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环境学院成立于1999年9月,由
资源系和
环境工程专业组建而成。学院的起源1951年成立的湖南农学院土壤系,按学科发展大致可以分为1951~1976年——单一学科起步与发展阶段、1977~1998年——多学科成长与发展阶段和1999~2010年——多学科融合的蓬勃发展阶段。1979年以前本科教育独树一帜,1979年到2001年本科教育与硕士研究生教育相得益彰,2002年以后本、硕、博3个层次教育共同发展。
办学历史
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成立于1999年9月,学院的前身可追溯到原湖南农学院成立时设置的土壤系,有60多年的办学历史。
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教职工128人,专职教师103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83人。学院具有副高以上职称57人,其中教授26人(二级教授5人)、副教授32人,有博士生导师31人(本院25人+校内外6人)、硕士生导师81人(本院62人+校内外19人),教师中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2人、国家岗位科学家1人,湖南省教学名师1人、湖南省121人才工程计划4人,香江学者1人,百人计划2人,芙蓉学者1人,神农学者2人,湖南省“湖湘青年英才”2人,长沙市杰出创新人才1人,省级学科带头人2人、省级青年骨干教师8人。学院聘请香港大学顾继东教授为农业资源与环境、环境科学学科芙蓉学者特聘教授、
日本北海道大学佐藤努教授为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湖南省“海外名师”。学院先后引进湖南省“百人计划”学者伊斯梅尔教授、“百人计划”青年学者颜丙花博士;引进美国密苏里大学贺红士教授、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所颜晓元研究员为我校神农学者特聘教授。
学院聘请了吴金水研究员、曾希柏研究员、李法云教授、许振成研究员、王珂研究员、廖柏寒教授、彭晓春研究员、蔡信德研究员、罗尊长研究员、黄凤球研究员、薛南冬研究员、宋正国研究员等为兼职教授;聘请了汤鸿宵院士,张福锁教授,Brooks教授,林奎研究员等多名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为客座教授。
在校学生
学院现有全日制学生共1873人,其中本科生1497人、研究生376人(含博士生86人,硕士生290人)。
办学条件
学院实验中心为湖南省实践教学示范中心,下设6个功能实验室,其中测量学、农业资源利用、农业环境保护、农业生态学(省部共建)4个实验室为中央与地方共建基础课及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有中央与地方共建农业环境
工程训练中心,湖南农业大学土壤及岩石标本馆(344m)和
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环境工程与科学仿真实验室。共有实验用房4676m,校内实习基地13300m(20亩),有仪器设备3400多台(件),总价值3000余万元。生态学专业还有郴州莽山、
浏阳大围山、南岳衡山、城步南山牧场、洞庭湖湿地、橘海生态农场、星城明月蓝莓实习基地等野外生态实习基地。
学院有
土壤肥料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
农田污染控制与农业资源利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省农业养殖与种植污染系统控制工程中心、
植物营养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农业典型污染生态修复与湿地保护湖南省国际合作重点实验室、洞庭湖区农村生态系统健康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省灌溉水源水质污染净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农药登记残留试验单位等8个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创新平台。有土壤研究所、
植物营养研究所、土地资源利用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农业环境污染修复工程中心等科研机构。有湖南省技术监督局颁发“计量认证”资质的“湖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检测中心”,可对外开展初级农产品、土壤、水质、农药残留、空气环境检测并提供合法的检测报告。
学院与
湖南省自然资源厅、湖南省生态环境厅、
湖南省农业农村厅、湖南省水利厅以及各地(市)、县国土、环保、农业、水利等部门和有关企事业单位开展了广泛的合作。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矿产资源规划、土地调查、土地数据库建设、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规划与设计、
生态环境规划、优美乡镇规划、现代农业与农村区域发展规划、现代生态农场策划与规划、环境污染治理、环境评价、农药残留登记试验、固体废弃物处理、测土配方施肥、耕地地力评价、新型肥料研发等方面广泛开展科技服务。
办学成果
近5年主持和参与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70余项,其中主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5项,主持国家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项,科技部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课题7项,承担国家重大水专项子项目2项,国家973子项目2项,环保部公益基金课题3项。近年科研经费到账年均5000余万元以上。获得部(省)、厅(校)重要科技奖励13项,其中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农业部环境保护科技奖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近5年发表学术论文1000余篇,其中在SCI、EI等源刊收录论文250余篇,出版各类著作23部,主编和副主编教材14余部,申请专利152项,专利授权61项。
专业介绍
有农业资源、环境科学、土地管理、生态学等8个教学基层组织。有农业资源与环境、环境工程、
土地资源管理、环境科学、安全工程、生态学6个本科专业,其中农业资源与环境、环境工程、生态学三个专业是湖南省特色专业,环境工程专业还是省级重点建设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为“十三五”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生态学2个专业为湖南省“双一流”建设专业。
学院有农业资源与环境、生态学2个一级学科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农业资源与环境、生态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有土壤学、植物营养学、农业环境保护、
环境生态学、土地资源与信息技术、农业生态学6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有农业资源与环境、生态学、环境科学与工程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有土壤学、植物营养学、农业环境保护、土地资源学、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生态学、
土地资源管理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还有农业资源利用领域农业硕士、环境工程领域工程硕士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农业资源与环境、环境科学与工程、生态学3个一级学科为湖南省“十二五”重点学科,农业资源与环境、生态学为湖南省本科院校“双一流”建设项目名单中国内一流培育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水平评估中,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评估结果为B,生态学评估结果为B-。
办学理念
学院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学工作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相协调的发展战略;积极发展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大力加强学科、专业、课程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加强科学研究,推进科技创新,巩固和发展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相结合的办学特色,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把握机遇,与时俱进,深化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人才战略目标,努力将学院建设成为国内同类院校高水平的研究教学型学院。
发展现状
学院设有农业资源系、
环境科学系、
土地管理系、湖南省环境与资源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等教学基层组织。有湖南省农田污染控制与农业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农药残留毒理试验研究室(农业部认证)、土壤研究所、
植物营养研究所、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土地资源利用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等科研机构。有农业资源与环境、环境工程、土地资源管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环境科学及安全工程6个本科专业。其中环境工程专业是湖南省重点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环境工程专业是湖南省特色专业,植物营养学科是湖南省重点学科。农业资源利用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是学校1995年以来建立的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之一,农业资源与环境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土壤学、
植物营养学为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土地资源利用与信息技术、
农业环境科学与工程2个为自主设置博士学位授权点。现有
农业资源与环境、环境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土壤学、植物营养学、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土地资源管理5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自主设置的土地资源利用与信息技术硕士学位授权点,此外,还拥有农业资源利用领域农业推广硕士、环境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及公共管理(MPA)三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学科专业涵盖农学、
工学、
管理学、理学四大学科门类。
特色优势
1.学科建设实现重大突破。近年来学院学科建设实现了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和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零的突破,其中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被批准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和公共管理学科被批准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学院成功申报了一级学科
博士后流动站1个(农业资源与环境)和公共管理(MPA)硕士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1个。学院推荐香港大学顾继东教授申报湖南省“
芙蓉学者计划”特聘教授获得批准。
2.专业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近5年来学院成功申报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环境科学、安全工程3个本科专业。
植物营养学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环境工程专业被评为省级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土壤学、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土地资源管理被评校级A类重点学科。
3.科学研究快速发展,成效显著。近5年主持和参与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30余项,其中主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项,主持国家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1项,承担国家重大水专项子项目2项,国家973子项目2项。还承担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
生态环境规划、环境评价、农药残留登记试验、农田地力评价等科技服务项目60余项,获科研经费5000余万元。已获得部(省)、厅(校)奖励18项,其中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810余篇,其中在SCI、EI源刊等收录论文80余篇,出版各类著作18部,申请专利4项。2010年科研经费到账1800余万元,比上年增长近500万元。
4.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5年来,学院累计招收全日制学生1380人,其中博士研究生38人、硕士研究生330人、本科生1012人。有1项大学生科技创新作品先后获得2006年湖南省第七届“挑战杯”科创大赛一等奖和2007第十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一等奖;学生有14人次受到省级以上表彰。每届都有90%以上的学生在当年成功就业。有11篇
硕士学位论文被评为湖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篇博士学位论文被评为湖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5.发挥优势,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学院十分重视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先后与
湖南省国土资源厅、
湖南省环境保护厅、
湖南省农业厅、各地(市)、县国土部门、环保部门和农业部门,以及有关企事业单位开展了广泛的合作。主要在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
矿产资源规划、土地管理数据库建设、土地整理和土地复垦项目规划与设计、生态环境规划、优美乡镇规划、环境污染治理、环境评价、农药残留登记试验、固体废弃物处理、测土配方施肥、农田地力评价等方面开展科技服务。
专业设置
植物营养学科
主要研究植物对养分的吸收、运输、分配、再利用过程及其调控机制;营养元素的生理生化功能及对产量、品质的影响;调节剂及其他农艺措施对植物的物质代谢、能量代谢、养分吸收与运输、分配及其对品质形成等生理生化过程的影响;养分缺乏、适宜和中毒的范围,养分缺乏或毒害症状的发生机理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植物对
矿质养分吸收利用的基因型差异及其生理生化基础,筛选耐养分胁迫的植物种质资源;环境污染物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毒害机理,土壤和水体污染的修复技术及其应用。
研究不同生态条件下矿质元素在土壤圈、水圈、大气圈中的转化和迁移规律,特别是氮、磷等损失途径及其对环境的污染与控制途径,重金属和
有机污染物在食物链中的迁移规律、富集及其控制技术等。如,(蔬菜生产)化肥中养分的转化和迁移规律及其化肥污染(污染蔬菜、水体、大气)控制技术研究;湘江流域氮、磷污染现状、成因及防治;有机废弃物(污泥、植物秸秆、畜禽粪便、酒糟等食品加工业废弃物)的污染防治及资源化利用(肥料、沼气等)。
现任领导
研究生学位点
博士学位点
农业资源利用博士点
农业资源利用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设立于2005年。该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有植物营养生理学、植物营养资源开发与利用、土壤肥力与调控、土壤环境污染与环境修复、土壤过程模拟与信息技术应用。该学科现有博士生导师杨仁斌、熊兴耀和谭济才教授3人。学科领衔人是刘强教授。
土地资源利用与信息技术博士点
培养学生掌握土壤科学、土地管理科学、作物科学、3S技术等学科的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深入了解本学科发展趋势和学术研究前沿;具有科学的思维能力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能够在科学发展的前沿上探索;能够熟练地应用计算机和先进的仪器设备。根据
农业生态系统基本原理,应用数学建模、计算机信息与3S技术,研究土壤—作物生态系统组成、结构与功能,系统演变过程的机理,建立系统模型与模拟,为作物生产管理的定量化、智能化和信息化提供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研究主要农业生态系统土壤肥力的演变规律及其调控措施、精准农业的关键技术及其在土壤肥力调控与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中的应用;研究土壤、土地及作物遥感信息的采集方法、遥感图象计算机判别和信息提取、处理与分析的原理与方法、遥感技术在作物生产管理和土地资源利用与管理中的具体应用;研究区域土地资源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及其发生变化规律,探讨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规律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原理,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进行适宜性评价和规划
园艺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点学科设立于2003年,2004年正式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该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有环境污染物及检测技术(兼环境污染治理);环境污染化学及毒理学;园林环境工程;园艺作物无公害生产等。该学科现有博士生导师杨仁斌、熊兴耀和谭济才教授3人。该学科导师承担有国家科技部、农业部、省科技厅、教育厅973、863等重点项目、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20多个,年科研经费150万以上,在全国核心期刊上年发表科研论文20篇上,多篇已经被SCI等国际刊物收录。已经取得国家、省(部)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7项。
土壤学博士点
该学位点于2005年经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查批准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是我省唯一拥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土壤学学科点。本学位点现有在职教师14人,具有高级职称的11人,中级职称的3人,其中博士导师3人,领衔导师为张杨珠教授;取得获奖科研成果22项,公开出版著作10本,编写教材5本,发表论文100余篇。
植物营养学博士点
植物营养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在我国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与中科院、中国农科院、辽宁大学建立了长期联合培养博士生的合作关系;该学科有博士生导师5人,主要从事植物营养规律与施肥,作物高产优质形成的营养生理,作物高效利用养分的生理与分子基础,新肥料的研制开发,农业有机废气物的资源化利用,农业面源污染与土壤污染的防治,土壤肥力演变规律与调控等方面的研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973项目2项,948项目1项,国家重点攻关项目1项,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2项及省部重点项目5项等多项科研课题,研究经费达800多万元。
硕士学位点
环境科学与工程硕士点
环境科学与工程硕士点是我院的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主要的研究方向有环境污染化学与毒理学、环境污染物与检测技术、环境污染控制工程、农业环境保护的清洁生产、农业生态工程及规划。学科点领衔人是曾清如教授。
环境科学硕士点
我校环境科学硕士点于2005年10月由国家和省教育主管部门审查通过,是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培养
环境科学专业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能够从事环境科学、环境化学、环境生态学、环境检测与分析、环境规划与管理等方面的教学、研究及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环境工程硕士点
环境工程是以工为主、理工结合多学科相互渗透的新兴学科,研究环境工程的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是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重点之一。研究领域为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基本原理和方法,探索污染控制、环境质量改善的过程机理与工程措施,同时结合相关学科的高新技术,开发污染控制的新工艺和新材料。培养的硕士研究生既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及系统的专业知识,又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及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农业资源利用硕士点
农业资源利用硕士点是我院的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主要的研究方向有土壤肥力化学、土壤污染与防治、土壤资源利用、植物营养生理学、施肥原理与技术、植物营养生态学,植物营养与土壤养分。学科点领衔人是罗建新教授。
土壤学硕士点
该学位点于1986年经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查批准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是我校较早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之一,也是我省唯一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土壤学学科点。研究领域主要涉及土壤、环境与生态系统中的热点问题。本学位点现有在职教师14人,具有高级职称的11人,中级职称的3人,其中硕士导师5人,领衔导师为王翠红副教授。毕业研究生主要就业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及各高等农业院校,大多已成为所在单位的骨干力量,受到了所在单位的好评。
植物营养学硕士点
植物营养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在我国省属农业院校中居领先地位,与中科院,中国农科院建立了长期联合培养硕士生的合作关系。该学科现有硕士生导师7人,主要从事植物(农作物,园林,花卉等)营养规律与施肥,作物高产优质的营养生理,作物高效利用养分的生理与分子基础,新型肥料的研制开发,
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方面的研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家重点攻关项目1项,国家农业科技成果专化基金1项,省部重点项目3项等多项科研课题,研究金费充足。
土地资源管理硕士点
湖南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是2004年国家批准的硕士学位授权点,已招收硕士研究生47人。设有
土地信息系统,土地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利用,土地经济与房地产管理,土地利用规划与城乡规划四个专业方向,有专职导师5人,其中博士导师两人。该学位点具有良好的设备条件,承担了大量的土地规划、土地整理等社会服务项目。
土地资源利用与信息技术硕士点
培养适应我国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农业遥感与资源利用专业高级专门人才。要求掌握土壤科学、土地管理科学、作物科学、3S技术等学科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必要的实践技能;具有较系统的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能够熟练地应用计算机技术,为专业学科研究服务。具体研究方向,主要运用土壤学、作物学和农业系统工程原理和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计算机信息技术和方法,研究土壤—作物生态系统过程的数学建模方法与模拟,研究我省主要农业土壤的肥力特征及其变化规律、主要农作物的营养特征与施肥技术、精准农业技术在土壤肥力调控与作物施肥中的应用;研究3S技术在作物生产管理和土地资源利用与管理中的具体应用;研究区域土地资源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及其发生变化规律,探讨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趋势,为区域土壤、作物和土地资源的信息化管理及其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公共管理硕士(MPA)硕士学位点
公共管理硕士(MPA)教育以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的教学科研实力为依托。面向21世纪,为我国培养高素质的公共管理人才。我校 MPA 设立农村信息与土地信息管理、土地资源与资产管理、行政法治与公共政策、地方政府管理、社会保障、
公共事业管理六个专业方向。为政府部门和非政府公共组织培养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能够适应我国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层次、专业化、应用型公共管理的专门人才。
参考资料
学院简介.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2016-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