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资产,是指
商业银行随时可以用来应付现金需要的
资产,是
银行资产业务中最富
流动性的部分。包括现金和
活期存款。
资产介绍
现金资产作为银行
流动性需要的第一道防线,是非
盈利性的资产,从经营的观点出发,银行一般都尽可能地把它降低到法律法定的最低标准。现金资产没有
利息收入,只要不造成交易障碍,银行总是尽可能少地保留现金。如果银行把腾出的资金用于别的投资,即可获得
利润收入,因此过量的现金准备具有较高的
机会成本,并且随着
投资利率水平的上升,机会成本也随之增加。但是,银行现金准备过少,又存在着很大的风险。如果银行手头没有足够的现金满足储户的提款需求,就将丧失储户对银行的信任。同样,一家银行必须在
中央银行和其它业务往来的银行保持足够的
存款余额以补充存款的外流。拥有现金资产太少对
清偿能力会产生潜在的不利影响,并增加
借款成本。故
银行现金资产应保持一个合理适度的水平。
分类
现金资产一般包括银行
库存现金、在途托收现金、
代理行存款和在
中央银行的存款四部分。
库存现金
是银行金库中的纸币和硬币,以及同中央银行发生往来但尚在运送中的现金;
在途托收现金
指已签发支票送交
中央银行或其他银行但相关账户尚未贷记的部分;
代理行存款
即
存放同业的款项,主要用于同业间、联行间业务往来的需要;
存款
主要用于应付
法定准备金的要求,并可做支票清算、
财政部库券交易和
电汇等财户的余额。
现金资产是唯一可做
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资产项目,也是银行全部资产中
流动性最强的部分,可以随时满足客户的提款要求和贷款请求,因而被称为一级准备。但现金资产基本上是无收益的,因而银行在经营中总是力图在缴足准备金,确保银行流动性的前提下减少现金资产的持有。
构成
商业银行经营的对象是货币,其资金来源的性质和业务经营的特点,决定了商业银行必须保持合理的
流动性,以应付
存款提取及贷款需求。直接满足流动性需求的现金资产管理是商业银行资产管理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现金资产是银行持有的
库存现金以及与现金等同的可随时用于支付的
银行资产。
商业银行的现金资产一般包括下几类:
库存现金
库存现金是指商业银行保存在
金库中的
现钞和硬币。库存现金的主要作用是银行用来应付客户提取现金和银行本身的日常
零星开支。从经营的角度讲,库存现金不宜太多。库存现金的经营原则就是保持适度的规模。
存款
这是指商业银行存放在
中央银行的资金,即
存款准备金。在中央银行存款由两部分构成,一是
法定存款准备金,二是
超额准备金,而只有超额准备金才是商业银行的
可用资金。法定存款准备金是按照
法定准备率向中央银行缴存的存款准备金。规定缴存存款准备金的最初目的,是为了银行备有足够的资金以应付
存款人的提取,避免
流动性不足而产生
流动性危机,导致
银行破产。目前,存款准备金已经演变成为中央银行调节信用的一种政策手段,在正常情况下一般不得动用。缴存法定比率的
准备金具有强制性。所谓超额准备金有两种含义:广义的超额准备金是指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中扣除法定存款准备金以后的余额,即商业银行可用资金;狭义的
超额准备金是指在
存款准备金账户中,超过了
法定存款准备金的那部分存款。超额准备金是
货币政策的近期
中介指标,直接影响社会信用总量。
存放同业存款
存放同业存款是指商业银行存放在
代理行和相关银行的存款。在其它银行保持存款的目的,是为了便于银行在同业之间开展
代理业务和结算收付。由于存放同业的
存款属于
活期存款的性质,可以随时支用,因此可以视同银行的现金资产。
在途资金
在途资金,也称托收未达款,是指在本行通过对方银行向外地付款单位或个人收取的票据。在途资金在收妥之前,是一笔占用的资金,又由于通常在途时间较短,收妥后即成为
存放同业存款,所以将其视同现金资产。
商业银行现金资产管理的核心任务是保证银行经营过程中的适度
流动性,即既要保证现金资产能满足正常的和非正常的现金支出需要,又要尽量降低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以追求利润最大化。因此银行经营者必须正确计算和预测现金
头寸,为流动性管理提供可靠依据。商业银行对现金资产的管理,必须坚持总量
适度原则,适时调节原则和安全保障原则。
银行的
库存现金越多、流动性越强,而
盈利性则越差。要保证在必要流动性的条件下实现更多的盈利,就需将库存现金压缩到最低程度。为此,银行必须在分析影响库存现金数量变动的各种因素的情况下,准确测算库存现金的需要量,及时调节存量,并加强各项管理措施,确保库存现金的安全。商业银行对
中央银行的
法定存款准备金要求必须无条件服从。因此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的管理,主要是准确计算其需要量和及时上缴应缴的准备金。
超额准备金是商业银行在中央
银行存款账户上超过法定存款准备金的那部分存款,是商业银行最重要的
可用头寸,是用来进行贷款、投资、清偿债务和提取
业务周转金的准备资产。对超额准备金的管理重点,就是要在准确测算其需要量的前提下,适当控制其规模,以尽量减少持有超额准备金的机会成本,增加银行盈利收入。商业银行对
同业存款的管理,要准确地预测其需要量,使之能保持一个适度的量。因为同业存款过多,会使银行付出一定的机会成本;而同业存款过少,又会影响委托他行
代理业务的展开,甚至影响本行在同业之间的信誉等。
现金头寸
商业银行现金
头寸分为
基础头寸和
可用头寸。资金的头寸预测主要是预测存贷款的变化趋势。
构成
商业银行的资金
头寸是指商业银行能够运用的资金。它包括
时点头寸和时期头寸两种。时点头寸是指银行在某一时点上的
可用资金,时期头寸则是指银行在某一时期的可用资金。商业银行的头寸根据层次来划分,可分为
基础头寸和
可用头寸。所谓基础头寸,是指商业银行的
库存现金与在
中央银行的
超额准备金之和。基础头寸中,库存现金和超额准备金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商业银行从其在中央银行的
存款准备金中提取现金,就增加库存现金,同时减少超额准备金;相反,商业银行将库存现金存入中央银行准备金账户,就会减少库存现金而增加超额准备金。但在
经营管理中这二者的运动状态又有所不同:库存现金是为客户提现保持的
备付金,它将在银行与客户之间
流通;而在
中央银行的超额准备金是为有往来的
金融机构保持的
清算资金,它将在金融机构之间流通。此外,这二者运用的成本、安全性也不一样。所谓
可用头寸,是指商业银行可以动用的全部资金,它包括
基础头寸和银行
存放同业的存款。
法定存款准备金的减少和其它现金资产的增加,表明可用头寸的增加;相反,法定存款准备金增加和其它现金资产的减少则意味着可用头寸的减少。银行的可用头寸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可用于应付客户
提存和满足
债权债务清偿需要的头寸,一般称之为
支付准备金(备付金),二是
可贷头寸,是指商业银行可以用来发放贷款和进行新的投资的资金,它是形成银行
盈利资产的基础。从数量上来看,可贷头寸等于全部
可用头寸减去规定限额的支付准备金之差。银行总流动性需求=
负债流动性需要量+贷款的流动性需要量
预测
商业银行现金资产管理的核心任务是保证银行经营过程中的适度
流动性,也就是说,银行一方面要保证其现金资产能够满足正常的和非正常的现金
支出需要,另一方面,又要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为此,需要银行管理者准确地计算和预测
资金头寸,为流动性管理提供依据。对银行资金头寸的预测,事实上就是对银行流动性需要量的预测。
流动性风险管理是银行每天都要进行的日常管理。而积极的流动性风险管理首先要求银行准确地预测未来一定时期内的资金头寸需要量或流动性需要量。
在影响
商业银行流动性变化的众多业务中,存贷款业务的变化是影响银行流动性的主要因素。银行资金头寸或流动性准备的变化,归根结底取决于银行存贷款资金运动的变化。任何
存款的支出和贷款的增加,都减少
头寸;反之,存款的增加和贷款的减少则会增加银行的
资金头寸。
收购
股份可以把存款按其变化规律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一定会提取的存款,如到期不能自动转期的
定期存款和
金融债券,这类存款因为有契约,所以无需预测;第二类是可能会提取的存款,如
定活两便存款、
零存整取存款,以及到期可以
自动转存的存款等,这类存款有可能提取,但又不能肯定;第三类是随时可能提取的存款,如
活期存款。存款预测的对象主要是第二类和第三类,我们把他们称为
易变性存款。
把存款的最低点连接起来,就形成了
核心存款线,核心存款线以上的曲线为易变性存款线。核心存款稳定性较强,正常情况下没有
流动性需求。
银行存款的流动性需求通过易变性存款线来反映。虽然,这一曲线只是大致反映
存款的变化,但可以为存款周转金的需要量决策提供一个重要的依据。
由贷款需求的最高点连接而成,它表示
商业银行贷款需要量的变化趋势。而波动线则在
趋势线以下,表示不同点上贷款需要量变化的幅度和期限。在一定时期内低于上限的贷款数,是商业银行为满足季节性和
周期性变化需要而应持有的
可贷头寸。
除去以上分别对存款和贷款的变化趋势进行的预测之外,商业银行还应当综合存款和贷款的变化,进行
综合预测。在一定时期,某一商业银行所需要的
资金头寸量,是贷款增量和存款增量之差,可用公式表示为:
资金头寸需要量=预计的货款增量+应缴
存款准备金增量-预计的存款增量
如果计算的结果为正数,表明银行的
贷款规模呈上升趋势,银行需要补充资金头寸;若存款供给量不能相应增加,就需要其他渠道
借款筹资。如计算的结果为负数,则情况恰好相反,表明银行还有剩余的
资金头寸,可通过其他渠道把富裕的头寸转化为盈利性资产。
商业银行在进行中长期
头寸预测时,除主要考虑存贷款的变化趋势外,还应结合考虑其他资金来源和运用的变化趋势,只有这样,才能使头寸预测更加全面和准确。预测的公式为:时期资金头寸量=时点的可货头寸+存款增量+各种应收债权+新增借入资金-贷款增量—
法定准备金增量-各种应付债务+内部资金来源与运用差额
测算结果如果是正数,表明预测期末头寸剩余,在
时点可贷头寸为正的情况下,可增加对
盈利性资产的投放额度;若时点可贷头寸为零或负数,则表明预测期期末资金匮乏,即使时点可贷头寸为正,也不可过多安排期限较长的资金投放。
调度
商业银行的
头寸调度,是指在正确预测
资金头寸变化趋势的基础上,及时灵活的调节头寸余缺,以保证在
资金短缺时,能以最低的成本和最快的速度调入所需的资金头寸;反之,在资金头寸多余时,能及时调出头寸,并保证
调出资金的收入能高于
筹资成本,从而获取较高的收益。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是头寸调度,这是因为:
(1)头寸调度是银行扩大业务,增强实力的基本手段;
(2)头寸调度是维护和提高银行信誉的保证;
(3)头寸调度是避免和减少银行
经营风险的重要手段;
头寸调度包括调进和调出两方面,无论是哪一方面,都需要有相应的渠道。商业银行头寸调度的主要渠道有以下几方面:
(6)出售贷款和固定资产
资产管理
在遵从总量
适度原则、适时调节原则和安全保障原则的前提下,对
库存现金、在中央
银行存款、
存放同业存款和在途资金分别进行管理。
管理原则
现金资产是
商业银行流动性最强的资产,持有一定数量的现金资产,主要目的在于满足银行经营过程中的流动性需要。
银行现金资产管理的任务,就是要在保证经营过程中
流动性需要的前提下,将持有现金资产的机会成本降到最低程度,作为银行经营安全性和
盈利性的杠杆,服务于银行整体经营状况最优化目标。为此,银行在现金资产的管理中,应当坚持总量
适度原则、适时调节原则和安全保障原则。
现金资产管理的总量适度原则是指银行现金资产的总量必须保持在一个适当的规模上。这个适当的规模是指由银行现金资产的功能和特点决定的在保证银行经营过程的流动性需要的前提下,银行为保持现金资产所付出的机会成本最低时的现金资产数量。总量适度原则是商业银行现金资产管理的最重要的原则。
现金资产的适时调节原则是指银行要根据业务过程中的
现金流量变化,及时的调节
资金短缺头寸,确保现金资产的规模适度。
商业银行现金资产主要由其在
中央银行和同业银行的
存款及
库存现金构成。其中,库存现金是商业银行业务经营过程中必要的支付周转金,它分布于银行的各个营业网点。银行在现金资产特别是库存现金的管理中,必然健全安全保卫制度,严格业务操作规程,确保资金的安全无损。
日常管理
银行
库存现金集中反映了银行经营的
资产流动性和
盈利性状况。库存现金越多,
流动性越强,盈利性越差。为了保证在必要的流动性前提下,实现更多的盈利,就需要把库存现金压缩到最低程度。为此,银行必须在分析影响库存现金数量变动的各种因素的情况下,准确测算库存现金需要量,及时调节库存现金的存量,同时,加强各项管理措施,确保库存现金的安全。
影响银行库存现金的因素有:(1)现金收支规律;(2)营业网点的多少;(3)后勤保障的条件;(4)与
中央银行发行库的距离、交通条件及发行库的规定;(5)商业银行内部管理。
(1)库存现金的匡算。
匡算
库存现金需要量主要应考虑如下两个因素:库存现金周转时间和库存现金支出水平的确定。银行库存现金周转时间的长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有:银行营业网点的分布状况和距离;
交通运输工具的先进程度和经办人员的配置;进出库制度与营业时间的相互衔接情况等。测算现金支出水平,一方面要考虑历史上同时期的现金支出水平,另一方面,要考虑一些季节性和临时性因素的影响。在实际工作中。可用以下公式来计算现金支出水平:即期现金支出水平=(前期平均现金支出水平×保险系数)×历史同时期
平均发展速度其中:前期平均现金支出水平=前 30 天现金支出累计发生额/30 保险系数=标准差×置信概率度 标准差=[∑(每天现金支额-平均现金支出额)2 /30 天]0.5 置信概率度根据要求的数字准确程度来确定,如果要求数字的准确性达到 95%,则置信概率为 0.95,以 0.95 作为 F(t)去查《正态概率表》,得
t=1.96,此 t 值即为置信概率度。历史同期平均发展速度=(年同月现金支出累计发生额最高年份同月现金支出累计发生额)考察年数-1
求出即期
现金支出水平以后,将其与
库存现金周转时间相乘,再加减一些其它因素,即为库存现金需要量。
(2)最适送钞量的测算。
银行有必要对运送现金的成本收益作一个比较,以决定最适的送钞量。在这个最适的送钞量上。银行为占用库存现金和运送钞票所花费的费用之和应当是最小的。我们可以运用
经济批量法来进行测算。其公式为:T=CQ/2+AP/Q
其中,T=总成本;A=一定时期内的
现金收入(或支出)量;Q=每次运钞数量;P=每次运钞费用;C=现金占有费率;A/Q=运钞次数;Q/2=平均库存现金量;P.A/Q=全年运钞总成本;
C.Q/2=
库存现金全年平均占用费。 根据以上方程序,用微分法来求
经济批量的总成本 T 为极小值时的运钞数量 Q,以及以Q 为
自变量,求 T 对 Q 的
一阶导数T’,则: T’=dt/ dQ=C/2-AP/Q2 令 T’=0,则 C/2-AP/Q2=0Q2=2AP/ C ,即 Q=(2AP/C)0.5
(3)现金调拨临界点的确定。
由于银行从提出现金调拨申请到实际收到现金需要有一个或长或短的过程,特别是那些离中心库较远的营业网点,必须有一个时间的提前量。同时,以后为了应付一些临时性的大额现金支出,也需要有一个保险库存量。于是,就有一个问题,即应当在什么时候在多大的库存量时调拨现金。这就是一个现金调拨的临界点问题。我们可以用以下公式来计算这个临界点:
现金调拨临界点=平均每天正常支出量×提前时间+保险库存量 保险库存量=(预计每天最大支出—平均每天正常支出)×提前时间
(4)银行保持现金适度量的措施。
要切实管好
库存现金,使库存现金规模经常保持在一个
适度规模上,还需要银行内部加强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应将库存现金状况与有关人员的
经济利益挂钩;应实现
现金出纳业务的规范化操作;要掌握
储蓄现金收支规律。储蓄业务的现金收支一般具有以下规律:一是在营业过程中,客户取款的概率在正常情况下基本相等。二是在多数情况下,上午客户取款的平均数一般大于下午。三是在一般情况下,每个月出现现金
净收入和净支出的日期基本固定不变。解决压低库存现金的技术性问题。要在压缩现金库存所需增加的成本和所能提高的
效益之间进行最优选择。
(5)严格库房安全管理措施。
从经营的角度讲,银行的
库存现金显然是最为安全的资产。但事实上,库存现金也有其特有的风险。这种风险主要来自于被盗和自然灾害的损失,也来自于业务人员清点的差错,还可能来自于银行内部不法分子的贪污。因此,银行在加强库存现金适度性管理的同时,还应当严格库房的安全管理,在现金清点、包装、入库、安全保卫、出库等环节,采取严密的责任制度等,确保库房现金的无损。
管理规定
存款准备金是商业银行现金资产的主要构成部分。存款准备金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按照
中央银行规定的比例上交的
法定存款准备金:二是准备金账户中超过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的
超额准备金。因此,存款准备金的管理,包括满足中央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要求和超额准备金的
适度规模控制两个方面。
(1)满足法定存款准备金要求。
法定存款准备金管理,主要是准确计算法定存款准备金的需要量和及时上交的准备金。在西方国家的商业银行,计算法定存款准备金需要量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滞后准备金计算法,主要适用于对非交易性账户存款的准备金计算。另一种是同步
准备金计算法,它主要适用于对交易性账户存款的准备金计算。
滞后准备金计算法是根据前期
存款负债的余额确定本期准备金的需要量的方法。按照这种方法,银行应根据两周前的 7
天作为
基期,以基期的实际
存款余额为基础,计算准备金持有周应持有的准备金的平均数。 第一周 第二周 第三周 计算基期周
准备金保持周
同步准备金计算法是指以本期的存款余额为基础计算本期的准备金需要量 的方法。通常的做法是:确定两周为一个计算期,如从 2 月 4 日(星期二)到 2 月 7 日(星期一)为一个计算期,计算在这 14 天中银行交易性帐户存款的日平均余额。准备金的保持期从 2 月 6 日(星期四)开始,到 2 月 19 日(星期三)结束。在这 14 天中的准备金平均余额以 2 月 4 日到 17日的存款平均余额为基础计算。
按照滞后准备金计算法计算出来的准备金需要量与按照同步准备金计算法计算出来的准备金需要量的合计,就是银行在一定时期需要交纳的全部
存款准备金。这个需要量与已交纳的存款准备金余额进行比较,如果余额不足,银行应当及时予以补足;如果已有的准备金余额已超过了应缴准备金数,则应及时从
中央银行调减准备金,增加银行的
可用头寸。
超额准备金是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准备金帐户上超过了
法定存款准备金的那部分存款。超额准备金是商业银行最重要的可用头寸,是银行用来进行投资、贷款、清偿债务和提取
业务周转金的准备资产。
影响超额准备金需要量的因素:(1)存款波动。商业银行的存款包括
对公存款和
储蓄存款。对公存款的变化主要是通过
转帐形式进行的,对个人的储蓄存款和部分对公存款的变化则主要是通过现金收支来表现的。银行在分析
存款波动对
超额准备金需要量的影响时,重点应分析导致存款下降的情况,因为,只有在存款下降的情况下,才会导致超额准备金需要量的增加。存款下降一般取决于近期因素和历史因素,即受到临近若干旬的存款下降幅度和历史上同期存款下降幅度的双重影响。(2)贷款的发放与收回。贷款的发放与收回对超额准备金的影响主要取决与贷款使用的范围。同理,贷款的收回对超额准备金的影响也因
贷款对象的不同而有所不同。(3)其它因素对超额准备金需要量的影响。除了存款因素外,其它一些因素也影响到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的需要量。这些因素主要的有:一是
向中央银行借款的因素;二是
同业往来因素;三是
法定存款准备金因素;四是
信贷资金调拨因素。
商业银行在预测了
超额准备金需要量的基础上,应当及时地进行
头寸调度,以保证超额准备金规模的适度性。当未来的头寸需要量较大,现有的超额准备金不足以应付需要时,银行就应当设法补足头寸,增加超额准备金;而当未来头寸需要量减少,现有超额准备金剩余时,则应及时地将多余的超额准备金运用出去,寻求更好的盈利机会。
同业存款
除了
库存现金和在
中央银行的
存款外,大多数商业银行还在其它
金融机构保持一定数量的
活期存款,即同业存款。那些较大的银行一般都是双重角色,一方面它作为其它银行的
代理行而接受其它银行的
存放同业款,另一方面,它又是被代理行,将一部分资金以活期存款形式存放在代理行。这就形成了银行之间的代理行业务。银行之间开展
代理业务,需要花费一定的成本,商业银行在其代理行保持一定数量的活期存款,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支付代理行代办业务的
手续费。
(2)同行存款需要量的测算。
商业银行在同业的
存款余额需要量,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使用
代理行的服务数量和项目。如果使用代理行服务的数量和项目较多,
同业存款的需要量也较多;反之,使用代理行服务的数量和项目较少,同业存款的需要量也就较少。代理行的收费标准。收费标准越高,同业存款的需要量就越大。可投资余额的
收益率。如果同业存款中可投资余额的收益率较高,同业存款的需要量就少一些;否则,同行存款的需要量就多一些。
企业资产
现金一旦投入企业成为资产,就必须使其为企业创造价值,这也就离不开对现金资产的科学管理。投入企业的现金不再是单纯的货币,而是企业的现金资产。资产只有使用才有价值。而把现金作为资产来管理应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交易速度
。
现金资产作为交换的手段,必须加快其交易的速度,即必须不断地用来买卖。企业进行交易的资金运动过程用以下公式表示:G-W-G,不难看出,企业的现金必须用来购买商品,并出售商品获得更多的现金,以取得利润。因此,
现金管理至少意味着应不断地将现金投入交易过程中,任何现金的滞留不用都意味着丧失盈利的机会。此外,必须通过交易迅速地收回现金。总之,交易的速度越快,获利的数量就越多。事实上,一旦现金投入使用就会转化为
非现金资产,这一方面会为企业带来利润,但也可能由于非现金资产不能变现而遭受损失。因此,现金管理还必须考虑现金使用后,相应的非现金资产的
变现能力,包括变现的数量和变现的速度。
收支匹配
。
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一方面会由于销售行为而取得现金,另一方面会由于购买而付出现金,这样就产生了收支匹配的问题。理论上说,为了减少现金在企业中的滞留时间,最好的现金收支匹配是流入与流出的现金的数量相等,流入与流出的时间也恰好吻合。如果两者的匹配都能完全实现,企业的
库存现金就会为零,这正是企业现金流入与流出管理的最终目标。我们通常把现金流入与流出的数量匹配称之为数量结构,把现金流入与流出的时间匹配称之为期限结构。企业为了有效地实现现金收支匹配,通常是通过编制现金收支
预算的方式予以达成,最早的现金收支预算通常都以年度作为预算期间,但由于时间太长,现金收支的预期往往不够准确,就逐渐转化为日预算,甚至小时预算,这正是迎合了现金收支高
流动性的特点。因此,现金收支的匹配管理更多的是一种即时管理,通过动态的现金收支匹配,既能使现金库存趋近于零,又能不发生现金支付风险。
保持最佳库存量
。
从现金流入与流出的匹配管理看,是不可能完全实现数量和时间上的匹配,而达到理想状态。现实中在某一
时点上,现金流入与流出的结果会表现为两种状态:一是入大于出,产生现金盈余;二是出大于入,产生现金短缺。显然,产生现金短缺会导致支付风险,因此企业必须持有一定的现金。而现金盈余则会导致
机会成本的增加,或者丧失
资金的时间价值。但无论企业以多快的速度将盈余投入使用,总会有时差,因此正常情况下任何企业都会形成一定量的现金库存。从理论上讲,这个库存量越低越好,只要能保证应对现金短缺的需要,这个库存量就达到了最佳的状态,财务称之为最佳现金库存量。
现金的质量
。
资产的质量是指资产的
变现能力,包括变现的数量和变现的速度。现金作为一种已经变现了的资产,其质量已经达到最好状态,从这一点出发,现金就不存在质量管理问题。那么,现金的质量管理究竟管什么?现金的质量管理主要是针对现金流入流出的渠道和用途而言的,现金流入的渠道可分为借款渠道、股本渠道和经营渠道,很显然,通过借款取得的现金面临偿还的压力,同时借出者通常对借入者的用款附加若干
限制性条款,这样的现金使用就会变得不自由;股本渠道流入的现金必然会受到投资人的约束,通常称之为
股权控制,这样的现金使用也不是完全自由的;来自于经营渠道的现金,或者更直接地说,来自于企业盈利的现金,既不面临偿还的压力,也不会附加任何约束性条款,这样的现金在使用中就会非常自由。在财务理论中,自由
现金流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事实上也是在表达企业在使用现金时的自由状态。由于现金只有被使用才能实现现金资产的功能,而流入现金的使用自由度对实现现金资产的功能及其重要,这正是现金质量管理的本质所在。
就现金的流出而言,由于流出现金的用途不同,流出现金面临的风险也就不相同,将现金用于购买
实物资产时,由于实物资产的实体价值的存在,而使现金流出面临的风险较小;若将现金用于购买
无形资产,由于无形资产的实体价值一般不存在,而使现金流出面临的风险较大;若将现金用于支付费用,费用通常都没有实体存在性,而使现金流出面临更大的风险。所以,现金的流入应该更多地扩大经营渠道的比重,现金的流出应该尽可能地缩小费用支出的比重。
此外,现金本身作为一种
价值手段,有其
购买力评价,但由于
通货膨胀或者
通货紧缩的影响,财务管理中还必须对现金本身的
购买力进行管理,就是要尽可能地防止现金的购买力下降。
现金流量充足率=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长期负债偿付额+
固定资产购置额+
股利支付额) 现金流量充足率用来衡量企业是否能产生足够的现金以偿付债务、进行固定资产再投资和支付股利。如果比率小于1,则需依赖其他来源(融资和处置资产)来支付。为避免
重复性和
不稳定因素的影响,可以将扩展为一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