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服,顾名思义即为华夏族的服装。2006年3月17日,
上海国际服装文化节国际服装论坛以“和谐·时尚·国服”为主题,邀请海内外专家为中国国服寻找答案。许多人大代表、
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纷纷提出建议,要求国家正式确立恢复国服。
华服简介
华服本意指华丽的服装,见新华字典关于华字详解,有关华服词条。汉代及以前,并无“汉服”一说,比较接近的正式指代名称是华服,顾名思义即为华夏族的服装。今天所说的“汉服”,在学界眼中更多地是指中华民族服饰的集大成者。是
中华文明5000年历史中,以
华夏文明为基础,通过不断融合发展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中华民族文化和风貌性格,区别于其它国家民族的传统服装的装饰体系。
释义
1、华丽、美丽的服饰。
2、汉文化群体的着装服饰。
实物时期
在有现有考古实物支持的年代之前,一些古籍的观点认为,中华民族(及其先民)已有独特的服装体系了。
例如,《
史记》认为“华夏衣裳为
黄帝所制”。“黄帝之前,未有衣裳屋宇。及黄帝造屋宇,制衣服,营殡葬,万民故免存亡之难。”(《史记》卷一
五帝本纪 第一)
约五千年前,中国在新石器时代的
仰韶文化时期,就产生了原始的农业和
纺织业,开始用织成的麻布来做衣服,后又发明了饲蚕和丝纺,人们的衣冠服饰日臻完备。黄帝时代
冕冠出现,服饰制度逐渐形成。夏商以后,
冠服制度初步建立,
西周时,逐渐完备。
周代后期,由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特别是百家学说对服饰的完善有著一定的影响,
诸侯国间的衣冠服饰及风俗习惯上都开始有著明显的不同。并创造深衣。冠服制被纳入了“
礼治”的范围,成了礼仪的表现形式,从此中国的衣冠服制更加详备。
古时上下通行之衣为
深衣,代表时代特征的服装亦为深衣,深衣实可为古服之特征。言古服者,应先及之。何谓深衣,《礼记·深衣》孔氏正义曰:“所以称深衣者,以余服则,
上衣下裳不相连,此深衣衣裳相连,被体深邃,故谓之深衣。”其制,详见《礼记·深衣》。最要者为“续衽,钩边。要缝半下。格之高下,可以运肘。袂之长短,反拙之及肘……袂圆以应规,曲夹如矩以应方,负绳及踝以应直……纯袂,缘,纯边,广各寸半。”......总之,深衣之制,实为古衣之首,深衣之领袖群衣,不独在其制度形式,且上下通服,在时间上,流行最久。
马端临《
文献通考·王礼考·君臣冠冕服》云:“按三代时,衣服之制,其可考见者,虽不一,然除
冕服之外,唯玄端(
端衣)深衣二者,其用最广。
玄端则自天子至士,皆可服之,深衣则自天子至庶人皆可服之……至于深衣,则裁制缝衽,动合礼法,故贱者可服,贵者亦可服,朝廷可服,燕私亦可服,天子服之以养老,诸侯服之以祭膳,
卿大夫服之以夕视私,庶人服之以宾祭,盖亦未尝有等级也。端衣不削幅,不邪杀,不圆袂,不继掩,不侈袂。其衡长八尺八寸,每幅长广皆二尺二寸,四角方正,故谓之端。其裳,前三幅,后四幅,要有辟积无数,谓之唯裳。古人有“朝玄端,夕深衣”。(参考
黄现璠著《
古书解读初探》)
华服数千年来一直都在融合发展,形制也在不断改变,女士主要以较为开放的
抹胸,褙子,齐腰群为主,男士则是窄袖圆领为主。明朝建立后,
朱元璋要求百姓恢复唐制服饰。清朝入关后在易服令基础上,同时颁布
剃发令,统治者对服饰则实行“男从女不从”实行剃发易服政策,明制衣冠传承仅限于僧人、道士。当时
孔子的后裔
衍圣公孔闻謤上书
多尔衮,请求保存
孔府家服饰,说:“
先圣为典礼之宗……定礼之大要莫于冠服……惟臣家衣冠,三千年来未曾变易……”,遭到
多尔衮拒绝。尽管如此,孔府仍然私下保留了大量明朝制式的服装。
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但很快国家陷入
军阀混战、
抗日战争、
国共内战,国家动荡不安,民族自信极度寥落,反传统思想盛行。如在
新文化运动过程中,
钱玄同曾提出了废孔学、废汉文、灭道教等过激主张,连
鲁迅也曾极力主张
废除汉字。人们在膜拜西方文化中,改穿
西式服装,未恢复中华服饰。到了21世纪初,随著中国国力的发展,国人民族自信稍复,开始审视自己
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一些人又重新宣导恢复民族传统服饰并身著华服进行推广。
特点样式
特点
华服中汉服的主要特点是
交领、
右衽,较少用扣子,而用
绳带系结,给人洒脱飘逸的印象。这些特点都明显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服饰。汉服有礼服和
常服之分。从形制上看,主要有“
上衣下裳”制(裳在古代指下裙)、“
深衣”制(把上衣下裳缝连起来)、“
襦裙”制(襦,即短衣)等类型。其中,上衣下裳的
冕服为帝王百官最隆重正式的礼服;
袍服(深衣)为百官及士人常服,襦裙则为妇女喜爱的穿著。普通
劳动人民一般上身著短衣,下穿
长裤。
配饰
头饰是汉族服饰的重要部分之一。
古代汉族男女成年之后都把头发绾成发髻盘在头上,以笄固定。男子常常戴冠、巾、帽等,形制多样。
女子发髻也可梳成各种式样,并在发髻上佩带珠花、
步摇等各种饰物。鬓发两侧饰博鬓,也有戴
帷帽、
盖头的。
网络文化
近年来,以一部青年为主体,以网络为载体,出现了“恢复汉服”运动。并引起了很大反响和争议。
各民族的民族
传统服装都是从古代发展过来的,这正是
民族性与传统性的体现。汉服是汉族的传统
民族服装,是
民族传统、
民族文化的代表。汉族服装又是汉族的文化的载体,在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
传统文化对社会的和谐发展所起到的作用。推行华服,有利于
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利于提高
民族凝聚力和
自豪感,在现代恢复
传统服饰十分必要。可在有民族特色的节日、盛大庆典、婚礼、寿辰、丧礼以及休闲时穿著礼服和常服。
汉服作为华服服饰一种,经常以
交领右衽为主流,上衣下裳,
深衣制。隐扣
系带,很少使用
明装的扣子,基本都是以带子来固定的,即使有扣子,或藏于不可见处,或藏于较少被人看到的地方。汉服中,纯黑、纯白有特殊含义,不可随便以全黑或全白装束示人。
其余常被复兴者们穿着的华服款式有:
曲裾、直裾、
高腰襦裙、襦裙、
圆领袍衫、
褙子、
朱子深衣、
玄端等。
●曲裾:流行于
秦汉时期,到两晋基本绝迹,到明朝已属于“古装” 。
●
高腰襦裙:隋唐女子流行时装,同期流行的贵族钗钿大礼衣,就是日本
和服十二单的鼻祖,
日本和服在唐朝基本定型。
●
襦裙:作为女子服装,她几乎在各个朝代都是基本款式。
●圆领袍衫:自唐起,开始普遍穿着。宋明
官服基本都是
圆领的。并且明朝时期,朝鲜
李氏王朝的朝服几乎就是照搬明朝。
韩国的
韩服就是在明朝最终定型的。
●
褙子:宋明时期的流行时装,宋朝的礼服为
大袖褙子,常服多为
小袖褙子,并且为直领,胸前没有任何纽襻,有生色领,
明朝流行大袖直领
对襟褙子,胸前用纽扣,称为
子母扣。
●
朱子深衣:即,将传统的上衣下裳分开剪裁,但缝合成一个整体名为深衣。朱子深衣为男子的
祭服与
大礼服,是中国式
燕尾服。
●
玄端:
周天子常服,后世公卿大臣的祭服,到了明代则为王室成员最高礼服,唐以后,在民间基本不使用。作为最重大祭奠的礼服。