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幻仙子
小说《红楼梦》及其衍生作品中的角色
警幻仙子,小说《红楼梦》及其衍生作品中的角色之一。
艺术形象
警幻自述
警幻自述云:“吾居离恨天之上,灌愁海之中,乃放春山遣香洞太虚幻境警幻仙姑是也;司人间之风情月债,掌尘世之女怨男痴。”(第5回)
“离恨天之上,灌愁海之中”也是黛玉之所居。“离”解作“罹”,离恨天喻男女相思烦恼之境,如石子章《竹坞听琴》“三十三天离恨天最高,四百四病相思病最苦”,太虚幻境正是这样一座情丝袅绕的仙闺幻境。“灌愁”与“放春遣香”连用,表示警幻的司职是向青春儿女布散相思。
警幻是一位亲和的爱与美之神,具有人形、人性、人格、人情,言语含笑,善解人意。脂批:“警幻自是个多情种子。”众仙子“荷袂蹁跹,羽衣飘舞,姣若春花,媚如秋月”,屋内陈设“瑶琴宝鼎、古画、新诗,无所不有;更喜窗下亦有唾绒,奁间时渍粉污”,全都体现着神性与人性的统一,太虚幻境成为仙界的女儿天国。
警示三事
警幻之名,寓借幻设警,警其痴顽。其警示之事有三:
一曰痛斥皮肤滥淫之蠢物。
二曰赞美、咏叹、激赏、歌颂青春儿女真情,叹惋、伤悼金陵十二钗的爱情悲剧、青春悲剧。警幻以十二钗判册、曲子示警,但她并未游离于青春儿女真情之外。她自己就是一位多情重情的清净女儿,对大观园女儿悲剧一样感同身受,词云“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
三曰情悟。“寄言众儿女,何必觅闲愁”,希冀情之了悟,看破意淫,自求大解脱,得大光明,后又以孔孟经济之训作结。
文学描述
警幻仙姑歌辞
原文
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
寄言众儿女,何必觅闲愁。
鉴赏
第五回写宝玉在可卿房里睡着后,梦见自己在可卿引导下来到了一个“人迹稀逢,飞尘不到”的仙境,就是第一回书中提到的“太虚幻境”,忽然听到山后有人(即警幻仙姑)唱出了这首歌辞。
所谓“太虚幻境”,完全是作者依据表述某种思想意图的需要凭空虚拟的。梦里的故事当然是假的,但作者借此表现的思想却不是文章游戏,而是寓进了很深的涵义,特别是十二钗的判词及《红楼梦》曲是全书的纲领,要仔细研究,认真对待。甚至可以说,读不懂第五回,就没法完全读懂《红楼梦》。
这首歌辞以虚无观念对男女间爱情进行了否定。《孟子》里说:“食、色,性也。”《礼记》里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这些都是关于男女情爱的唯物论的说法。但佛教认为,一切苦恼都起源于情欲,要摆脱烦恼就要斩断一切情思,包括爱的情欲。警幻仙子让宝玉听见这首歌,是要启发他“醒悟”,不要陷入情爱的纠葛中不能自拔。宝玉当然不会“醒悟”,如果他在这时就“醒梧”过来出家当和尚,那么一部《红楼梦》故事就没了。
警幻仙姑赋
原文
版本一:
方离柳坞,乍出花房
但行处,鸟惊庭树;将到时,影度回廊。
仙袂乍飘兮,闻麝兰之馥郁;荷衣欲动兮,听环佩之铿锵。
靥笑春桃兮,云堆翠髻;唇绽樱颗兮,榴齿含香。
纤腰之楚楚兮,回风舞雪;珠翠之辉辉兮,满额鹅黄
出没花间兮,宜嗔宜喜;徘徊池上兮,若飞若扬。
蛾眉颦笑兮,将言而未语;莲步乍移兮,待止而欲行。
羡彼之良质兮,冰清玉润;羡彼之华服兮,闪灼文章。
爱彼之貌容兮,香培玉琢;美彼之态度兮,凤翥龙翔。
其素若何?春梅绽雪。其洁若何?秋菊被霜。
其静若何?松生空谷。其艳若何?霞映澄塘。
其文若何?龙游曲沼。其神若何?月射寒江。
应惭西子,实愧王嫱。
奇矣哉!生于孰地?来自何方?
信矣乎!瑶池不二,紫府无双。
果何人哉?如斯之美也!
版本二:
方离柳坞,乍出花房。
但行处鸟惊庭树,将到时影度回廊。
仙袂乍飘兮,闻麝兰之馥郁;荷衣欲动兮,听环之铿锵。
靥笑春桃兮,云髻堆翠;唇绽樱颗兮,榴齿含香。
盼纤腰之楚楚兮,风回雪舞;耀珠翠之的的兮,鸭绿鹅黄。
出没花间兮,宜嗔宜喜;徘徊池上兮,若飞若扬。
蛾眉欲颦兮,将言而未语;莲步乍移兮,欲止而仍行。
羡美人之良质兮,冰清玉润;慕美人之华服兮,闪烁文章。
爱美人之容貌兮,香培玉篆;比美人之态度兮,凤翥龙翔。
其素若何,春梅绽雪;其洁若何,秋蕙披霜。
其静若何,松生空谷;其艳若何,霞映澄塘。
其文若何,龙游曲沼;其神若何,月射寒江。
远惭西子,近愧王嫱。
生于孰地?降自何方?
若非宴罢归来,瑶池不二;定应吹箫引去,紫府无双者也。
今译
就像鸟儿刚刚飞离柳树芳林,又像蝴蝶刚刚飞离花房,香洒全身。美丽的仙子啊,你走到哪里都是风光一片,就连园中的小鸟看见你,都会惊讶你的美丽,离开枝头,跟在你的身后飞鸣殷勤。你轻盈的脚步刚一移动,你苗条的身影,就在九曲回廊上摇曳光临;你宽阔的衣袖刚一飘起,浓郁的兰麝早已芳香沁人;你荷花般的裙裾轻轻移动,早已传来环佩叮咚的一片玉音。脸上的笑靥能和春桃比美,祥云般的发髻,像流淌的小溪垂洒在耳鬓。微笑的玉口和樱桃般大小,石榴般的牙齿,含香红唇。看那妖娆的身段,颤微微的就像雪花飞舞,清风吐波静无尘。和珠玉钗环交相辉映的,在眉毛和额头上,蕴含着鹅黄色的光晕。你在万花丛中时隐时现,生气和高兴,都是一样的美丽动人。你在池边留恋玩赏,风吹衣带,轻飘飘的,美奂美轮。蚕丝般的眉毛将要皱起,想要说话,却欲言又止,始终没有发出声音。莲花般的脚步轻轻抬起,想要停下来却又落在地上向前找寻。我爱慕仙子的优良品质,像冰那样晶莹清澈透明,像玉那样洁白清芬。我爱慕仙子的华贵衣裳,闪烁的光彩映衬出灿烂的花纹。我爱慕仙子那倾国倾城的容貌,如同用香料做成了玉石,然后再雕琢出那美得天下难找,地上难寻的玉人。仙子的风姿好有一比啊,就像飞舞的凤凰在空中舒展,又像起舞的神龙在云中歌吟。你的洁白像什么,白梅带雪开在早春。你的清纯像什么,秋菊披霜不染纤尘。你的宁静像什么,幽谷青松自成林。你的艳丽像什么,朝霞映红池塘里的缤纷;你的文雅像什么,长龙在曲池中缓缓悠游的波纹;你的神采像什么,犹如晶莹的江水照着皎洁的月儿画一轮。这样沉鱼落雁的容貌,哪个美人能比得上啊?羞愧了那位浣纱沉鱼的西施女;还有那位远嫁塞北,让空中飞行的大雁看见她,只顾欣赏美丽,忘了扇动翅膀而跌落云头的王昭君。太神奇了,我的仙子啊。你生在何地,来自何方?为何长得这样美丽,这样动人?我相信,就是在天上的瑶池也找不到第二个,那里的仙女,没有你这样举止文雅, 丰姿绝伦。至于在神仙洞府里,你的容貌,更是天上难找,地下难寻。独一无二,俊俏超群。你究竟是谁啊?我的警幻仙子,如此的美丽——一位举世无双的神仙美人。
注:意境翻译作者为中华国学院院长 王铁
鉴赏
这首赋写的是宝玉眼中的警幻仙姑形象。赋形成于汉代,其特点是讲求文采韵律,结构辞藻,渲染夸张。在一个重要人物出场时,为引起读者的兴味安排一首赞美诗或赋,这是旧小说惯用的手法。赋体文章,反复铺陈,不厌其烦地比喻,夸饰有加地赞叹。这一大篇文字,只说了一个字,那就是“美”。从这篇赋中,我们可以窥见作者运用语言的绮丽才华。
警幻仙子的形象,完全是出于虚构的。既写了仙子,就得把她的美貌铺张渲染一番,以显得合理相称。借用一般小说所惯用的套头。脂批说:“按此书凡例,本无赞赋闲文;前有宝玉二词,今复见此一赋,何也?盖此二人乃通部大纲,不得不用此套。前词却是作者别有深意,故见其妙;此赋则不见长,然变不可无者也。”在介绍人物或描写景物时,常插入这一类的“赞赋闲文”。
这首赋从曹植的《洛神赋》中取意的地方甚多。如“云堆翠髻”、“回风舞雪”、“若飞若扬”、“将言而未言”、“待止而欲行”等等,即曹植所写“云髻峨峨”、“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若将飞而未翔”、“含辞未吐”、“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若还”。象这样取喻相同的地方还不少。显然,作者是有意使人联想到曹子建梦宓妃事,所以作这样的模拟。
孽海情天联语
原文
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
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酬。
鉴赏
这副联语写在“太虚幻境”的宫门之上,横批是“孽海情天”。
佛教把罪恶的根源称为“孽”,并认为男女情爱也是一种罪恶的根源;世上俗人都陷入情爱纠葛带来的无尽烦恼中,所以称之为“孽海情天”。
红楼梦》写了荣府内外大大小小无数矛盾纠葛,男女间正当和不正当的关系也是其中一部分。这副对联从虚无观念出发,不分美丑对之一概否定,这表现了作者一股愤激和悲观的情绪。警幻仙姑的“警幻”二字就是“以情欲声色等事警其痴顽”。她领宝玉看见这副对联,是要用它来告诫宝玉。宝玉当时究竟是孩子,看了似懂非懂,想道:“原来如此。但不知何为‘古今之情’,何为‘风月之债’?从今倒要领赂领赂。”你瞧,不但没能使他“觉悟”,反倒引发了他的好奇心,启发了他性意识的觉醒。
参考资料
汇评金玉红楼梦.国学导航.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02 09:29
目录
概述
艺术形象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