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四村隶属于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位于
沙井街道西部,距沙井街道办事处约2千米。相邻自然村有
蚝四村、
沙三村、
步涌村、
衙边村 。
历史沿革
宋元至明万历元年(1573年),属东莞县;明万历元年至清朝,属新安县。1914年,属宝安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属宝安县松岗、沙井、新桥、雍睦、凤凰联乡;1951年,属宝安县第四区沙井乡;1958年10月,属超美公社;1959年,属沙井公社银星大队;1961年属沙四大队;1963年属东风大队;1979年1月,属深圳市沙井公社;1981年10月,属深圳市宝安县沙井公社;1983年7月,属宝安县沙井区朝阳乡;1986年10月,属沙井镇沙四行政村;1993年1月,属深圳市宝安区沙井镇;2004年,属沙井街道沙四社区。
经济
传统经济以农业为主、养蚝为辅,兼养鱼。改革开放后,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为房屋出租、集体经济分红、金融投资。
人口
2015年末,户籍人口750人,其中男性354人,女性396人;80岁以上31人,最年长者100岁(女)。非户籍外来人口约1.2万人。祖籍该村的港澳台同胞约300人。祖籍该村的华人华侨10人,主要分布在美国。
历史文化
村民姓氏
地方方言
传统建筑
该村传统民居为
广府民居,80年代以后,传统民居被拆,新建楼房。
村内现存碧涧公家塾、瑞丰公家塾和平冈公家塾。碧涧公家塾,修建于清朝,占地面积120平方米,位于沙四村九巷1号,俗称雪祖孖厅,与瑞丰公家塾相邻,坐东向西,现为民居。
平冈公家塾,坐西向东,与衙边村相邻,修建于清朝,占地面积120平方米,现为民居。
瑞丰公家塾,始建于清朝,占地面积120平方米。
村内有天后古庙、观音天后庙和沙四村圣帝宫。天后古庙,始建于清朝,主要供奉妈祖,1963年被拆建成戏院。2005年戏院成为危房而被拆除,建成街头的小公园。2011年,在当地社区要求及各界热心人士集资帮助下,重建此庙,并于2013年重建完成。新建古庙坐东向西,三开间三进两天井,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天后诞,有舞狮、祭拜等活动。
观音天后庙,始建于宋朝,重建于清朝,主要供奉观音。每年农历二月十九观音诞,周边村民会前往庙中烧香祭拜。
圣帝宫,始建于清中期,供奉土地公、土地婆。建筑为三开间两进一天井,砖木石结构。门口有“圣帝宫”红砂石匾一块,内墙刻有清道光、咸丰年间重修碑记。
升平围围墙,始建于宋朝,重建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被列为宝安区不可移动文物。
围头井,被列为宝安区不可移动文物。围头井位于沙四村升平围,在天后庙与观音里牌坊之间,造型古朴大方,井台用六块花岗岩石砌成,井栏与井口均呈六边形,栏高0.4米,六角形井口对边宽0.65米,井底铺以石块。
地方习俗
沙四村普通人家的年俗基本与沙井附近村落(除了客籍和疍家人)大同小异。沙四村有“自梳女”,形成于清朝,指女子通过一种特定的仪式——将辫子挽成发髻,表示永不嫁人,独自终老。自梳女一般住在姑婆屋,在大王庙旁边曾有一间妹仔间,专门接收未嫁或守寡女人入住。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宝安区沙井曾有“自梳女”数百人,至2015年底,健在的不超过7人,年龄都在90岁左右,最大的已有百岁高龄。她们是深圳自梳女最后的代表。
公共设施
北环路、西环路和松福大道经过该村。1958年通电,1980年通自来水,1986年通电话,1992年实现村道水泥硬底化,20世纪90年代末通互联网。村内有粤文幼儿园,2015年末在园幼儿约300人,教职工28人;建有沙四村老干部活动室和四村公园,设有篮球场、羽毛球馆、室内足球场、游泳池、健身室和图书室(藏书约5万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