涌泉跃鲤
二十四孝故事
涌泉跃鲤是二十四孝的第十则故事,讲述了汉代姜诗与其妻的孝行。警示后人,婆媳之间和夫妇之间应该互相理解。
故事内容
姜诗,东汉四川广汉人(今四川德阳,后出任江阳令,卒于官),娶庞氏为妻。夫妻孝顺,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后,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庞氏回家这天,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相同,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从此,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远走江边了。
典故出处
姜诗,事母至孝。妻庞氏,奉姑尤谨。母性好饮江水,妻汲而奉之。母更嗜鱼脍,夫妇作而进之,召邻母共食。舍侧忽有涌泉,味如江水。日跃双鲤,诗取以供母。
舍侧甘泉出,一朝双鲤鱼。子能知事母,妇更孝于姑。
此则故事写姜诗的孝行很简单,且主要写其妻的孝行。其妻庞氏,侍奉姑,也即是婆婆,尤其谨慎。在《后汉书·列女传》有更为详细的记载,可以参见。
传说
自从《后汉书·列女传》中记载了姜诗妻的故事,后来录入《二十四孝》后,演绎着许多故事。
相关故事
东汉明帝刘庄于永平三年曾表彰过姜诗妻庞三春,另外是所谓的强盗赤眉军不侵犯他们,还赠送了米和肉。姜孝祠有一副对联:赤眉滔天,曾教万马衔枚去;清泉涌地,犹想双献瑞来。上联写的是,传说东汉造反的赤眉军路过孝泉时,首领听说是孝子姜诗故里,立即翻身下马,传令三军悄悄地衔枚行军,以免惊扰了孝子。所以,有史以来,凡是经过孝泉镇的达官贵人,武官下马,文官下轿,逐渐成为传统。下联的意思是,姜诗的妻子庞三春每日往返离孝泉镇七里远的临江河中挑水,姜氏至孝,感动上苍,井中涌出泉水和鲤鱼,每日庞三春打水时都会随带打上两条鲤鱼来。
民间还创造性地丰富了这一故事,“姜诗孝亲,涌泉跃鲤;一门三孝,安安送米”的美丽传说,在当地流传了一千多年。姜家因为有庞三春这个孝顺媳妇,全家人本来过得十分幸福和睦。不过后来姜诗的姑姑从中挑拨离间,使姜家遭遇家破的危险。姜母听信了谣言,于是请人做了一尖底桶,让庞三春在距临江七里的挑水路上不能歇息。后来,天上的太白金星知道了,便下凡来,将一根马鞭给了庞三春,要她拿回去放在水缸里,从此就再也不用挑水了。果然,庞三春不仅不用每天去七里以外的临江挑水,每天还有两条鲤鱼从井中跳跃起来,改善了姜家的生活。但姜母知道这件事后大怒,硬逼着儿子姜诗休了庞三春。姜诗遵循了母亲的意愿,将庞三春休了。有位邻居可怜三春,找到了白衣庵道姑收留了庞三春。姜诗的儿子叫姜石泉,也称为安安,知道母亲被休,想到妈妈吃不饱饭,就在每日上学时抓一把米藏在路边的土地菩萨背后。日积月累,安安积蓄了一小口袋米,送给住在白衣庵的母亲。庞三春住在白衣庵,每日砍柴,做针线活,托人卖了,就给婆婆买米买肉回去,仍尽媳妇孝道。当安安将米送到白衣庵时,庞三春抓起米来,见那米的颜色深浅不一,愤怒地质问儿子。安安只得说,这是自己积攒起来的米。三春再也忍不住了,抱着儿子痛哭一场。后来,姜诗弄清楚了事情原委,将三春领回家,一家人才又幸福和睦地生活在一起。此即川剧里常唱的《安安送米》的由来。
德孝城
孝泉镇位于成都平原西北部边缘的德阳旌阳区,著名的孝子故里、历史文化名镇,曾举办中国孝文化节,为孝泉镇拓展了巨大的德孝文化空间。当地建立以宣扬孝文化为宗旨的、有教化意义的德孝城,崇阁巍峨,层楼高起,画栋雕梁,龙盘螭护,古色古香。石砌山门上刻着御敕“圣旨”二字,门坊正中镶有两块石碣,一是姜孝祠,一是跃鲤名区。从姜孝祠的牌坊走进去,就看到了历代朝廷表彰姜诗家一门三孝的大匾和祠堂。祠堂右侧有姜家孝泉井,井内有五股清泉涌出,由于有朝廷为孝泉井修的亭子,如今都被列成了文物被保护了起来。一路往里走,《二十四孝故事》石刻贴在祠堂墙壁,还有专门纪念姜诗夫妇的大殿,用雕塑形式描述的一门三孝故事的走廊、姜安安念私塾旧址等,感觉进入了一座提倡孝顺美德的城堡里。
2014年9月30日,《中华孝道(一)》特种邮票全国首发式在德阳市旌阳区孝泉古镇中国德孝城举行,也拉开了旌阳区孝文化旅游周序幕,全方位展示德孝文化的独特魅力,让孝道精神代代传。此次全国首发的特种邮票1套4枚,内容分别为孝感动天、涌泉跃鲤、替父从军、学医疗亲。方寸之间,浓缩并呈现厚重德孝文化。涌泉跃鲤登上国家名片,是旌阳文化软实力建设成果的生动体现,为世人了解孝泉古镇、弘扬和传承中华孝道打开了新的窗口。
启示
看来,姜诗的孝属愚孝,只有其妻孝顺婆婆和其子孝顺庞氏才是值得提倡的。在古代,以忠孝为核心的伦理道德社会规范是古代社会生活的一种体现。为什么要孝?孝是对父母养育之恩的一种回报,所谓慈乌反哺,也是这个道理,连鸟类也知道父母给了你生命,所以要善待父母之生命的道理,何况人呢?《孝经》“开宗明义”章节里曾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之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姜诗家的孝行对现代人也很有启示:一是除了儿子孝顺外,还有媳妇的孝顺问题,当然最好的就像他家那样,子是孝子,媳妇也孝顺。正如诗句说:“子能知事母,妇更孝于姑。”此点醒世人,儿子的孝敬更为重要,因为会影响到自己的妻子;如果儿子自己都不孝顺父母,那么很可能妻子也步其后尘了。当然也有这样的情况,儿媳妇很贤惠,自己孝敬公公婆婆,从而感应并改变了丈夫对父母的不孝敬。二是有时老父母有特殊的嗜好,对子女提出了一些难办到的事情,比如“好饮江水”、“更嗜鱼脍”,但是孝子还是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要求。三是至诚之孝来个“感应”说,什么“有涌泉,味如江水”、“日跃双鲤”等,这当然是不科学的。但是,社会中至诚之孝也会产生其他的“感应”,比如感应了下一代的孝心,比如会给周边的家庭带来感应,使之家庭和谐,这不也是一种有意义的回报吗?
这个故事体现了古代封建社会的愚孝精神,以及妇女地位卑贱,得不到应有的人权,儿媳在家没有地位,丈夫独大,儿媳对婆婆稍有怠慢便被丈夫不分青红皂白的被逐出家门,儿媳怯懦,不敢反抗不说反而织布给婆婆,这种故事却被奉为佳话。身为在现代社会的文明人,我们要引以为戒,提高妇女的地位,理智尽孝,避免再发生古代的悲剧。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16 15:13
目录
概述
故事内容
典故出处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