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助长作用
社会学术语
社会助长作用(social facilitation)又称社会促进现象,是指当他人在场或与他人一起活动时,个体行为效率有提高的倾向。奥尔波特认为产生社会助长作用的原因有这样几方面: 1.多数人在一起活动、增强了个人被他人评价的意识,从而提高了个人的兴奋水平;2.与他人一起活动,增加了相互模仿的机会和竞争的动机;3. 减少了单调的感觉和由于孤独造成的心理疲劳
作用
社会助长作用又称社会促进现象,是指当他人在场或与他人一起活动时,个体行为效率有提高的倾向。也就是说,在做某一项工作时,个体和别人一起做往往做得又快又好,比一个人单独做时效率高。
1897年,特里普里特(N.Triplett)在《美国心理学杂志》发表了一项目的在于考察他人在场和竞争对个人行为的影响的实验报告。实验是这样进行的。他让被试在三种情境下,骑车完成25英里的路程。第一种情境是单独骑;第二种情境是让一个人跑步伴同;第三种情境是与其他骑车人竞赛。结果表明,在单独骑时,平均时速为24英里;有人跑步伴同时,平均时速为31英里;在竞赛的情况下,平均时速为32.5英里。这个报告引起了社会心理学家极大的兴趣。以后,从1916—1919年,F.奥尔波特在哈佛大学进行了一系列这方面的实验。结果证实,一个人单独做一项工作往往不如一群人一起做同样的工作效率高。也就是说,个体在群体中活动有增质增量的倾向。他把这种现象称为社会助长作用。
产生原因
F.奥尔波特解释产生社会助长作用,有这样几方面的原因:
1、多数人在一起活动,增强了个人被他人评价的意识,从而提高了个人的兴奋水平。
2、与他人一起活动,增加了相互模仿的机会和竞争的动机;
3、减少了单调的感觉和由于孤独造成的心理疲劳
作用实验
(二)实验材料:两套汉语词汇。一套比较简单的,一套比较复杂的。
(三)实验对象:初、高中学生、青年工人、大学都可作为被试
(四)实验步骤与方法:1、让被试在两种不同的情况下分别学习两套词汇。一是单独一个人;另是和团体其他成员一起学习。2、记录被试在不同情况下的学习成绩。
(五)实验结果处理:1、统计与分析被试在两种情况下学习不同材料的成绩,并绘制成学习曲线。2、在比较中寻找其规律性
(六)实验结果介绍:心理学科特雷尔等人的实验结果:被试在学习比较简单的材料时,有其他人在场比单独学习效果更好;但当学习比较复杂的材料时,效果则相反,单独一个学习的成绩又优于他人在场情况下的成绩。根据这一原理,我们在安排工作时,应考虑到:一般简单性劳动(如挖沟、挑土等),应在责任制前提下,尽量不让一人单独工作,这容易增加孤独感、疲劳感,降低效率;如复杂性工作(如创作,设计等),则应在进行集体讨论以后,尽量让其单独思考。
教学应用
马克思说:“12个人在144个小时的劳动日中共同劳动比12个孤立的劳动者各自做12小时,或1个劳动者每日做一个小时,连续做12日,会能供给一个更大的多得总生产物。”马克思的这句话实际上很好的诠释了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个名词,即社会助长作用。
那么从这个层面看我们的课堂教学,实际上我们每个班级都是一个竞争中的群体。这里面本身就存在着社会促进作用,所以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不防利用一下这种作用。
一方面在课堂中进行一般问题的探究活动时可以分组探讨,因为小组群体内一起来解决问题,具有个人所没有的“脑力激励”作用,可以使学生找到更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地问题解决办法,而小组之间也会产生竞争心理,有利于激发思维,创造探究情境。从而充分利用社会促进作用。
另一方面,在习题教学中可以利用社会促进作用,对于重点内容适当进行定时检测,因为定时训练需要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数量的练习,这也会激发学生的比较心理,这样会使大脑处于紧张的思考状态,思维比较集中,效率也就会提高很多。
最后,社会促进作用的利用也因为内容而定,不可滥用,对一些理论性很强的难点,就不适合让学生分组探究,采用集中讲授比较好。因为思维性太强的内容很多人一起思考会相互干扰,产生社会抑制作用,效果反而会打折扣了。
阻抑作用
研究也发现了与社会助长作用相反的情况,即个人和别人一起做一项工作时,做得又慢又差,比一个人单独做时效率低。这种由于他人在场或与他人一起活动,而造成行为效率下降的现象被称为社会阻抑作用
研究表明,这取决于活动的性质和个体技能熟练的程度。在复杂的脑力活动中,群体情境对个人有干扰作用;在简单机械活动中,群体情境对个人有助长作用。但即使在简单活动中,也只有在个体已经十分熟练地掌握了活动技能的情况下,群体才有助长作用,否则也有阻抑作用。
扎琼克和卡特莱尔(R.Zajonc & N.Correll,1967)等人的实验,进一步证实了这种解释。他们让被试在独自一人和群体一起两种情境中学习单词配对表。配对单词有两类。一类由同义词组成,学习起来非常容易。另一类由无关单词组成,非常难于学习。结果表明,在容易的工作中,群体背景有明显的社会助长作用;而在困难的无关单词配对的工作上,效果正好相反,群体背景带来了社会干扰,成绩反而不如一人独自完成的情况。扎琼克对社会促进作用和社会阻抑作用提出共同的原因解释。他认为,他人在场提高人的一般动机水平,而动机水平的提高会加强优势反应。由于简单而熟悉的行为,正确反应占优势,他人在场加强这种反应,从而提高了行为效率。而个人在完成复杂、困难、生疏的任务时,不正确的反应占优势,他人在场提高动机水平的结果是强化不正确的反应,妨碍任务完成,所以有阻抑作用。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根据活动的内容、工作的性质,以及个人的特点来安排工作和学习的环境,利用群体情境的社会助长进作用,避免阻抑作用,从而提高活动效率。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2-20 17:57
目录
概述
作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