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乡学派是清末湘军首领
曾国藩、
罗泽南、
刘蓉创立的学派,因三人都是湖南
湘乡人,故名。其中以曾国藩影响较大。清中叶,汉学盛而宋学衰,此派力挽其弊,以宋儒程、朱之学为根本,兼研
训诂、
名物、典章,于
汉学家畜亦采之。
清中叶汉学盛而宋学衰,湘乡学派力挽其弊,以宋儒程、朱之学为根本,兼研训诂、名物、典章,于汉学家畜亦采之。
曾国藩论学,兼取汉宋之长,要之致用,一生尤致力于复兴宋代理学。当时汉宋之争最烈,国藩务调和二者,以为义理、考据不可缺一,指出:“文之纯驳,一视乎见道之多寡以为差。所谓见道多寡之分数何也?曰:深也,博也。后之见道不及孔氏者,其深肩差焉,其博有差焉。能深且博,而文复不失古圣之谊者,盏氏而下,唯周子之《通书》、张子之《正象》,醇厚正大,邈然寡俦。许、郑亦能深博,而训诂之文,或失之碎;程、朱亦能深博,而指示之语,或失之隘。其他若
杜佑、郑谯、马贵与
王应麟之徒,能博而不能深,则文流于蔓矣。游、杨、金、许、薛、胡之俦,能深而不能博,则文伤于易矣。由是有汉学、宋学之分,断断相角。窃欲取二者之长,见道既深,且博以为文,复臻于无累。”
曾国藩为文,深受
桐城派的影响,
黎庶昌认为:“曾氏之学,盖出于桐城,固知其与姚先生之旨合,而非广己于不可畔岸也。循姚氏之说,屏弃六朝骄丽之气,以求所谓神理气味、格律声色,法愈严而体愈尊。循姚氏之说,将尽取诸儒之多识格物、博辨训访,一纳诸雄奇万变之中,以矫
桐城末流虚车之饰。其道相资,无可偏废。”
曾国藩亦不排斥西学,时海禁初开,有志之士,争习西学,他首派学生赴西方留学,“肄习学艺,造就甚多”。
曾国藩继承了宋儒省察克治的修养方法,对自己要求甚为严格,每日自省过失缺点,以求日有所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