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的 prince 有多重意思,常常被译作
皇子或王子,但有时候 prince 只是一个封给君主家庭成员、或君主父母家族成员的爵位,而拥有该种爵位的人称为
亲王。亲王可能只是一个名号,但亦可能统治一块封邑或名义上拥有一块封地(Principality / Princedom)。
英文的prince借用了法语同一词语,沿自拉丁语的princeps,是
primus(第一)和capio(统治)的结合,意思上是
元首或
第一公民的意思。此称谓最早出现于古代
罗马共和国,
罗马元老院的领导人称为首席元老(princeps senatus)。
屋大维(
凯撒.
奥古斯都)成为首席元老之后,将任期变成终身,称为
元首制,实质上成为第一任
罗马皇帝。而当各地总督在暑休或参与祭祀庆典的时候,屋大维派其孙儿们暂代总督职位,他们亦被称为元首(princeps)。而
罗马帝国灭亡后,中世纪欧洲各国国王册封自己的亲属,称作
亲王(prince)。
亲王第一种意思是指血统上是皇帝或国王的直系家族成员,有时亦指其父母的家族成员。在英国,女王的丈夫称为Prince consort(王夫),亦通称为亲王,如
菲利普亲王。而皇位的候选继承人则通常译为
储君或皇太子(crown prince)。储君通常是皇帝或皇后的长子,传统上被授以
威尔士亲王的名号。亲王并不拥有土地,但部份亲王同时是
公爵(
Duke),名义上统治一块领土称为
公国(Duchy)。例如威尔士亲王同时是
康沃尔公爵,而皇帝的次子是亲王,也是
约克公爵。
亲王另一种意思是拥有领地的君主。在后
拿破仑时代,在法国及其附近地区,亲王通常是爵位较低,但拥有一小片实质领土的统治者。例如摩纳哥公国(Principauté de Monaco)的君主为
摩纳哥亲王。同样是
君主立宪制的
安道尔公国(Principat d'Andorra ),奉
法国皇帝(或后来的
法国总统)以及
加泰罗尼亚天主教乌赫尔教区主教为共同统治的亲王(co-princes)。Principat的准确译名为
亲王国,但常常被译为
公国,与Dukedom或Duchy混淆。
在德语地区,亲王和公爵是分开的,亲王(prinz)只用来称呼皇子或王子,或其世袭的后代;而元首(fürst)是统治一块领土的君主,两者在英语皆被混淆地译作亲王(prince)。
亲王的名称中间加上“冯”(von)字,代表贵族血统,如著名的铁血首相
奥托·冯·俾斯麦 ,其姓氏冯·俾斯麦(von Bismarck)即是其家族世袭的亲王称号。在国王之下,拥有领地的元首(fürst)之中,最高的爵位称为大公(德语:Großherzog;英语:Grand Duke),其领地称为
大公国(德国:Groszligherzogtum;英语:Grand Duchy),其次为
公爵及
公国。北欧、中欧及东欧地区均沿用类似的分类,如
卢森堡大公国、
立陶宛大公国。
各地的
亲王常常由皇帝、国王或罗马天主教
教皇册封。这种制度源自中世纪的封建制度,如
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由教皇册封,皇帝可以册封领土下的国王(King)和亲王(Prince)。后来教廷势力衰退,各国及亲王国基本上是世袭,而罗马之王(rex Romanorum)实际上由各德意志国王及亲王推举,再由教皇加冕成为
神圣罗马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