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的印象》是一部话剧,改编自
史铁生先生的著名长篇小说《务虚笔记》。故事主要讲述一所即将拆除的旧房子里,女
教师O、男
医生F在此相遇,这房子与他们的童年、他们的人生、他们的爱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一番抽丝剥茧的回忆后,二人相约一个月后在此再见。
本剧改编自
史铁生先生的著名长篇小说《务虚笔记》。剧中人物均出自于该小说。
一所即将拆除的旧房子里,女
教师O、男医生F在此相遇,这房子与他们的童年、他们的人生、他们的爱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一番抽丝剥茧的回忆后,二人相约一个月后在此再见。然而在约定的日子里出现在这里的却是男画家Z和女
导演N,他们与这所房子同样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也同样都是替死去的爱人前来......
舞台上的人来了又走了,他们彼此都有着不同的故事,不同的经历,却又如此地“似曾相识”;他们对爱情的印象是那样虚幻,又是那样真切;他们到底是他们,还是我们?…… “灵魂曾经不在这里,灵魂也不止于这里,我们是途经这里。宇宙那宏大浑然的消息被分割进
肉体,成为一个个有限或残缺,从而体会爱的必要。”
《爱情的印象》源于
史铁生的小说《务虚笔记》,编剧
李健鸣。《务虚笔记》是另一个奇迹,我曾经写过评论,惊叹过作者
史铁生,在身体如此羸弱的状态下,长篇中的激情却从头至尾饱满充盈。这个长篇的另一个特点是读起来不能说晦涩,但不容易读,正如题目昭示的——务虚。编剧李健鸣对此长篇的理解加上浓浓的热爱,呈现的剧本,可以说是这个长篇精髓的二度传达。她在忠实原著的基础上,整合了核心故事彼此间的勾连,以戏剧的筋骨和秩序对小说的神韵予以加强。最后的
舞台呈现,首先成功地制造了虚幻的气氛,一如小说的务虚。
编剧兼
导演在《爱情的印象》中,对戏剧的任务稍做了更改,不以推动情节为主,代以讨论。关于爱情,关于真实,关于
背叛……等等,讨论迅速脱离表象,趋近本质,求个究竟,与小说一脉相承。这种“究竟”与道德判断无关,与是非无关,不是中国式
离婚中的矛盾,不是
蜗居中的困难,与
GDP无关,与
微博无关,似乎与当下社会主流也没有必须直接的联系,但它却是些伴随人类的行进,始终形影不离的问题,哪怕在我们想摆脱它们纠缠时,仍然如此。
《爱情的印象》男女主角的通篇对话,探讨的这些话题,即使没有结论,逐渐还是营造出了一个临时的与世隔绝的小空间。观众随着演员,进入了由
台词内容构成的吸引,无论年老年少,都能从这较为广泛的探讨中找到自己的点,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随着台词开动思索。两个小时的长度,观众坐下,坐住,渐渐离开当下的沉重,沉重中的无望,或者希望中的怀疑,躲进这个小空间,片刻地忘我……让思绪和灵魂在这空灵的话语中,美丽的话语中稍稍朝上飘飘,耸耸尘世的风尘……应该承认,这出戏不是符合大众胃口的,但在此剧中沉浸下来的观众,比我想象的多出好多。这是可喜可贺之事,这说明通俗恶俗的文艺大潮,并不能卷走所有的读者和观众。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原籍
河北涿县,1951年出生于
北京,1967年毕业于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
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
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2002年获
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曾任
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
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
中国残疾人协会评议委员会委员。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因突发
脑溢血逝世。
本书是当代著名作家
史铁生中短篇小说结集之一。《插队的故事》、《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当属于知青文学的经典佳作,作者以顺时或逆时的手法,并互相交插,再现了荒谬特定政治时期,一部分知青的生存状态及生命状态,反思人生途路的幸与不幸,并藉此展现了
陕北的风土人情以及陕北人的憨直、坚韧、顺乎大道的性格。图片的缀入,无疑为作品的经典性提供了最珍贵的佐证,所以至今为世所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