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状态是介于
焦虑情绪和
焦虑症之间的一种状态,比焦虑情绪重而较焦虑症轻,焦虑状态有明显的焦虑情绪,烦躁,易怒,
易激惹,紧张,坐立不安,伴随
睡眠障碍以及一些
植物神经紊乱的症状,如心慌、
心悸、
胸闷、乏力、
出冷汗,但这些症状一般时间较短,可有一定诱因,且是时好时坏,可以通过
自我调节缓解。
基本信息
焦虑是最常见的一种
情绪状态,比如快考试了,如果你觉得自己没复习好,就会紧张担心,这就是焦虑。这时,通常会抓紧时间复习应考,积极去做能减轻焦虑的事情。这种焦虑是一种保护性反应,也称为生理
性焦虑。当焦虑的严重程度和客观事件或处境明显不符,或者持续时间过长时,就变成了
病理性焦虑,称为焦虑症状,符合相关
诊断标准的话,就会诊断为
焦虑症。
焦虑症
焦虑症很常见,国外报告一般人口中发病率为4%左右,占
精神科门诊的6~27%。美国估计正常人群中终身患病机率为5%,国内发病率较低,平均为7‰。战时焦虑症占战时
神经症的1%。常于
青年期起病,男女之比为2:3。
焦虑是预感到未来威胁,与惧怕不同,后者则是对
客观存在的某种特殊威胁的反应。正常人的焦虑是人们预期到某种危险或痛苦境遇即将发生时的一种
适应反应或为生物学的防御现象,是一种复杂的综合情绪。焦虑也可以是所有精神疾病的一种症状。病理性焦虑是一种控制不住,没有明确对象或内容的恐惧,其威胁与焦虑的程度很不相符。
一、病因与发病机理
病因未明,不同学派有不同解释。
1、遗传因素:在
焦虑症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其血缘亲属中同病率为15%,远高于正常居民;双卵
双生子的同病率为2.5%,而
单卵双生子为50%。有人认为焦虑症是
环境因素通过
易感素质共同作用的结果,
易感素质是由遗传决定的。
2、病前性格特征:自卑、自信心不足,胆小怕事,谨小慎微,对轻微挫折或身体不适容易紧张,焦虑或情绪波动。
3、精神因素:轻微的挫折和不满等精神因素可为
诱发因素。
4、生物学因素:
焦虑反应的生理学基础是交感和
副交感神经系统活动的普遍亢进,常有
肾上腺素和
去甲肾上腺素的过度释放。躯体变化的表现形式决定于患者的交感,
副交感神经功能平衡的特征。
关于发病机理也有不同说法,有的学者强调
杏仁核和
下丘脑等“情绪中枢和
焦虑症的联系,
边缘系统和
新皮质中苯二氮蘧受体的发现,提出焦虑症的”中枢说 “;也有人根据β-
肾上腺素能
阻断剂能有效地改善躯体的症状、缓解焦虑,支持焦虑症的“周围说”。
心理分析学派认为焦虑症是由于进度的
内心冲突对自我威胁的结果。基于“
学习理论”的学者认为焦虑是一种
习惯性行为,由于致焦虑刺激和
中性刺激间的条件性联系使条件刺激泛化,形成广泛的焦虑。Lader提出:
遗传素质是本病的重要心理和生理基础,一旦产生较强的
焦虑反应,通过环境的强化或
自我强化,形成
焦虑症。
二、临床表现
可起病于任何年龄,以40岁以前发病为多见。起病可急可缓,病前常有心理或躯体方面的诱因。
1、
急性焦虑症,又称
惊恐发作(panicattack)。突然出现强烈恐惧,伴有
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患者突然恐惧,犹如“大难临头”或 “死亡将至”、“失去
自控能力”的体验,而尖叫逃跑、躲藏或呼救。可伴有
呼吸困难、
心悸、
胸痛或不适、
眩晕、呕吐,出汗,
面色苍白、颤动等。每次发作持续数小时,一月可数发,间歇期可无明显症状。
2、慢性焦虑症,又称
普遍性焦虑或
广泛性焦虑症(Generalizedanxiety)是一种自己不能控制的,没有明确对象或内容的恐惧,觉到有某种实际不存在的威胁将至,而紧张不安、提心吊胆样的痛苦体验。还伴有颤动等
运动性不安,胸部紧压等局部不适感及心慌、呼吸加快、面色苍白、出汗、尿频、
尿急等
植物神经功能亢进症状。
病程长短不一,部分患者病程持续时间较长。女性患者、病程短、病前性格良好、症状变化不多者,预后较好;躯体症状明显者,预后较差。但经适当治疗,大多
预后良好。
(一)诊断依据
1、反复出现无明确原因、对象或内容的恐惧、紧张不安等
情感体验,并伴有
运动性不安和植物神经
功能亢进等躯体症状。
3、病程持续1个月以上。
4、病前性格特征、精神因素及家族中有类似发作者等均有助于诊断。
5、已影响患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6、排除
癔症、
抑郁症、
精神分裂症、心脏疾病及其它
躯体疾病和精神疾病伴发的焦虑状态。
(二)鉴别诊断
1、心脏疾病:惊恐发作时出现的
胸痛、
心悸、出汗等易误诊为
急性心肌梗死,通过查体、发作时间、诱发因素及
心电图检查可以鉴别。值得注意的是
二尖瓣脱垂时可伴
惊恐发作。
2、
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亢伴发的焦虑症状,经过治疗,焦虑症状随甲状腺功能的恢复而改善。持续存在的焦虑,应考虑为慢性
焦虑症。
3、
癔症:癔症的情感发作易与惊恐发作相混淆,前者具有浓厚情感色彩,哭笑无常,情绪多变;后者以强烈而不能自控的焦虑、紧张为主要特征。
4、
抑郁症:常伴有焦虑。抑郁症以情绪低落、兴趣索然,自我感觉不良、
自我评价低,能力降低及消极观念等为主;焦虑症则以预感到未来不幸或实际不存在的威胁将至而紧张、恐惧。
五、治疗
1、心理治疗是指
临床医师通过言语或非言语交谈建立起与患者的良好
医患关系,应用有关心理学和医学的知识指导和帮助患者克服和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
行为习惯、
情绪障碍、认知偏见以及
适应问题。
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是帮助
焦虑症患者康复的两条腿,药物治疗是雪中送炭,必不可少;心理治疗是锦上添花,会让患者进一步康复,也非常重要。
那么,找什么人做心理治疗最合适呢
(1)
精神科医生 有一部分精神科医生的特长就是心理治疗,找这部分精神科医生做心理治疗最合适,因为这才是最称职的
心理医生。其他精神科医生可能特长不是心理治疗,但也可以做心理治疗,像
支持疗法、
认知疗法等等;
(2)
临床心理学工作者 比如医院的心理治疗师等掌握临床心理学知识的人。
适合
焦虑症的心理治疗有:支持治疗、
行为治疗、
认知治疗、生物反馈治疗等等。
放松训练就是通过身体放松而达到心理放松,比较简单的如深呼吸法:焦虑不安时闭上眼睛,慢慢用鼻子吸气,口鼻呼气,反复
三到五次。也可以采用冥想法:即有意识地想一件开心的事情,尽量真实而具体。
过度紧张、焦虑时,先轻闭双眼,全身放松,做几次均匀而有节奏的深呼吸,反复地自我暗示:“不要着急”、“放松、放松”,几分钟后,情绪就会平稳。
2.药物治疗:中西药物焦虑既能稳定患者的情绪,改善身体的状态。
3.损害大-此状态之患者不能或勉强完成其
社会功能,缺乏轻松、愉快的体验,痛苦感极为强烈,“哪里都不舒服”、“活着不如死了好”是他们真实的
内心体验。
4.需心理医生的治疗-此状态之患者一般不能通过自身调整和非心理科专业医生的治疗而康复。心理医生对此类患者的治疗一般采用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
综合治疗手段。在治疗早期通过情绪调节药物快速调整情绪,中后期结合心理治疗解除
心理障碍并通过
心理训练达到社会功能的恢复并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