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明病又称为
生活方式病、富贵病或慢性病等,并非由
细菌或
病毒所引起的,而是一种由于生活上的压力与紧张,以及营养的失调,再加以缺乏运动,长期积累而成的一类疾病。
中国人均寿命只有71岁,平均健康寿命只有30多岁,是谁夺走了我们近一半的生命,使我们少活了50年?是危害人体健康的四大杀手:高血压、冠心病、肿瘤、糖尿病。在我国,
心脑血管病的问题更为突出,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世界前列,平均每小时死亡300人,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心脑血管病的特点:隐匿性大,潜伏期长,易被忽视而错过最佳诊治时期,血管被堵25%时无症状,堵塞超过90%才会出现中风现象。心、
脑血管病已成为中国居民的第—大死因,分别占总死亡人数的35%和32%。据卫生部2000年统计资料表明,仅公费医疗住院费一项,急性心梗和脑血栓患者人均耗资分别为10489元/年和6566元/年。
心脑血管疾病
我国每年发病达200万人次,死于脑猝中者达150万左右。冠心病死亡率近8年在城市中增加了53.4%。以上两种病的经济损失达人民币1000亿元,称为头号杀手。其病因均与高血压、
高血脂、
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肥胖、吸烟、长期缺钙、运动少有关。北京市调查高血压病达9700万人。小学生有肥胖症(深圳市中学生1/3肥胖)、高血压、中学生有脂肪肝。
癌症
波及各阶层、恐怖全世界,发病呈上升势头、趋年轻化,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给社会、家庭、个人造成巨大损失,属于第二号杀手。
糖尿病
因紧张、劳累、精神刺激、
病毒感染、肥胖、外伤、手术、分娩,其他
重大疾病,以及升高
血糖的药物,致使
胰岛素缺乏或
拮抗胰岛素的激素增加,或胰岛素在
靶细胞内不能发挥正常生理作用而引起的葡萄糖、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的一种综合症,其主要表现是典型的“三多—少”(多食、多尿、多饮,体重减轻)症状。
20世纪70年代
患病率小于1%,1996年3.2%,已达4000万,每年增加120万,每天增加3000人,据wHO预测,到2010年我国糖尿病患者将达到1.2亿。发病率呈年轻化:祖父母60-70岁患病,父母40-50岁患病,子女20-30岁患病。因此,防治糖尿病已迫在眉睫。
传染性疾病
非典型性肺炎
简称SARS病,
呼吸道传染病,由新型的
冠状病毒引起。已在全世界17个国家和地区被发现和报告,引起国家和WHO高度关注。
临床症状:有接触史、起病急、发热为首发症状(个别初期无发热,多为38°C以上),
畏寒、伴头痛、全身酸痛、乏力,多于咳、少痰,偶有血丝,重者呼吸加速,气促,甚至有
呼吸窘迫综合症。
检查所见:肺部体征不明显,部分有干、
湿罗音,或
肺实变体征:实验室检查白血球不高,或降低,肺部X线或
CT检查有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网状改变,少数人呈大片阴影;阴影吸收、消散较慢。
抗菌药物治疗对本病无明显效果。
防治措施:以预防为主,
增强免疫力、注射预防疫苗、治疗多为对症处理、
抗病毒治疗。
病毒性肝炎
分类:甲、乙、丙、丁、戍等型肝炎;
全球6.9亿患肝炎;B型肝炎的;卜均发病率10%我国每年死于
肝癌的30万人中,15万人由肝炎所致; 国外已将肝炎纳入性病范畴,血液和接触为主要传染渠道;
治疗:抗病毒、护肝、增强免疫力为主。
艾滋病
2000年全球已达4000万人次,亚洲占2500万。
血液传播、
性传播和
母婴传播是
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
高血脂、高血粘度、
高血糖是导致冠心病、
脑血栓、糖尿病等病的祸根。由于血脂增高、
血粘度增高,易形成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血管老化严重,供血不足,导致维持生命的两大器官——
心脏和大脑等器官面临威胁(
心脑血管疾病发生)。
电视肥胖症
据调查静坐时看电视每小时仪耗热量30卡,而骑自行车每小时则消耗250~300卡。在发育期的儿童,许多人边看电视、边吃冷食,特别是在电视中有食品广告引诱时,更是为此。这样糖果、糕点、咸味饼干就随着饮料冲人腹中。结果孩子摄取的热量大大超过所需量,长期看电视又缺乏运动,体能消耗少,体内脂肪堆积,结果发生
肥胖症。所以,肥胖者更不宜久看电视。
有人称“眼球症”,长期盯着闪烁的荧光屏会使眼球充血、流泪,连续收看电视4~5小时,可出现
视神经疲劳、视力暂时减退。小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连续长时间看电视,影响他们的正常发育容易造成近视。有长时间观看电视习惯的人,会引起
维生素A缺乏,使
视网膜的感光功能失调,发生
眼球干燥,重者可发生
夜盲症。因为在暗光下看电视,依靠视网膜上的感光圆柱细胞,圆往细胞中的
视紫质是由
维生素A合成的,经常在暗光下看电视的人,圆柱细胞中的视紫质消耗就多,需要多用维生素A来合成。所以,不注意补充维生素A,就容易引起缺乏。此外,世界上有不少地方都发现有的
眼疾患者,立体视觉衰弱,远近高低难辨,甚至将大河当成蓝天。据悉,
立体盲比夜盲、
色盲的危害更严重,主要是由于看电视时间过长引起的,发病率已达1.2%。
防治措施:
(1)经常看电视的人,要多吃些含维生素A的食物,以补充它的消耗,如牛奶、鸡蛋、奶粉、蛋糕等;多吃些含
胡萝卜素的蔬菜,如胡萝卜、白菜、豆芽、桔子、广柑、红枣等。这些蔬菜水果中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又名
维生素A原),被身体吸收后,能转化为
维生素A,不仅能合成
视紫质,使眼睛在暗光下看得更清楚,还能维护眼睛的健康,预防发生
干眼病和夜盲症。
(2)尽量增强电视室内的光线,或在电视机旁安一个小灯泡,这样屏幕围周的光线亮了,也会减少眼睛内视紫质的消耗。
(3)不要过长时间看电视,注意休息。
电冰箱病
冰箱并不是食品保鲜、储藏的保险柜。许多疾病正是来源于吃了冰箱内不新鲜的或是被污染的食品所致。从细菌学的角度来说,冷藏室正是保存某些细菌的适宜温度。冷冻空间较小,极易发生生、熟、
冷饮食品的混放现象,以致食品串味或变质,造成食品再污染。以前没有冰箱时吃剩饭菜,人们比较谨慎,现在有了冰箱反倒把吃剩饭菜不当回事。其结果
电冰箱自身又制造着疾病。
电冰箱食物中毒
冰箱冷藏室的温度一般在0~5℃左右,这一温度对大多数的细菌的繁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是一些
嗜冷菌,如
大肠杆菌、
伤寒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都依然很活跃。它们的大量繁殖自然会造成食品的霉变。对于这类外观显现不出的霉变很难引起人们的注意。所以,食用这些食物后,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晕全身等症状,人们称之为电冰箱
胃肠炎。
防治措施:
(1)家庭可考虑选用那种-18O℃
低温冷冻箱,它对于家庭食品保鲜和存储,以及减少食品再污染方面都具有较好的效果。
(2)熟食在冷藏前可能被细菌污染或在冷藏中造成细菌
交叉污染。一般说来,细菌耐寒不耐热,在高温下很快死亡。故储存在冰箱内的熟食时间不能太长,食用前要经过热处理。
(3)治疗:给予解痉剂(如
阿托品、
颠茄片);
抗菌药物(如
痢特灵、
黄连素、
庆大霉素等);必要时补液,纠正脱水。
冰箱胃炎是一种非正式医学名词。它不是真正的炎症,而是由于冰箱内所储存的食物或冷饮与人体胃内温度差太大而引起的非炎症性
胃痉挛。有人凋查过一般冰箱内的食物温度约在5~10℃左右或更低一些,胃内温度36~37℃左右,二者温差达20~30℃以上。人们为了一时痛快,特别是盛夏之时,将冰箱内的冷饮或冷含取出后即刻吃到胃内,这种过冷的刺激,可导致胃粘膜毛细血管迅速痉挛收缩,造成胃粘膜严重缺血,使胃酸和
胃蛋白酶分泌明显减少,直接影响胃的生理功能,降低了胃的杀菌和免疫能力,这样就产生了冰箱胃炎。
一般在吃冷食后0.5~1小时后,上腹部会发生阵阵绞痛,有时会窜到背后,严重时伴有恶心、呕吐、冷颤、精神疲惫,也可能吐血水,一般不腹泻。夏秋季壮年中发病率最高,可占急腹症的30%。幼儿胃功能差,又喜欢吃冷饮,患冰箱
胃炎为数不少。老年人的胃功能下降,如果经常受冷食的刺激,也易患冰箱胃炎。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幼儿冷饮吃得过多过急,直接刺激口腔、咽喉,造成急性反对性喉部和会咽部气管
平滑肌痉挛,发生喉梗阻,出现
呼吸困难。老年人发生冰箱胃炎后常引起反射性的
应激性冠状动脉缺血,从而引起
心绞痛和
心肌梗塞。
防治措施:冰箱胃炎可用
解痉药物治疗,如
阿托品、
颠茄片,或川热水袋敷上腹部,缓解后可吃些温热饮食,1~2天即可自行好转。
本病预防:主要是将冰箱内取出的食物放在室温下1~2小时后再吃。对于幼儿吃冷饮应少量、慢些、防止发生喉梗阻。儿童家长应加强对子女的教育,严防孩子自行开冰箱吃冷饮。对于原有漫性
胃病、心脏病和体弱的老人应注意少吃或不吃冰箱内的过冷食物,以防诱发胃病和心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