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资平(1893—1959),原名张秉声,曾用名张伟民,广东
梅县(今
梅州梅江区)人,出身破落世家。1922年4月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理学院地质系。
人物经历
张资平,在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就是出自他的手。他是20世纪30年代初我国红极一时的作家之一,是“
创造社”中最多产的一位作家,他的作品有众多的读者,在文坛上影响深远。在当时上海滩,贵妇人在闲聊时以手捧张资平的恋爱小说和张爱玲反映市民生活的散文为时髦。
张资平,1893年5月24日出生于广东
梅州梅江区张家围留余堂。1906年进美国教会办的广益
中西学堂。1910年春入广东高等巡警学堂。1912年夏,被广东国民政府选派为留日学生,1919年考入
东京帝国大学读地质科,1921年和郭沫若、
郁达夫、成仿吾等成立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宗旨的文学团体创造社。1922年出版了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冲积期化石》。1922年回国后,任
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岩石
矿物学教授,1926年担任武昌“
第四中山大学”地质学系主任。1928年到上海任
暨南大学文学教授,兼教
大夏大学的“小说学”,开办乐群书店。1928年10月16日至30日他参加以陈文祥为代表的学术团体访问日本,回国后写了篇
日记体小说《群犬》,形容日本侦探之多。随着他的《梅岭之春》《晒禾滩畔的月夜》《约伯之泪》《苔莉》《最后的幸福》《明珠与黑炭》《
爱力圈外》《青春》《糜烂》《爱之涡流》《
上帝的儿女们》《
群星乱飞》《跳跃着的人们》《时代与爱的歧路》《爱的交流》《恋爱错综》等恋爱小说一版再版,便专门从事小说创作,并用
稿费在上海真茹建了一幢“望岁小农居”的精致别墅。张资平所写的都是恋爱小说,他的二十几部中长篇小说,都是描写恋爱的作品。由此,张资平成为公认的“恋爱小说家”。
鲁迅曾辛辣地嘲讽张资平小说学的全部精华,是一个“△”。
张资平的小说创作反对
日本侵略者的题材,长篇有《
天孙之女》,短篇有《
红海棠》。1930年出版的长篇《天孙之女》既揭露日本
帝国主义鄙视、屠杀中国人民的罪行,又控诉了日本帝国主义糟蹋、蹂躏日本女性的罪行。小说以日本军人铃木牛三郎的女儿花子被遗弃骗卖,沦为妓女的故事,戳穿了日本人自吹是“天孙之族”的神话。该书1930年7月出版后,9月再版,1931年2月三版,8月四版,1932年6月五版,总共印行一万一千册,被翻译到日本去。由此,张资平也惹来了麻烦。1931年4月10日出版的第一期卷一的《
现代文学评论》中“现代中国文坛逸话”一栏里,刊登了《张资平怕走北四川路》的一则消息:“张资平自写了《天孙之女》后,被日人译成和文,在和文的《
上海日报》上按日发表,而引起了日本人剧烈的反感。张资平竟因此而不敢走上那北四川路了。《天孙之女》是一本极端暴露日本帝国主义者的罪恶的小说,他里面叙述日人的蛮横,可谓淋漓尽致。日人本来都褊狭异常,而有高度的爱国热,于是便认为莫大的耻辱。一方面译成日文,并刊登张资平的照片,使他的国人都对张资平有不好的认识;一方面则拔剑张弓,大有向张先生下哀的美敦书之势了。据张资平说:‘我最痛心的是在自己的国土内,居然任日人如此蛮横的不讲道理。这真是我们的耻辱。我之所以不去走北四川路,并非真正怕日本人,但他们
酗酒滋闹的水兵,一向视中国人如鱼肉,倘使一旦狭路相逢,给你一个伤害,或竟把你一刀结果,那又有什么办法呢!’这段话,使我们感喟到著作家没有保障,怕将来连说话的自由也要受外国人的干涉了。”
张资平于1933年初夏写作的短篇小说《
红海棠》,描写了1932年12月8日上海
闸北被日机轰炸的悲惨情形,揭露了日本侵略者野蛮的罪行。小说主人公被称为“红海棠”的吉弟在上海先后给穆蔚英、海沼猪三郎、小桥当仆人,并且还当了三四个日本商人的情妇。“
一·二八事变”的战火使吉弟的孩子下落不明,吉弟的父母也被炸死。在一片瓦砾中,吉弟跟着丈夫终二过着乞丐般的生活。
1937年抗战爆发后,张资平参加了日本驻上海领事馆为后台的“兴亚建国会”,这是一个以文化为幌子的特务组织,从此他走上了一条人生不归路。
1940年3月29日南京
汪伪国民政府成立,张资平任农矿部
技正,这实际上是个闲职。同年7月,
汉奸文化组织中日文化协会在南京成立,张资平当选为第一届理事会候补理事,任出版组主任,主编1941年1月创刊的《
中日文化》月刊。这是一份宣传“中日亲善共荣”的综合性汉奸杂志。一年后,他又辞去出版组主任之职,担任
中央研究院博物委员会委员,保存整理岩矿标本。
最早指责张资平被敌人收买之事的,是
新加坡的《星洲日报·晨星》,于1940年4月19日刊登了
郁达夫的文章《文人》,文中指出:“从这一张同人合写成的信中看来,我们可以知道,张资平在上海被敌人收买的事情,确是事实了。本来,我们是最不愿意听到认识的旧日友人,有这一种丧尽天良的行为的:譬如
周作人的附逆,我们在初期,也每以为是不确,是敌人故意放造的谣言。但日久见人心,实在是中国人千古洗不掉的羞耻事,以春秋的笔法来下评语,他们该比被收买的土匪和政客,都应罪加一等。”
1947年5月,张资平因“汉奸罪”被国民党司法机关逮捕,后经交保获释。1948年3月20日张资平连去两封信给
胡适,并附上他的辩明书,要求胡适为他辩白,请求胡适将他的《我之辩明》转送给陈立夫,但被胡适拒绝。
1948年4月国民党上海法院判处张资平
有期徒刑一年零三个月。张资平不服,提出上诉。1949年1月,国民党上海最高法院特种刑事庭裁决:
撤销原判,发还上海高等法院重新审理。
张资平最后虽未被国民党上海高等法院判为“汉奸罪”,但在上海无业可从,只好靠翻译一些东西来维持生活。
1949年10月后,张资平因“汉奸文人”的臭名声,难于寻觅一份工作。1953年他找到当时
上海市副市长潘汉年,潘汉年曾是创造社成员,由潘汉年介绍到上海市振民
补习学校(上海市成都二中前身)教书。1955年6月,因潘汉年的“反革命事件”,被
上海市公安局逮捕。在审查他的“汉奸文人”罪行后,1958年9月,上海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张资平有期徒刑二十年。1959年7月送
安徽省公安厅,12月2日病死在劳改农场。
主要作品
创作书目
冲积期化石(长篇小说) 1922年,上海,泰东书局
爱之焦点(小说集) 1923年12月,上海,泰东书局
飞絮(长篇小说) 1926年6月,上海,
创造社出版部苔莉(长篇小说) 1927年3月,上海,创造社出版部
不平衡的偶力(短篇小说集) 1927年4月,上海,商务印书馆
最后的幸福(长篇小说) 1927年,上海,现代书局
欧洲文艺史纲(理论) 1929年11月,上海,
联合书店爱力圈外(长篇小说) 1929年11月,上海,乐华图书公司
长途(长篇小说) 1929年11月,上海,南强书店
爱之涡流(长篇小说) 1930年5月,上海,光明书店
天孙之女(长篇小说) 1930年7月,上海,文艺书局
张资平的恋爱小说(小说集) 1930年,上海,泰东书局
跳跃着的人们(长篇小说) 1930年,上海,复兴书局。1939年8月
中华书局再版时书名改为《恋爱错综》
红雾(长篇小说) 1930年11月,上海,乐华图书公司
明珠与黑炭(长篇小说) 1931年1月,上海,
光明书局紫云(长篇小说) 1931年2月,上海,文艺书局
上帝的儿女们(长篇小说) 1931年7月,上海,
光明书局 北极圈里的王国(长篇小说) 1931年12月,上海,现代书局
黑恋(长篇小说) 1932年,上海,现代书局
资平自传(传记) 1933年,上海,第一出版社
无灵魂的人们(长篇小说) 1933年2月,上海,晨报社出版部
资平小说集(共三卷) 1933年3月,上海,现代书局
资平自选集 1933年8月,上海,乐华图书公司
新红A 字(长篇小说) 1945年7月,上海,知行出版社
冲积期化石.飞絮.苔莉(小说集) 1988年4月,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爱之焦点(小说集) 1989年5月,北京,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红雾(长篇小说) 1993年6月,
银川,
宁夏人民出版社。本书为该出版社以“张资平情爱小说作品系列”为总题再版的张资平长篇小说中的一部。同时再版的还有《黑恋》、《长途》、《苔莉》、《青年的爱》’《天孙之女》、《最后的幸福》、《青春的悲哀》等八部
性的
等分线(小说集) 1993年10月,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上帝的儿女们(小说集) 1994年,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资平自传达室 1994年9月,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再版
张资平小说选(上、下册) 1994年10月,广州,
花城出版社 译著书目
别宴(日本短篇小说集) 1926年3月,武昌,时中全合作书社
压迫(日本短篇小说集) 1928年6月,上海,新宇书店
平地风波(长篇小说) 与人合译。1928年9月,上海,乐群书店
草丛中(日本短篇小说集) 1928年10月,上海,乐群书店
文艺新论(理论) 日本
藤森成吉原作。1930年3月,上海联合书店
资平译品选(翻译小说集) 1933年,上海,现代书局
人兽之间(长篇小说) 日本
佐藤红绿原作。1936年,上海,商务印书馆。
编者说明:
张资平自然科学方面的著译这里没有收录
作品简介
1922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冲积期化石》,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部长篇小说。
张资平的作品反映“五四”时期青年男女对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热烈追求,以及陈腐的封建
伦理道德和金钱势力对他们的束缚。他以客观平实的写作态度,清新流畅的笔调,再加上甜熟柔婉的情致,使张资平的作品很快一纸风行。为此张资平恋爱小说拥有众多青年读者,常常是一本书刚刚出版便被抢购一空,如《苔莉》则共印九版之多。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的贵妇人在闲聊时以手捧张资平的恋爱小说和
张爱玲反映市民生活的散文为时髦。
出版图书
历史争议
张资平是个历史复杂和频有争议的一位作家。他曾在伪日政权任职,是个汉奸。
1945年,抗战胜利后他在文坛上消失了。
1947年5月,张资平因汉奸问题被国民党政府司法机关逮捕,后经交保获释。
1948年4月,上海法院判处张资平有期徒刑1年零3个月,张资平不服上诉,经
国民政府上海最高法院特种刑事庭裁决,撤销原判,发还上海高等法院重新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资平没有工作,有时翻译一些东西来维持生活,也再版过去翻译的作品。
1952年,张资平找到当时上海市副市长潘汉年,潘曾是
创造社成员,由潘介绍到上海市振民补习学校任地理教员,同时为商务印书馆编译、审订《化工大全》11 种。
1955年6月,因潘汉年的“反革命事件”,张资平为上海市公安局逮捕。
1958年9月,在审查他的“汉奸文人”罪行后,上海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张资平有期徒刑20年。(
洪子诚版《
中国当代文学史(修订版)》最后的年表中则记述张1952在年“三反”“五反”运动中被以“汉奸”罪判处有期徒刑18年)
1959年7月,送安徽省公安厅。12月2日病死在劳改农场。
人物故居
张家围留余堂是张资平故居,坐落在广东
梅州梅江区江北东郊,钟灵毓秀,气势恢宏,雕梁画栋,是梅州地区保存较好的三堂四横(假六横)的
客家民居。它有70间房间,建筑面积1975平方米,门前有1200平方米半月形池塘和900平方米禾坪。
走进留余堂,对联“孝友传家诗书礼乐,文章报国秋实春华”、“结庐老梅树下,读书深柳堂中”、“灯火夜深书有味,墨花晨润字生香”,飘逸着浓郁的书香气,透露着这座古民居深厚的
文化底蕴。
留余堂始建于清道光七年(1827年),迄今180多年,积淀了深厚的留余堂文化。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工部右侍郎广东学政臣
汪鸣銮为《留余堂试草》作的序中赞曰:“粤之文,以嘉应为最,而张氏尤为嘉应之名族也”。
留余堂下禾坪矗立着七座举人楣杆,标志着留余堂由17世至20世4代(约80年)出了7位举人。
张其翰、张其羽兄弟官至四品。开基祖
张应谦及其子张其翰、张其羽,其孙张麟宝、张麟定等人被编入清
光绪《
嘉应州志》。《留余堂试草》前言曰:“自
王父稻邨公卜居城东三坑村,有负郭田数十亩,子孙读书为业。
嘉庆丁丑伯祖凤曹(张其翰)先生补博士弟子员,后80年间,一堂四世共处一室,计进泮者24人,食廪饩者十有一人。”
张其翰建有
詠花书屋,
张其䎖筑有
西农望岁之居,两屋都是留余堂的私塾学堂,且藏书甚丰。
从清末乱世到文革浩劫,留余堂珍贵的藏书已荡然无存。已查到的留余堂人清代著作书目有:张其翰的《仙花吟馆文槖》、《左氏撷腴》、《经说语要》,张其羽的《后汉四分朔闰表》、《春秋三统朔闰表》、《两汉月日徵信算法》、《统宗难题衍术》、《方程正负定式》、《量仓八法》、《两汉提要剳记》、《
三国志讨论》、《南楼读书杂记》、《星学入门》、《军帐从事》,18世张麟宝的《拙庵诗草》,张麟定的《劝戎纪实》、《谈梅》、《亦佣诗草》、《楚香馆杂缀》,18世张麟安的《真吾斋诗草》,19世
张养重的《聊自娱草》,20世张资溥《滃泉山馆诗草》。
梅州市
剑英图书馆还收藏着清朝留余堂人参加岁科考试的文章《留余堂试草》四卷、张其翰等人的《咏花书屋赋钞》、张其羽的《辫贞亮室文钞》,张资平的小说作品、张资颂的《零零碎碎》、张继善民国时期任梅州市
梅县区图书馆馆长时编辑的《梅县区历代乡贤事略》等文集。
留余堂人不仅具有客家人艰苦奋斗、崇文重教、开拓进取的宝贵精神,而且有严格的家规家训规范自己的行为,100多年来它以良好的读书风气,影响着方圆乡邻。据不完全统计,从民国初年以来,留余堂共出有大学教授有20人。
2012年,已经70多岁的张振华,是从留余堂走出的书法家,他的书法古拙雄厚,劲道有力,传递着留余堂的良好的书香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