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称“碧血”而不叫其他什么血呢?原来有个出典:春秋时有个叫苌(cháng)弘的人,在诸侯内乱中被放归蜀地,后被剖腹而死。当地人被他的正气所感动,用盒子藏起他的血,三年以后血化成碧玉,这才用“碧血”指称为正义而流的鲜血的。
出自“
血化为碧”这个典故 《庄子·外物》中讲到“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员流于江,
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 就是说
周敬王时
刘文公属下的大夫苌弘蒙冤,因忠于刘氏被人杀于蜀地,其血三年化为碧玉。
外物不可必,故龙逢诛,
比干戮,
箕子狂,
恶来死,
桀纣亡。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员流于江,
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人亲莫不欲其子之孝,而孝未必爱,故
孝己忧而
曾参悲。木与木相摩而然,金与火相守则流。阴阳错行,则天地大絯,于是乎有雷有霆,水中有火,乃焚大槐。有甚忧两陷而无所逃,螴蜳不得成,心若县于天地之间,慰昬沈屯,利害相摩,生火甚多;众人焚和,月固不胜火(22),于是乎有僓然而道尽。
唐·
成玄英疏:「碧,玉也。子胥
苌弘,外篇己释。而言流江者,忠谏
夫差,夫差杀之,取马皮作袋,为
鸱鸟之形,盛
伍员尸,浮之江水,故云流于江。苌弘遭谮,被放归蜀,自恨忠而遭谮,遂刳肠而死。蜀人感之,以匮盛其血,三年而化为碧玉,乃精诚之至也。」
外在事物不可能有个定准,所以忠良之士
关龙逢被斩杀,
比干遭杀害,
箕子被迫装疯,而
谀臣恶来同样不能免于一死,暴君
夏桀和殷纣也同样身毁国亡。国君无不希望他的臣子效忠于己,可是竭尽忠心未必能够取得信任,所以
伍子胥被
赐死而且飘尸江中,
苌弘被流放西蜀而死,西蜀人珍藏他的血液三年后竟化作碧玉。做父母的无不希望子女孝顺,可是竭尽孝心未必能够受到怜爱,所以
孝己愁苦而死、
曾参悲切一生。木与木相互摩擦就会燃烧,金属跟火相互厮守就会熔化。阴与阳错乱不顺,天与地都会大受惊骇,于是雷声隆隆,雷雨中夹着闪电,甚至烧毁高大的树木。心存忧喜而且在这两种心境中越陷越深就会没有办法逃避,小心翼翼、恐惧不安而又一无所成,内心像高悬在天地之间,忧郁沉闷,利害得失在心中碰撞,于是内心烦乱焦躁万分;世俗人内热如火烧毁了中和之气,清虚淡泊的心境抑制不住内心如火的焦虑,于是便精神颓然玄理荡然无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