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狈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láng bèi,意思是困苦或受窘的样子;也比喻彼此勾结。出自《三国志·蜀志·马超传》:“宽、衢闭冀城门,超不得入,进退狼狈。”
基本解释
1、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样子。如:今天外出遇到大雨,弄得~不堪。
2、形容
自尊心很受伤害。如:在三个人的感情中,他狼狈退出。
狼狈,本义为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样子,狼狈为奸指的是 狼和狈常合伙伤害牲畜。
以后逐渐发展为:用来比喻两个或几个人聚集在一块,相互勾结做坏事。狼是一种比较凶残的动物;外形和
狼狗相似,但吻略尖长,口稍宽阔,耳竖立不曲。狈是一种大脑非常机灵的动物,传说中似狼,前腿短后腿长,自己不能行走,只能是靠趴在狼的身后,借助狼来行动。一般狈是不行动的,他只给狼出谋划策,如果狼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才把狈背出来,让狈做他的军师,狈是靠吃狼打猎来的食物来生存的。狼和狈
有机结合,因此屡屡得逞。
引证解释
1、 二兽名:狈是传说中一种似狼的野兽。
①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毛篇》:“或言狼狈是两物,狈前足绝短,每行常驾两狼,失狼则不能动,故世言事乖者称狼狈。”
②宋
沈括《梦溪笔谈·艺文二》:“如‘自朱耶之狼狈,致赤子之流离’,不唯赤对朱,耶对子,兼狼狈、流离,乃兽名对鸟名……如此之类,皆为
假对。”
2、喻指恶人。
唐
舒元舆《
坊州按狱》诗:“门墙见狼狈,案牍闻腥臊。”
3、 喻艰难窘迫。
①《三国志·蜀志·马超传》:“ 康 故吏民
杨阜、 姜敍 、
梁宽 、
赵衢等,合谋击 超 ……﹝ 超 ﹞进退狼狈,乃奔 汉中 依
张鲁。”
②晋
李密 《
陈情表》:“臣欲奉诏
奔驰,则 刘 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③《
三国演义》第三一回:“ 绍 口吐鲜血不止,叹曰:‘吾自历战数十场,不意今日狼狈至此!’”
④明
施耐庵《
水浒》第二十八回《武松威震安平寨 施恩义夺快活林》 若没人情送与他时,端的狼狈。
4、 急速,急忙。
①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 周伯仁为吏部尚书,在省内夜疾危急。时 刁玄亮 为
尚书令,营救备亲好
之至。良久小损。明旦,报 仲智 , 仲智 狼狈来。始入户, 刁 下牀对之大泣,说
伯仁 昨危急之状。”
②《宋书·后妃传·文帝袁皇后》:“初,后生 劭 ,自详视之,驰白 太祖 :‘此儿形貌异常,必破国亡家,不可举。’便欲杀之。 太祖 狼狈至后殿户外,手拨幔禁之,乃止。”
5、 喻互相勾结。
① 清
黄钧宰《金壶浪墨·漕弊》:“﹝盐漕﹞浮收之原由于旗丁之索加
帮费……卫官在 淮 ,奉法惟谨,不率则漕督褫其章服而扑之;及到 江 南,挑米色,促兑期,互为狼狈,又旗丁之羽翼也。”
②《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绅士为平民之公敌》:“盖政府既利用彼,彼又利用政府,同恶相济。而又别有彼所利用之人……彼欲为最有权力之绅士,必先利用此两种人,夫然后上可以狼狈政府,假公济私,下可以把持社会,淆黑乱白。”
6、 喻互相配合。
梁启超《论俄罗斯
虚无党》:“虚无党之筹款,亦固有术;大率由募集而得者十之一二,由强取而得者十之八九……此等手段,必与暗杀手段相狼狈,而非泛泛然以口舌煽暴动者所能有也。”
7、犹竭力。
①《南史·刘歊传》:“奉母兄以孝悌称,寝食不离左右。母意有所须,口未及言, 歊 已先知,手自营办,狼狈供奉。”
②《
英烈传》第十一回:“却说 滁阳王 未及半月,偶因惊疑成疾, 太祖 日视
汤药,十分狼狈。”
8、困顿疲惫貌。
① 《金瓶梅词话》第二六回:“可怜这 来旺儿 ,在监中监了半月光景,没钱使用,弄的身体狼狈,衣服蓝缕,没处投奔。”
②《说唐》第五五回:“﹝
盖世雄 ﹞被
秦叔宝打了一鐧,背上又痛,身子又十分狼狈……这番一放倒,就睡着了。”
9、破敝不整貌。
《
西游记》第三八回:“彩画雕栏狼狈,宝妆亭阁攲歪。”
10、 指邋遢。
①
沈从文《大小阮》:“他见 小阮 衣着显得有点狼狈,就问 小阮 到了 北京多久,住在什么地方。”
②
老舍《
骆驼祥子》三:“他也能看到自己身上的一切,虽然是那么破烂狼狈,可是能以相信自己确是还活着呢。”
11、犹尴尬。
① 叶圣陶《未厌集·苦辛》:“新人交拜的时候,几个伴娘扶着新郎跪起,形相略带狼狈,象醉人跌交似地。”
②
沙汀《祖父的故事·三斗小麦》:“她们一时被他的
反话弄得狼狈起来。”
③
陈登科《赤龙与丹凤》四:“ 黎伥 被骂得狗血喷头,有口难言;含垢忍辱,蜡黄着脸,狼狈地离开宴席。”
其它相关
狼(láng)释名居住在洞穴中,比狗大,尖头尖嘴,白颊而两肋相连,身体前高后宽,脚不很高,能吃鸡、鸭、鼠类。它的色黄黑相杂,也有苍灰色的,它的声音能大能小,它的肠直,所以呜叫时后窍都会开动。
狈,为中国传说的一种动物,
犬属,为狼的近亲。由于狈的前腿特别短,所以走路时要爬在狼的身上。有见及此,狈没有独自生活的能力:一旦没有狼的扶助,就不能行动。
《
康熙字典》中“狈”的解释是:“狈,兽名,狼属也。生子或欠一足二足者。相附而行,离则颠。”这一解释比较合乎科学道理:第一,狈并非传说中的兽,自然界里有狈;第二,狈就是狼生下的畸形后代,
一条腿或两条腿
发育不全,走起路来要趴在健全的狼身上。狼一离开,就要跌倒。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引《
食物本草》中谈到“狈”时说:“狈足前短,能知食所在。狼足后短,负之而行,故曰狼狈。”狼群中的畸形狼较罕见,又难以自己去觅食,存活下来的数量更少。曾有人亲眼在狼群中见到狈的身影,当驱散狼群时,狈趴在地上急得团团转,寸步难行。知道狈 (bèi)就是畸形的狼。
狼狈为奸的原意思是说: 狼和狈常合伙伤害牲畜.以后逐渐发展为:用来比喻两个或几个人聚集在一块,相互勾结做坏事。
狈是一种前腿短后腿长的动物,但是狈自己不能行走,只能是靠爬在狼的身后,借助狼来行动.一般狈是不行动的,他只给狼出谋划策.如果狼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才把狈背出来,让狈做他的军师,狈是靠吃狼打猎来的食物来生存的。
传说狈是一种兽,前腿特别短,走路时要趴在狼身上,没有狼,它就不能行动,所以用‘狼狈’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