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江
长江支流资江的支流
渠江是资江一级支流,发源于新化县双林乡分水界一茶亭,流经双林、奉家、天门等乡镇,沿途纳入玄溪、小桥江、横南溪、白水溪、蛇坪河等溪河,与镇溪江汇合后,向北流入溆浦县、安化县境内,在安化县渠江口注入资水。流域面积851km2,干流长度98.8km,流域平均坡降6.05‰。渠江支流横南溪流域面积11.10km2,渠江支流白水溪流域面积4.61km2。渠江流域地处高山区,耕地分散,水田较少,森林茂森,雨量充沛,地下水丰富。
概况
渠江属柘溪库区,因50年代修建柘溪水库,先后移民5000余人。由于淹没损失严重,长期存在林粮争地,交通闭塞等特殊困难,经济和社会发展受到制约,茶叶、林业、药材等产业是农民收入主要来源。渠江有沅大溪、枳木溪、天师溪、大仓溪、夫溪、楠木溪、城司溪、田冲溪 、山门溪、娄溪、大安溪、黄茶溪等13条溪流,均属渠江水系。
自然资源
渠江是安化黑茶——“皇家薄片”“千年渠江”薄片发源地,以黑茶宗祖薄片”“黑茶宗祖”而著名。
1971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一箱竹篾包装的黑米状的小颗粒。这一箱西汉的神秘茶叶出处就是安化渠江镇
渠江皇家薄片黑茶享誉2300年历史,自古多部文献和书籍中均有记载,五代十国时期后蜀二年(935年)毛文锡所著《茶谱》,文中有载:“潭邵之间有渠江,中有茶……其色如铁,芳香异常,烹之无滓也。”又载:“渠江薄片,一斤八十枚”。据宋代吴淑的《茶赋》所述:“夫其涤烦疗渴,换骨轻身,茶荈之利,其功若神,则渠江薄片,西山白露,云垂绿脚,香浮碧乳……”。可见,渠江皇家薄片宋时已被列为全国茶苑中的名品。据明代医学家李时珍的医学巨著《本草纲目》记载:“昔贤所称,大约谓唐人尚茶,茶品益众,有渠江之薄片,会稽之日铸,皆产茶有名者”。茶学研究学者,陈宗懋主编的《中国茶经》、施海根主编的《中国名茶图谱》、阮浩耕主编的《中国名茶品鉴》都对渠江皇家薄片作了详尽的记载。
汉代,渠江黑茶薄片已经成为朝廷贡茶,而被取名为“渠江皇家薄片”简称“皇家薄片”。湖南省益阳市茶叶局局长、高级农艺师易梁生认为,他有三大依据,认为马王堆出土茶叶来自安化黑茶薄片。后经各界考察团考证证实此观点。渠江,就是安化县的渠江茶镇,勤劳智慧的安化人民早在西汉时就制作出来了渠江茶,汉代为朝廷贡茶而被誉为:汉代渠江皇家薄片黑茶
据有关专家推断,安化黑茶在汉代已开始生产,至少有2300年的制作加工历史。汉代渠江皇家薄片是真正的黑茶宗祖。渠江,就是安化县的渠江镇
名胜古迹
渠江有与黑茶起源有关的名胜古迹十余处:
1. 桃坪村神吉黑茶宗祖古庙——渠江黑茶薄片宗祖庙
2. 桃坪神吉茶马古廊
3. 桃坪神吉山古茶园
4. 大仓村古杉茶马亭
5. 王爷界王爷庙
7. 连里古枫庙
8. 连塘茶马古亭
9. 大安茶祖牌坊
10. 茶祖文化文昌塔、渠江渡口、渠江茶园等,是茶叶爱好者生态旅游的首选。
红军渡渠江故事
渡江背景
1935年10月,蒋介石调集30万大军向湘鄂川黔根据地发动第三次大规模“围剿”,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贺龙率领红二军团12000余人,任弼时萧克王震率领红六军团6000余人,实施战略转移,分道挺进湘中,1935年11月25日红六军率先进入安化。
渡江事件
11月26日,红军部队进入渠江镇,因为渠江镇山高林密,道路狭窄,红军分三路进入渠江镇到达渠江渡口。一路:走夏溪坪-茅房溪-神湾-夏湾-黄竹界-在长滩渡渠江;红军路过神湾时,贫苦农民胡林芝为部队挑行李,随后参加了红军。二路:走-陈家冲-湖田界-中古平-黄茶村-黄竹界-在连塘渡渠江;黄茶村民为红军捐送食品、茶叶等物质。三路:走通溪桥-滑板溪-神吉冲-桃坪村-连里-在连溪渡渠江。纸槽村民赠送红军中药材、茶叶等物质。
11月26日下午,部队路过渠江时,渠江正涨洪水,部队不能涉水过河,仅有一只渡船,每次只能渡20来人。部队人马多,过渡慢,严重影响行军。十七师就在两岸开展宣传,上门访贫问苦。红军战士见农民梁赵魁的妻子双目失明,冬天仅穿一条烂单裤,便送去一条军裤。梁赵魁感动得热泪盈眶。他见红军渡江困难,便邀集了20个贫苦农民,手拿排篙,冒雨下河,在江面横牵一条大竹缆,把靠在渠江上游的木排一块一块地撑到江中连结起来,又从各家各户找来门板,铺在木排上面,搭起一座连结渠江两岸的浮桥。他们还在浮桥两头担砂铺路,使红军快速顺利地通过渠江,快速挺进湘中。
渠江茶园
渠江边的渠江茶园”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化渠江是中国黑茶之乡,为中国黑茶重要发源地,是万里茶道南方起点之一。
唐代杨晔(公元856年)《膳夫经手录》是最早记录安化茶叶的文献,所记载“其色如铁,芳香异常”的“渠江薄片”即为早期的安化黑茶。
此次入选的渠江茶园位于渠江镇大安村,分布在大安片区和黄茶片区,是“渠江薄片”的原产地,占地面积500多亩,包括:传统民居建筑群3处、古道2条、古石拱桥2座、古茶亭(兼碾房)1处、古茶园3处、古碑刻3通、古井3口、古树名木数棵等茶文化遗迹该村村民家中保存了大量传统的采茶、制茶工具,现存的村落和茶园反映了安化黑茶的生长地理环境和种植、加工及贮存的全过程,构成了完整的“村落+茶园+古道”茶叶产区遗存体系。
2019年,渠江茶园列入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入选万里茶道(中国段)申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成为安化悠久产茶传统传承的生动见证和典型代表,见证了安化黑茶兴盛于明清时期的历史进程。
特产
来源
渠江有渠江茶镇之称。在湖南,很少有人不知道马王堆汉墓,但有很多人不知道“渠江茶镇”。但二者之间由汉墓中的一篓茶紧密联系在一起了。下面介绍“渠江茶镇”的来源。
1972至1974年,国家对墓葬进行发掘,共出土珍贵文物3000多件。其中一件并不显眼的用竹篾包装的物品,如今却成了与我市黑茶产业密切相关的重要历史见证。市茶叶局局长、高级农艺师易梁生告诉记者,那就是安化黑茶。这种安化黑茶的来源就是安化“渠江茶镇。”
按史书记载,安化黑茶历史可追溯到1400多年前唐代的 “渠江薄片”。那么,如果马王堆汉墓里的茶叶来自安化,安化黑茶的历史则至少可以向前推及900年。易梁生向记者介绍,1979年第三期《茶叶通讯》杂志发表文章,马王堆汉墓中竹篾篓所装黑色颗粒状物品通过切片处理,被确认为茶叶。自此以后,这箱茶业从何而来,属何种类就成了他苦苦考察、研究的目标。
易梁生认为,他有三大依据,可以支撑马王堆出土茶叶来自安化的论点。首先,从地域位置来看,汉唐时期,安化立县,隶属长沙郡管辖。而安化茶叶历来就有“山崖水傍,不种自生”的优良品质,自是封建社会上层人士的首选嘉茗。从时间上来看,绿茶等其他茶类根本不具备如此之长的存放期,而黑茶则不受此限制。其次,汉末三国时期,吴、蜀屯兵益阳,关羽曾用一包包以竹篾包裹的茶叶为将士解除病疾。竹篾是安化黑茶特有的包装形式,也正与马王堆出土黑茶包装契合。此外,易梁生认为,早期安化黑茶是用松枝、松木干燥制作而成,具有气味芳香、杀菌防腐的功效,陪葬功能显著。并且马王堆出土茶叶外形都是规则不已的黑色小颗粒,与解放前后生产的安化散装黑茶如出一辙。
易梁生的观点得到省内茶叶界专家的高度认同。湖南农大教授施兆鹏认为,这一观点对研究安化黑茶历史以及整个湖南茶叶生产发展进程极具科学价值。日前,在湘全国人大代表考察安化黑茶产业,湖南师大教授蔡镇楚表示,马王堆汉墓出土茶叶可能是安化黑茶原形。他希望益阳的专家学者尽快写出论证文章,这将推动安化茶叶历史文化研究跃上一个新台阶。
2011年3月至2012年5月,央视12台记者和湖南日报的记者先后多次到安化渠江进行考证,发现许多相关遗迹。经过多次考察论证马王堆汉墓的散装黑茶就是安化早期渠江黑茶薄片。在地下埋藏2000多年散化成散茶状而不灰化,只有安化渠江黑茶薄片是紧压茶不易氧化,才有这个奇迹出现。
考察
考察中发现:在安化渠江镇神吉山张家冲有一个大型古屋基地,当地百姓称之为“神仙屋场”。在“神仙屋场”周边有水车房、古学堂、茶祖庙、制茶坊、茶祖塔、古茶亭等遗址,并发现古代石制制茶工具。
考察组将考证结果结合史料进行分析,得出结论认为:
1、黑茶薄片为汉初名臣张良在渠江一带隐居修道时为救治乡民所造。张良中年在雪峰山脉一带活动频繁,晚年前往景色秀丽的张家界,死后葬于青岩山
2、同时,认为马王堆汉墓中竹篾篓所装黑色颗粒状茶叶即为安化“渠江黑茶薄片”。 “渠江薄片”之名始于唐代,为唐皇所赐名。在唐皇赐名之前,早在900年前的汉代,“渠江黑茶薄片”就已经成为汉末朝廷贡茶——被誉为“渠江皇家薄片”简称“皇家薄片”而名扬天下。
3、西汉名臣张良在渠江隐居修道所制茶片是“黑茶宗祖薄片”,在民间俗称该黑茶薄片为“张良薄片”。据此推测“渠江皇家薄片”简称“皇家薄片”已经有2300多年历史。
2300年前,安化渠江镇是以有渠江而得名“渠江一带”。在新中国成立后,安化黑茶产业的蓬勃发展才有欣欣向荣的“渠江小镇”。渠江小镇因是黑茶薄片宗祖——“渠江皇家薄片”的发源地而被美誉为“渠江茶镇”或“茶镇渠江”。
文学作品
有胡利民先生《思渠江》的文学作品思赞渠江美。
思渠江
又见春天茶芽长,
嫩黄片片漫渠江。
渠水悠悠浪推浪,
我家门前话家常。
门前那口婆婆井,
一天到晚打帮腔。
井口一条雪飞练,
扑入浪花把歌唱。
青石路边人如流,
井水泡茶待客忙。
吊楼木屋排排连,
铁锅炒茶满村香。
天边号子声声起,
阿哥阿妹茶亭聚。
津津乐道制茶事,
茶歌阵阵醉山乡
醉山乡…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13 19:10
目录
概述
概况
自然资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