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领
职业概念
灰领(Gray collar worker),又称银领,起源于美国,原指负责维修电器、上下水道、机械的技术工人,他们多穿灰色的制服工作,因而得名。
起源
gray collar(灰领)一词,产生于上个世纪70年代中晚期的美国,原指负责维修电器、上下水道、机械的技术工人,他们多穿灰色的制服工作,因而得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灰领的含义和范围发生了相应的改变,成为既能动脑又能动手,具有较高的知识层次、较强的创新能力、掌握熟练的心智技能的新兴人才的代称。
灰领,不是蓝领向白领的过渡阶段,不是比蓝领高一点比白领低一点的阶层,也不是蓝领和白领的平均值,更不完全是二者的叠加。而是介于白领、蓝领之间,既具有良好的理论素养,又能付诸实践的复合型、实用型人才。简而言之:创意+动手=灰领。
分类
灰领指具有较高的知识层次、较强的创新能力、掌握熟练技能的人才。简单来讲,就是既能动脑又能动手的复合型技能人才。根据工作的行业和工作性质,“灰领”可以理解为是在制造企业生产一线从事高技能操作、设计或生产管理以及在服务业提供创造性服务的专门技能人员。他们不仅是某些关键生产环节中的操作者,还是整个生产环节的组织者;同时他们还具备很强的技术革新开发攻关、项目改进的能力。这些行当包括:汽车技术人员,这些工人常穿灰色工作服出现,此类职业也随之得名。如今灰领的范畴已扩大,印刷设计、动漫设计游戏制作数字音乐制作、信息防御、模具设计智能楼宇布线、IT程序、会展设计、广告设计、IC版图设计、多媒体制作、数控编程技术、机械测量技术视频处理技术、动作捕捉技术等等。 这些人才工作的特性,已经很难用传统意义上的“白领”或者“蓝领”来界定了,比如游戏制作,这个行业需要从业者有很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但同时也要求他有着很高的创意思维,这是个典型的“灰领”职业。人事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人士说,“灰领”是一种新的人才类型。它的提出显示了上海劳动力、人才逐渐相互贯通的大趋势,这是社会的进步。灰领职业主要集中在三大行业:一是IT行业,二是设计行业,三是汽车技术行业。 灰领职业主要包括: 电子工程师、软件开发工程师、装饰设计工程师、绘图工程师、喷涂电镀工程师、电子商务员、多媒体作品制作员、计算机程序设计员、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员、网页设计与制作员、数码影像技术人员、工业产品造型设计员、集成电路版图设计员、室内装饰设计员、首饰设计员、印前制作人员、汽车维修高级技师等。
特征
灰领的典型特征是动脑与动手兼备。灰领因为手握学历证书与高等级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双证书”,拥有娴熟的技术,活跃在生产第一线,其薪资常常为一般蓝领的3-5倍。有着比蓝领更多的知识和更佳的专业的“灰领”型技能人才,将成为体现未来发展特征的先导型职业人才,是以后青年求职的主要方向。
标准
1.在专业领域中具有较强的操作能力。
2.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灰领”的管理能力与“白领”的管理能力有重大区别。“白领”的管理对象主要是人,而“灰领”的管理对象主要是“被数字化了的管理对象”。
3.具有设计能力,工作富有创造性。
主要区别
金领:金领阶层是社会精英高度集中的阶层,年龄在25岁至45岁之间,受过良好的教育,有一定的工作经验、经营策划能力、专业技能和一定社会关系资源,收入年薪在15万到40万之间。这个阶层不一定拥有生产资料所有权,但拥有一个公司最重要的技术和经营权
金领阶层一般是三资企业高级管理,外商驻华机构的中方代表,规模较大的民营公司的经理,国企的高层领导等。
蓝领:(蓝领内又分为:锐蓝、普蓝、深蓝)指从事体力劳动,并被要求穿制服的工人阶层。普蓝和深蓝就是从事体力劳动的,锐蓝就是中间转换的阶层,有可能向白领转变。深蓝就是指有一定技术的人。
灰领:是对某一类职业人群的称呼,相对于“白领”和“蓝领”而言,“灰领”既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水平,又具有比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工作人员。简单地说,就是既会动脑,又会动手的人。
技能要求
灰领人才不像处在办公室的白领。白领一般是管理层或者做些文职的事情,而“灰领”是有很娴熟的技术,他们需要经常动手。但是“灰领”也不像一线的蓝领,他们的薪资是一般蓝领的3-5倍,他们有着比蓝领更多的知识和更佳的专业。电子工程师软件开发工程师装饰设计工程师、绘图工程师、喷涂电镀工程师等“灰领人才”在举办的各种人才市场中特别吃香,用人单位均以开出诱人的薪水吸纳这类人才。实用型、应用型专业人才是招聘主流。上海的一些培养动手能力为主要目标的高职学校的分配也特别好。许多用人单位要求毕业生愿意从基层干起,一些专业的毕业生提前两三个月被用人单位订走,上海电机高专的300名毕业生一下子就被大众、英特尔等要去近1/3,二工大的一些有实践能力的学生也被用人单位提前预定。在人才市场上,电子工程师、设备部长、模具工程师、软件开发工程师、维修部经理、空调工、财务人员、装饰设计工程师、绘图工程师、喷涂电镀工程师等专业人才占据了整个招聘职位的一半以上。
中国加入WTO后,中国将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之一,职业资格证书较学历证书更适应市场经济网站的需要。随着政府对就业准入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大力推广,中国也将从学历社会向资格社会转型。随着生产环节技术含量越来越高,“蓝领阶层”正在迅速缩小,生产管理服务人才将是生产一线的骨干,越来越多具有现代科学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灰领”人才活跃在生产一线关键岗位上。一般应聘者要谋得这些职位,专业对口最重要,学历居于其次,一般大专以上学历即可,但是要有至少5年以上的一线从业经验,且要有中高级的技术职称。许多大学自觉地按照市场需要设置专业、培养人才,每年评估已有的专业,对不适应需要的进行调整,对空缺的专业及时补充,保证了大学教育与人才需求的高度吻合。
产生环境
“灰领”说法只会出现在上海这样的城市。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岗位单一,常常由一个组织决定工作调动,因此比较强调人的“出身”,就是以往填工作表格须写明是“干部”、“农民”还是“群众”。而在经济发达地区,岗位和单位的变化在加强,人才流动频繁,期间,他们自身的“才能”成为岗位调动的决定因素,流动的结果是形成一个新的群体或者阶层,就是“人以群分”。这个看法得到了劳保局人士的同意,他进一步说,“灰领”产生于上海产业结构的提升。
当前信息化和“数字化”的浪潮,给上海的产业结构调整产业技术升级带来了革命性的冲击。一方面,传统产业与数字化相结合,出现了一些知识含量、技术含量较高的新职业,如与“核心制造业”相关的数字化设计人员、数控机床操作人员等;另一方面,知识经济催生了以“高新技术”和“文化内涵”为特征的新兴产业和创意产业,如动漫制作、广告设计等。新兴的职业不断出现,原有职业出现了调整和转化,出现了许多要求劳动者既具有理论和专业知识,又具有很强的动手能力的岗位,这就造成了“灰领”产生的契机。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城市的发展孕育了“灰领”。
现状
“灰领”人才极度匮乏,严重制约了我国制造业的发展。银领在企业里,既不从事“白领”的管理工作,也不进行普通“蓝领”的单纯技能劳动,而要面对技术引进工艺创新产品研制、设备调试遇到的难题攻关破难。正如一位国企老总所言:他们是企业生产中的灵魂。设计有问题,可以请科研院所帮助解决。但生产中如果没有高级技工做支撑,企业几天就会陷入瘫痪,产品质量会大打折扣,完成产量也没保证。造就百万“银领”大军,已成为当务之急。
岗位空缺
上海市有1.5万个灰领岗位空缺,核心制造业、动漫画制作、广告设计等25种职业被初步界定为灰领。这是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职业培训研发中心对上海市灰领现状的调研结果。
上海的就业矛盾比较严重,一方面,有人没事干,普通管理岗位和文职岗位应征者严重供大于求;另一方面,有事没人干,许多技术性岗位、技能型岗位招不到人,大量的“灰领”型的新职业新岗位严重缺人。未来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灰领将成为青年人中的主要群体。业内人士认为,白领、蓝领和灰领的比例将成菱形状,也就是说白领和蓝领的比例会逐渐减少,灰领会越来越壮大,成为社会的主要群体。为了适应灰领人才的培养目标,2004年职业培训工作要以数字制造业和创意产业新兴产业作为职业培训的主攻方向,上海还将建立10多个市、区级公共实训基地培养灰领人才。
前景
无论是劳动保障局、人事局、中介,对于“灰领”的前景,都颇为看好。
高级技工其实就是人才
陈克涵是上海东凌国际人才有限公司人才中介部经理,他接了一个大订单:韩国要招上海技工,月薪人民币1.2万元。按他的理解,这批技工属于典型的“灰领”。据韩国方面的资料显示:应聘者要具备高中以上学历,同时须具有纳米、生物产业等新兴高科技行业的一线经验。
陈克涵说,高级技工其实就是人才,不过这点还没以文件形式正式确定下来。“灰领”说法一推出,自己就明确了发展方向———市场上最好“卖”的就是他们。市人才服务中心负责人透露:对本土猎头而言,高端人才市场被国外对手垄断,一般不易得手,低端一块往往热衷“赶场”招聘会,而处于两者之间的“灰领”也许是它们今后发展、壮大的一个空间。
劳保局人士说,此时推出“灰领”的概念,就是向劳动力的供方市场(即求职者)发出“利好”信息。当前,一方面是有人没事干:普通管理岗位和文职岗位应征者严重供大于求;另一方面却有事没人干:许多技术性岗位、技能型岗位却招不到人,大量的“灰领”型的新职业新岗位严重缺人。对“利好”具体解释为:一方面是广阔的就业空间。如动作捕捉员,这在国外已经形成一个比较成熟的职业,在中国仍旧是个新兴的行业,全上海仅有3台这样的设备,相应的从业人员只有三四个人,而实际上就状况来看,上海至少需要300台,相应的从业人员至少是300人,甚至是600人。而随着产业的发展,人才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另一方面是颇为丰厚的收入。“灰领”的月薪至少是在5000—6000元,一些如动漫制作等新兴的行业,收入更是丰厚,月薪可达10000—20000元。
市人事局人士说,一个新概念的提出往往预示着社会正发生某种变化。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5-15 10:53
目录
概述
起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