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酸藤果
报春花科酸藤子属植物
白花酸藤果(学名:Embelia ribes Burm. f.)是紫金牛科、酸藤子属攀援灌木或藤本,长3-6米,有时达9米以上;枝条无毛,老枝有明显的皮孔。叶片坚纸质,倒卵状椭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顶端钝渐尖,基部楔形或圆形,圆锥花序,顶生,枝条初时斜出,以后呈辐射展开与主轴垂直,花瓣淡绿色或白色,分离,椭圆形或长圆形,果球形或卵形,红色或深紫色,无毛,干时具皱纹或隆起的腺点。花期1-7月,果期5-12月。分布于印度以东至印度尼西亚和中国。在中国分布于贵州、云南、广西、广东和福建。生于海拔50-2000米的林内、林缘灌木丛中,或路边、坡边灌木丛中。
形态特征
攀援灌木或藤本,长3-6米,有时达9米以上;枝条无毛,老枝有明显的皮孔。叶片坚纸质,倒卵状椭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顶端钝渐尖,基部楔形或圆形,长5-8(-10)厘米,宽约3.5厘米,全缘,两面无毛,背面有时被薄粉,腺点不明显,中脉隆起,侧脉不明显;叶柄长5-10毫米,两侧具狭翅。
圆锥花序,顶生,长5-15厘米,稀达30厘米,枝条初时斜出,以后呈辐射展开与主轴垂直,被疏乳头状突起或密被微柔毛;花梗长1.5毫米以上;小苞片钻形或三角形少长约1毫米,外面被疏微柔毛,里面无毛;花5数,稀4数,花萼基部连合达萼长的1/2,萼片三角形,顶端急尖或钝,外面被柔毛,有时被乳头状突起,里面无毛,具腺点;花瓣淡绿色或白色,分离,椭圆形或长圆形,长1.5-2毫米,外面被疏微柔毛,边缘和里面被密乳头状突起,具疏腺点;雄蕊在雄花中着生于花瓣中部,与花瓣几等长,花丝花药长1倍,花药卵形或长圆形,背部具腺点,在雌花中较花瓣短;雌蕊在雄花中退化,较花瓣短,柱头呈不明显的2裂,在雌花中与花瓣等长或略短,子房卵珠形,无毛,柱头头状或盾状。果球形或卵形,直径3-4毫米,稀达5毫米,红色或深紫色,无毛,干时具皱纹或隆起的腺点。花期1-7月,果期5-12月。
主要变种
厚叶白花酸藤果:厚叶白花酸藤果与白花酸藤果的主要区别是,树皮光滑,很少具皮孔;小枝密被柔毛,极少无毛;叶片厚,革质或几肉质,稀坚纸质,叶面光滑,常具皱纹,中脉下陷,背面被白粉,中脉隆起,侧脉不明显;果较小,直径2-3毫米。分布于中国云南、广西、广东,生于海拔700-1800米的疏、密林下或灌木丛中。
生长环境
白花酸藤果生于海拔50-2000米的林内、林缘灌木丛中,或路边、坡边灌木丛中。
分布范围
白花酸藤果分布于印度以东至印度尼西亚和中国。在中国分布于贵州云南广西广东福建
繁殖方法
白花酸藤果的繁殖方法为组织培养。选择生长健壮的植株,切取5厘米左右的外植体茎段,每3个芽剪成一段,用肥皂水浸泡8分钟,流水冲洗20分钟,浸泡于1克/升多菌灵+1克/升百菌清+1克/升杀毒钒溶液中,置于130摩尔/分钟摇床上振荡2.5小时,冲洗干净,超净工作台上70%酒精处理25秒,1克/升升汞处理6分钟,无菌水冲洗干净,消毒处理过的无菌茎段接种到Ne+6-BA5毫克/升+GA30.5毫克/升的培养基中进行腋芽的诱导,附加蔗糖30克/升,琼脂6.5克/升,培养温度25℃,光照强度1800勒克斯,光照10小时,诱导出来的芽苗长到3厘米左右接入Ne+2,4-D2毫克/升培养基中进行丛生芽的增殖,附加蔗糖30克/升,琼脂6.5克/升,pH值5.8,光照4500勒克斯,光期12小时/天,温度25℃,培养出来的丛生芽接入MS培养基+IBA0.5毫克/升+IAA0.5毫克/升培养基中进行生根诱导,附加蔗糖30克/升,琼脂6.5克/升,pH值5.8,光照6500勒克斯,光期16小时/天,温度25℃,生根率94%。
主要价值
药用部位:以根、叶入药。
药理作用:延长动物发情周期。
性味功能:味辛、酸,性平。活血调经,清热利湿,消肿解毒。
主治用法:用于闭经,痢疾,腹泻,小儿头疮,皮肤瘙痒,跌打损伤,外伤出血,毒蛇咬伤。
参考资料
白花酸藤果.植物智.
白花酸藤果.中国自然标本馆.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12 22:17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