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奥里翁
2011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盲人奥里翁》是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龚祥瑞
内容简介
《盲人奥里翁:龚祥瑞自传》是龚祥瑞先生对其一生经历的回顾,也是对风云变幻的20世纪法、政、学界的回顾。龚先生以笔端带着感情的语言向读者追述了自己在新旧两个时代的人生经历:在教会学校青涩的苦读、青春时在清华的求学、留学英法的经历、回国后经历的战乱、在昆明“西南联大”的教授生活、在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和中央人民政府中央政法委两个政权中经历的公务员生涯、解放军进城后留在北大迎接新政权的感受,以及他此后经历的新中国的土改、反右、大跃进、“文化大革命”、宪政研究和由此引发的论争等一系列重大事件。各个时段的真实记录,无不波澜起伏引人入胜。他的眼睛像一个历史长镜头,全程记录了近一个世纪他身边发生的历史和人文,生动再现了20世纪中国法、政、学界的风云变幻和坎坷求真的人生体验。
《盲人奥里翁:龚祥瑞自传》这部自传写尽了龚祥瑞先生和他的时代的荣辱与悲欢。
图书目录
上卷 回顾集1911-1948
第一章 童年
1盐仓门瓮城内外
2慕义妇女补习学校
3另一个世界
4教会中学附属国民小学
5宁波华美医院
6西门外的“真神堂”
7沙皮厂高级国民小学
第二章 中学生的浪漫曲
1四明中学话旧
2我的良师益友
3革命洪流冲击着中学的大门
4得到一位年长者的厚爱
5自编自演抗日话剧
6情场上急流勇退
7最后的四出话剧
8家庭悲、惨剧
第三章 上大学
1保送到私立沪江大学
2告别教会学校
3改学政治学
第四章 清华园里的攻读
1三载寒窗
2清华学子的使命
3想当助教,安身立命
4“宁静致远”的生活
5清华的学风
第五章 参加留美考试前后
1参试始末
2得失萦怀
3备考概略
4临卷反应
5录取后的实习
第六章 出国
1乡土之恋
2再见!上海
第七章 留英岁月(一)
1“康得·凡第”号上的遐想
2赴英旅途见闻
3乍到伦敦
4我所知道的伦敦经济政治学院(LSE)
5话说西安事变
第八章 留英岁月(二)
1星期日游海德公园
2在索耳兹伯里市希尔将军家里作客
3在去牛津的火车上
第九章 冒失留法
1忘我之交
2“都尔”行
3“坐怀不乱”
第十章 回国
1在柏林
2在罗马
3归来
4与父亲的永诀
第十一章 履新
1从海防到昆明途中
2抵开远站之前
3身外物和不朽的灵魂
第十二章 在西南联大的第一年
1恬静春城
2在我孤独的时候
3宏涛弟到了昆明
4“行政研究计划”
5科学研究与中国前途
第十三章 “一碧万顷楼”里的一个夏天
1昆明西山有两个大寺庙
2阁楼上的书房
3苗族“书童”
4两个“单帮”老乡
第十四章 到重庆探亲
1先到江津
2一切“心照不宣”
3“未婚妻”给我带来焦躁和不安
4舅母的判断
5在北温泉竹楼的对话
第十五章 在两个分校:柏溪——叙永
1我结识了张汇文先生
2神奇的“爱”情结
3披星戴月访柏溪
4在叙永的教学
5我收到了一封匿名信
6吴晗先生走了“神”
7在重庆求精中学举行婚礼
第十六章 重返昆明
1川滇道上遇故友
2清华人喜气洋洋欢迎我们
3昆明、昆阳一水间
第十七章 为蒋经国干了十个月的招生工作
1在重庆等候蒋经国
2两次招生工作
3三青团内部的派系斗争
4急流勇退
5对经国先生的认识
第十八章 接触实际
1平生第一次的悠闲生活
2对中国历代官制的反感
3在资源委员会的作业
第十九章 出国考察(一)
1横渡太平洋
2从旧金山到芝加哥
3访问怀特教授
4到了纽约
5在华府访问文官考选委员会
第二十章 出国考察(二)
1重逢本杰明先生
2访问TVA
3在华人家里作客
4重访伦敦、巴黎
第二十一章 台湾、海南之行
1话说台湾——美丽之岛
2到了“二·二八”事件后的台北
3到了新竹和高雄
4榆林港的景观
第二十二章 重返北平校园
1我下了决心
2有朋自北方来
3一次重大的转折
4安顿家务
5返抵古城
6北京解放前夕
7高名凯的高见和小王的近视
下卷 追求集1949-
第一章 解放后的认真思考
1迎接解放军入城
2新中国内外政策对我的启示
3我的认真思考
4我对毛泽东思想的初步认识
第二章 土改
1恶霸地主被枪毙
2斗争会场景
第三章 接受再教育
1在政务院(中央人民政府)政法委员会
2在中央政法干校
3“三反”、“五反”扩大化
4苏联专家来华讲学
5教青年工人学语文
第四章 回北大从头越
1向党交心
2教研室的教学生活
3我当上了反面教员
4谈胡变色
第五章 反右斗争的前前后后
1“引蛇出洞”的战术
2顺理成章的自我改造
第六章 中国在“跃进”中:(一)好大喜功
1胜利引起的骚动
2中国人相信标语口号
3诗歌满墙
4文教界的狂风
第七章 中国在“跃进”中:(二)天灾人祸
1虚报产量
2全民炼钢3发射卫星,饿死百姓
第八章 下乡
1山沟里半工半读
2向农民奉献一片爱心
3挑土修坝,培育师生恩情
4在近郊区劳动整社
5到湖北农村搞“四清”和“社教”
第九章 “文化大革命”的是是非非
1聂元梓的“一张大字报”
2挂牌游园
3隔离反省
4一身湿透
5批斗合
6打扫厕所一“为人师表”
7夜半问罪
第十章 鄱阳湖畔
第十一章 “被打入冷宫”莫等闲
第十二章 重返教室
第十三章 出国讲学
7在法国
8在美国
第十四章 访英的法学家代表团
第十五章 我的导师:拉斯基
第十六章 我的同伴:洛伊
1我在美国得到的印象
2洛伊教授讲学内容
3在北大的活动
4在北京其他单位的学术活动
5武汉、上海和杭州之行
第十七章 宁波大学
第十八章 康奈尔大学
1康奈尔的办学思想
2康奈尔的办学方案
3我在康大的研究工作
第十九章 墙内开花墙外香
1国外见闻
2国内言论
第二十章 事与愿违
1庆祝美国宪法颁布两百周年
2参加华盛顿一次比较宪法研讨会
3在北京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的遭遇
4参加世界未来学会在京召开的国际会议
第二十一章 宪法理论问题
第二十二章 两代人的对谈——永恒的怀念
第二十三章 告别教室到基层调查
1告别教室
2难忘的调查——一项新追求
第二十四章 上海宪政史研讨班被歪曲了
第二十五章 走向新世纪
1对新世纪的向往
2选拔新世纪的人才
3投下了阴影
第二十六章 松花湖畔的最后感受
后记
龚祥瑞年谱
作者简介
龚祥瑞(1911—1996),中国著名宪法行政法学者,中国政治学会发起人之一、常务理事。1911年7月3日生于浙江宁波,12岁入读美国浸礼会所办浸会中学。1931年,考入清华大学法学院政治学系。1935年,与同学楼邦彦合写《欧美员吏制度》出版。1935年,考取清华大学庚子赔款公派留学,赴英国伦敦经济政治学院(LSE),师从著名政治学家拉斯基宪法学大师詹宁斯。1938年,到巴黎大学攻读行政法学。1939年夏,回国受聘“西南联合大学”。1948年夏,到北京大学政治学系任教。1949年12月,到中共中央政法委参事室工作。1954年,北京大学恢复法律系,回校任教,曾任“国家法教研室”主任。1968年,被发往江西省鲤鱼洲劳改农场教育改造。1971年—1981年,在北大法律系编译室从事翻译工作。1980年重返教室,为北大法律系77级、79级学生授课,讲授《外国宪法》和《比较宪法》。1982年,开始在北大法律系招、授研究生。其后数十年,其弟子多成为中国学界、政界享誉国内外的杰出人物。1993年7月,开始写作《龚祥瑞自传》,历时三年完稿。1996年9月3日逝世。
编辑推荐
《盲人奥里翁:龚祥瑞自传》:一代法学名师龚祥瑞先生尘封15年之久的个人自传首度面世,生动再现20世纪中国法、政、学界的风云变幻和波澜壮阔的人生体验。
媒体推荐
人间未有无现实的理想,亦未有无理想的现实。历史的前进是以无数人的被淘汰和未被淘汰为代价向前发展的。本书揭开了这无数人中的一页。
——龚祥瑞
这部回忆录记载了本人半个多世纪以来在各处求学、工作、生活的体验。倘有幸终于落入您手中,并使您感到真实而亲切,那就足以表达我对您的忠诚了。正像1949年以来,我曾一而再、再而三地向组织和群众“交心”一样,在此书中,我不拘于任何被动或主动的形式,畅所欲言,因而可以希望从您那里得到宽容抑或公正的回应。
但我应该立刻接着声明:本人既不想迎合您——高贵的读者;也不想讨好官方——绝对的权威;更小想为所经历的表面小同、实质相似的社会妄加歌颂或诅咒,而只想反映自己内心世界鳞半爪的感受。
最后,我还想声明,本人并无在有生之年出版自传之意,却存“藏之名山,传诸后世”之心,而且随着时光的流逝,也确信它必有问世之日,并能为吾人赖以生存的慈悲世界增添一份信念、一缕希望、一片爱心。
——龚祥瑞
龚祥瑞先生作为一个人,一个公民,他一生都在奋斗:为自己国家的文明、富强奋斗,也为自己个人的尊严和家庭的幸福奋斗;龚祥瑞先生作为一个学者,一个公法学家,他大半辈子都在探索,探索在中国如何创建政治学和公法学(宪法学和行政法学)学科,探索如何对中国公权力进行规范和控制,探索在个有着2000多年封建历史的国度里如何建立宪政法治
龚祥瑞先生是我的老师,是我们北大法学院77级的公法学任课老师,我们这一代北大公法学生对公权力和公权力失控的危害以及规范、控制公权力途径的认识主要是从听龚先生的课开始的。我个人被龚先牛领进公法学这片广袤之地后,就一直在行政法(公法的主要部门法)领域耕耘,而且继续在这一一领域耕耘注定是我终生的事业。
无论是对于公法学者,还是对于普通人、普通公民,《龚祥瑞自传》均值得一读。一个人应该怎么对待自己、对待家庭、对待爱情、对待事业、对待朋友、对待国家?本书会留给你许多许多的启示,龚先生的人生会留给你许多许多的思考。对于我们的政治家,我们的执政者来说,《龚祥瑞自传》也值得一读。领导一个国家,执掌一个政府,应如何对待人民,如何对待知识分子,如何慎用权力,是否也可以从本书,从龚先生一生的悲喜剧中悟出点什么和有所启示呢?我认为答案应该是肯定的。
——姜明安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著名行政法学者)
我写本书始于1993年7月,我已82岁,却还没有把孩子时的事丢弃。如今仿佛对着镜子观看,半世纪前的往事,仿佛依然历历在目。
自1930年起我离乡背井,远走各地。这本书将告诉读者我在各个时期、各个地方是怎样在思考和感受的。我将用半文半白的地方语言向他们追述这一点。我希望,.这种体裁会使他们爱读这本书;使他们觉得,它不是一本用专业语言编写的法学及政治学教科书,而是在我家里听到的故事。
我清楚地认识到,没有历史传统的世界是不存在的,但一切传统无一例外地都是历史的过客。所以我既不忽视传统而逃避现实,也不蹈常习故而故步自封。我是在追求中回顾,又是在回顾中追求的。你们可以举把火把我的书烧成灰,但我自信,它的浓烟烈火将化为下一代人的法学之光。
凡是真实的并不一定都是正确的,而且直至今日,我还未能找到区分正确与谬误的界限,这显然是我的生活时代的悲剧。其实不拘什么时代,但凡有血有肉有灵的个体,不论其社会地位是高是低、所扮演的社会角色是美是丑,总是有限的、片面的,甚至是不伦不类、荒谬可笑的。一切事物,即使貌似真实,也未必正确,似应容得下任何性质的批判或扭曲。因为我承认社会的复杂性和人的不完备性,否则吾人就将丧失追求民主、公平、正义的全部依据了。因此,我要感谢过去与我相遇的所有的人,包括帮助过我或批判过我的人在内。
——龚祥瑞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07 20:00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