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奶粉
来自外国的奶粉
中国因为消费者对于国产奶粉品质的不信赖,导致洋品牌奶粉大量进军我国奶粉市场。然而洋奶粉本身也存在问题,在他们本国存在着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而在中国却缺少监督。国家质检总局2012年11月7日,在官网上公布最新一批进口不合格食品名单,其中涉及奶粉类及乳制品类。这些不合格批次食品都已作退货、销毁或改作他用处理,未在国内市场销售。
简介
中国国际乳制品交易会公布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奶粉入口14万吨,2009年入口31万吨,2010年入口48万吨,入口估计将超过65万吨。品牌在中国婴幼儿奶粉场占据60%-65%的份额,在中国高端奶粉场所占份额已达90%以上。业内人士担忧,由于“三聚氰胺后遗症”的影响,国内奶源如果迟迟不能在消费者中重建信任,洋奶粉很可能全面垄断中国场。
问题
实在,洋品牌奶粉在中国场上一路挺进,并不能说明它们就一定没有问题。韩国、美国等国政府部分曾在本国奶粉中测出甲醛、小虫子,中国政府部分也多次查出入口奶粉蛋白质含量不达标而予以退货,中国入口的洋奶粉更是接二连三被查出问题。按专家的说法,乳制品产业链在饲料、水质、土壤、加工、存储、包装、运输等各个环节都可能造成质量问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承诺自己的牛奶百分之百合格、百分之百安全。 有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熟习问题,不能公正地、人性化地处理问题。
洋奶粉在其本国出了问题怎么办?第一,政府部分及时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等国际通行标准严厉检测,检测结果及时公之于众。第二,政府勒令奶粉企业将问题奶粉全部下架,对已售出奶粉进行召回,下架和召回的产品都要严厉核实,该封存的封存,该销毁的销毁,并要求企业承担消费者的健康损失等本钱。第三,政府鼓励消费者和企业打官司,法院倾向于判决企业败诉。简言之,政府部分严厉执行监管职能,法院独力办案、公正审理,从行政和司法两方面为消费者维权撑腰壮胆、保驾护航。
现状
国家质检总局2012年11月7日,在官网上公布最新一批进口不合格食品名单,全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此次共检出质量安全项目不合格的进口食品169批、化妆品7批,不合格食品涉及乳制品类、糕点饼干类和饮料类,微生物、品质和食品添加剂是不合格原因。这些不合格批次食品都已作退货、销毁或改作他用处理,未在国内市场销售。
新西兰奶粉胆碱不合标准
此次抽检中,有超过23吨的洋奶粉因查出各种问题被禁止入境。其中,迈高乳业(青岛)有限公司从澳大利亚进口的19.8144吨金装婴儿配方奶粉,泛酸不符合国内标准。据了解,泛酸未达标准可导致儿童出现烦躁不安消化不良、抗体产生明显减少。
来自新西兰的2.9538吨金装“贝婴嘉”初生婴儿配方奶粉(900g),碘含量不符合国家标注要求,均被退货。而北京澳纽之窗商贸有限公司从新西兰进口的0.01吨咔哇熊婴儿配方奶粉1阶段,胆碱也不符合标准被销毁。胆碱是婴幼儿成长发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益智成分。
马来西亚的“冠军”牌全脂奶粉6.3吨,则是亚硝酸钠超标。
进口面包菌落超标
同时,洋牛奶的质量也出现问题。上海百吉食品有限公司进口的3批菲仕利风味酸乳,超过保质期。
韩国的970.5吨“每日”牌牛奶,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服用可能使人出现腹泻、呕吐症状;德国的22.2吨优佳纯牛奶包装不合格。以上产品均已被退货。
在不合格食品中,还有一些消费者熟悉的知名品牌。包括美国进口的卡夫无糖巧克力烘焙块铜超标;新加坡的两批伯爵早餐茶、伯爵茶稀土元素超标。
上海宜家家居有限公司从瑞典进口的3.395吨肉桂面包(餐厅),菌落总数超标。大湖(天津)新鲜食品果汁有限公司从菲律宾进口的31.68吨芒果原浆,霉菌超标。
对策
一类产品、一个行业的信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靠企业的道德自律和正当经营生长出来的,靠严厉的政府监管和完美的法治保证培育起来的。在熟习和处理“奶粉问题”的问题上,我们看到了观念和水平的差距,也看到了不同的影响和结果。在国内场上,如果国产奶粉被查出了问题,也应当在信息公开、依法严处、公正司法三个方面,切实表现对消费者健康和生命的高度关切。反之,如果涉事企业千方百计瞒报迟报,有关部分明里私下巧为袒护,司法机关对消费者的维权诉求百般限止,必将进一步损害消费者对国产奶粉的自信,客观上为洋奶粉全面垄断中国场制造了更有利的条件。
面对洋奶粉咄咄逼人的进攻势头,当务之急,必需整合企业创新、政府监管、场发育三方面的气力,下大力气构建规范、活跃的场环境和公正、公正的法治环境,依法保证消费者的权益,对所有不正常经营及违法犯罪行为予以同等惩罚,并以相同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鼓励国产奶粉与洋奶粉同等竞争。这样,中国消费者才能深切熟习到,洋奶粉进入中国之后,与国产奶粉在同样的场条件下展开竞争,前者并不自然比后者具有更多优势和更强的免疫力。由此,国人才能摆脱对洋奶粉的“自信依靠”,逐渐建立起对国产奶粉的成熟、稳定的消费信任。
“亡羊补牢,犹未为晚”。国产奶粉要想赢得未来,惟有以壮士断腕的勇敢和决心,彻底告辞落后的企业进展模式和低水平竞争格式,在洋品牌的包围中奋力杀出一条生路来。
重提“洋奶粉”:严监管才能真安全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近日宣布,截至2014年5月29日,全国共有82家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企业通过生产许可审查,生产的婴幼儿配方奶粉产品品种1638个,未通过审查、申请延期和注销的企业51家。
该次生产许可审查涉及奶粉企业质量管理、原辅材料质量控制、产品配方、产品追溯等方面,被外界称为“史上最严”。提高奶粉生产企业的准入门槛,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对奶粉生产实施全过程、全链条监管,科学防范婴幼儿配方奶粉质量安全风险。
据称,为顺利通过此次生产许可审查,国内奶粉企业可谓“不惜血本”,不少企业投入的改造成本动辄数百万元,甚至上亿元。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政府的“动真格”和企业的“真重视”,但也表明尽管近年来国家整顿奶粉行业的动作频频,企业在产业链各环节仍存在不少薄弱环节。此次生产许可重审,恰恰给企业提供了“一边照镜子、一边做整改”的良好机遇。从这个意义上说,经过本轮生死大考的淬炼,国产奶粉企业一定能实现新一轮的优胜劣汰和产业升级,为更加长远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最新修订时间:2022-05-31 21:43
目录
概述
简介
问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