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余堂
梅州张家围的分堂
留余堂是梅州张家围的分堂、著名恋爱小说家张资平的故居,坐落于广东梅州梅江区江北东郊,钟灵毓秀,气势恢宏,雕梁画栋,是梅州地区保存较好的三堂四横(假六横)的客家民居。它有70间房间,建筑面积1975平方米,门前有1200平方米半月形池塘和900平方米禾坪。
留余堂简介
张资平故居——留余堂坐落在梅州梅城江北东郊。它是梅州张家围的分堂之一,钟灵毓秀,气势恢宏,雕梁画栋,是保存较好的三堂四横(假六横)的客家民居。它有70间房间,建筑面积1975平方米。门前有1200平方米半月形池塘和900平方米禾坪
走进留余堂,中厅正面悬挂着1957年5月7日周恩来总理接见日本留学生张续祖、侯玉馨夫妇等人的合影留念,1980年赵紫阳总理、加拿大前总理与张穗飘的合影留念,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原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同志与广东省第九、十届人大代表张利容的合影,新加坡总统接见留余堂人的照片,张宝训伉俪参加第七届书法交流新加坡大展与新加坡总统纳丹留影的照片,以及张盛祥参加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扩大会议全体合影等珍贵照片,足以使留余堂流光溢彩,门庭生辉。
走进留余堂,对联“孝友传家诗书礼乐,文章报国秋实春华”、“结庐老梅树下,读书深柳堂中”、“灯火夜深书有味,墨花晨润字生香”,飘逸着浓郁的书香气。
留余堂始建于清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迄今约200年,积淀了深厚的留余堂文化。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工部右侍郎广东学政臣汪鸣銮为《留余堂试草》作的序中赞曰:“粤之文,以嘉应(今梅州)为最,而张氏尤为嘉应(今梅州市)之名族也”。
留余堂下禾坪矗立着七座举人楣杆, 标志着留余堂由十七世至廿世四代(约80年)出了七位举人。张其翰、张其羽兄弟官至四品。开基祖张应谦及其子张其翰、张其羽,其孙张麟宝张麟定等人被编入《光绪嘉应州志》。《留余堂试草》前言曰:“自王父稻邨公卜居城东三坑村,有负郭田数十亩,子孙读书为业。嘉庆丁丑伯祖凤曹(张其翰)先生补博士弟子员,后八十年间,一堂四世共处一室,计进泮者二十四人,食廪饩者十有一人。”
张其翰建有咏花书屋,张其羽筑有望岁居,两屋都是留余堂的私塾学堂,且藏书甚丰。
从清末乱世到文革浩劫,留余堂珍贵的藏书已荡然无存。笔者已查到的留余堂人清代著作书目有:张其翰的《仙花吟馆文槖》、《左氏撷腴》、《经说语要》,张其羽的《后汉四分朔闰表》、《春秋三统朔闰表》、《两汉月日徵信算法》、《统宗难题衍术》、《方程正负定式》、《量仓八法》、《两汉提要剳记》、《三国志讨论》、《南楼读书杂记》、《星学入门》、《军帐从事》,十八世张麟宝的《拙庵诗草》,张麟定的《劝戎纪实》、《谈梅》、《亦佣诗草》、《楚香馆杂缀》,十八世张麟安的《真吾斋诗草》,十九世张养重的《聊自娱草》,二十世张资溥《滃泉山馆诗草》。
至今,梅州市剑英图书馆还收藏着清朝留余堂人参加岁科考试的文章《留余堂试草》四卷、张其翰等人的《咏花书屋赋钞》、张其羽的《辫贞亮室文钞》,张资平的小说作品、张资颂的《零零碎碎》、张继善民国时期任梅州市梅县区图书馆馆长时编辑的《梅州市梅县区历代乡贤事略》等文集。
张资平,官费日本留学,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的作家。他在中国新文化运动中,高举反封建大旗,提倡自由恋爱,是创造社的创始人之一。他在抗日战争中写了不少揭露日本战争罪行的小说,但亦著有一些颓废、消极的作品。他的小说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风靡神州。
留余堂人不仅具有客家人艰苦奋斗、崇文重教、开拓进取的宝贵精神,而且有严格的家规家训规范自己的行为;留余堂人不仅具有良好的读书风气,而且具有良好的读书环境。据不完全统计,从民国初年至今,留余堂大学教授有20人,中学教师有28人,小学教师亦有27人。
张资平简介
张资平,被誉为“中国现代言情小说的开山祖师”,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我国红极一时的作家之一,曾出版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部长篇小说《冲积期化石》,作品曾被编入《中国十大作家小说选》,其名字被录入1999年版《辞海》。在中国新文化运动中,他高举反封建大旗,提倡自由恋爱,是创造社的创始人之一。策划筹建了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文学社团之一“创造社”。在抗日战争中,他写了不少揭露日本战争罪行的小说,但亦著有一些颓废、消极的作品,并投靠汪伪国民政府,沦为了汉奸。
最新修订时间:2023-02-21 02:14
目录
概述
留余堂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