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牡丹学院为全国唯一的
牡丹学院,学校与洛阳农林科学院达成了战略合作关系。拥有作物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作物学、
生态学、
生物学、
农业资源与环境等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农艺与种业和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2个农业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现有作物学、生态学等2个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农业科学进入ESI全球前1%。设有农学、生物科学、生物技术、
资源环境科学、
种子科学与工程等5个本科专业;农学专业入选
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首批“
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基本概况
拥有
作物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
作物学、
生态学、
生物学、
农业资源与环境等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农艺与种业和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2个农业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现有作物学、生态学等2个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农业科学进入ESI全球前1%。
学院设有农学、生物科学、生物技术、
资源环境科学、
种子科学与工程等5个本科专业。农学专业入选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学院现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1568人、博士研究生及硕士研究生116人。
学院不断加强教学基本条件建设。学院现有10个实验室,教学仪器设备总值419万元。学院现有校内外实习基地14个,拥有“
洛阳市旱作与节水生理生态重点实验室”,“
洛阳市牡丹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两个市级重点实验室和洛阳市作物分子育种工程技术中心,为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提供了较为先进的实验平台和条件保障。
基本建设
学院不断加强教学基本条件建设。学院实验室面积1289 m2,拥有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光合测定系统、
气相色谱仪、
PCR仪、奥林巴斯荧光显微镜、荧光仪、酶标仪、
人工气候箱、
光照培养箱等仪器设备811台(件),实验仪器设备总价值达300余万元。学院建有校内外实习基地14个,拥有“洛阳市旱作与节水生理生态重点实验室”和“洛阳市牡丹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两个市级重点实验室。
学院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求,始终坚持教学科研并重的办学理念,以科研促教学,以科研促发展,使“教学、科研、生产”更加紧密地结合,为河南省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30多年来,农学院(系)为社会培养的4000多名毕业生活跃在省内外的科研、教学、农业推广和行政管理等各条战线,大多数已成为县乡技术骨干或行政领导,成为河南经济建设的中坚力量。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张君新(主持学院党委全面工作)
院长:侯小改(主持学院行政全面工作)
党委副书记:王烨(分管学院宣传与统战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学生教育管理及招生就业等工作)
副院长:宋鹏(分管学院研究生教育管理、招生就业及学术交流等工作)
副院长:王贺正(分管学院本科生教学、专业建设、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师德师风建设等工作)
副院长:石兆勇(分管学院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及创新创业等工作)
副院长:田广厚(分管学院日常行政管理、资产管理、安全管理、农场建设及管理、社会服务等工作)
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教工113人,其中,专任教师93人,教授17人,副教授49人,博士生导师11人,硕士生导师42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90人,具有海外留学背景教师31人。有全国模范教师、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等10余人,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2个,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及洛阳市优秀专家等15人。
教学科研
学院承担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达32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国家科技部项目等80余项;获得国家级奖励2项,省部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12项,地市级科技成果奖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近18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50余件,实施成果转化30余项。学院十分注重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工作,获省部级、校级教学成果奖近20项。
科研平台
现有河南省旱地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油用牡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牡丹种质创新和精深加工河南省工程实验室、河南省牡丹芍药特色资源植物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乡村人居环境工程研究中心及河南省牡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6个省级科研平台;洛阳市旱作与节水生理生态重点实验室、洛阳市牡丹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洛阳市作物遗传改良与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洛阳市植物营养与环境生态重点实验室、洛阳市道地药材繁育创新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11个地厅级科研平台。
实验中心
洛阳市牡丹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洛阳市牡丹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依托河南科技大学、中国洛阳国家牡丹基因库等单位联合共建而成。河南科技大学是河南省重点建设的三所综合性大学之一,学科门类齐全,牡丹科研实力雄厚;中国洛阳国家牡丹基因库是中国目前唯一的国家级牡丹品种收集、鉴定、应用的资源库和重要的旅游观光基地。本实验室拟设牡丹遗传育种研究室、牡丹生理研究室和牡丹资源利用研究室。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由
北京林业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
张启翔教授担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由
华中农业大学包满珠教授和河南科技大学
孔祥生教授担任;实验室主任由河南科技大学
史国安教授担任。
洛阳市旱作与节水生理生态重点实验室
洛阳市旱作与节水生理生态重点实验室是依托河南科技大学组建而成的。近3年来,该重点实验室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发表论文217篇,选育出拥有品种保护产权的小麦新品种1个(金丰3号)。目前在研科研项目15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5项。现有研究人员18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1人,博士12人,已构建了一支以学科学术带头人为核心,以教授、副教授为代表,以青年博士为骨干,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有良好发展态势的高水平研究队伍。该重点实验室学术带头人李友军教授长期从事旱作与节水生理生态和作物高产栽培理论方面的研究,目前承担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小麦优质高效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旱作区小麦夏玉米节水抗灾培肥一体化技术集成与示范” 等科研项目,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出版著作(教材)13部,在
《中国农业科学》、
《农业工程学报》、
《应用生态学报》、
《水土保持学报》等国家级刊物发表论文80余篇,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国家模范教师。
该重点实验室拟经过2年的建设,建立开放、动态、联合的运行机制,进一步凝练和稳定学术方向、把握学科前沿、保持和巩固学术优势。以完备的试验条件、健全的管理制度、优越的学术环境、活跃的学术氛围、一流的科研成果,逐步提高实验室在全国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使实验室逐步成为在国内具有先进实验条件、管理水平较高的科研创新基地,成为承担国家、省部级旱作与节水重大研究课题的研究基地,成为河南省旱作与节水研究领域里高科技人才(硕士与博士)的培养基地,成为河南省和洛阳市抗旱与节水技术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扩散基地,为洛阳、河南乃至全国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粮食安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农学与生物实验中心
农学与生物实验中心隶属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现有建筑面积1930㎡,1000元以上设备1200余台件,设备总值1200余万元。本中心实行校、院二级管理,由主管院长负责,设主任1名,副主任2名。
本中心主要承担农学、生物科学、生物技术、资源环境科学、园艺、林学、园林、植保、动植物检疫等9个本科专业和植物学、生态学、植物营养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4个硕士点和1个农业推广专业硕士点的实验教学任务。
自编实验教材17门,其中《土壤学与植物营养学实验实习教程》和《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已正式出版。承担国家、省、市科研项目67项,大学生科研训练(SRTP)项目52项、实验技术开发基金20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获学校“挑战杯”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校级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发表科研论文223篇。
农学与生物实验中心按功能下设显微观测实验室、开放实验室、资源环境实验室、生育形态实验室、气象生态实验室、生理生化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共7个功能实验室。
挂靠社团
蒲公英心灵公益协会
红色社团
MOOC学习组
田园文学社
华音艺术团
创客社团
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