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的大街小巷到处可见到卖
羊肠汤的车摊,酱红色的羊肠往碗里那么一盛,再淋上艳红的辣椒油,撒上翠绿的香菜叶,最后再浇上一勺滚烫的热汤,那诱人的香味便悠悠地飘了过来,叫人
馋涎欲滴。
一说是清光绪年间,朝廷诏令各地向宫廷进献名吃,当年居住在
德州东门里三合街旗人沙勃勃接诏后便将自己创制的羊肠子进献皇宫。皇帝、太后品尝后,大为赞赏,因其清香味美、荤而不腻,遂视为佳品,给于赏赐。沙勃勃一时名振
德州,辖区之人都争相学做羊肠子,羊肠子开始在民间流行开来。
另一说是羊肠子是满族人发明的。清朝建立后,很多满族人迁到了
德州。
德州的城北就住着一满族大户,主人被后世的老百姓叫作吴三
麻子,据传羊肠子最早就是他们家私家享用的美食。辛亥革命后,吴三
麻子家道中落,成为贫民。为了维持生计,他只好担起挑担,去街头卖羊肠子。为了保持垄断,羊肠子的秘方一直不传外人。但机缘巧合,以前在他家扛活帮忙的一个长工学会了羊肠子的制作技巧。吴三
麻子去世后,这个长工便把
羊肠子的制作方法传了下来,也给
德州人留下了一种宝贵的美食财富。
纯净的
羊血调上上等
淀粉、
小磨香油、
姜汁、胡椒粉等
佐料成粥状,灌入新鲜
肠衣内,煮熟晾之备用;食用时将煮熟的羊肠子放进羊骨熬制的老汤内加热,在碗内割制成小段加上胡椒粉、香菜末即可。吃在口中香嫩软糯,并无腥膻之感。很多老
德州喜欢吃羊肠子,尤其是寒冷的冬季,认为它具有健脾开胃、通窍散寒之功效。一碗好吃的羊肠子最大秘诀在于汤汁的调配,以汁取胜才是王道,汤汁配方是“江湖秘笈”,也是师傅们的命根,轻易不外传。据坊间传说,许多好吃的羊肠子用得都是制作
扒鸡的老汤,自然别具一番风味儿。
羊肠汤走上街头还是近十几年的事。过去,虽然不论哪家杀了羊都要做上一锅香喷喷的
羊肠汤,但那是给亲友和邻人品尝的,从没有人想到这连汤带水的羊肠汤还可以拿到街上去卖。
到了八十年代,不知是哪家最先把
羊肠汤推上了街头,竟引来了众多的食客,生意红火得很。于是,人们竟相效仿,街头的
羊肠汤车摊便多了起来。
德州的
羊肠汤是用鲜羊肠洗净后灌入
羊血、
淀粉、
香料,煮熟后配上汤料食用,营养丰富,风味独特,价格也十分便宜,花上一两元钱,不仅能让人吃饱喝好,而且还能让人喝出一种全新的感觉来。 有人这样描述在
德州喝
羊肠汤的感觉:“第一次是闭着眼吃——怕膻;第二次眯着眼吃——品味;第三次是瞪着眼吃——解馋。”这一点儿也不夸张,
德州羊肠汤就有这种魅力,保你喝了第一次,再想第二次,真可谓越吃越有瘾,越吃越爱吃。尤其是在冬天里,虽然天寒地冻,但只要你喝一碗热乎乎的
羊肠汤,你的怀里便如同揣上了一只旺旺的火炉,心里冒火,脸上放光,身上大汗淋漓。
德州街头卖
羊肠汤的摊位十分简单,大都是一辆长箱形的木车,所有的家什都放在车上。
车前是装着碗筷的水桶,盛放作料的小盆,车后码放的是供食客坐的小凳,车中间是一只火炉,上面架着一口烧汤煮肠用的大锅。在出摊前,摊主要先将
羊肠一节节地灌好,把汤烧得滚开,这样一上街便可以叫卖了。有食客来了,摊主便揭开热气腾腾的大锅,将灌好的
羊肠放入锅中,稍等片刻便用筷子将煮熟的羊肠捞出来,用一把锋利的小刀斩成一寸左右的小段,排在碗里,再撒些
胡椒粉或辣椒油、香菜、盐、味精等
佐料,接着从锅里舀出一勺热汤浇在上面,一碗泛着油花儿、冒着热气儿、飘着香味儿的羊肠汤便递到了食客手中。
羊肠汤味道浓香,咸淡适宜,入口烂熟香嫩,油而不腻,鲜而不膻,爽滑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