国家画院院长、中国
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杨晓阳,人民美术出版社副总编辑
林阳、荣宝斋画院常务副院长
唐辉、福建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王来文、福州画院院长王和平等主办单位领导,
邵大箴、
陈传席、
陈醉、
罗世平、
崔自默、
程大利、
姚少华、
刘墨、
韩柯、张建平、王敬之、
老圃、
沈一丹、刘尚勇、曾刚、
张静之、
吴秋雨、
陈裕亮、尹然等美术界专家、评论家、画家,以及沈锡纯家乡领导、生前故旧和亲朋好友共120多人齐聚一堂,共同缅怀沈锡纯先生刚正灿烂一生,梳理研讨沈锡纯先生艺术理念和卓著艺术成就。
与会专家表示,沈锡纯先生是新中国诞生后福建画坛上堪称元老级的人物,是“闽派”画家的重要代表,民国时期即是福建最具影响力的
国画家,又是福建解放后国画艺术开创期的组织者之一,曾经为福建的
美术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沈老从艺80多年,其艺术风格以家乡诏安画派的诸位前贤为基础,融汇
海上画派、
岭南画派之精髓,博采众家之长,坚持外师造化,推陈出新,
卓然自立。他一生当中经历了很多的艰难坎坷,却不为逆境所屈服,依然满怀激情,矢志艺术追求。他强调“承传统、师造化,取前人之长处,汲生活之源泉,再经研磨、领悟、创作、标新”等画艺思想,至今仍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他对青年后辈循循善诱,鼓励他们要用对历史负责的态度,认真对待
美术创作和事业,培养过众多优秀学生和美术界的精英人物,深受学生晚辈的爱戴。
与会专家认为,沈老在中
国画的创作领域辛勤耕耘80余载,艺术实践取得了丰硕成果。作为福州画院的元老,他在繁荣美术创作、推动国画研究、团结画家和服务群众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他继承传统并不断创新,为人民群众留下了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省市各级领导的肯定,赢得了国内外同行的尊敬,同时也给福建画坛添光加彩。举办这次活动,将会让全国
美术界对沈老高超的艺术和充满豪迈正气的人生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也将进一步促进福建和全国美术的交流与发展,进一步拓展美术发展的创作潜力主创作空间,共同为中华民族美术事业添砖加瓦。
福建省政协副主席陈芸在讲话中特别指出,沈锡纯先生是一个
德艺双馨、慈怀浩气的艺术家、教育家。他自年轻时就有理想、有追求,充满豪迈正气,早年就积极从事进步运动,并因此身陷囹圄;他一生疾恶如仇,刚正不阿,以画笔当钢枪投身抗日救亡,不惜倾家荡产;他爱生如爱子,倾心培育后秀,高徒辈出,桃李满天下;他淡泊名利、崇尚简朴,但凡有利于国家民族的活动,都积极参与。解放后尽管多年受到不公正待遇,他却不为逆境所屈服,始终怀抱爱国爱民、热爱家乡的赤子之情。晚年的沈老心系祖国统一,积极推动两岸交流。他的许多画作,如《鸿雁传音》、《素影秋高寄怀海峡》等,表达了情系海峡的心愿。1998年还以近九十岁的高龄,亲自率团赴台北举办画展,在台湾形成很大的反响,为海峡两岸交流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作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他一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追求民主进步,是中国共产党的好朋友。项南同志在福建工作时,就很赞赏沈老的品格为人,称赞他“丹青绘大地,一生为人民”。
遵照沈锡纯先生遗愿,家属代表在座谈会上宣布将捐卖沈锡纯先生部分精品设立“沈锡纯艺术教育基金”,首批200万元捐款将作为助学基金,用于资助沈老多年生活、工作过的武夷山贫困学生。
座谈会后举行了“纪念
国画大家沈锡纯百年诞辰精品回顾展”开幕式,张克辉、汪毅夫、胡平、陈芸、
杨晓阳为画展剪彩。本次“精品回顾展”精选出沈锡纯先生不同时期60余幅代表作品,展示他80余年的艺术成就,将在北京饭店船艺术馆连续举办两天。
中共中央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兆国,福建省政协主席粱绮萍,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沈庆光等为本次活动敬赠了花蓝。
文化部艺术中心艺术品鉴定评估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
欧阳希君:沈锡纯先生是福州画院创始人之一、“诏安画派”第四代宗师,是“闽派”画家的元老级代表人物,是现代诏安画派(闽派)
国画的杰出代表。1933年毕业于上海新华艺专,1937年其作品入选《中国古今名画粹》,1947年个人传略和画作被载入中国近现代
美术史上的第一部编年史《中国美术年鉴》,成为民国时期福建最具影响力的画家。作品融
海上画派和
岭南画派精髓,以画“活虎”独树一帜,又以笔下山水雄奇险峻、花卉构图新颖、鱼虫鹰鹤神态逼真而饮誉画坛,蜚声中外。工写实,擅半工写、大写意,长花鸟、草虫、兼及山水、人物,作品熔“岭南”和“两江”画风于一炉,把西画的造型和中
国画的笔墨、意境、情趣有机结合,创造了斩新的中国绘画,他的艺术特色强烈,他的艺术在全国有具大的意义,他的成就是得到了人们的充分评价、充实重视、充分尊敬。从福建书画界在日前举办的福建嘉德名家书画收藏拍卖会上,已故老画家沈锡纯的作品《云山万里》以24万元成交,预示着位于“价值洼地”的闽派书画价值开始稳步回归。可以看出沈锡纯的作品有很大升值空间。《雄风》等6幅作品均以30余万元成交,拍卖所得200余万元, 设立“沈锡纯艺术教育基金”,首批200万元捐款将资助沈老生活工作多年的武夷山地区的贫困学生。“德艺双馨、慈怀浩气”这八个字是与会专家对沈锡纯在中国
国画创作领域和中国艺术教育领域辛勤耕耘80余载的深刻认同和衷心感激。
中国美术馆馆长、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范迪安:沈锡纯先生20世纪早期就学画特别是在上海新华艺专学习,得到许多艺术名家指导,有宽阔的文化视野,很好地形成了既向传统学习又感受生活的创作方法,因此他早在20世纪前半叶就活跃在中
国画坛上,得到当时画坛的认可。他的艺术特点,
一是把工笔和写意画进行了很好的融会贯通。从其工笔画里可以看到写意的文人的气息,在他写意的花卉、画虎等题材中又可以看到很好的造型。在工笔和写意两个领域都能很好的贯通,是其很重要的艺术特点。
二是其作品有鲜明的福建绘画传统和文化传统。早在明清时期,福建画家就创造了一种特别有动感的造型风格,形成了福建画风对全
国画风的影响。沈锡纯很好地传承了这种具有动感的造型风格。从他的作品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到很活泼、很富有生机的景象,画面非常活跃,很好地传达了大自然的生命气息和气象。
三是他始终坚守艺术信念。尽管曾得到不公正待遇,但无论经历多少生活坎坷,无论在省城福州还是在武夷山,他一直坚持创作,并和许多老一辈画家组织了很多活动,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丰富了福建的地域文脉和面貌。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邵大箴教授:沈锡纯先生是他这一代知识分子和画家里很有典型意义的代表。他是从五四运动之后通过接受中西结合的艺术教育走向画坛的,他接受了中西艺术的教育之后,努力钻研传统、钻研笔墨、钻研文化的传统,发挥他的个性,把西画的造型和中国画的笔墨、意境、情趣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新奇的中国画,所以他的艺术是很有特色的,他的艺术是有全国意义的,他的成就是应该得到我们的充分评价、充实重视、充分尊敬的。西画讲究造型,中
国画讲究写意、情绪、格调,这两者的融合本来是很困难的,但沈锡纯先生在这方面取得了值得我们尊重、敬仰的成就。他的作品中有水墨画、工笔画、重彩画,水墨里有文人写意的水墨,并大量运用艳丽的色彩。中国水墨画用色彩是很难的,一般讲究水墨的清雅,但沈先生做了很多大胆尝试,在一些水墨画中又尝试用了色彩,得出另一种艺术效果,富有创造性。对色彩在中国水墨画里的运用,他功夫做得很深。沈老一生受到很多的挫折,但始终保持着慈怀浩气,一种对人类、对大自然博爱的精神,不管是顺境、逆境他都是如此。所以,沈先生是不应该被埋没的艺术家,我们应该发扬他的精神,继承他的艺术技巧。这对当代中
国画的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
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
陈传席教授:沈锡纯先生不仅是一位画家,更一位志士仁人,是建功立业的人,是一位道德高尚的人,是一位有气节、有骨气的泰斗文人。古人讲“画以人传,不要人以画传”。沈先生就是画以人传,因为他的做人比画更重要。沈先生作为一位画家是非常有成就的,他不到十岁就学画,很有天赋;十几岁就到汕头、厦门
美术专科学校去学习,后来又到上海学习,他跟
潘天寿、诸文韵等大师学画,我们还可以从他的画里看到他学过海派、
恽南田、扬州八怪,尤其是恽南田在画里有明显的痕迹,真正是集众人所长。沈锡纯先生山水、人物、花鸟、走兽都画得很好,但我看他的人物画最好。沈锡纯画虎、画鹰寄托了他的思想感情,一种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心。老一辈的传统知识分子对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有强烈的责任心,这是值得后一代好好学习的。我们既要学习沈锡纯先生艺术上的探索精神,学习他的一专多能,更要学习他作为传统知识分子对国家、人民的责任心,以及有气节、有骨气的精神。
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博士生导师
陈醉教授:沈锡纯老先生虽然年轻一辈不太熟悉,但重新看他的作品,留给我的印象是非常深的。印象最深的第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这批在三、四十年代就有所成的老一辈艺术家的奋斗精神、执着精神。第二,沈锡纯先生在画品方面给我们做出了好榜样,在人格方面给后代的青年做出了更重要的榜样。中
国画是讲究画品和人品的,沈锡纯老先生这样的人品值得树为楷模。第三,他的画和人品、画品一样精彩,是和他的人品、画品紧紧结合在一起的。他的画体现了拳拳爱国心和很强的忧患意识。比如,他画老虎、画狮子就寄托了他当年的爱国心情,是对国难当头的一种态度,是对侵略者的愤恨,是对我们民族苏醒的寄托。他的老虎画得非常有份量,给人感觉画虽然是宣纸的,但拿不起来、很重,这是他的笔墨风格。第四,他画的题材非常广泛,从他的山水画、花鸟画中可以看到很深的传统功夫,他所受到的训练以及他自己的创造性都可以体现出来。而且,比传统更多了一点色彩、更多了一些变化。这是他的进步和对中
国画的贡献。第五,他能够跟随时代,能够很好的和时代共同发展。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博士生导师、教授
罗世平先生:我看了沈锡纯先生的画,有两个比较大的感受:
第一,沈先生的画给我的一个突出印象是他的画当中有浩然之气和“慈怀”。浩然之气来自于传统的士气,只有在中国传统的士人的阶层中才能把浩然之气作为正气,这在沈先生的作品、诗歌,在他的人生经历之中体现得很充分。“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在艺术的这个“道”上,沈先生从他的家乡走到岭南、上海,整个过程伴随中国一百年的进程,都在完成一个有良知的画家在“道”上面的修炼。尽管受到不同阶段、来自各方面的冲击,他的信念始终没有动摇。到他的晚年,这股浩气仍然存在,仍然是纯正的浩气。这就是中国的精神,这在他的身上体现得很充分。
第二,他的画和他的艺术中,有时代精神的体现。他是中国由传统绘画走向现代绘画起点阶段中很重要的那批人的一个杰出代表。他的成长过程,是现代中国绘画现代进程当中很重要的阶段。他把艺术如何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展、传统艺术怎么汇入世界文化大潮中去、怎么把传统艺术发展得更有深度作为一种目标,不断寻找着传统文化发展的新路径。沈老作品有很多新的东西,有时代责任感的探索在画中体现得非常充分。不同时代他都学习很多新的东西,跟时代不断靠拢。在他的绘画中,既有福建地方的地域特点,也有他的艺术实践过程,还体现了传统画种走向现代化的各种实验。所以,沈锡纯先生是一个可以进入到中国近现代百年历史去观察的一个画家。我觉得应该对他进行很好的研究。
中国美术出版总社副总编、书法家、美术评论家
林阳:沈锡纯先生不仅是画家,还是有社会责任感、正义感的民族斗士。在抗战期间,沈先生作为画家捐了大量画作,对国家抗战是有贡献的。沈先生专攻花鸟画,兼做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虎。他画的虎栩栩如生,刻画入微,给人积极向上、蓬勃奋发的精神。而且,我觉得他笔下的虎可以结合自己的心境不同,画出不同来,这在一般画家中很少见。像20世纪30、40年代他所作的虎,雄壮威猛,这时候的虎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表现出中国抗战的决心和信心。1949年前夕创作的虎,表达了对新中国的憧憬。1988年创作的《慈怀浩气》,则体现了一个画家对社会、对生活的态度。我觉得这幅虎画中带着一种爱意,用今天的话说是“和谐社会”。这方面,沈先生有一种超前的意识。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沈锡纯画集》,是有积极意义的。首先,把优秀的美术作品流传下去,感染更多的人。其次,有利于弘扬老一辈艺术家淡泊名利的精神,树立一种表里如一的榜样。
荣宝斋画院常务副院长、著名画家、美术评论家
唐辉:一看沈锡纯先生作品,就感觉很有震撼力。他在中
国画的探讨上有自己的目标,有自己的追求,形成了个人的风格和精神。这种精神正是打动我们的地方。像沈老这样的老一代画家很需要我们去弘扬。我希望,在美术界能形成这样的风气,眼睛不要只盯住少数所谓大师、巨匠,也要放在沈锡纯先生这样一代对艺术有追求的艺术家、教育家身上,他们的贡献是最大的。沈先生创作的题材非常丰富,山水、花鸟、人物都擅长,尤其是花鸟画水平非常高。福建花鸟画整体是比较强的,而且是有传统的,这能从沈先生的作品中看出来。他画虎确实像大家所说的,不是表现了一种个性,而是表现了虎方方面面的个性,非常有特点、有成就,虎的神态很丰富,动态多样,带有人情味,带有一种画家的感情在里面。
中国书画名人联合会副会长
姚少华:沈锡纯先生的画种繁多,且都很精彩,但尤为得意的是他的虎画,他经过多年磨炼已形成自己的风格,有了“活画虎”的美称。为了画真老虎,他曾冒生命危险到深山里得见真虎,他对艺术的痴迷、追求可见一斑。我觉得沈先生的画有三个特点。
第一,他讲究造型,讲究笔墨。他的画作造型非常生动,因为有真虎的写生基础,所以很传神,而且结构严谨;因为他画山水、花卉很有基础,所以景跟虎配合很密切,用景托虎,有很独特的风格。
第二,看到沈老画的虎你确实就看到了一种浩然正气。这个“气”是从哪儿来的呢?就是中
国画的写意精神。画老虎实际上是画他自己、画民族、画时代。老先生坎坷一生,但他从思想、骨子里是爱国、爱乡、爱知识分子、爱学生的。他把自己的经历沉浸在教育事业上,他为了抗日战争捐了几十张作品,他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迫害。他把他的精神都融入到他的虎作品当中,显示出一种浩然正气,而且让人感觉这个“气”很大。
第三,沈老先生的画有很强的传统文人精神,这尤其值得当代人学习。作为老前辈、老艺术家,他能够执着一生,在他美好的精神家园当中安度一生,能够长寿,是因为他远离名利、远离时世,沉浸在艺术追求中。他的老虎画当中强烈体现着
浩气,一个是民族之气,一个是时代之气。他把这些精神留给我们后人,这是传统文人的精神,我们应该继承并发扬光大。
北京大学历史文化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刘墨博士:沈锡纯先生的画,不管是他的山水、花鸟,还是他的虎画,里面都有一种生机,这种生机是来自于他生命深处的。看他的虎,会发现很有“生气”,真正是“虎虎有生”,代表着他顽强的生命力,而这种生命力是不会被任何现实压迫所摧毁的。到了晚年,沈先生作品的笔墨不但没有减弱,而且越来越刚强、越来越刚健。透过画作,我们可以发现他身上有着中国文人的宝贵操守和风骨。我们这个时代最可贵的是什么?就是沈锡纯先生身上的这种东西。我们文化人、艺术家或者现代学者,应该保持、继承沈先生身上所具备的这种操守和风骨。这就是沈先生最需要我们来学习、纪念、崇拜的东西。
文化部国韵文华书画院理论委员会副秘书长
陈裕亮:通过沈老的笔墨,我们看到了一个风骨
卓然的老先生。他用百年翰墨书写出一个刚正不阿、慈怀浩气,而又表里如一的传统文人的形象。中
国画讲格调,在“谢赫六法”中,气韵生动被列为“六法”之首,气韵生动强调的是画贵在有意境,能够让人看完后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感。而格调低的作品,只能是就事说事,就物写物,尽管刻画入微,终究未能传达画外之音,这种作品是不可取的。沈老的作品是笔墨厚重,格高韵雅。这就是看完他的画后,我们为何能怦然心动,甚至是肃然起敬的缘由。沈老对
恽南田的没骨画有着很深的学习、研究,这种研习在他的花鸟画中有着深刻的体现。所谓:师古人而不拘泥于古人。沈老汲取了恽南田的清新妍丽的画风,又融入了
谢赫所强调的“骨法用笔” 和“随类赋彩”,最终形成了他那既有深厚传统功底,又别开生面的画风。
沈老的画概括起来有以下的特点:
第一,造型精确,笔墨灵动。沈老的花鸟画,早期深受诏安画派影响,及长受学院派浸淫,融
海上画派和
岭南画派之长,终成清新、雅致而不乏厚重的风格。他以造化为师,谨记“
笔墨当随时代”,这就是他的画既有精准造型又能赋色妍丽的原因。他的老虎画则深受
张善孖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仅体现为技法的传承,更重要的是影响到其为人处世。
张善孖的嫉恶如仇,在沈老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这就是所谓人品如画品的道理。
第二,深入浅出。在很好地传达情感的同时,还能把握住时代脉搏。沈老在1937年创作的《寒》,在1949年国庆期间创作的《祖国之春》,还有20世纪80年代进入晚年的时创作的《慈怀浩气》等作品,既体现出一个文人对祖国命运的忧虑与欣喜,还能把岁月的痕迹很好地保存下来。沈老的这种对时局把控能力,以及他对整个画面的控制能力,很巧妙地通过情感流露出来。也许这就是他的作品能感染人的最重要因素。也是他的作品最终能经受得住考验,最终得以流传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