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决策管理学
国际东西方大学与国际环境生态学院的学术研究项目
国际东西方大学国际环境生态学院的学术研究项目,适用于指导该领域研究生的教学课题。
学科简介
Environmental Decision-making Management
一,国际东西方大学 国际环境生态学院 学术研究项目,该研究涉及合成和可再生环境管理与生态应用工程改造,该系统为国际东西方大学 环境决策管理学学术教育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居于环境管理与生态应用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董斌先生任该教育计划的学术教育总监,针对环境管理与生态应用、环境决策管理学的教学课程发展,指导该领域的研究生。
二,决策学是一门研究科学决策的理论、原则、程序和方法的新兴综合性学科,它产生于本世纪50年代的美国,其创始人是美国的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赫尔伯特西蒙。对决策进行科学管理的学术,简称为决策管理学,研究将决策管理学运用于环境管理的学科,简称为环境决策管理学。
研究领域:环境景观、生态管理、生态建筑、生态旅游、可持续环境生态发展
定义
该研究涉及合成和可再生环境管理与生态应用工程改造,该系统为国际东西方大学 环境决策管理学术教育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科开放分类
环境、决策、管理、环境保护、生态建筑、高等教育、研究生教育、环境景观、生态管理、生态建筑、生态旅游、环境决策管理学
参考资料
1.学科开放分类
实例案例
近年来,在国家环保总局的指导下,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关心下,上海的环境科技工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科教兴市”主战略为引领,以迎接2010年世博会和推进环保三年行动计划为重点,突出环境科研为政府决策和环境管理服务的主旨,充分发挥上海在科技与人才方面的综合优势,加大投入和创新力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作出环境保护重大战略决策、制定法律法规、推广污染防治技术、出台监督管理措施过程中,坚持先进行调查研究,先进行技术论证,先进行试点示范的工作原则,初步建立了依靠科技加强环境保护的框架。“十五”期间,上海仅环保系统科技投入就达4200万元左右,科研立项共162项,目前已取得科研成果约130项,其中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项17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决策咨询奖5项。这些研究成果为提高环保主管部门的综合决策能力,实施有效的环境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下面,重点汇报四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加强了影响城市长远发展的前瞻性问题研究,突出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二十一世纪头十年是上海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迎接2010年世博会的重要时期,也是上海向建设生态型城市迈进的关键阶段。为了促进上海又快又好的发展,上海市委、市政府更加重视经济社会环境综合决策,把环境保护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因此,我们围绕全市发展大局,重点在四个方面加强了前瞻性研究,超前考虑影响上海长远发展的环境问题,为市政府重大战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一是加强了生态型城市环境保障体系研究。根据到2010年基本建成生态型城市框架体系、以良好的环境质量迎接世博会召开的目标,开展了城市生态系统管理和调控技术的研究,在环境容量、污染物总量、环境保护目标措施可行性研究等基础上,明确了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的重点领域和主要任务,为上海市政府滚动实施环保三年行动计划,有序推进生态型城市建设提供了决策支持。二是加强了世博会相关环境问题研究。开展了“影响上海大气能见度的主要因素与控制管理对策研究”,论证并提供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大气环境改善的对策方案;完成了《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注册报告-生态环境影响篇》、《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规划区域环境保护措施研究》、《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等一批研究成果,为世博会的申请、注册和成功举办绿色世博提供了技术支持。三是加强了水环境治理和保护研究。开展了“苏州河等河道综合整治对策研究”,为上海市河道治理和生态恢复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整治目标和方案措施,通过多年的整治,苏州河水生态系统开始恢复,中心城区河道基本消除了黑臭,水质明显改善;开展了《黄浦江上游水源地污染成因与环境容量研究》,为水源地保护提供了技术支撑。四是加强了崇明生态岛建设的研究探索。崇明生态岛建设是未来五至十年上海生态建设的重大工程。按照建设世界级生态岛的要求,在对崇明岛环境本底调查的基础上,着手开展了崇明岛生态保护、安全保障体系研究,编制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为市政府作出加快建设崇明生态岛的决策提供了依据;同时开展生态岛建设关键技术示范工程建设,为科技引领和支撑城镇化建设、推进崇明岛生态建设提供示范。
二、着力加强了环境难点问题的科技攻关,突出为科学治污提供技术支撑。
围绕上海在污染治理中面临的技术难点,集中力量进行三个方面的科技攻关。一是开展了水环境改善技术攻关。顺利完成了国家“863”项目“上海城市水环境质量改善技术与综合示范项目”,通过系统的技术研究、开发和综合示范,建立了以污水处理、河水就地净化和水生态系统改善为核心的城市水环境改善技术体系;“苏州河水环境治理关键技术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开发了苏州河水环境治理决策支持系统、截污治污技术、河道水质修复技术和污染底泥资源化等实用技术。这些技术在水环境治理中得到了推广应用,对水环境质量的改善起到了关键作用。二是开展了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关键技术研究。重点研究开发循环经济共性和关键技术,提高循环经济技术支撑能力和创新能力。选择一批能耗和物耗高、污染物排放量大的行业作为重点,开展了清洁生产与资源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如电镀行业、化工行业、印染行业,开展了清洁生产与资源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大幅度减少了污染物排放。三是开展了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城市建设的关键技术研究。积极研究经济发展与环境承载力和资源约束的关联度及对策,研究节地、节水、节能、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的关键技术,通过突破技术瓶颈,缓解环境和资源问题对城市的持续发展构成的巨大压力。
三、着力加强了环境政策和管理技术研究,突出为科学管理提供技术服务。
环境管理能力和水平一定程度上对规范环境行为、促进技术进步、提高监管效率起到关键作用。为了适应环保事业发展的需要,这几年,我们重点加强了三个方面的环境管理研究。一是加强了地方性环境法规标准的研究。结合上海实际,重点研究修订了《上海市环境保护条例》、制订了《上海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办法》和《上海市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等地方环境法律法规,为加强环境保护提供了法律保障。研究编制了生物制药、半导体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锅炉污染物排放标准和工业区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修订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有效规范了企业排污行为,引导企业技术进步。同时,为配合推行在用机动车检测维护制度,制定发布了相应的在用车简易瞬态工况检测方法和污染物排放限值。二是加强环境监控和信息化管理能力研究。重点开展了污染源主要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包括废气、废水排放在线监测技术、安装运营技术规范、信息采集分析、监控管理信息平台等的系统开发研究,为污染源在线监测工作的稳步推进起到了关键作用;开展“上海市污染源共享数据库及GIS系统建设”研究,建立了统一的污染源数据管理公共平台,同时开发了建设项目环评审批信息化管理系统,提高了环境管理效率。开展了应急监测、执法能力建设研究,提高对潜在风险源的监管水平,增强处置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能力。三是加强了相关管理技术规范的研究。研究并发布试行了内陆河流及水系水质常规评价技术规范,提供了科学、直观、规范的水质评价方法,弥补了现行河流综合水质评价方法的不足,在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效果评估中得到应用,提高了各区县治污积极性,促进了河道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研究发布了“上海市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为全面推行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了技术支持;研究并发布试行了微生物菌剂使用环境安全评价导则,为上海在国内首先开展微生物菌剂使用环境安全管理提供了技术规范。
四、着力加强了环境科技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突出环境科技成果应用和科技队伍建设。
我们深刻体会到,要不断提高环保科研水平和科研成果转化应用率,充分发挥科技对环保事业发展的支撑作用,科研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是核心。近年来,我们在科研管理中对促进科研成果应用和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作了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科研课题的选择上,采用向社会公开征集,资深专家评议的方式确定。这不仅提高了课题确定的公开性和科学性,同时也吸引了全社会对本市环保科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凝聚了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扩大了环保科研队伍。
在承担单位的选择上,实施了科研课题公开招投标制度,根据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科技企业的投标情况,经专家严格评估,择优选定承担单位。这些单位中,有的带着前期研究成果,有的带着配套资金和必要的研究条件,有的以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联合参与投标。通过制度的创新,不仅增强了竞争意识,而且促进了多学科的结合和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格局的形成,整合了社会资源,降低了科研成本,提高了科研投入的效益。
在科研项目的管理上,我们尝试开展专家型项目协调员制度,聘请学有专长的科研、管理专家参与项目管理,跟踪课题进程,确保研究不偏离目标,提高科研成果的实际应用价值。
环境科研的生命力在于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政府的决策政策,转化为环境管理的有效手段,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按照加快推进历史性转变、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的要求,上海已将环境保护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领域之一,我们将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意识,更加突出环境科研为环境管理、决策服务的宗旨,在发展中寻找新的突破,在创新中获取新的动力,努力为实现三个转变,促进上海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9-23 22:16
目录
概述
学科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