浆水菜是陕西
关中、
陕南部分地区特色
小菜,做法很简单,芹菜、油菜、
雪里红、白菜、
萝卜缨子、
包包菜、石头菜等等,选老一点的洗净、切碎,在开水锅里略煮,
连菜带汤舀入装浆水的器皿,或直接将菜置于缸、盆之中用开水烫,若有现成浆水,少量加入做母子(引子),浆水便酸得快;若无,搅些面汤倒入亦可,然后加盖捂严,过一半天,菜叶发黄,汤汁变酸,便可食用了。不过夏天浆水菜易变坏,要勤搅动。冬天,山里人一次煮一大缸或一黄桶,可吃到第二年春天。
浆水菜是最有亲和力的菜,可以说它与各类米、面都合得来。
包谷面做的面糊糊、面节节、
搅团、蝌蚂子,包谷糁糁做的糁糁糊糊、
卜拉子,嫩包谷磨碎做的水
粑粑等,小麦面做的
拌汤、面削削、拨
面鱼、
面条等,大米做的酸
稀饭、粗老灌、
菜豆腐、蒸饭等,真是不胜枚举。酸爽开胃,降暑止渴。
2、锅中加清水烧沸,开始制浆,一手持长筷(或没蘸油的
炒勺),一手往锅里撒入面粉,边搅动边撒,搅匀烧开后,把筷子拿起,滴下的浆液呈线丝时,熄火晾冷,倒入缸中。也可用
煮面条的
面汤放凉之后倒入。(切不可沾到油)
3、飞过水的原料投入
浆水中,一边投入,一边用干净长木棒搅匀,然后加盖儿搁置7天即可,冬季时间稍长点。
2、在沸水中加入面粉或面汤,目的是促使其
快速发酵至酸,并使酸味更加醇厚,最好是用原有的浆水菜及
浆水做引子,这样做出来的
酸菜浆水才色正味纯,酸味最佳。总之浆水以汤色微呈乳白,比较浓稠为好。
1、将面粉中加入鸡蛋、
吉士粉、清水搅拌均匀呈流状体,(不能太稀),加入花椒面、韭菜末搅均匀即成
面酱(此量可做3份菜)。将浆水菜切末挤干水分备用。
3、净锅上火将糊辣油烧至五成热时,下干辣椒节、姜、
蒜米炒香,入浆水菜炒干香,下红椒粒和软饼炒香,调好盐味即可。
汉中市旧时在城南有个叫做“幺儿拐”(大致在今
汉台区天汉大道原
南大街段)的地方,因为卖
浆水面,非常有名。一说起,人便想到浆水面,而且是最好的正宗的浆水面。
1994年出版的《可爱的
汉中》一书,仍然提到:“汉中人只要一提起浆水面,马上会想起‘幺儿拐’这个地方,因为幺儿拐的浆水面味道最好,历史悠久。相传这里的浆水面早在西汉初年就受到开国元勋
刘邦、
萧何的称赞。”以至于在当地至今还流传着这样一个
歇后语“幺儿拐的浆水面——连吃带续”。
传统做法上说,选用新鲜的
雪里红、
萝卜缨、芹菜和山油菜,洗净后入开水锅稍汆,待青菜蔫下来立即捞出,投入干净盆罐中,用
浆水引子把菜盖住,再将比较稠的
面汤倒入。面汤须凉后再倒。天气热时,有四五天便可发酵食用。对浆水菜要精心侍弄,俗称“投浆水”,即在食用的过程中,不断地倒缸清底,去除
沉淀物,并不断地加以
凉面汤。总之要常吃常新,不宜久储不用。盛浆水的器皿不能用铁的,瓷器也不好,以陶器为好。吃
浆水面时,将浆水菜拧干,切碎,锅内先炒蒜片、葱片、
姜米和干辣椒段,用
猪油炒,出香味时下浆水菜,加少许盐,少许浆水,加油
炸豆腐条,加开水。浆水先
煸炒出水为好。
豆腐条炸至淡黄色为好。
汉中人大多喜欢吃辣,要加
辣椒油,有时还淋以
花椒油,或者在浆水中泡上几枝
青花椒叶。盛夏时可以吃凉的浆水面,春、秋也可以吃浆水面,冬天也有吃的。
陕西省
商洛市
山阳县特色小吃。其制作方法为:把水烧开,把玉米细面(非常细和淀粉一样细)撒在锅里搅匀做成
搅团,然后盆里注入凉开水,把搅团从漏勺里漏出长条状落在凉开水里,形状像小鱼,故名“鱼鱼”。然后浇上酸菜和浆水做成的汁子,做汁子要先倒入
植物油烧热,放入辣面、葱
酸菜煸炒,倒入
浆水放调料、盐煮沸就好了。捞一碗控
干水的鱼鱼,浇上汁子就做成了
浆水鱼鱼。山阳当地人又叫“蚵蚂蝌蚪(山阳人读为:蚵蚂骨朵儿)(形状与蝌蚪相似)”或“骨朵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