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层地下水,亦称
浅层水。①
狭义上,指埋藏于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
隔水层之上具有自由水面的
重力水,即潜水。②广义上,指地表以下可以直接接受
大气降水和
地表水补给的潜水或潜水-
微承压水。浅层地下水由大气降水、
地表径流透水形成,水质与水量均受降水和径流影响,埋藏一般为几米至十几米之间,常处于流动状态,更新较快,其水质则主要受
土壤环境和
土壤卫生状况的影响。浅层地下水广泛分布于中国山丘区和平原区。
浅层地下水,是指地表以下60米内的
含水层。由于其埋深浅,未经深层岩石过滤,水体极易被工厂排放的污水和农田残留的
农药污染,饮用浅层受污染的地下水,会危害健康。浅层地下水,地质结构中位于第一
透水层中、第一
隔水层之上的地下水。由
大气降水、
地表径流透水形成,埋藏浅,更新较快,水质较差,水质与水量均受降水和径流影响,典型代表为井水(非机井)。
在不同季节里,地面的温度和干湿度与邻近地区不同。春季融雪早,冬季结冻迟,夏季地面经常潮湿,日晒后温度升高慢,秋天常有
水蒸气上升,黄昏时地面很潮湿,冬天地面冻后裂缝中凝有霜的地方,往往有浅层地下水。对于局部地块,四周土地开裂、发白,唯有中间一处潮湿不裂,说明该处有地下水。
喜欢潮湿的
昆虫如青蛙、
蜗牛聚集的地方,有
马蔺、黄花、
芦苇丛生的地方,往往有水质良好的地下水。
樱桃树和草发芽特别早,早天不枯梢,颜色特别嫩绿的地方可能有地下水。对某一片地,早时庄稼普遍枯黄,,唯独一处生长茂盛;青草地内独有一处特别葱绿;大片的森林中独有一处早发芽、晚落叶,都可能有浅层地下水。
一般在群山环绕的洼地,即人称为“掌心地”和山脚潮湿、雨后常有水流的地方,有较多的地下水;在大山之间的山谷交叉点凹地处,不用深挖就可能有泉水,而且水较多;河流弯曲的地方,常可找到
地下水源;在河流流量骤减的地段,其下游附近往往有地下
潜流。反之,河水突然增加,在其上游不远处一定有较丰富的地下水;在白砂土地区可以找出地下泉水。
由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环境地质环境研究所实施的
国土资源大调查计划项目《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成果显示,
华北平原浅层地下水综合质量整体较差,且污染较为严重,未受污染的地下水仅占
采样点的55.87%。
深层地下水综合质量略好于浅层地下水,污染较轻。
地下水质量调查评价结果显示,
华北平原浅层地下水综合质量整体较差,几乎无Ⅰ类地下水,仅在
大清河冲洪积扇零星存在,Ⅱ~Ⅲ类地下水沿
太行山、
燕山山前呈带状分布,沿地下水流向下游逐渐变为以Ⅳ类地下水为主,至中部平原下游和
滨海平原主要分布为Ⅴ类地下水。其中,直接可以饮用的Ⅰ—Ⅲ类地下水仅占22.2%,经适当处理可以饮用的Ⅳ类地下水占21.25%,需经专门处理后才可利用的Ⅴ类地下水占56.55%。
深层地下水综合
质量分布基本与浅层地下水类似,但综合质量略好于浅层地下水。其中直接可以饮用的Ⅰ—Ⅲ类地下水占有26.45%,经适当处理可以饮用的Ⅳ类地下水占23.13%,需经专门处理后才可利用的Ⅴ类地下水占50.42%。
氟化物、
碘化物和
溶解性总固体等原生指标是地下水质量差的重要原因。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环境
地质环境研究所实施的国土资源大调查计划项目
项目组对
地下水污染风险进行评价,其中风险中等区、较高区和高区主要分布在山前平原和现代
黄河补给带以及天津、
滦南、
文安、
德州、高唐等地;风险较低区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原除现代黄河补给带外的大部分地区、
滨海平原的南部和北部及
沧州市和
沾化—河口—
利津一带;风险低区分布在滨海平原大部、沧州大部、
武强—
武邑—
衡水市—
冀州、
邢台巨鹿县,山东
宁津、
临清—
冠县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