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轴开发模式是
增长极理论的延伸,从
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看,
经济中心总是首先集中在少数条件较好的区位,成斑点状分布。这种
经济中心既可称为区域
增长极,也是
点轴开发模式的点。随着经济的发展,
经济中心逐渐增加,点与点之间,由于
生产要素交换需要
交通线路以及动力供应线、水源供应线等,相互连接起来这就是
轴线。这种
轴线首先是为区域
增长极服务的, 但轴线一经形成,对人口、
产业也具有吸引力,吸引人口、产业向轴线两侧集聚,并产生新的增长点。点轴贯通,就形成点轴系统。因此,点轴开发可以理解为从发达区域大大小小的
经济中心(点)沿
交通线路向不发达区域纵深地发展推移。
模式特征简介
点轴模式是从
增长极模式发展起来的一种区域开发模式。法国经济学家佩鲁把
产业部门集中而优先增长的先发地区称为
增长极。在一个广大的地域内,
增长极只能是区域内各种条件优越,具有
区位优势的少数地点。一个
增长极一经形成,它就要吸纳周围的
生产要素,使本身日益壮大,并使周围的区域成为
极化区域。当这种
极化作用达到一定程度,并且
增长极已扩张到足够强大时,会产生向周围地区的
扩散作用,将
生产要素扩散到周围的区域,从而带动周围区域的增长。
增长极的形成关键取决于推动型
产业的形成。推动型
产业一般现在又称为
主导产业,是一个区域内起方向性、支配性作用的产业。一旦地区的
主导产业形成,源于产业之间的自然联系,必然会形成在主导产业周围的前向联系产业,后向联系产业和旁侧联系产业,从而形成
乘数效应。
点轴模式是
增长极模式的扩展。由于
增长极数量的增多,增长极之间也出现了相互联结的
交通线,这样,两个增长极及其中间的交通线就具有了样高于增长极的功能,理论上称为发展轴。发展轴应当具有
增长极的所有特点,而且比增长极的作用范围更大。
点轴开发理论是在
经济发展过程中采取空间线性推进方式,它是
增长极理论聚点突破与
梯度转移理论线性推进的完美结合。
模式特征
其一,方向性和时序性
点轴渐进
扩散过程具有空间和时间上的动态连续特征。是
极化能量摆脱单点的限制走向整个空间的第一步。
其二,过渡性
点轴开发开始将开发重点由点转向了
轴线,而多个点轴的交织就构成了
网络,点轴开发成为了网络形成的过渡阶段;随着区域网络的完善,
极化作用减弱,而
扩散作用增强,
区域经济逐渐趋于均衡,因此,点轴渐进是区域不平衡向平衡转化的过程。对于
欠发达地区来说也是
二元经济结构的逐渐消除过程。可见,对于区域开发与规划实践来说,点-轴渐进
扩散理论除回答了
经济发展和集聚过程外,更重要还提供了
极化方向和时序控制这一新手段。(谭雪著)
主要思路
首先
重点思路开发沿海、沿江、沿河三大
轴线地带,使之逐渐成为国家未来发展的增长轴。
其次
在目前国家
财政投资有限的情况下,中西部应积极选取和培育有较大发展优势和潜力的
增长极、增长带和增长中心,以此为突破口,振兴中西部经济。中部地区的区位条件优越,且矿藏丰富,城市相对密集,发展潜力大。而西部的优势主要在于丰富的资源。西部应充分发挥水资源、环境资源、自然资源和矿产资源等优势,从地区特色出发,迅速建立
经济增长极,对于那些可以成为增长极的“点”,不妨借鉴东南沿海地区的发展经验,实行特殊的政策和灵活措施,吸引外国、港澳台、东部的
资本来投资,再现
特区效应。
最后
对沿边地区实行全方位开放,使之成为
对外贸易和投资的热点,开发开放边疆地带,不仅具有政治意义,而且对社会安定、国家安全具有深远意义。因此,需要重点建设边疆
经济特区,使其成为沿江开放地带
经济发展的生长点,通过高层次的出口加工,使之成为边境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通过多种经济合作形式,不断扩大
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更好地促进边疆经济的发展。
客观规律
点轴发展理论基本上符合生产力空间运动的客观规律。首先,它通过重点
轴线的开发和渐进
扩散形式,弥补梯度推移的平面板块式的递进方式的不足,真正发挥主体优势,有利于转化区域
二元结构,促进城镇周围乡村经济的发展,从而更好地协调城市与区域及区域间的
经济发展。其次,通过“点”、“轴”两要素的结合,在空间结构上,出现由点而轴,由轴而面的格局,呈现出一种立体结构和网格态势,对于信息的横向流动和经济的横向联系有较大的优越性。此外,它将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避免资源的不合理流动,同时,且有助于消除区域市场壁垒,促进全国统一的市场的形成。
适用性
对于“点轴模式”的适用性,要关注以下三点:
第三,注意发展轴的经济合理的空间距离。
极化作用影响
当
主导产业形成之后,在
增长极上面将会产生
极化作用,即增长极周围区域的
生产要素向增长极集中,增长极本身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人们现在一般把一个区域内的中心城市称为
增长极,把受到中心城市吸引的区域称为“
极化区域”,在纯粹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进行
区域经济规划的区域应当是
极化区域。
为什么
主导产业的产生会在
增长极出现极化作用?主要是由
规模经济作用引起的
产业聚集作用,使增长极能够不断成长壮大。
规模经济指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而导致生产的成本下降和收益增加。
产业聚集一般有三种形式:由于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而获得成本节约的聚集,由于
产业链的产前产后联系而获得成本节约的聚集,以由于管理方便引起的聚集。
产业聚集将带动科技、人才、信息、第三产业等的聚集,使产业聚集的空间载体
增长极,变得越来越强大,对周边地区的要素吸引也越来越大,从而形成
生产要素向增长极集中的趋势,人们称这为
极化作用。
如果
极化作用一直在强化的过程中,
生产要素就会一直向增长中心集中,就不可能形成发展轴,也就不会出现“点轴模式”。(张清涛供)
扩散效应影响
扩散效应是与
极化效应同时存在、作用力相反的
增长极效应。其表现是,
生产要素从
增长极向周边区域
扩散的趋势。为什么
增长极的产业会向周边地区
扩散呢?
第一, 经济上的互相依存,使
增长极在产生伊始,就存在
扩散效应。在
极化区域的
生产要素与
增长极聚集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个连续不断的物流,由于市场交易的存在,增长极在获取物质资料的同时,资金也同时流向周边地区。只在两地建立了市场经济的贸易关系,
生产要素就始终是双向流动的,所以
极化效用和
扩散效用也是同时存在的。
第二,由于技术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
增长极上的产业技术不断发生更替。
增长极存在着产业不断更替的规律,被更替下来的产业向增长极周边地飞转移,随着增长极的规模扩大和技术水平提升,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表现出来的结果是
扩散效应一天比一天增大。
点轴开发模式
第三, 随着社会
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产业部门存在
扩散的趋势。对一些在
增长极无法从事的
产业的需求越来越大,加入到这些产业的
生产要素从增长极向周边
扩散,以促进这些产业的发展。例如,
旅游业、资源开采业、
仓储业、以及倾向于原料产地的
制造业等。
扩散效应又被称为“
涓滴效应”,即生产的发展通过扩散而促进
增长极周边所有地方的发展,从而缩小地区之间的差异。
扩散效应会不会产生“点轴模式”?这关键要看扩散的方向和强度。如果让
生产要素沿着一个既定的方向大强度
扩散,比如沿一条主要
交通线扩散,就可以形成一个规划中的发展轴,形成“点轴模式”,但这只有在政府的强势引导条件下才能做到。
在一般的市场经济条件下,
生产要素将向能够获得最大效益的最优区位的方向
扩散,而其方向不是固定的。用韦伯的
区位论的思想来解释,就是企业总是要获得运费最低的布局地点这一基本论断。这样人们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上海的产业
扩散方向是江浙的长江三角洲地区,而不是沿长江溯江而上;目前形成的是长江三角洲都市圈,而不是沿长江发展轴。
为什么
生产要素不会沿一条主要
交通线扩散?因为人们的交通运输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一个交通运输的
网络已经基本形成。假设对于两个面积和人口都相等的
经济区域而言,如果人们舍去其他因素的影响,一个绵延千里的区域,单位产值的生产成本必然高于一个具有很大紧凑度的区域。(咸彤供)
实践意义
点轴开发理论的实践意义,在于首先揭示了
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即可能通过点与点之间跳跃式配置资源要素,进而通过轴带的功能,对整个区域经济发挥牵动作用。因此,必须确定中心城市的等级体系,确定中心城市和生长轴的发展时序,逐步使开发重点转移
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