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安府东至
河南彰德府三百里,南至
泽州府一百九十里,西至
平阳府三百九十里,西北至
太原府四百五十里,北至辽州二百四十三里。自府治至布政司见上,至
南京二千二百六十里,至京师一千三百里。今治为
长治。
《禹贡》冀州地。商周时为
黎国《书》曰:西伯戡黎。春秋时黎为狄所灭。《诗·卫风·式微》:黎侯失国,而寓于卫也。《左传》:晋伯宗数狄罪曰,夺黎氏地也,后为赤狄潞子国。晋灭之,其地入于晋。战国初为韩之别都,后属赵。秦取之置上党郡《秦纪》:昭襄四十七年,攻韩上党,上党降赵,
白起破赵于长平。明年,尽有韩之
上党。又《战国策》谓为两上党者。王氏曰:以地在韩、魏间,犹
安邑近韩,而云韩安邑也。两汉、魏、晋皆因之。后魏亦曰
上党郡。后周兼置
潞州。隋郡废州存,炀帝复曰上党郡。唐复曰潞州
武德二年,置
总管府。九年,改曰
都督府。贞观八年,曰大都督府。十年,仍曰
都督府。十七年,罢。开元十七年,以龙潜于此,复置大都督府。天宝初,曰上党郡。乾元初复故,寻置
昭义军节度先是至德初,置上党节度,寻曰泽潞节度。大历十年,始有昭义之名。今详见州域形势说。五代梁改匡义军,唐曰安义军《
五代史》:梁
龙德二年,晋王存勖改昭义为安义,时
李嗣昭子继韬为节度,为避父讳也。明年,
李继韬降梁,改曰匡义。是年唐灭梁,仍改曰安义,长兴初复为昭义,晋复曰
昭义军天福五年,割辽、沁二州属昭义。明年,二州复还河东。宋仍为潞州亦曰上党郡
昭义军,太平兴国初,改军号曰昭德。崇宁三年,升为
隆德府。金复为潞州。元初亦曰
隆德府,寻复为潞州,属
平阳路。明初洪武二年,以州治
上党县省入。九年,直隶山西布政司。嘉靖八年,升为潞安府,领县八。民国二年仍废。
府据高设险《志》云:郡地极高,与天为党,故曰上党,为两河要会,自战国以来攻守重地也。
周最曰:秦尽韩、魏上党、太原。秦地天下之半也,制齐、楚、三晋之命。荀子曰:韩之上地谓上党之地,方数百里而趋赵,赵不能凝也凝,犹当也,故秦夺之。汉初
韩信收上党,乃下井陉。东汉初,
冯衍遗上党守田邑书曰:上党四塞之固,东带三关《汉志》:上党郡有上党、
壶口、石陉三关。晋太和四年,燕
皇甫真告其主炜曰:
苻坚有窥上国之心,洛阳、太原、壶关,皆宜选将益兵,以防未然。盖洛阳、太原,邺都之外屏,而壶关则肘腋之备也。时申绍亦言:宜移戍并土,控制西河,南坚壶关,北重晋阳,西寇来则拒守,过则断后。炜皆不用。既而苻坚命王猛伐燕,谓猛曰:当先破壶关,平上党,长驱趋邺,所谓疾雷不及掩耳时燕都在邺。唐李抱真曰:山东有变,上党常为兵冲。
杜佑曰:上党之地,据天下之肩脊,当河、朔之咽喉。杜牧曰:泽、潞肘京、洛而履河津,倚太原而跨河、朔,语其形胜,不特甲于河东一道而已。五代梁围潞州,晋王存勖曰:上党河东藩蔽,无上党,是无河东也。宋靖康初,粘没喝围泽州,
种师中请由邢、相邢,今直隶
顺德府。相,今河南彰德府间,捷出上党,捣其不意。
王应麟曰:上党于河北常为兵冲者,以东下
壶关,则至相州,南下太行,则抵孟州也。明初定山西,亦由泽、潞而北。上党诚自古必争之地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