淑嫔崔氏
后宫嫔御
淑嫔崔氏(朝鲜语:숙빈최씨,1670年-1718年),朝鲜肃宗李焞的后宫嫔御朝鲜英祖李昑的生母。本贯海州,是崔孝元与南阳洪氏之女。她七岁入宫,曾协助仁显王后复位,并告发张禧嫔巫蛊事件。1718年卒于彰义洞私第,年四十九岁。英祖年间为其上谥号为“和敬徽德安纯绥福淑嫔”,将其祠堂称为“毓祥宫”,为“七大宫”之一。
人物生平
家系出身
康熙九年(1670年,朝鲜显宗十一年)十一月六日,淑嫔崔氏出生于朝鲜首都汉城(今韩国首尔)西学洞馀庆坊。本贯海州,父亲是崔孝元,母亲则出身南阳洪氏,崔氏是她们的幼女,有一兄崔垕和一姐。关于她的家系和身世,一直流传着她出身贱民的说法。但这与官方说法大相径庭,在雍正三年(1725年,英祖元年)朴弼成奉命所撰的《淑嫔崔氏神道碑》中写道:
崔氏系出首阳(海州的别称),曾祖讳末贞,阶通政;祖讳泰逸,学生;考讳孝元,行忠武卫副司果;妣洪氏,通政继南女。
也就是说崔氏的曾祖叫崔末贞,官阶通政大夫;祖父叫崔泰逸,是一名学生;父亲叫崔孝元,做过行忠武卫副司果的职位,母亲则是通政大夫洪继南的女儿。从她家庭背景来看,虽然不是大族,却也是一个官宦之家,至少也是中人以上出身,而不大可能是庶民甚至贱民。不过,崔氏先辈的官阶在朝鲜英祖之前的公私文书中并无任何记录,甚至连其族谱中也没有。而且唯一有过实际官职(而且还是一个“递儿职”的散职)的父亲崔孝元,其职位“宣略将军、行忠武卫副司果”也无法确认是生前就担任过的职位的还是朝鲜肃宗对后宫家属的赠职。而崔氏去世8年后才撰写的神道碑上的记录是英祖透过抬高自己母亲的地位而巩固自己王权的“伪造”也不无可能,因此不能排除崔氏出身平民的可能性。
邂逅肃宗
崔氏三岁丧父,四岁丧母,七岁时(虚岁,即1676年)入宫。据说在仁显王后当正妃时,她在中宫殿是负责挑水做杂役的内人(即“水赐伊”,不过这一说法没有正式资料可以证明)。根据首尔大学郑炳说教授的考证,崔氏的身份不是汲水婢,更可能是绣房宫女的婢女。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肃宗十五年),仁显王后被废后,张禧嫔被立为王妃。根据史料披露,当时还是内人的崔氏在仁显王后的生辰偷偷在宫中为她祈祷,其过程中被朝鲜肃宗遇见而被恩宠,其后遭到王后张禧嫔迫害,为肃宗搭救。因崔氏的诚心感动肃宗,使其回心转意,从而仁显王后得以复位。这个故事在李闻政的《随闻录》中有如下的详细记载:
孝桥傍有刘敬宽者,为人谨厚,且有识字,曾以司谒侍先王六七年,而因病退去者也。其言曰:“先大王一日则夜深后,扶杖周行于宫闱之内,历过内人房,独一内人房灯烛炜煌,自外暗觇,陈设盛馔。一内人拱手跪坐于床下,先大王深怪之,开其户而下询其故。内人俯伏奏曰:‘小女即中殿侍女,而偏承宠爱之恩矣。明日即中殿诞辰,废处西宫,罪人自处,不御水剌,朝夕支供,乃是麤粝。明日诞辰,谁进馔羞?小女情理不胜怅然,设此中殿所嗜之物,而万无进献之路,以进献样陈设于小女房中,欲伸诚悃。’上始思之。明日,果中殿诞辰也,即有感悟之意,而嘉其诚意,遂近之,自是有胎渐。及至六七朔,禧嫔得知之,捉纳其内人,结缚毒打,几至死境,则置之墙下,以大瓮覆盖之矣。先大王方依枕乍睡之间,忽梦神龙自地中,欲出不得,仅露头角,而泣告先大王曰:‘殿下速活我!’先大王惊悟,而深怪之,入禧嫔之寝房,周观之,初无可验,忽见墙下有一覆瓮,下询曰:‘彼瓮何故倒立之?’禧嫔以巧辞对曰:‘空瓮本来倒立之也。’先大王即命内侍使之正立之,则其中露出结缚之女人。先大王大惊而看之,则乃向夜所近之内人,而血流满身,命在呼吸,急命解缚,先以药物灌口,次以米饮注咽食,顷始有生气,遂置于正寝挟房,朝夕救护,幸得苏苏,而胎亦安矣。先大王自是之后,知禧嫔之恶,遂有疏斥之心,而颇多向意于中殿。及夫崔氏乃生王子,先大王十分喜幸,下教崔氏曰:‘汝有至诚于中殿,故神明所佑,使我而近汝,有此弄璋之祥,即中殿之故也。若非中殿诞辰之故,汝何明烛而设馔适见于我过之时乎?今日弄璋之祥,即中殿之所赐也。’崔氏仰对曰:‘今日下教,切切至当,若知弄璋之祥,果由于中殿,则宜有复位之处分也。’上曰:‘予心亦然矣。’遂有复位之举。如此异事,满朝百官皆所不知,而我独知之。”
以上记载的故事真实性待考,但崔氏推动仁显王后复位是很有可能的。张禧嫔成为王妃后,仁敬王后金氏(肃宗元配)的族人金春泽等人开始到处活动,谋求仁显王后复位,而崔氏则被认为是金春泽的一枚棋子。后来金春泽的墓表中也明确写道:“甲戌(1694)坤维之正,内由淑嫔之助,外有府君(指金春泽)斡旋之力”,由此可见崔氏在仁显王后复位中的作用。可能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当时已经被封为从四品淑媛的崔氏在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肃宗二十年)六月仁显王后复位后的第二天就被“特命”升为从二品淑仪,以此表彰她对仁显王后复位的贡献。
宫中生活
崔氏于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肃宗十九年)四月被封为淑媛,翌年六月晋淑仪,再后一年晋贵人,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肃宗二十五年),为纪念朝鲜端宗复位,封为正一品淑嫔。在此期间,她为肃宗生下三子。崔氏在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肃宗十九年)十月生下王子永寿,但在2个月后就夭折。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肃宗二十年)九月再生下延礽君李昑(后来的朝鲜英祖),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肃宗二十二年)又生下王子,后来也夭折。康熙四十年(1701年,肃宗二十七年)仁显王后闵氏去世后,崔淑嫔向肃宗告密,揭发了张禧嫔巫蛊之术诅咒仁显王后,导致张禧嫔赐死
从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肃宗四十二年)开始,淑嫔崔氏就生病,肃宗命她出宫调治。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肃宗四十四年)三月九日,淑嫔崔氏在在汉城彰义洞私宅逝世,享年四十九岁。
历史评价
《淑嫔崔氏神道碑》(淑宁翁主之夫锦平尉朴弼成撰):嫔天姿沉凝简默,喜怒不形于色,奉侍两殿,夙夜靡懈,庄敬戒慎,战兢自饰。其接诸嫔暨宫人,既逊既和,俱得其欢心,上心重之,粤我仁显王后暨我惠顺慈敬大妃(仁元王后)亦殊遇之,嫔益自谦畏,尤不喜言人短长,侍御者或有言,辄加诲责,一宫之内,翕然称美焉……嫔柔嘉其性,淑慎其仪,敦重靓穆,温恭和顺。承宁考恩遇垂三十载,而勤俭自持,卑巽以牧,罔敢以荣贵少移所守。肆惟壶闱之间,德意之融洽,诚信之笃之于无间,可以辉映彤管,俪美往牒
后世纪念
淑嫔崔氏死后,葬于杨州高岭洞瓮场里卯向原(目前在京畿道玻州的昭宁园)。据说这块风水宝地原来是李姓人家的祖坟,肃宗命令不要强占,是英祖每天去原主人家庭院外苦苦哀求才得到的。
后来英祖继承了王位,仍然非常怀念淑嫔崔氏,甚至到了睡不着觉的地步。他在《御制岂能睡》中写道:“岂能睡,忆甲戌;岂能睡,忆戊戌;岂能睡,忆高岭。”甲戌年是淑嫔崔氏生下英祖的那一年,戊戌年是淑嫔崔氏去世的那一年,高岭则是淑嫔崔氏埋葬的地方,英祖对母亲的怀念遂溢于言表。除了通过诗歌或祭文的方式来怀念淑嫔崔氏,英祖采用的另一种方式则是对淑嫔崔氏名分上的尊崇。这是一种公开的方式,英祖采取这种方式的原因有三个,最直接的则是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怀念与报恩之情,其次是向百姓做出孝道的榜样,最后是透过对生母地位的抬高来维护自己的形象,从而达到提高王权的目的。
英祖对淑嫔崔氏的尊崇有一个变化过程。可能由于淑嫔崔氏出身低下,无论是肃宗还是英祖,都必须尽量避免为了淑嫔崔氏而和官僚们产生摩擦,此外英祖即位初年,正统性受到质疑,“以远嫌为主”,故也避免急于追尊淑嫔崔氏。英祖即位后,就有大臣建议尊崇淑嫔崔氏,英祖以“私亲(指淑嫔崔氏)平日小心谨慎”为由婉拒。因此淑嫔崔氏的地位一切照旧,只是为淑嫔崔氏盖了祠堂(淑嫔庙)、并为其墓立了神道碑而已。在乾隆九年(1744年,英祖二十年)以前,英祖还是非常小心翼翼地对待淑嫔崔氏,他到淑嫔墓的祭拜也是偶尔为之。乾隆九年(1744年,英祖二十年)以后,由于现实政治的变化,英祖开始着手对母亲的尊崇,以此巩固王权。是年三月,决定将淑嫔庙定名为“毓祥”,墓定名为“昭宁”。此后,英祖开始频繁前往毓祥庙和昭宁墓祭拜母亲。乾隆十八年(1753年,英祖二十九年),又将毓祥庙破格升为“毓祥宫”,昭宁墓升为“昭宁园”,并为淑嫔上了第一个谥号“和敬”。乾隆二十年(1755年,英祖三十一年)加谥“徽德”,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英祖四十八年)加谥“安纯”,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英祖五十二年)加谥“绥福”,淑嫔崔氏的全称就是“和敬徽德安纯绥福淑嫔崔氏”。由此,淑嫔崔氏成为朝鲜王朝最受尊崇的后宫嫔御,毓祥宫也是汉城七大宫之一。
人际关系
王子永寿(早夭未封)
朝鲜英祖李昑(初封延礽君)
王子(早夭未封)
思悼世子李愃
影视形象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06 14:32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