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状红斑狼疮(DLE)为慢性复发性疾病,盘状红斑狼疮皮疹呈
持久性盘状红色
斑片,多为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大小有几毫米,甚至10毫米以上,边界清楚。皮疹表面有
毛细血管扩张和灰褐色
黏着性鳞屑覆盖,鳞屑底面有
角栓突起,剥除鳞屑可见扩张的毛囊口。
药物致病可分成两类,第一类是诱发DLE症状的药物,如
保太松、
金制剂等药物。第二类是引起
狼疮样综合征的药物,如
盐酸肼酞嗪(
肼苯哒嗪)、
普鲁卡因酰胺、
氯丙嗪苯妥因钠、
异烟肼等。
紫外线能诱发皮损或使原有皮损加剧,少数病例可诱发或加重系统性病变,两个月后皮肤荧光带试验阳性,如预先服
阿的平能预防皮损。亦有人认为紫外线先使皮肤细胞受伤害,抗核因子得以进入细胞内与胞核发生作用,发生
皮肤损害。寒冷强烈电光照射亦可诱发或加重本病。有些局限性盘状红斑狼疮曝晒后可演变为系统型,由慢性型演变成急性型。
鉴于本病女性显著多于男性,且多在生育期发病,故认为
雌激素与本病发生有关。此外
口服避孕药可诱发
狼疮样综合征。
一个具有DLE
遗传素质的人在上述各种诱因的作用下,机体的免疫机能紊乱。当遗传因素强时,弱的外界刺激即可引起发病。反之,在遗传因素弱时,其发病需要强烈的外界刺激。
病初,活动性损害为红斑状圆形鳞屑性
丘疹,直径5~10mm,伴有毛囊栓塞。皮损好发于双颊的突起部位、鼻梁、头皮和
外耳道,可持续存在或反复数年。皮损可波及躯干上部和四肢伸侧。
光敏感多见,表现为光照射皮肤的片状损害。黏膜受累可十分突出,尤其是
口腔溃疡。未经治疗的DLE皮损渐渐向外扩展,皮损中央区出现萎缩。残留的
瘢痕图钉永久性瘢痕形成。
尽管本病通常局限于皮肤,但仍有近10%患者最终出现不同程度的全身表现,一般不严重,可能仅仅表现为
抗核抗体阳性。
白细胞计数减少以及轻微暂时的全身表现,如
关节痛。仅少数DLE病人发生慢性
滑囊炎。
1.唇部有红斑、鳞屑、萎缩、糜烂、退色或色素沉着,
病损有延及皮肤。
应
早期治疗,以防永久性萎缩。必须尽量减少在阳光或紫外线下暴露,外出时应采用防紫外线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