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羊蹄甲(学名:Bauhinia acuminata L.)是豆科羊蹄甲属小乔木或灌木。小枝之字曲折,无毛;叶卵圆形,有时近圆形,裂片先端急尖或近渐尖,稀圆钝;总状花序腋生,呈伞房花序式,密集,与花序轴均微被短柔毛;荚果线状倒披针形,扁平,直或稍弯,顶端具直喙,无毛,锐尖的纵棱; 种子扁平;花期4-6月或全年;果期6-8月。在印度、斯里兰卡、菲律宾等有分布,在中国分布于云南、广西和广东等地,喜光照,耐半阴;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耐干旱;对土壤要求不高。
形态特征
白花羊蹄甲是
小乔木或
灌木;小枝之字曲折,无毛。叶近
革质,卵圆形,有时近圆形,长9-12厘米,宽8-12.5厘米,基部通常心形,先端2裂约达叶长的1/3-2/5,
裂片先端急尖或稍渐尖,很少呈圆形,上面无毛,下面被灰色短柔毛;基出脉9-11条,与支脉及网脉在叶下面均极明显凸起;
叶柄长2.5-4厘米,具沟,被短柔毛。
总状花序腋生,呈
伞房花序式,密集,少花(3-15朵);总花梗短,与花序轴均略被短柔毛;
苞片与
小苞片线形,具线纹,被柔毛;
花蕾纺锤形,长约2.5厘米,略被毛或无毛,先端渐尖,顶冠以5条长约3毫米,锥尖、被毛的萼齿;萼佛焰状,一边开裂,顶端有5枚短的细齿;
花瓣白色,倒卵状长圆形,长3.5-5厘米,宽约2厘米,无瓣柄;能育
雄蕊10枚,2轮,
花丝长短不一,长1.5-2.5厘米,下部1/3被毛,
花药长圆形,黄色;
子房具长柄,略被柔毛或近无毛,
花柱长15-20毫米,柱头盾状,直径3毫米。荚果线状倒披针形,扁平,直或稍弯,先端急尖,具直的喙(宿存花柱),长6-12厘米,宽1.5厘米,内有隔膜,果颈长1厘米,果瓣革质,无毛,近腹缝处有1条隆起、锐尖的纵棱;种子5-12颗,直径8-10毫米,扁平。花期4-6月或全年;果期6-8月。
生长环境
白花羊蹄甲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的环境。白花羊蹄甲在肥沃、微酸性而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中生长良好。但不耐寒冷,冬季要求最低温度在5℃以上。所以在中国中部与北部,白花羊蹄甲只能盆栽,以便于冬季放入温室。
分布范围
白花羊蹄甲分布于
印度、
斯里兰卡、
马来半岛、
越南、
菲律宾和中国。在中国分布于
云南、
广西、
广东和
海南等热带地区。
繁殖方法
繁殖可采取播种繁殖和扦插繁殖。
播种法:种子成熟后不必马上采摘,可随用随采。春季采下后待荚果开裂,用60℃热水浸种,等种了吸水膨胀后才播下种子。
扦插法:白花羊蹄甲以扦插繁殖为主。每年清明节前,剪取1-2年4生长健壮枝条1厘米以上。扦插在土壤湿润遮荫的地方。土壤最好在扦插前半个月用六六六粉消毒杀菌。
栽培技术
扦插苗在1-2个月后,生根成活,则可移栽上盆。上盆后先置于阴处,逐步移至阳光下正常管理。白花羊蹄甲在春夏季喜水分充足,但切忌积水;秋冬应该稍微干燥。白花羊蹄甲的生长期为4-8月,每月施复合肥液1次。除夏季避免阳光直射外,其他季节都需充足阳光。冬季入温室越冬,最低温5℃。应根据白花羊蹄甲不同长势进行截顶矮化处理,以防徒长,促其萌发侧技,保持树冠形态优美丰满。花后如不留种,应将残花头剪去,免得耗费养料。
主要价值
观赏
白花羊蹄甲的树形优美,花色洁白。白花羊蹄甲是为优良的行道树或庭园树种,用于路边、水岸边、墙边栽植观赏。
药用
白花羊蹄甲的食用部位为花。白花羊蹄甲的花味涩,性平。可用来治疗补肾壮阳,化湿通淋,清热解毒。用于荆疾、林症、肾虚阳痿、神经衰弱、肺热咳嗽、便秘、消化不良等症。
白花羊蹄甲的根可驱虫,止血,健胃。树皮可健胃燥湿、消炎解毒,花有消炎解毒等功效。
物种区别
与宫粉羊蹄甲的区别在于:花冠白色;退化雄蕊不存在。花期:1-7月和9-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