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昕(1337年—1348年),
高丽王朝第29任君主(1344年—1348年在位)。蒙古名八思麻朵儿只(Padma Dorji,又作八秃麻朵儿只,
藏语意为莲花金刚)。他是高丽两位由元朝公主所生的国王之一(另一位是其曾祖父忠宣王
王璋),父亲是
高丽忠惠王王祯,母亲是德宁公主亦怜真班。王昕早年以
元子身份入质
元朝,父王遭元朝流放并死去后,他被
元顺帝册封为
高丽国王。在位时由
王煦、
金永暾等大臣辅政,设立“整治都监”,试图对各种积弊加以改革。但王昕享国四年即病死,葬于明陵。后
恭愍王上
谥号“显孝”,元廷赐谥“忠穆”。
高丽忠穆王王昕生于
至元三年(1337年)四月十五日,是
高丽忠惠王王祯的长子,母亲是出身元朝皇室的德宁公主亦怜真班。
忠惠王第二次即位后,以
元子身份入质
宗主国元朝,可能与叔父“大元子”王祺(后来的
恭愍王)同时入元宿卫。他师从朴仁干,至正三年(1343年)十一月三十日,师傅朴仁干去世,王昕手书召大臣金仁沇、
金永暾、
朴忠佐入侍,但未得到高丽宰枢两府的批准。就在数日前,高丽政局发生剧变,王昕的父亲忠惠王在迎接元朝诏使时突遭元使逮捕,随即押往中国,十二月二十一日被
元顺帝流放到
江西行省之
揭阳县。忠惠王南下时,王昕还特地派裴佺给父王送去一件衣服。而在高丽则是由元朝
资政院使高龙普(高丽出身的元朝宦官)肃清了朴良衍、林信等忠惠王宠信的“小人”,以
奇辙、
洪彬权署
征东行省。
至正四年(1344年)正月十五日,忠惠王死于流放途中的
岳阳。此时王昕仅有八岁,但因为是元朝公主生的儿子,所以最有资格继承高丽王位,再加上先前觊觎高丽王位的沈王
王暠在
伯颜倒台后也随之失势,所以王昕几乎毫无悬念地成为新任
高丽国王。在册封之前,先由高龙普抱着王昕去见
元顺帝,顺帝问王昕:“你是学你父亲呢?还是学你母亲呢?”王昕回答说:“愿意学母亲。”顺帝感叹这孩子天性好善恶恶,便下诏册封王昕为
开府仪同三司、
征东等处行中书省左丞相、
上柱国、
高丽国王,这是至正四年(1344年)二月的事。四月二十六日,王昕回到高丽,是为忠穆王。
忠穆王即位之初所颁的教书表示要改革弊政,救恤百姓。当时,年幼的忠穆王在书筵上学习
儒家经典,政局则由母后德宁公主及大臣
王煦、
金永暾、
安轴等主导,他们废止了宝兴库、鹰坊等搜刮民脂民膏的机构,下令将权门势族非法掠夺的土地和奴婢归还本主,并再次革除了武臣政权所设的人事机构——政房,将其权力分割于典理司和军簿司(但不久即恢复)。
为了深化改革,还在至正七年(1347年)设立了“整治都监”,此举得到了
元顺帝的支持。然而改革势必得罪不少权门势族的既得利益,尤其是受宠于元顺帝的
奇皇后一家,奇皇后的族弟奇三万就被整治都监的官员活活打死,引发
征东行省理问所的干预,成为当时的一个严重事件。最后元顺帝宽大处理,只派人杖责了一些整治都监的低级官员,整治都监则被允许保留。
至正八年(1348年)十月,忠穆王生病,离开王宫,移驾各寺院及私第。同年十二月五日,忠穆王薨于前宰相
金永暾(已在当年七月去世)的府邸,享年十二岁,葬于明陵。后
恭愍王上
谥号为“显孝”,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元廷赐谥“忠穆”。
史称忠穆王“性聪慧”。他曾想阅读
李白、
杜甫的诗歌,左政丞
韩宗愈回答说:“
抽黄对白,无补于政。”忠穆王继续要他进献,韩宗愈托辞没有管理这些书的人,最后忠穆王还是没如愿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