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培华(1969---),
贵州长顺人,
布依族,经济学博士,研究员,
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曾任
中国旅游研究院副院长。
简介
曾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气象与环境研究所,从事全球气候变化、区域农业开发、节水灌溉、温室园艺等领域科研工作。1999年7月开始,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资源与环境研究室主任(正处级),旅游经济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2000年2月—11月,借调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发展司。2008年6月,任中国旅游研究院副院长,2011年2月离任。
现代旅游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主任,
中国旅游智库秘书长、委员;全国
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旅游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旅游科技创新工程中心主任、国家信息中心旅游规划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旅游改革发展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历任中国旅游研究院副院长(2008-2011,副司长级),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资源环境研究室主任(1999-2008,正处级)、旅游研究规划中心主任。主持给类旅游规划150余项目;发表学术论文170余篇(核心期刊50余篇),出版著作40余部。中国旅游业
十一五规划、十二五规划专家组长;全国生态文化旅游规划专家组长;2004-2010、2011-2015全国红色旅游规划纲要专家组长;全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专家组长;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执笔人(2014);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执笔人(2009);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意见执笔人;国务院国民旅游休闲纲要执笔人;全国旅游规划管理办法、评估办法、旅游规划通则专家组长。获省部级科技奖励6项。国家旅游局顾问;中国未来旅游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资源学会旅游资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学术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森林风景资源评审专家委员会委员、国际休闲组织常务理事、国家质量奖评审、国家A级景区评定委员、中国预防医学会旅行健康专业委会常务理事。
学习及工作经历
2011.2-至今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导。
2008.6-2011.2中国旅游研究院副院长(国家旅游局直属正局级事业单位,时任院长为国家旅游局副局长杜江同志),参与创建中国旅游研究院,从事旅游研究、规划、管理工作,负责重要材料起草。
期间,2009.3-2009.4延安干部管理学院地厅班学习。
1999.7-2008.6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资源环境研究室主任,旅游研究规划中心主任;主要从事区域经济、产业经济、国土开发、资源经济、生态环境保护、区域合作等方面的研究与规划工作,在国家发改委率先组织专业化旅游研究规划工作。
期间,2000.3—2001.6借调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区域处,主要负责国际区域合作、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边疆发展等工作。
期间,2004.3-2004.6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发改委分校学习。
连续被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地区经济所评为先进。
1996.9-1999.7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原地理所),攻读人文地理与区域经济方向,师从毛汉英先生。期间,参与华人地缘结构研究、亚太地缘格局研究、东部沿海产业结构高级化研究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研究,发表论文5篇,出版专著7部。
1994.7-1996.7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气象研究所,从事全球气候变化、设施农业、节水农业与农业综合等领域研究国家重点课题8项,发表学术研究论文近20篇,参与中国以色列节水农业合作。
1991.9-1994.7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节水农业与农业综合开发方向,获理学硕士学位。期间参加过3项国家旱地农业重点攻关课题、全国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课题,发表研究论文10余篇。
1987.9-1991.7
南京气象学院(重点大学),应用气象专业,优秀毕业生,获
理学学士学位。
行业贡献与影响
对国家旅游发展相关决策有影响力的旅游专家之一。执笔起草国家关于旅游发展方面的重要文件、办法、标准规划、30余项。主要有:《全国旅游规划管理办法》、《全国旅游规划实施评估导则》、《
旅游规划通则》(修订)专家组长、执笔人;《中国旅游十一五发展规划》、《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专家组长、统稿执笔人。《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执笔人;《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若干意见》执笔人;《2004-2010全国红色旅游规划纲要》、《2011-1015全国红色旅游规划刚要》专家组长、执笔人;《国民旅游休闲纲要》专家组长、执笔人;参与起草《
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作为专家组长主持编制《全国旅游基础设施十二五建设规划及项目库建设》、《粤港澳区域旅游合作发展纲要》、《关于利用自有住宅开展相关旅游经营活动的管理办法》、《海南国际旅游岛规划纲要》、《北部湾旅游区发展规划》、《天津滨海新区:中国旅游产业园建设规划》、《全国中部及西北片区红色旅游发展规划》、《全国乡村旅游示范点标准》、《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纲要》、《全国旅游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国家科技中长期发展规划——旅游、文化子专题规划》、《德天中越跨国旅游合作区规划方案》、《中国旅游就业目标体系与战略措施研究》、《中国南海旅游发展战略研究》、《科普旅游示范点标准及推广计划》、《旅游业在建设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中的综合功能研究》、《红色旅游专题研究》、《国民旅游休闲纲要前期研究》、《成都天府新区旅游产业发展规划》、《黔中旅游区发展总体规划》、《丹阳创建国家旅游产业创新发展试验区总体规划》、《广东南海国家旅游产业集聚区总体规划及一二期修建性详细规划》、《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区标准》、《关于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就业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促进红色旅游健康持续发展的意见》、《国家旅游局国家文物局关于加强文物保护促进文物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意见》、《文化部国家旅游局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全国政协旅游扶贫调研》、《国家14个部委旅游资源保护调研》、《全国古镇古村落保护调研》、《河北沿海旅游发展规划》、《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跟踪研究》、《红色旅游宣传推广创新研究》、《滇黔桂石漠化片区旅游规划》等。作为国家旅游局专家组长或执笔人,起草15余个省市自治区旅游调研报告。离开国家旅游局后还每年参加全国旅游工作会,主持国家AAAAA级景区评审、旅游规划资质单位评审、主持旅游重点课题规划。作为专家组长主持评审160多个国家AAAAA级景区中50余个,主持评审国家旅游规划设计甲级资质单位30余家;主持国家重大旅游规划评审40余项;参与评审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质量强市、创建国家品牌示范区等80余项;做旅游学术报告100余场。
学术贡献与影响
有开创性研究、有学术贡献的旅游学者之一。发表各类学术论文170余篇(核心期刊50余篇),出版著作30余部,获省部级科技奖励6项,连续被国家旅游局表彰。在旅游研究学术方面主要有四个方面贡献:一是主持《
中国旅游大辞典》(国家旅游局重大基础理论课题)科研组织和编纂工作,是我国推出的第一部旅游类综合性工具书(200多万字),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旅游科学大辞典;主持完成出版《中国旅游研究三十年》(200多万字,国家旅游局课题),是目前旅游领域最为系统的学术梳理和成果集成。二是主持国家科技中长期发展规划中的旅游科技子课题,主持编写了国家科技旅游示范标准,出版了第一本研究旅游低碳发展和节能减排的专著成果《
旅游业节能减排与低碳发展:政策技术体系与实践工作指南》,第一本研究旅游科技创新的专著《现代旅游业的科技支撑与创新体系建设》。三是主持了国家旅游局委托的《红色旅游专题研究》课题,提出的研究报告得到中央领导批示转化为国家红色旅游工程。作为专家组长,执笔起草《2004-2010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并出版了专著《红色旅游发展研究》,发表了论文10余篇,是我国红色旅游研究最早、最系统和权威的专家,被评为红色旅游年度人物。四是主持开展《中国旅游就业目标体系与战略措施研究》,首次提出旅游就业相关概念界定和测算方法及数据。
出版图书
实践工作与影响
主持旅游规划数量最多、类型最丰富的专家之一。主持各级、给类旅游规划150余项目。主持省级和重大区域旅游规划30余项:《山西省旅游业十一五发展规划》(2005-1015);《辽宁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8-2020年);《广西自治区旅游业发展战略规划》(2010-2020);《青海省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010-2015);《贵州省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010-2015);《海南省旅游业十二五规划》;《长江三峡国际旅游目的地发展控制性规划》(2005-2015年);《西藏自治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规划》(2006-2015);《贵州长征文化旅游发展规划》(2005-2015);《四川省红色旅游发展规划》(2005-2015);《湖北鄂西生态旅游圈发展总体规划》(2008-2020);《2011-2015贵州红色旅游建设规划》;《舟山群岛新区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海南岛国民休闲体系规划》;《广西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等。
主持重点旅游区和旅游城市规划90余项,《爽爽贵阳旅游休闲度假胜地规划》(2012-2020)、《天府新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0-2020)、《三亚海洋旅游规划》(2012-2020)、《三亚邮轮旅游发展规划》(2012-2020)、《三亚低空旅游发展规划》(2012-2020)、《黔东南旅游目的地建设规划》(2010-2020);《黔东南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哈尔滨旅游发展十二五规划》;《哈尔滨松花江旅游带建设规划》(2010-2015);《桂林建设世界旅游城市概念规划》;《桂林两江四湖旅游产品整合策划》;《哈尔滨乡村旅游建设规划》(2010-2015)、《平遥世界遗产旅游目的地规划》(2007-2020);《焦作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10-2020);《海口市旅游发展战略规划》(2012-2020);《黔南州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4-2025);《杭州生建设活品质之城旅游专项规划》(2007-2010)、《杭州西溪湿地创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建设方案》;《蓬莱创建国家旅游度假区规划》(2012-2020);《蓬莱乡村旅游建设规划》;《贵安国际休闲度假区规划》;《山西宁武县芦芽山景区详细规划施工图设计》;《江苏连云港云台山风景名胜区综合规划设计》(2012-2020);《广西花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左江景区旅游开发总体规划》;《武隆天坑三桥-龙水峡地缝旅游区总体规划及修建性详细规划》;《贵州习水县飞鸽、天鹅湖、丁山坝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烟台养马岛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与修建性详细规划》;《辽宁盘锦湿地休闲度假新城总体规划》;《湖北宜昌市户外运动旅游规划》;《长白山仙人桥温泉旅游度假区概念性规划》、《高句丽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地保护与利用概念规划》;《茅台国际旅游名镇整体策划》;《河南林州市红旗渠·太行大峡谷综合规划设计》;《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旅游发展规划》;《花溪创建国家旅游度假区建设规划》;《青岩古镇—十里河滩创建国家AAAAA级景区建设规划》;《贵阳开阳建设旅游休闲度假胜地系列规划》;《栾川建设伏牛山休闲度假胜地规划》、《老君山国家AAAAA级景区修建性规划》等。
扎根实践、真正有成功作品的实战派旅游专家。亲力亲为、深耕实践,提出了旅游一体化的规划设计模式,按照一揽子交钥匙旅游规划设计模式,成功服务打造了我国几个热点旅游目的地。(1)河南焦作市云台山。跟踪近10年,从策划、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及施工图设计,前后共承担了焦作市、云台山各种关键性的旅游规划设计,主持编制了《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旅游目的地一体化规划设计》、《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旅游总体规划》、《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深度开发及重要节点修建性详细规划》、《云台山旅游深度开发规划百家岩景区详细规划》、《云台山旅游深度开发规划方庄镇(云台镇)旅游服务基地规划》、《云台山旅游深度开发规划青龙峡风景名胜区概念性规划》、《云台山地质公园小寨沟快餐中心设计方案》、《云台山智慧旅游方案》、《云台山旅游营销方案》、《云台山游览体系的优化提升建设方案》、《云台山旅游度假区规划》、《云台西区旅游发展规划》、《云台山旅游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河南省修武县旅游发展规划》、《焦作市神农山旅游建设性规划》、《青天河旅游创建国家5A级景区提升规划》、《焦作市旅游产业“十二五”规划》、《焦作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概念规划与提升方案》等18个规划,将规划与实践工作紧密结合,与当地合作,成果打造了一个旅游发展的传奇,成为全国发展最快、影响力最大的新兴旅游目的地,成为国家局局长工作联系点。(2)湖北宜昌。跟踪8年,先后承担了《宜昌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长江三峡国际旅游目的地发展与控制性规划》、《宜昌三峡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规划》、《宜昌市户外运动专项规划》、《长江三峡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发展规划》、《宜昌建设休闲度假城市战略研究报告》、《三峡人家创建国家5A级景区提升规划》、《秭归旅游区发展规划》、《屈原故里原乡村生态旅游区建设性详细规划》、《昭君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湖北兴山县旅游发展规划》、《晓峰旅游区资源整体与深度开发规划》、《三峡大坝旅游区创建5A级景区提升规划》、《三峡自驾车精品示范线及自驾车营地建设规划》、《宜昌市江南旅游新区概念规划》、《南洋国际话里有话名镇建设性详细规划》等三峡地区16个规划,成功的将宜昌市打造成为世界著名旅游目的地。(3)山西平遥、五台山。跟踪3-5年,先后承担了《平遥旅游目的地建设规划》、《五台山旅游目的地建设规划》规划,并配套跟踪服务,成果的将平遥、五台山打造成为著名的旅游目的地。(4)栾川、杭州、桂林。进入以上地区的旅游发展二次创业,为构建新的旅游目的地,先后承担了栾川的《河南省老君山5A景区提升发展总体策划与规划》、《青云休闲养生谷总体规划设计》、《河南省栾川县旅游创新发展综合规划》、《乡村旅游提档升级方案》、《山地休闲度假实验区规划》等规划,并承担了杭州、桂林两大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城市的《桂林两江四湖提升规划》、《城市旅游发展专项规划》、《杭州品质生活旅游专项规划》等。通过成功的跟踪实践,有了自己的作品,深度参与到旅游策划、规划、施工图设计、服务质量管理等各个环节,是真正的有着丰富经验的实战派旅游专家,同时为全国40余个省市自治区和重点城市旅游发展担任顾问。
相关研究与贡献
是跨界融合、善于创新的学者。在其他领也参与执笔起草了多个国家文件。参与执笔起草《第四次中央西藏工作座谈会文件》(2003年);《中央关于加快发展和稳定新疆的意见》(2004年);《西部大开发战略规划》(2000年);《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08【30】号);《促进长江三峡经济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2005年);《兴边富民行动计划》(2003年)等多项国务院文件。参与了国家攻关课题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区域农业综合开发、旱地农业、设施园艺等科研课题10余项目和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目区域经济发展规划、30余项目区域城市发展规划及生态环境研究课题。长期致力于研究新经济,出版我国第一本《注意力经济》丛书,以及《
中国新经济战略与对策》、《
美国新经济走向评析》、《新经济时代的财富区域化》、《书生打天下:知识经济时代的新游戏与新规则》、《解读各国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条件下的朝阳产业》、《新经济与中国的数字化》等一批新经济丛书。跟踪研究旅游业创新发展,主持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跟踪研究;主持海南国际旅游岛规划纲要(国务院批复);主持天津滨海新区中国旅游产业园规划(国家旅游局批准唯一国家旅游产业园);主持丹阳国家旅游创新发展试验市规划(国家授牌的唯一创新发展实验市);主持编制南海国家旅游产业集聚区规划(国家唯一旅游产业集聚区);主持八达岭文化旅游产业创新发展区规划、棋盘山文化旅游创新区规划(
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执笔起草国务院关于关于支持贵州发展的意见,首次提出建设文化旅游创新区。
主要社会兼职
国家森林公园评审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A级景区评定专家;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学术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旅游专家;青海、山西、贵州等省旅游发展顾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及兵团旅游顾问;黄山市、杭州市、太原市等30余个市发展顾问。
主要研究领域
主持了国家级、省市和重点景区规划和研究项目60余项,发表相关领域学术研究论文13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30余部。论文领域涉及:区域经济、旅游、资源环境、经济管理、新经济、农业、气象等领域。
主要科研奖励
获中国科技进步三等奖1次;国家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国家发改委科技二等奖1次、三等奖2次;国家发改委青年研究论文三等奖1次。
研究成果
《注意力经济》(1999)
《书生打天下》(1998)
《新经济丛书》(1998)
《中国旅游就业目标体系与保障措施研究》(2002)
《红色旅游专题研究》(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