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蚀地貌,英文名称:marine abrasion landform,是指
海水运动对沿岸陆地侵蚀破坏所形成的地貌。由于波浪对
岩岸岸坡进行机械性的撞击和冲刷,岩缝中的空气被海浪压缩而对岩石产生巨大的压力,波浪挟带的碎屑物质对岩岸进行研磨,以及海水对岩石的溶蚀作用等,统称
海蚀作用。
海蚀作用有三种:冲蚀作用、
磨蚀作用与
溶蚀作用。海蚀多发生在
基岩海岸。海蚀的程度与当地波浪的强度、海岸原始地形有关,组成海岸的岩性及
地质构造特征,亦有重要影响。所形成的海蚀地貌有
海蚀崖、
海蚀台、
海蚀穴、
海蚀拱桥、
海蚀柱等。
分布状况
概况
主要分布在
杭州湾以南地区以及
山东半岛和
辽东半岛。
大连小平岛一带是我国基岩
海岸侵蚀地貌最典型地段,
海蚀崖悬垂陡峭,最高达40米~50米。
海蚀柱似桅樯般地耸立于岸边,而
海蚀洞穴晶莹地点缀其间,如同一幅绮丽的画卷。凡是
基岩海岸的地方均可看到海蚀地貌,只有发育完全或不完全的区别。
海蚀崖
海蚀崖多见于岸坡较陡、波浪作用较强烈的岸段,尤其是在
岬角和岛屿处最为广泛。
分布地带:主要分布
小港——算山原油码头间的长跳嘴、狮子山、炮台山、杨公山北侧,
大榭岛北侧
亦见。崖壁陡峭,最高20~30米。
海蚀柱
有的是由于
海蚀洞上部被侵蚀坍落逐渐形成的;有的原是海岛被侵蚀而成的;有的原是岬角,其后侧被侵蚀掉则成孤岛,最后继续遭侵蚀而形成
海蚀柱。分布地带:分布杨公山西北缘、中门柱和黄蟒岛周围。中门柱山最为发育,高数米,似烟囱立于海中,有的似石林。
海蚀洞穴
一般在
海蚀崖、
海蚀柱、
岬角和海岸岩石的
构造裂隙部位通常发育着
海蚀洞穴等
地貌形态。
又称海蚀槽,海蚀
岩岸与海面(高潮海面)接触处受
海蚀作用形成的断续凹槽。深度大于宽度的称
海蚀洞,深度小于宽度者称
海蚀龛(sea chasm)或海蚀
壁龛(wave cut notch)。多位于海蚀崖和
浪蚀台前缘陡坎基脚处。中国北方的
基岩海岸带有不同高程的
海蚀穴,是海岸抬升的重要标志之一。
分布地带:见于长跳嘴、
杨公山、大黄蟒岛及
大榭岛北侧,出露于高潮位以上。
海蚀台地
县内所见可分三级:一级
海蚀台地分布长跳嘴、毛礁及大榭岛整个海岸段,多为
平顶礁,
高潮时淹没,低潮时露出;二级海蚀台地在杨公山、中门柱、大小黄蟒岛西北侧,高出潮位3~5米;三级海蚀台地仅在杨公山北侧见到,比二级海蚀台地高出5~6米。
基岩地貌成因
基岩海岸的主要特点从平面上看,岸线曲折且
曲率大,
岬角(突入海中的尖形陆地)与海湾相间分布;岬角向海突出,海湾深入陆地。海湾奇形怪状,数量多,但通常狭小。一般岬角处以侵蚀为主,海湾内以堆积为主。由于波浪和海流的作用,岬角处侵蚀下来的物质和海底坡上的物质被带到海湾内来堆积。基岩海岸的主要特点从垂向上看,由于陆地的山地丘陵的被海侵入,使岸边的山峦起伏,奇峰林立,怪石峥嵘,海水直逼崖壁。
沧海桑田,上下千万年。千万年的风吹浪打,千万年的潮至汐退,使得基岩海岸形成极其独特的海蚀地貌。海蚀地貌的发育取决于海岸岩性和
外营力两个因素。所谓外营力是指自然
侵蚀力,在海岸以波浪潮汐为最主要。正是在岁岁不止的外营力的作用下,软硬不一的岩石组成的
基岩海岸便会造出许多让人惊心动魄的
地貌景观:有的海岸向海一侧是陡峭的断崖,称
海蚀崖;有的海蚀崖前面有一个相对比较平坦的沙滩,称为海蚀滩;有的海蚀崖前面有一个相对比较平坦的石滩,称为
海蚀平台;有的在岸边、海上竖立着孤独的石柱子或高耸岩体,称为
海蚀柱,如
青岛海滨的石老人、芝岛的石公公、
屺姆岛的将军石、山海关的
姜女坟和
海南岛三亚附近的“
南天一柱”等。此外,还可以在海蚀地貌中见到不少洞穴,称为
海蚀洞、
海蚀穴等等,
形态种种。
这些千奇白怪的景观是因为山地丘陵的石质海岸面临辽阔海域,深水逼岸,是波浪长期冲刷侵蚀海岸能量集中的岸段,再加上石质海岸本身的
风化作用及各部位的岩石性质、结构的不同,所以就形成各种形态的
海蚀现象。
相关报道
福州市
平潭县素有“千礁百屿”之称,全县有大小岛屿126座、岩礁648座,而有人居住的岛屿仅10个,其余均处于鸟翔鱼跃的原始状态,风光旖旎,景色宜人。位于
闽江口南侧的
海坛岛是
平潭的主岛,也是福建第一大岛。它背靠大陆,面对东海,与
台湾澎湖岛、广东
南澳岛形成“海中三目”。
海坛岛本名
平潭岛,因主岛远望如坛,所以又名“
海坛”。岛上多云气,时常“东来岚气弥漫”,故又有别称“东岚”。
天风海涛,造就了岛上景观的神秘、雄奇和绚丽多姿。因为拥有优质的海滨沙滩与奇特的海蚀地貌,海坛又被专家誉为海蚀地貌博物馆。
登上礁石岛,只见两块花岗岩巨石,一高一低巍然屹立于万顷碧涛之中,东望如碑,南看似瓜,西视像帆,北见则似小巫见大巫,这就是位于
石牌洋景区中的
半洋石帆。据载,400多年来它一直被誉为“
天下奇观”,是中国最大的一对
花岗石海蚀柱。
在
海坛岛南部的
塘屿岛南端,有一巨型全裸状大石人仰卧于海陆边际线上。他
头枕金色沙滩,脚抵东海碧波,双手平置于胯侧,状若天神,被誉为“
海坛天神”。石人身体各部位比例匀称,全身长330米,宽150米,胸高36米,是世界上最大的
天然花岗石球状风化造型。有趣的是,石人下身斜翘一柱状风化岩体,如男性特征,相传女性只要触摸此物,即可生个大胖小子。
地貌
形成历史
弥勒大佛、千年
巨龟……在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下,位于
营口盖州市团山镇“北海”的岩石被海水天然雕刻成各种形状。而这些独特地貌的形成竟经历了18亿年之久。
经过18亿年海洋营力的作用,形成多种形状的海蚀地貌。这个
自然地貌呈南北走向,向海方向可延至300米,海岸线长2公里多。主要岩石景观百余处,均集中分布于团山盖平交潮间地区,当地老百姓俗称此处“龙宫一条街”。团山海岸是经过18亿年海洋营力的作用,形成的多种形状的海蚀地貌,有
海蚀崖、
海蚀洞、
海蚀台、
海蚀柱、
海蚀桥等。
团山海蚀地貌是我国沿海少有的
地质遗迹,它将成为国内著名的地质教学和
科研基地,也将成为
滨海旅游景区。这些
岩石构造独具特色,受
地壳运动的影响,沿岩石体节理和裂隙镶嵌着种类多样、颜色不同的
岩脉,这对研究海洋地质历史演化阶段和
地质景观的成因有着重要价值。
台湾野柳
台湾
野柳的海蚀地貌十分特别,众多的蘑菇形的奇石布满了海滨,成为自然奇观。在许多地理教科书中都能看到的图片都可以在此得以亲眼所见。岩石的基质是
沉积岩,石质较松,横向的纹理十分清晰。这样的石头在海浪潮汐、雨水和风的综合侵蚀下,形成了尉为壮观的海蚀地貌。这个过程还在继续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